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最新发布!南京这个家底摸清了

江瑜 马忆玲 紫金山观察
2024-07-19


目前共记录到3672个物种;

江豚数量达到62头;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共92种!

南京“它”家底更丰厚了。

12月28日,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南京市绿化园林局、南京农业大学、浦口区政府等单位发布了南京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最新成果以及南京市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特色工作。自2021年10月起,南京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了南京市首次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此次调查初步摸清了南京生物多样性家底。


01

江豚、小天鹅、丹顶鹤、中华虎凤蝶、秤锤树……

物种不但有“上新”,还有这些“明星”

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李文青介绍,首次全市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持续两年多,目前共记录到3672个物种(其中陆生维管植物1742种,陆生脊椎动物410种,陆生昆虫699种,水生生物712种,大型真菌179种)。


调查结果呈现三个特点:



多个昆虫种类发现打破历史记录

在全球首次发现昆虫新物种2种(突铗原二翅蜉和钩茎新细裳蜉),全国新记录昆虫3种(高丽嗡蜣螂、达氏嗡蜣螂和臭蜉金龟),江苏新记录昆虫3种(假巨歧长角石蛾、蕈步甲和方胸青步甲)。


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更多珍稀野生动植物在宁扎根

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共92种(包括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长江江豚、青头潜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物种秤锤树、中华虎凤蝶等)。调查人员在玄武湖明城墙基部发现了一株,迄今为止世界城市环境中天然更新的最大水杉小树及最大种群;在紫金山南麓落叶阔叶林下,发现迄今为止我国城市森林中已知天然更新的最大南方红豆杉种群。


青头鸭。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野生动物数量持续增多

发现了南京新物种亚洲长翼蝠,采集到江苏省蛇类新纪录东亚腹链蛇属标本,首次在石臼湖溧水段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丹顶鹤。全市共记录鸟类20目66科188属334种,比2016年历史记录多了46种;石臼湖、新济洲、龙袍成为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重要栖息地。中华虎凤蝶、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獐和貉的种数量也持续稳定增多。


石臼湖区越冬的丹顶鹤。受访者供图

在南京,去江边看江豚已成为很容易实现的事,长江南京段江豚数量达到长江江苏段江豚总数的一半!


在南京江边,江豚正在嬉戏。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华 摄


长江江豚是长江中现存唯一的鲸豚类动物、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长江生态的“晴雨表”。发布会上,南京市绿化园林局一级调研员张瑞忠向媒体通报,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江豚种群稳定,数量约62头

2014年,江苏省政府批准设立“保护区”,“保护区”西起江宁区新生洲,与安徽省马鞍山市相邻,东至南京长江大桥,全长44.8公里,规划总面积86.9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30.25平方公里、缓冲区23.66平方公里、实验区33.01平方公里。根据2022年长江全流域江豚最新科考和保护区本底资源调查显示,“保护区”内长江江豚数量约62头,占干流长江江豚总数量的10.4%,是整个长江干流江豚分布密度最高的江段之一,江豚数量约为长江江苏段总数的一半。调查结果较2017年科考数据相比,增长24%,年均增长率4.4%。保护区内长江江豚呈聚集性分布,主要分布在潜洲、大胜关长江大桥和子汇洲附近水域。

如果要问南京生物多样性的宝库在哪里,那一定是浦口老山。


老山国家森林公园。市绿化园林局供图


浦口区区委常委、副区长渠慎坤介绍,根据老山景区新一轮生物多样性普查结果,老山景区“生物家底”更加丰厚,物种数更新至2081种(不含水生生物物种),较上一轮普查(1963年)增加了509种,占全省陆生生物物种的47.66%。曾一度被认为在江苏已灭绝的野生秤锤树种群,在老山景区被重新发现,且生长态势良好,有不断扩大趋势。常年有数量相当的黑鸢、凤头蜂鹰、红隼等猛禽盘旋于老山景区上空,显示出老山景区是猛禽重要栖息地。江苏省生物多样性名片——中华虎凤蝶,省内最大的栖息地就在老山景区。同时,老山景区也是长三角地区萤火虫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02

划出90个调查网格,

运用红外触发相机和环境DNA技术,

调查不会影响动植物的生长

3672种生物物种是怎样记录到的?南京农业大学承担了南京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任务,昆虫系主任王备新详细介绍了本次调查中用到的调查方法和新技术。

“我们划分出了90个10公里×10公里的调查网格,将生态红线区和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域所在网格,列为重点调查网格,如长江干流及沿江湿地、石臼湖、紫金山和老山。”王备新说,为了调查清楚紫金山的陆生维管植物,调查组设置了山麓至山顶穿越不同植物群落的连续调查样线和样方,以获得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坡向、不同生态环境(以下简称生境)类型及不同植物群落中植物多样性数据。对紫金山中华虎凤蝶的调查,则依据中华虎凤蝶的食物杜衡的生境开展调查。


紫金山南方红豆杉天然种群中最大的一棵雌树。资料图片



在本次调查中,调查组采用统一、标准化的调查方法,以保障调查过程的真实性、结果的可比性和数据质量。调查组用水印相机拍摄调查生境、工作照和物种生态图片。对新物种、新记录物种和疑难物种的鉴定,综合应用形态学特征和分子技术进行确认。如本次发现的江苏省新记录的东亚腹链蛇,就是通过形态学和条形码技术来最终确定的。对鸟类的调查,则确保每年的调查频次不少于9次,越冬候鸟迁徙期,每月不少于1次。陆生昆虫是世界上动物种类数量最多的生物类发群,根据昆虫的发生生境和生物学特性,调查组分别采用了扫网法、灯诱法、马来氏网法和陷阱法进行调查,确保白天和夜间活动的昆虫、空中飞行和地表活动的昆虫都被有效地调查到。

红外触发相机和环境DNA技术是此次调查运用的主要技术,这些技术可以保证提升调查效率,推进调查结果的数字化,同时还不会影响动植物们的生长。

“对长江等禁捕水域的鱼类多样性调查,环境DNA技术是最合适的方法。”王备新说,环境DNA技术尤其适合大规模的生物多样性监测活动,通过这个技术,2023年调查到的长江干流的鱼类物种数在2021和2022年调查到的物种数的基础上增加了2种,并监测到草鱼和鳙鱼的DNA序列的相对丰度都是比较高的。在昆虫多样性调查方面,也同样采用了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通过对马来氏网收集到的昆虫样品的分子检测,获得了更多的膜翅目、双翅目昆虫种类数量,弥补了传统方法的不足。


红外触发相机架设在野外环境,可以自动拍摄野生动物。此次调查,全市共架设164台红外触发相机,高淳区,红外相机均拍摄到了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鹇,是高淳区鸟类的新纪录;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獐和貉在南京的分布也基本摸清,它们在南京已记录到80只以上;果子狸在南京紫金山已有稳定的种群,在高淳山区则有极小种群,红外相机数据估计种群数量30—40只。


石臼湖畔,天鹅、鸿雁、鹤鹬等珍稀鸟类在此安家越冬。通讯员 朱红生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张瑞忠介绍,为了摸清江豚家底,我市还在国内首创应用“水上-水下-岸线”监测体系,结合水域智慧防控系统监测、专业无人机监测等现代化科技手段,研发5G无人机和水下实时声呐监测系统,结合江豚活动习性和栖息地环境,追寻它们的身影。该系统运行以来,单台声呐监测设备日均获取江豚声呐信号400余次,无人机自动巡护日均监测江豚30余头次,人工岸线日均监测江豚35头次左右。


03

摸清家底将为今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支撑

万木峥嵘,蝶舞纷飞;

芦苇摇曳,候鸟啼鸣;

水清鱼跃,江豚嬉戏……

这样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画卷正在南京成为现实。


山水城林南京城。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冯芃 摄

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

张瑞忠介绍,江豚保护中,南京市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化保护机制。

✦2019年我市发布《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公告》,出台《南京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联席会议制度》;

✦2020年全国首创并出台《南京市长江江豚保护工作职责清单》,建立江豚保护长效协调机制,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2021年正式组建保护区管理站,承担调查监测、江豚救护、科研宣传等职责,同时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工作;

✦2022年南京、镇江、马鞍山两省三市跨省域协同立法,《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正式实施,是全国首例对单一物种的流域性区域协同保护立法。

南京还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部署,常态化、规范化开展保护区巡航巡护(近两年每年100次),联合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务、公安、海事等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及专项监督检查行动,排查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监管影响江豚栖息地的活动,为江豚建立稳定的栖息空间。建立全国首个长江干流江豚原地应急救护体系,组建江豚救护团队30余人,开展应急救护演练和各类培训近20次,组织编制《中国鲸类救护技术指南》《长江豚类自然保护区水域观豚规范》等,为搁浅、受伤江豚救助和公众科学观豚提供技术规范。

“摸清家底后,全市生态环境部门将进一步守护好我们的物种宝库。”李文青介绍,深入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我市主要开展四个方面工作:

完善物种保护制度体系

近年来,南京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定》,为高水平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出台了《南京市长江江豚保护工作职责清单》,积极推动长江江豚保护跨区域协同立法,联合镇江、马鞍山共同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长江江豚保护的决定》。还建成了全国首个植物种质资源司法保护基地,成立了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司法实践基地,设立了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馆,建立了生物多样性常态化调查监测联动机制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评价体系,不断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新模式。


新济洲长江生物多样性科普馆。市绿化园林局供图


优化生态保护空间格局

编制了《南京市生态空间保护区域监督管理和考核办法》,划定了106块生态空间保护区,总面积约1002.27平方公里,实现了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物多样性较丰富区域的全覆盖。加强对生态空间保护区域整合优化的监管,严防“以调代改”“以调代罚”,构筑起坚实有效的自然生态安全屏障。定期组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区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生态空间保护区域遥感和现场核查,为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稳定创造条件。同时,积极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活动,已建成5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2年,高淳区被命名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修复后的龙袍长江省级湿地公园。市绿化园林局供图


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

编制实施《南京市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布点方案》,明确16个植物多样性观测样地、22个陆生脊椎动物多样性观测样点、28个陆生昆虫多样性观测样点、22个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样点和26个大型真菌多样性观测样点,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长期观测网络,能够第一时间感知“新老朋友”的来访。如前不久,在南京长江新济洲国家湿地公园监控上,就惊喜地发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白额雁现身。


扬子江生态文明创新中心。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段仁虎 摄


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共识

合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共同成立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教联盟,组织“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组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讲团和南京生态文明教育公益讲师团,依托南京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中华虎凤蝶同步调查、长江生物多样性夏季同步调查、校园植物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多项公众参与的生物多样性研学活动,研发了生态文明教育素养标准课程,出版生物多样性科普读物《自然物语》《南京本土生物多样性科普丛书》,积极参与“双减”校园课后公益服务,常态化开展生物多样性主题直播和“聆听绿色”读书分享会系列活动,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向学自然课堂,吸引了广大市民加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列之中。

接下来,我市会持续开展国家及省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环境指示物种等生物遗传资源和种质资源的调查、编目,建立全市生物多样性数据库。新建一批市级生物多样性综合观测站,形成覆盖全市域的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凝聚各方科技力量,开展生物多样性各领城学术研究,集成各类基础数据,形成重大科研成果,提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支撑。划定重要生物栖息保护地,改善动植物的生境条件,加强生态红线的保护,修复重要生态廊道,构建生态安全网络。提高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保育功能,落实外来物种入侵防范措施。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坚决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规划建设若干富有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展示馆,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紫金山观察:南京日报社打造的南京第一时政公号)



往期精彩回顾



二期,为什么选这里?

南京明年怎么干?市委全会作出部署

4807栋闲置农房的“命运”

全面完成!

“四季有约”,优惠让利超50亿元!


文:紫金山观察记者 江瑜 马忆玲

编辑:紫金山观察编辑 成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