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项“南京经验”,全国复制推广!

夏思宇 李都 紫金山观察 2024-04-12


全省7400余万份健康档案化为健康医疗数据,存储在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东部)中心;

“我的麦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里,“长出”百亿级质押融资金额;

专利导航精准助力企业创新,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做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和特定区域复制推广第七批共24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健康医疗大数据转化应用”“专利导航助力产业创新协同联动新模式”3项改革试点经验入选。这些首创的“南京经验”将在全国复制推广,释放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的政策红利。





健康医疗大数据转化应用
“健康经验”服务百姓

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东部)中心。


位于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的基因大厦,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东部)中心的建设展现了数字经济对于健康医疗产业的宏观支撑,并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导向,通过开发出不同的平台和工具,探索健康医疗大数据转化应用的更多场景。

“中心目前在江苏省卫健委的指导下,对接江苏3万余家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涵盖全省8000余万人口,实现健康档案7400余万份、门诊病例10亿多份、住院病例5000多万份的高质量公卫医疗数据汇聚,实现省域范围内一、二、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疾病诊疗及预防工作中业务系统数据汇聚与统一存储,数据质量、体量和维度全国领先。”江北新区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总经理阚苏立博士介绍,中心还建成了亚洲规模最大的基因测序矩阵、亚洲规模最大的质谱组学检测平台、国内最大的生物样本库、行业第一的大数据处理平台以及行业领先的新药检测平台。


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东部)中心。

健康医疗大数据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其转化应用将带来健康医疗模式和生命健康产业的深刻变化。目前,中心构建了健康医疗大数据“存、管、算、用”标准化一站式转化应用平台,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面向便民惠民、公共卫生、临床科研与产业发展等领域构建数据应用场景。

“为了更好的服务全省的居民百姓,中心正在探索‘人工智能+医疗’项目,并成立了项目组,通过数据的转化应用,嫁接人工智能技术,训练出一个辅助诊断的模型,病人只要将症状输入该模型,就能自动生成诊疗方案。”中心工作人员徐晓岚介绍,该项目将大幅提升基层医院特别是社区医院的诊疗水平,尤其是全科辅助诊断的特点,可以全方位辅助医生决策。

在助推产业发展方面,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转化应用能大幅节约研发时间。徐晓岚介绍,中心目前已完成各类项目对接近160个,涵盖药物研发、真实世界研究、疾病研究、智能医疗、精准医疗等20余个应用场景;多组学数据转化应用围绕与南京医科大学共建的“奥秘可思”平台,已对接国内近50个相关研究课题转化需求,涉及动物实验模型构建、肿瘤早筛、基因与细胞治疗及药物靶标发现等多个领域。

“健康医疗大数据的转化应用是一条全新的赛道,南京片区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健康经验’。”阚苏立表示,此次能够入选,是对国家医疗健康大数据(东部)中心建设工作的高度认可,中心将继续深耕健康医疗大数据转化应用领域,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健康管理,让医院、药企、科研院所等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企业“知产”变“资产”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围绕知识产权运用的金融创新,在全国可谓是独树一帜,此次入围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便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实践。

当前,科技型企业因为轻资产,缺乏厂房、设备等有效抵押物,一直以来都面临融资难的问题。针对这一痛点,南京片区依托“我的麦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优化服务功能、完善评价体系、密切银政合作,创新打造以企业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评价为核心的线上知识产权融资产品,让企业“知产”变“资产”。


“我的麦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我们平台为全国首创,一头连着企业,一头连着银行,提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我的麦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常务副总眭冰介绍,平台的最大特色是在大数据建模的基础上,用多维度的企业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代替了单线条的知识产权资产评估,虽然质押物都是知识产权,但综合评价更加精准,银行的授信也更为顺畅。


“我的麦田”大数据中心。

2017年,“我的麦田”平台落户南京片区时,当年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仅8600万元,通过近年来质押融资模式的不断创新,2022年这一数据接近120亿元,平台的业务呈爆发式增长。“平台立足江北新区、面向全省、辐射全国,服务的客户90%以上都是中小微企业,2022年的平均授信额度在600万元左右,解了众多企业燃眉之急。”眭冰说。

聚焦融资额度更高的企业需求,南京片区还联合券商、服务机构等,连续推出多款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其规模大、利率低、导向明确,为企业提供了更好的金融服务。

2022年5月,南京片区首单灵雀企业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敲钟挂牌,该项目为南京片区自主培育的灵雀企业量身打造,囊括16家企业的105件知识产权,储架规模4亿元,首期发行1亿元,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仅3.8%。南京片区区块链企业金宁汇凭借该项目拿到了超过1000万元的融资,公司副总经理刘雅菱表示,“我们的核心技术是区块链的研发和应用,通过专利资产证券化有力拓宽了融资渠道,将专利权的未来收益提前转化成经营性的现金流量,增强了企业加大研发和拓展市场的底气。”


国内首个EDA国创中心在南京揭牌。南京江北新区供图




“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大局。” 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在南京片区积极构建的3+3+X现代产业体系中,集成电路、生命健康、高端现代服务业3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等若干未来产业已经提前布局,通过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可以更好的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助推片区产业高质量发展。





装上专利“导航仪”
激活区域创新动力

南京生物医药谷。南京江北新区供图


自南京片区获批以来,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但站在企业的维度,痛点依然存在:生物医药与集成电路产业都属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投资回报周期长的行业,对于企业而言,技术创新、项目研发等均需要大量资金注入,如何精准决策成为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希望了解竞争对手的专利情况”“怎么通过现有专利分布谋篇布局先进性技术”“如何避免和同行的保护领域相冲突”……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推进器”,知识产权除了金融创新之外,能否发挥出一定的先导作用,让“产品未动,专利先行”?

为此,南京片区探索出知识产权运用的更多“解法”,并联合中国(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打造“专利导航助力产业创新协同联动新模式”,通过实施企业运营类、产业规划类和区域评价类专利导航项目,促进企业、产业和区域协同创新。

以产业导航为例,通过对专利的大数据分析,找到新区主导产业的薄弱环节,在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时,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布局,进一步强链补链;企业导航层面,可重点对企业现状、竞争对手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深度分析和精确研判,为企业“导研发,导布局,导维权”。

“比如针对区域内的新园区,我们结合资源基础给出细分产业方向的分析报告,而企业需要检索和查新,就可以借助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的‘一键导航’找到现有差距和未来方向,专利导航由点及面,全面铺开,形成了一个具有延续性的体系,并且在这一过程中,为企业营造出良好的创新生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新区科创局知识产权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紫君(紫金山观察微信号:njzjsgc)了解到,南京片区面向企业免费开放使用专利信息服务检索与分析系统,帮助企业进行专利导航和布局,平均2-3天便可出具报告,帮助企业规避知识产权方面风险,同时指导其注重加强核心技术与关键环节的专利布局。


截至2022年底,南京片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188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49家,分别较上年增长468家、130家新区内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9418件,同比增长28.57%



通过实施多层次专利导航,南京片区以创新为核心支撑的研创经济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引育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6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2400家。2022年度,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重点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创新核心指标评价位列全市第一梯队


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

南京片区获批四年多以来,积极发挥国家级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双区叠加”优势,着力在现代产业发展、开放功能培育、创新要素汇聚等领域开展集成改革,已累计形成190多项体现首创性的制度创新成果。下一步,南京片区将充分用好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等多重开放战略叠加优势,努力在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数字贸易创新发展、跨境数据有序流动、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等领域形成一批具有首创性、引领性、集成化、高质量的制度创新成果,在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过程中贡献更多“南京经验”。




(紫金山观察:南京日报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时政公号)



往期精彩回顾



完成全年目标!这几件事办得漂亮

大奖频出!南京这个开发区怎么做到的?

推进这一国家级试点,南京市委书记市长作部署

成风化人,让历史文化名城绽放时代芳华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产业强市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夏思宇 李都(通讯员 许诺 汤清 对本文亦有贡献)

图:中国(江苏)自贸试验区南京片区供图

编辑:紫金山观察编辑 成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