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色列:中国资本的新“靶心”

吴林静 自贸试验区报道 2019-06-30


本文字数:3287字

阅读时间:10分钟


导 读

2013年秋,一个被称为“21世纪伟大新故事”的宏大构想,肇始于中国。


2018年8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也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


5年来,“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从经济互融到人文互通,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新格局,实现从“概念股”到“绩优股”的华丽转身。


如今,“一带一路”正向走深走实坚定迈进。为此,我们兵分四路,远赴哈萨克斯坦,重访“首倡之地”;深入以色列,解码“创新之合”;寻路北京,问道“世界之桥”;立足成都,微观“城市之变”……


执大象,天下往。走向未来、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进程的大国之道,一以贯之;推动全球化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道之行,潮流浩荡。


伟大故事正迎风而上,更多精彩篇章,值得期待。



走进以色列耶路撒冷马哈耐·耶胡达市场,一家不起眼的纪念品店,店主小哥看到自贸君这副亚洲面孔,立马兴奋地叫着:“重庆,重庆!我去过重庆!”他指着店里好几样商品说:


这些、这些,都是重庆生产、从重庆运过来的,我去过好多次。我还去过义乌、广州、北京,我很喜欢中国!你从哪个城市来?


这片位于地中海东海岸的土地,中国元素多得超出想象:会说中文的导购、爱说“你好”的路人、挂着中国企业标志的大楼……在耶路撒冷北部,可以看到两山之间架起的一座“桥”,当地中文导游Terry Melnikov说,这是中国正在以色列建设的高铁项目,起于耶路撒冷,通向特拉维夫。


一旦与当地人深聊,你会发现,餐桌上必备的干辣椒粉,每年都会从中国大量进口;年轻人对中国手机品牌如数家珍;不少人曾到中国旅游;还有创业者希望,将公司首个海外市场选址中国……


西临地中海,南靠红海,短短数十年,以色列已经蜕变为一块富有活力的希望之地、创新之国。而中国资本在当地的投资,可谓热火朝天:有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孵化器,背后站着17家中方资本;还有阿什杜德港和海法港,成为中以共同推进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重要节点,对于中以交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曾作过一个浪漫比喻:


中国的能力、远见与以色列的技术、创新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中国和以色列是“天作之合”(marriage made in heaven)。


特拉维夫写字楼林立 本文图片均据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摄


1

中国资本正“抓住机会”

 

Terry从事中文导游5年,她记得,2013年入行之初,全以色列经过国家旅游部认证的中文导游只有30多位。现在,已有100多人从事这个职业。5年前,来以色列的中国游客只有2.5万人次;去年,这一数字是11.4万人次。据以色列国家旅游部介绍,增长的这部分中国游客,主要是商务考察。


通常来说,为期一周的商务考察是从特拉维夫开始。


从特拉维夫本古里安机场入境,会拿到一页小小的宣传纸,上面有句话让人印象深刻:


以色列太小了,以至于如果跑步的话,从西到东只需2个小时,从北到南只需9天。


在这片狭长的土地上,特拉维夫成为以色列的腹地中心城市。全国近70%的种子创业公司,都在这座城市成立,特拉维夫也因此被称为新的创业“圣地”。甚至,特拉维夫全球城市办公室还推出“特拉维夫创业城市之旅(Tel Aviv Start-Up City Tour)”,了解特拉维夫的创新活力。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国资本也把赴以色列考察列入行程。一年一度的“DLD特拉维夫创新节”,每年都吸引数十家中国创新公司、风投基金、天使投资人参加,了解以色列前沿技术、对接以色列创新团队。


在前不久结束的“DLD特拉维夫创新节”AI分论坛上,自贸君遇到了华为终端系统工程师邵渊。华为在特拉维夫建了研究中心,但他仍想在当地了解一下,是否有适合终端的科技项目投资或合作,所以特地跑来看看。


就在“DLD特拉维夫创新节”开幕前夕,落地特拉维夫的创新孵化器DayDayUp也组织了一次考察。DayDayUp特拉维夫空间总经理汪丽敏介绍,8天时间,近百位来自中国的创业者、投资人、学者与52家以色列公司展开了面对面企业路演、投资对接、高端社交和主题峰会等。


DayDayUp特拉维夫空间所在地


以色列创新局首席执行官Aharon Aharon说,他几乎每周都会接待来自中国的考察团,中国对以色列的科技创新非常感兴趣,而且涉及诸多领域。这些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考察,可以细分为能源环保、医疗医药、农业水科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更加定制化的方向,走访的不是名胜古迹,而是一个又一个创新企业、高科技团队,时时刻刻都在头脑风暴。


以色列企业的长处是基础科学研发,中国和美国的长处是市场和技术产业化能力,过去几十年,以色列给美国科技公司提供了大量研发技术,中国科技企业错过以色列多年,现在正在抓住机会

光启科学创始人刘若鹏曾说。


2

孵化器对接中国市场

 

眼下,以色列正成为中国资本投资并购的新“靶心”,中国对以投资“几乎涵盖所有主要颠覆性技术领域”。2017年,在以色列全球融资总额中,中国资本额度占比约为12%。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资本在以色列的投资存在壁垒;反之,以色列项目想落地中国市场也有障碍。


“我在以色列工作4年,中方资本对于以色列项目一直跃跃欲试,但真正投资却很谨慎。”汪丽敏说。


一方面,中国资本对以色列创新市场并不熟悉,以色列基础科学研究发达,缺少技术背景的资本难以理解它的技术限制和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以色列本土缺乏市场空间,许多项目在创业初期就要到熟悉的欧美市场寻找机会,对于他们而言,中国市场有些陌生。由于以色列创业公司普遍距盈利较远,如果没有对应的产业支持,回报难以预期。


正因如此,近两年,太库、DayDayUp等专门对接以色列初创企业和中方资本的孵化器应运而生。目前,以色列本土共有约150家或政府支持、或市场化的孵化器、加速器,针对中国市场的孵化器在其中找到了新的机遇。


在DayDayUp位于特拉维夫Alon大楼的众创空间,一面玻璃墙上,贴着DayDayUp背后的投资人:阿里巴巴、小米、易到用车、酷派、昊翔无人机(YUNEEC)、掌趣科技等,名列其中。


DayDayUp背后的投资人


汪丽敏介绍,这些投资人希望借由DayDayUp寻找合适的投资标的,并能加速以色列初创企业在中国落地。


之所以直接在以色列落地孵化器,是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孵化器对接以色列当地资源,更好地完成意向标的的现场调研;同时,孵化器可以代替投资人提前接触那些融A轮以前的初创企业,帮助它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市场,建立沟通渠道。


原本,DayDayUp在中国的孵化器关注的重心是工业4.0、智慧城市、智慧出行和医疗健康。落地以色列后,其首期招募的孵化对象则瞄准人工智能和区块链。


据汪丽敏介绍,在以色列,AI领域大概有400家初创公司,主要围绕医疗健康、金融科技等创新应用,区块链领域则有大约100家初创公司,“这些都是我们要跟踪的项目”。


目前,华为、小米和复星已经设立研发中心、办事处,光启科学也在特拉维夫成立了创新总部。“据我所知,阿里巴巴在以色列已经投了6个项目,百度也有6个项目。今年的DLD创新大会上,腾讯也将近距离考察项目,位列属于自己的标的。”汪丽敏说。


3

通道建设提升友谊

 

Ilan Keshet是CB4公司创新部主管,这家公司致力于用AI和机器学习技术帮助货品更好地销售出去。每个月,他工作300个小时,常常加班到凌晨三点。


“累吗?”


Ilan Keshet很笃定地回答:“做我喜欢做的事情,没有觉得无聊和疲惫。”


“那你认为科技可以改变世界吗?”


他依旧笃定:“已经是了啊。我喜欢用科技来改变世界,这也是我的思考方式。人都是追求舒适的,而技术可以帮你做到这一点。”


以色列的高新技术向外输出、改变世界,与此同时,中国与这片土地对接的不仅是市场,也有技术的交流,创新改变着彼此的生产与生活。


导游Terry Melnikov告诉自贸君,大约3年前开始,特拉维夫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地段就开始打围施工了,“听说是中国企业来修建的轻轨,修好以后可以缓解特拉维夫的交通拥堵,还是挺期待的”。


以色列街景


这条“红线项目”横穿城市中心区,计划于2021年正式开通运营,是特拉维夫计划修建的5条轻轨中服务人口最多、地下区间最长、技术难度最大的一条线路,被称为中国技术走向发达国家的标志性项目。


近年来,由中国企业参与的阿什杜德港、海法港等项目陆续上马。建成后的阿什杜德港将成为欧亚之间的桥梁,并已被纳入以色列政府勾画的蓝图:货船从中国出发到达红海北部,在埃拉特或亚喀巴卸货,之后货物再由火车运往阿什杜德港,或经海运至欧洲国家和地区。


以色列交通部部长卡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提到,除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外,以色列还开始大量引进中国机械设备。


几年前,在以色列还完全看不到中国制造的公交车,但现在已经有五六家中国公司在向以色列提供大巴汽车。特拉维夫轻轨建好后,其列车车厢将由中国中车集团提供,这也是以色列第一次引进中国车厢。而此前,进入以色列的铁路客车产品全部来自欧洲。


本月即将开通的特拉维夫-成都直飞航班,将成为中国直通以色列的第四条航线。“新的航线、新的通道,都将证明中以之间的良好关系。”以色列国家旅游部亚太市场总监Uri Taub说,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建立邦交是最基础的,在此之上,商业得以流通、人民得以流动,最顶端、最高级的是形成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我相信,中国和以色列之间越来越频繁的交往,会带来更多商业发展、民心交流,受益的不会仅仅是中国和以色列两个国家”。


 每经记者│吴林静 每经编辑│刘艳美 

更多精彩内容:

◇ 西部刮起“南下”风

◇ 沉寂许久,广州终于发力了

◇ 四川的“南下”与广西的“北联”

◇ 厦门的新坐标

本文为中国自贸试验区报道原创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支持……

特别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需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