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辱骂遇难女大学生,活该被封号!

陈兴杰 功夫财经 2019-09-12

埃塞俄比亚航空一架波音737-8坠机后,遇难的8名中国人很快被找出。一位来自浙江的遇难女孩,她的微博被找到。女孩生命定格在最后一条微博发出的第二天。这一切已经足够让人心碎。后续媒体圈发生的一系列乱斗,让人觉得事情失控。

先有媒体记者试图采访遇难女孩的知情者,遭私信辱骂和曝光。骂记者的理由是,你们在吃人血馒头——职业记者可能一脸茫然:事故发生之后,关注遇难者的状况,难道不是媒体天职,这怎么能说“人血馒头”呢?

正常报道和恶意消费确实没有清晰的界限。很快有自媒体不顾新闻伦理,开启对遇害女孩的窥伺。女孩经济宽裕,消费从容,这招来许多仇富者的恶评:一个中国人,不远万里到非洲看长颈鹿,可见平时多么奢侈。连女孩平日发的照片,也引来不怀好意者的点评。


女孩出发前发布的微博照片

互联网下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可以在网上发言,参与公众话题讨论。他们中一些人言语粗鄙,缺乏修养,在互联网世界肆意喷洒恶意。以中国人之众多,这种人群比例再低,也会清晰呈现在众人面前,躲都躲不过去。

埃航事故后,我到遇难者微博下留言悼念。满屏高赞的悼念之语,不免一些恶毒的攻击。这样的话语不断放大,引起很多人在评论下辱骂。让人心生感慨:微博怎么让这些人占了?

微博封杀恶意发言者

幸好,微博很快采取行动,封禁这类账号。微博CEO@来去之间 还表示,有些营销号会在评论内挑选恶意评论,博取关注,引诱攻击,破坏社区氛围,同样要整肃。微博在营造社区氛围方面不遗余力,这次主动“亮剑”警告,确实非常罕见。

关于微博整治,我的观点是:支持。对于恶意内容生产者,该封号就封号,该整肃就整肃。微博管理者是社区管家,这一次他们主动“打扫卫生”,我表示赞成。

我和朋友分享这个表态,却收获了一些失望。在他们看来,我一直是“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的拥护者。微博上的观点本来就光怪陆离,那些阴阳怪气、不怀好意的人,即便说话再讨厌,他们也有表达的权利吧。你支持微博封掉他们的号,岂不是和你平时的主张悖离?

我只好解释:产权之上无“自由”。到谁家的客厅做客,当然要听主人的。就这次微博主动封号事件,其实就是一次驱逐——平日里和颜悦色的客厅主人,对一部分人下了驱逐令。微博管理用户的作法,根本谈不上侵犯,而是有用户协议作为依据。

至于用户的表达权利也没有被侵犯呢?我认为是没有的。所有的“表达自由”都要建立在具体的产权之上。一个人在自己家中,当然可以畅所欲言;可是一到别人地盘,就要遵守他人规矩。这些都是文明世界的通理。

“产权者说了算”应成常识

类似的观念在互联网普及,最早是QQ群时代。21世纪初,许多中国人都在使用QQ群,一些敏而好思者经常为一个话题争吵:QQ群规则谁来制定,谁有权把人踢出去?争来争去,规则清晰起来:QQ群主最大,有权制定群内规则,不服者会被踢。

道理很简单:QQ协议规定,QQ的所有权属于腾讯公司,公司行使绝对管理权。而具体到每一个具体小群体,通过具体授权运作。于是,一整套秩序浮现出来。

在微博这样的舆论广场,很多人待得久,会产生“公共”幻觉,以为微博站方无权站出来管。微博平台的背后,从来都是一家公司,而不是真的公共场所。经济学案例还表明,只有产权明晰才能持续地创造价值,反倒是“公共场所”,往往要沦落为“公地悲剧”。

产权林立的世界,处处都是“特权”——产权者说了算。看起来很不自由,无权无钱的用户非常被动。事实上由于产权林立,他们之间是竞争关系,如果哪一家做得不好,用户可以选择到其他平台扎根。社交时代兴起时,竞争的产品非常多,最终是QQ获胜。

很多人担心,如果一家公司产品形成垄断,用户不得不长驻,公司会不会肆意妄为?反垄断理论界确实在研究这个问题。大量事实表明,一家公司的产品想长期占据垄断地位,这并不容易。通常是做得最好,并且持续做好的产品,才能获得用户长期青睐。

除了行业内竞争,互联网跨界竞争还很常见。最典型的例子,是微博和微信相继崛起,互相挤压竞争,几年之后战况稳定,今日头条系突然崛起,大量切割用户时间,微信如临大敌。

正是竞争的态势,使每一家公司都不敢乱来。他们要做好产品,要小心运营,让自家产品活泼而不杂芜,有生机而不混乱。对用户的运营,正是行使财产权的表现。财产权还能分授,形成具体的管理权。这已经是今天我们生活世界的普遍现象。

在媒体上,随着规则内容变复杂,管理者自己也难以处理,于是新的“裁决”形式被发明出来。在微博上,用户内容可能被“举报”。被举报者可以申辩陈述,围观群众可以站队,还有专家评审团裁决。绝大多数用户冲突就是这样被解决。

在微信公众号,对“洗稿”的认定,逐渐下放到平台挑选出来的专业用户。裁判的陈述都会公开,这促使他们审慎地做出判断。

支持产权自治,慎用法律武器

当然,现实世界比理论复杂得多。产权之上还有法律,这直接影响着平台的尺度。法律管得少,产权者的规则尺度可能会宽一些,不同平台之间,会呈现缤纷迥异、完全不同的生态;法律管得严,财产权内的空间也会变得逼仄,有些封禁其实就是法律意志的结果。这些都毋庸讳言。但是,强调财产权的意义,并非大而无当的迂阔之谈。

很多人看到微博乱象横生,第一个念头是动用法律。比如这次埃航遇难女孩的微博下,一些人肆意狂喷,有些网友的反应是:这种哗众取宠,恶意满满的人渣,不是在扰乱公共秩序吗?(把微博这样的平台默认为公共场所)他们不该被抓起来,以儆效尤吗?

法律的核心精神是保护生命和财产,惩罚侵权——仅仅是出言不逊的家伙,如何认定侵权和社会危害性呢?仅仅是言论非主流,就要被抓起来,是不是太随意?

动用法律是有成本的,产权可以自治的事情,就无需太费周章。法网太密,往往动辄得咎,抑制私人活力;而产权高度自治,有益于形成尊重边界和谦抑忍让的氛围。

在我看来,后者的方向更值得探索。

热文推荐


想看更多精彩内容?猛戳“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