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刚刚,开讲!

钱红艳 紫金山观察 2024-04-12









9月3日晚上8点,由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文明办、南京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2023年南京市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正式开讲。今年的开学第一课以“传承长江文化 讲好长江故事”为主题,围绕长江文化,专家们现场授课,娓娓道来,学生们互动积极,畅想古今。全市青少年从开学第一课中感受近十年来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立下少年强国复兴的雄心壮志。


01讲长江文化故事
三位专家现场授课

开学第一课现场。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把课堂搬到了长江边,沉浸式的课堂,给学生带来新鲜、趣味的体验感。“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江流域分布着哪些著名的城市吗?”伴随着南师附中实验初中常凯老师的提问,学生们一下子进入到课堂中。


开学第一课现场。


“我们南京是长江流域当之无愧的历史文化名城”“我知道湖南岳阳”“湖北武汉非常有名”“我知道南昌”……同学们不仅能轻松说出城市,现场还能吟诵出跟城市、长江相关的千古名句。而提到南京时,大家更是你一言我一句,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与往年不同的是,为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现场,除了有学校老师授课外,还邀请了三名专家现场开讲,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长江流域有着怎样底蕴深厚的文化?南京文明和长江又是如何息息相关?当学生们想要深入探索长江文化时,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特聘专家、江苏省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薛冰,适时给同学们开讲。


薛冰和学生们深入探索长江文化。

从长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再到南京文明和长江的紧密关系,最后点出2019年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文学之都”,开启了南京“长江文都”的新时代……薛冰老师的授课,让学生们对长江文化、对南京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俞红在和孩子们分享。


全国时代楷模、陆军工程大学“星火”理论宣讲服务政治教员群体成员俞红则通过讲述雨花英烈袁咨桐、南京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五桥修建的故事,让同学们深刻领悟到了长江红色文化中蕴含着丰厚的革命牺牲精神、丰沛的自力更生气概和丰盈的自主创新品格。


王磊分享长江南京段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


南京市委宣讲团成员、南师大教授、硕士生导师王磊给同学们分享了长江南京段在生态保护方面取得的成绩,与昔日“污水滚滚入大江”的旧貌不同,如今的长江南京段早已是“一江清水、两岸葱绿”的美景。希望年轻的学子们勤奋学习,努力践行长江大保护的理念,以科技赋能和青春之力共护一江清水澄澈。

“俞红老师讲述的雨花英烈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雨花台烈士陵园留下姓名的烈士就有1519名,其中年龄最小的袁咨桐只有16岁,他们为了心中的信仰视死如归。学生洪馨悦说,“而‘争气桥’‘争气钢’等故事,以及近年来南京在城市建设中的各种创新故事,更是展示了自力更生、勇于创新的气质,让人心生敬佩。”


学生傅远山说,在王磊老师的课堂上,他感受到了这些年南京日新月异的变化:空气更清新,水体更清澈,土壤更安全了,大大小小、星罗棋布的绿地、绿带、绿园,现已成为南京一道道风景线、一个个打卡点。南京还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称号、“国家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等荣誉,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大会上广受好评。“我为我们能够生活在如此优美的城市而感到幸福、感到骄傲。”


02寻长江文化地标
学生实地感受发展变化

为了让学生们更加沉浸式感受南京这一“长江之都”的文化底蕴,今年的开学第一课除了现场授课,课堂外学生们还参与了各种实地寻访活动。





三汊河、金川河、渡江胜利纪念馆、南京长江五桥、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鱼嘴湿地公园……学生们前前后后寻访了多个跟长江文化相关的南京地标,用脚步丈量,用眼睛记录,在探寻中不断了解这座城市。


学生寻访渡江胜利纪念馆。


今年8月,南师附中实验初中初二(2)班学生潘瑞林和小伙伴们一起寻访了渡江胜利纪念馆。看到了战役中留下的“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标语,让他深受感动。“解放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寻访南京长江五桥。

学生程晓睿和同学们的寻访地是南京长江五桥。这座世界首座轻型钢混结构斜拉桥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寻访中,同学们了解到南京长江五桥在建设中的很多技术创新。“南京长江五桥全桥上面123片梁全部采用了超高性能混凝土与钢梁结合,光这一项技术就让整座桥直接减重15000吨!”“设计者在桥上建立了雨水收集系统,这个系统能保证混有桥面杂质的雨水不会直接进入长江,保护长江生态。”“五桥上移动5G网络也是全程覆盖,即使进了夹江段的隧道,也是信号满格,导航从不卡顿。”……寻访小队成员们侃侃而谈,大家感慨:“祖国的科技真是太强大了!


学生寻访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

在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初二(3)班学生陆炫彤和同学们被郁郁葱葱的树木、各种各样的鸟类所震撼。“没想到湿地公园会那么美,它就像镶嵌在滚滚长江上的一颗‘绿宝石’。


美如画的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介绍,作为长江进入南京的第一站,新济洲曾经是“环境不好、生物不多、防汛不安、出行不便、生活不富、群众不满”的“六不”江岛。在实施政策性移民的基础上,南京率先探索湿地保护新路径,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岛上植物增加到555种,其中不乏鹅掌楸等珍贵植物,鸟类增加到194余种,铜鱼、苍鹭等珍稀动物达269种,曾经的荒岛变成了美丽的绿岛。“了解到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的前世今生后,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自然生态美景。这样的寻访也让我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有了更直观、深刻的感受。”陆炫彤说。


03传承长江文化
中小学生立强国之志

开学第一课现场。


课堂学习、课后寻访,这样沉浸式的开学第一课,让现场上课的学生收获颇多,也让全市收看开学第一课的中小学生们对长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了近十年来南京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游府西街小学六年级学生李苏苏说:“上完开学第一课,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们一定要积极行动起来,保护好长江生态。我们要争做长江生态环境的‘守护者’‘宣传者’‘践行者’,要向周围亲朋好友宣传长江大保护的知识,开展环保行动,劝阻违禁垂钓的市民,参加一次长江大保护的志愿活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长江生态环境。


“晚上8点,我准时收看了南京市中小学生开学第一课,很激动,也很振奋!在这堂课中,我跟随专家和同学们,走近了那么多长江沿线的地标,感受到源远流长的长江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的坚毅品质,感受到新时代南京城市发展的变化。作为南京学子,我们要勇立潮头、创新进取、与时俱进,敢担当、有作为,成就有价值的青春!”郑和外国语学校初二学生李阅川说。


“看到开学第一课现场,三支寻访小队将三桶长江支流的江水汇聚起来,共同见证大江奔流、生生不息的美好画卷,我十分感动。”金陵中学高一学生徐乐儿说:“作为生在南京,长在南京的孩子,第一次这么全面地了解长江文化,感悟南京这座城市求真求实、开拓创新的精神气质。身处新时代,我们要将个人的理想与伟大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为建设美好家乡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开学第一课现场。

走下讲台,南师附中实验初中老师常凯感触良多。她希望这样的一堂开学第一课,能激发孩子们对长江文化的探索热情,引导全市中小学生在课内外进行更多实践研究,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长江文化。“我们学校处在幕燕滨江带旁边,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在此之前,学校也组织了很多传承长江文化的实践活动,比如每年春天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到长江沿线徒步,感受长江两岸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学校也会更好地开发相关课程,在课堂和实践活动中,让长江文化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实践报国之行,引导孩子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紫金山观察:南京日报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时政公号)



往期精彩回顾



新!动力十足

南京这项计划,暖!

挂牌四周年!11项成果全国复制推广

推进这件大事!南京市委书记市长动员部署

多项“全省第一”,南京凭什么?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钱红艳

图:主办方供图、校方供图

编辑:紫金山观察编辑 成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