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锋:高考公平,一道难解的简单数学题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300sjoz12&width=500&height=375&auto=0
高考公平,一道难解的简单数学题
■ 文 | 肖锋 ☞ 《中国新闻周刊》总主笔,功夫财经X嘉宾
我上大学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清华同班同学有1/4是京籍,其他来自全国各地,其中一半来自农村和乡镇。那真是个“知识改变命运”的 年代,后来许多农村子弟都出了国。
当时没意识到占中国人口1/70的北京可以占去清华1/4的名额。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中国的高考不公不亚于分配不公,同样,在某些方面还有固化倾向。这次湖北、江苏因生源指标疑似划给西部省份,之所以引发轩然大波,就是家长压抑了这么多年,这次终于点燃了——当然其中不少误读和误解。
我分明看到两种焦虑:一是东部子弟想获得成功人生、跻身名牌大学的焦虑,另一是西部学子急于改变身份、搭乘现代化快车的焦虑。
而高考不公的固化加剧这两种焦虑。必须承认,“支援西部招生协作计划”初衷是好的,但舒缓西部焦虑却加剧了东部焦虑。
尽管饱受诟病,高考仍是多数中国人改变命运和身份的独木桥。
按人口分配配额,还是分数线定终生,这是一道简单数学题,背后却是复杂的利益,固化的社会格局。
跨省生源纷争,是公平考虑,却引发利益之争。
谁是高考的HARD模式,谁又是EASY模式
一望便知
江苏并不是最困难的高考大省,它实际上是全国高校最多的省份。如果论高考HARD模式,河南才是第一。
江苏家长争的是考取一本的份额。近三年来的平均一本录取率,最高的是北京、天津、上海,都超过了20%,而江苏和湖北只有9.66%和10.87%,属中等水平。
于是家长们认为,江苏和湖北本来录取率就不高,还要外调名额,北京、天津录取率那么高却不用外调,高考不公平。
更有阴谋论者认为,决策者都是北京人,不能动北京人的奶酪,这个关乎自己的切身利益。慷他人之慨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有人调侃说:据说完美解决方案是卖掉江苏的房子,带着100多万到拉萨,用40W买100平米房子,再花30W买个商铺,投资10W开个鸭血粉丝店,符合户口迁入政策,高考回西藏考。孩子坐等清华北大录取通知书,夫妻两口子坐享拉萨的蓝天白云,多活几十年……
江苏高考的蛋糕真的被切走了一块?江苏今年的报考人数下降了3.25万人,如果招生计划保持不变,那么高考的录取比率将大幅度上升。家长直观上觉得这是件好事,但学校不是这么考虑的,好一点的学校必然会自动调整在江苏的招生比例,因为它是要招到好学生,这关系到学校的市场品牌。
教育已是一项赚钱的产业。大学扩招,而考生逐年下降。大量省市不能完成招生计划,高校面临的是招不满的问题,是生源危机,而不是学生没有学上的问题,恰恰是上大学越来越容易(当然名牌大学还是紧缺的),包括江苏。
河南历来是非常难考大学的省份,2008年河南的高考录取率只有42%。但是在全国各地高校都出现生源计划无法完成的情况下,大家纷纷把生源计划投到河南去,这不是国家的强制性安排,是各个地方大学的主动行为,因为招不到学生。因此,河南的高考录取比例从2008年后迅速飙升,到2012年,河南的高考计划录取率就到了86%。
但高考一本录取率,京津沪都在20%以上,河南倒数第五7.53%,想求得一份成功人生,河南仍是HARD模式。排名最后的是四川,被称为地狱模式。
非985、211不招。这是职场优势企业的招聘原则。985、211名校俨然职业生涯敲门金砖。
去年两会上,河南一位代表称河南考生进北大比北京难30倍,严重不公平。河南有全国1/13的人口、1/10的高考考生,按照这个比例,国家应该在河南办3所985高校、8所211高校,但是现在河南只有1所211高校。国家欠我们的。
为什么都在争一本?不只是学校教学水平,还有学费。因为985、211高校不依赖学生的学费运转,但普通高校对学费的依赖性很强——越是地方的非985、非211的大学,招生越多,学费越高。全国学费最低的两所大学就是北大清华,国家重点拨款。
本次争论大家最终为什么都冲着北京上海?因为行政权力在北京,经济权力在上海,每所大学都有附中,有关系都上附中,有钱的国企花百万“合作办学”,子弟也可进附中。
权势阶层生活在中心城市,机会留存中心城市,名校自然就在中心城市,子弟毕业后好在这个城市找份体面工作——即使西部一本录取率提高了,西部子弟能留在中心城市的机率也越来越小,因为在职场还有个“关系录取率”。即使录取了,他像潘石屹那样晋升上流社会的概率也大幅降低。
高等教育应该促进社会流动,促进“精英循环”而非“阶层复制”。帕雷托最早提出“精英循环”,社会进步就是一个新晋精英不断替代老精英的过程。在社会学上这叫“向上流动”。
然而,在现实中往往存在着精英循环不畅的情况,纵向“向上流动”循环被阻隔,而横向循环却加剧:官员、校长、企业领导、社会名流,政治精英、经济精英、文化精英之间形成闭环,他们的子女也形成循环闭环。这种倾向正日益加剧,导致社会全员竞争力和活力衰减。
当然,北大清华原来在北京的招生比例高达25%(我那会儿),现在下降到10%左右,这就是进步。
我记得那时我们班上最高助学金是22元,31个同学中有6人每月获得这笔“巨款”,生活够用,还可以寄回家(有位乡村同学大学就读期间身高窜了10公分,营养充分后“补长”。现在他在美国)。
高考是西部学子改变命运的少数方式(另一是参军)。但有个发展悖论:考到东部的人越多,西部人才越窘困,发展越困难。都“孔雀东南飞”了。为了真心支援西部发展,我们大胆设想一下,假如北大迁到昆明,清华迁到兰州,如何?当年不是有西南联大?
既然中西部教育资源匮乏,应该加大中国西部基础教育投入,新建优质高校并提高现有高校的水平,而不是杀富济贫,把教育资源丰富地区的名额调剂到匮乏地区。
为什么牛津、剑桥可以在小镇上,斯坦福大学可以在硅谷山沟沟里,一样科技创新一样引领国际潮流,而北大清华不行?
所以,对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的焦虑,一是社会阶层固化的焦虑,是底层获得阶层提升最有效的途径正在收窄;另一个是西部发展和子弟想改变身份的焦虑。
当然,美国也有长春藤,也有阶层固化,英国也是一样,不然就不会英国首相中有20位来自伊顿公学。但人家的阶层固化是几百年来形成的,也只是相对的,但我们只用了三十年就固化成这样了。
又不迁名校也不改变阶层固化格局,怎么办?全国一张考卷,一条录取线,大家争吵的问题就解决了,基本达到公平。为何不实行?科举正是精英纵向循环的一个典型例证。难道今人还不如古人聪明?古人用笨方法解决了这道简单又难解的数学题。
往期经典回顾:
功夫财经老师亲笔签名书
☟
▼
本视频及相关评论文章版权归“功夫财经”所有
欢迎转载分享
商务合作,请回复“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