查看原文
其他

拼了!今年这场硬仗南京必须打赢

江瑜 紫金山观察 2021-05-01
点击上方蓝字,记得关注我们!

蓝天更多、河道常清、土壤更洁净——今天是第六个中国环境日,南京以优良的“环境表现”为全市人民送上一份绿色礼物。


山水城林的南京。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环境污染曾经是大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补齐的一块短板。


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期待,近年来,南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的责任担当,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决战决胜的信念,全力以赴推动治污攻坚,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蓝天白云下的南京城。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南京正绘就出一幅青山常在、绿水常流、空气常新的生态环境长卷。


蓝天碧水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6月3日,在市委市政府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生态环境局通报了2019年度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有关情况。


蓝天更多

◆2019年,南京市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为255天,达标率69.9%。


◆主要污染物为O3(臭氧)和PM2.5,PM2.5年均值为40微克/立方米,下降4.8%;O3日最大8小时值超标天数为69天,超标率18.9%,同比增加6.3个百分点。



河道更清
◆2019年全市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纳入《江苏省“十三五”水环境质量考核目标》的22个地表水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水质优良(Ⅲ类及以上)断面比例100%,较上年提升18.2个百分点,位列全省第一,无劣Ⅴ类断面。
◆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继续保持优良,达标率100%。
◆此外,金川河、外秦淮河、北十里长沟东支消除劣Ⅴ类,我市高质量完成考核任务。
◆2019年全市水环境质量达到历年最好水平,综合考评位列全省第一。


土壤、固废污染防治能力提升
◆全面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严格全市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管理。
◆提升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削减全市危险废物贮存总量,有效防控危险废物环境安全风险。


长江大保护走在前列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精神,实施长江经济带“百项提升工程”,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


◆完成2000余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无人机航测和人工现场排查,以严保护、真保护、共保护的务实行动,奋力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南京力量。



长江雨花台区段岸绿水清,风光宜人。南报融媒体记者 姚强 冯芃 董家训 摄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文青说,去年,全市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全市42项省级考核目标任务顺利完成,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线,为建设“创新名城、美丽古都”奠定了坚实的生态环境基础。


晒成绩单今年以来这项指标全省第一


蓝天白云是老百姓对环境质量最直观的评价,今年,“南京蓝”尤为亮眼。


让数据说话

南京环境监测中心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日,

●今年全市优良天数126天,同比增加20天;

●优良率81.3%,同比增加12.5个百分点;

●空气质量指数AQI平均76,同比去年下降12.6%;

●PM2.5均值36.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9.0%。其中,优秀36天,同比增加13天;重污染0天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大气处负责人周徐海说,PM2.5均值是反映空气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截至6月3日,南京这项指标排在全省第一名PM2.5均值全省第一、优良天比例超八成,这是有监测数据以来,我市空气质量最好成绩。


大气污染治理非一蹴而就,今天的蓝天白云好空气,是南京持续努力的成果。


水晶天下的南京。南报融媒体记者 姚强 冯芃 董家训 摄


一把手管环保,高位驱动压实责任已成为南京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机制。今年3月20日,全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暨河长制工作大会上,各个板块一把手签下“军令状”,递交2020年南京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责任书,成为污染防治的第一责任人。


在各个板块,按照重点区域划分空气质量点位,由板块主要领导担任“点位长”,定期调度空气质量改善工作。


3月20日,全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暨河长制工作大会召开。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摄


此外,在大气污染防治行动上,南京市近年来不断加码,为今天的好空气奠定基础。


李文青介绍,去年,南京市修订《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制定《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及年度工作方案;出台史上最严“治气攻坚40条”,完成151项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工程项目。


1推进重点行业整治石油、化工等行业全面执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和VOCs特别排放限值,完成钢铁焦炉、烧结机超低排放改造,开展为期100天的夏季VOCs专项整治。2强化交通污染防治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提升铁路和水路运输占比,推进“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设。机动车排放检验执行新国标。启动储油库、重点加油站油气三次回收及在线监测。3落实扬尘污染管控推进绿色施工与智慧工地建设,要求工地做到“八达标、两承诺、一公示”。开展降尘绩效考核,并与夜间施工审批挂钩,扬尘防控要求更严,道路保洁水平更高。


3.1公里的三山矶段岸线,如今已是水清、岸绿、环境美的郊野公园。南报融媒体记者 杜文双 摄


今年,大气污染防治更是做到了早谋划早启动,在“治气攻坚40条”基础上,又于3月出台“臭氧30条”,剑指影响南京空气优良天数比例的罪魁祸首臭氧污染,专门制定治理方案,从强化工业源污染管控、强化移动源污染管控、强化社会面源污染管控、强化监测与执法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开展30项工作。


不靠天、不等人,南京打了一场治气翻身仗。


碧水绕金陵全域消劣在行动


2019年,南京水环境质量提升明显。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南京市以重点断面水质改善为目标,深入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坚持“系统治水、科学治水、精准治水、高效治水”。


经过综合整治后的月牙湖。南报融媒体记者 董家训 摄

1

创新设计责任制度。落实省控入江支流断面水质达标领导挂钩负责制,建立健全“河湖长”及“断面长”制度,完善市、区、镇街、村社四级河流(湖泊)管理体系。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业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推进铁北、城南等14座规模以上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建成80座小型水质净化站。建立“管进水、管设施、管运行”的精细化管护机制,实现厂、网、河智能化联动调度。


3

重点行业污染整治。完成橡胶、塑料制品、平板玻璃等11个行业企业达标问题整治。开展水阁填埋场封场和生态修复、轿子山有机废物处理场污水系统改造。完成12家港口企业污水治理设施建设。


正是有这些行动作为支撑,才有了水环境提升的好成绩。入江支流水质是省对市水环境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前5个月,金川河、外秦淮河、北十里长沟西支、北十里长沟东支、城南河、秦淮新河、滁河等7条省控入江支流全部达标,水质提升,达到历年来最好水质。


城河相依。秦淮区委宣传部供图

今年,南京将乘胜追击,在已完成180条河道整治的基础上,计划再实施友谊河、沙洲西河等33项河道水环境提升整治,将通过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畅流以及滨水景观提升等综合措施,整体改善河道水环境,全面消除劣V类水体,让城市河道水清景美。



在整治入江支流方面,省控入江支流由市级领导挂钩扩展为由市、区两级领导挂钩,确保7条省控入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21条市控入江支流由各责任区区委书记挂钩,按照“一河一策”制定水质提升方案,推动水环境持续提升。


草桥附近的内金川河旁,河道管养人员正在打捞漂浮的落叶。南报融媒体记者 张华 摄


持续发力决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对南京而言,是书写“强富美高”新一个五年答卷的开篇之年。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决胜治污攻坚是南京必须扛起的政治担当、历史担当、首位担当。


长江南京段。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

距离年底还有6个多月的时间,南京各项治污行动还将不断加码。



大气治理方面
针对当前最突出的臭氧污染,市生态环境局开展进企服务行动,一对一帮扶企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治理。与此同时,加快建设监测小微站点,做到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全覆盖;运用科技手段,对污染精准溯源,做到靶向治理;加大对“治气攻坚40条”“臭氧30条”督查力度,确保各项举措落实到位。


水环境治理方面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现河道长治久清;提升河道水质,确保重点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
长江大保护方面

我市将持续开展长江生态环境问题整治、长江生态环境修复,持续推进产业转型,持续提升长江南京段功能,确保始终走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前列。

(紫金山观察:南京日报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时政公号)



往期精彩回顾



南京发力南北两端背后的战略考量

紫东崛起:南京东部的新未来

这件事,市委书记张敬华为何如此看重?

对照新发展理念检视问题,南京市委书记讲党课连问“十个为什么

兄弟联手,一起去赚全世界的钱!

南京全面打响“战疫”!大年初二市委书记主持召开这个会

抗击疫情到了关键期,张敬华主持会议提出抓好“三防”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江瑜

编辑:紫金山观察编辑 王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