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会分论坛抢先看 | 自然资源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分论坛

论坛:自然资源遥感监测技术与应用

时间:7月26日下午 13:30-17:10

地点:珠海国际会展中心珠海厅1

承办单位: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论坛简介

随着国产卫星资源的日趋丰富,卫星应用已融入全国土地调查、地理国情监测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相关主体业务中。2019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要求加快卫星应用技术体系建设,实现对山水林田湖草全要素、全天候、全覆盖的实时监测,提高国产卫星服务地方政府自然资源等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的应用水平,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即时、精准、便捷的空间信息大数据,更好服务于人类宜居、生态文明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论坛主要内容包括自然资源遥感监测技术应用和实践探索。

主持人: 吴志峰

吴志峰,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地理国情监测与综合分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广东省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学会副理事长。

报告人:陈劲松

陈劲松,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空间信息研究室主任。2004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包括遥感机理,资源与环境遥感监测和海洋遥感,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环保部和科学院生态环境遥感监测项目,开展了华南和中亚地区的资源环境遥感监测研究,为国家与地方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和基础信息服务,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SSCI检索30余篇,专著两部,参与编写中国土地利用图集一部。

报告内容:多源空间信息融合的自然资源变化监测研究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和不同卫星传感器对地观测技术的应用,遥感呈现出多平台、多传感器,以及多光谱、多空间、多时间分辨率等特征。与单一源遥感数据相比,多源遥感数据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不同数据源之间的优势互补性上,将多源遥感数据进行融合,可以获得更丰富且精确度更高的土地覆盖利用信息。本报告将介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空间信息研究中心在科学院、 国家与地方政府支持下,集成多源遥感信息与地表观测数据,研发广东、广西、福建、海南、香港、台湾与澳门土地覆盖与利用变化监测体系,为国家和地方自然资源变化监测与生态环境变化评估提供数据支持和基础信息服务的最新成果。

报告人:尤淑撑

尤淑撑,自然资源部国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研究员,一直从事全国土地资源调查监测工程项目实施,负责土地遥感科技创新和国土资源卫星应用发展,主持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20余项。2008年入选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科技人才,获首届国家机关工委五四青年奖章。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5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

报告内容:自然资源遥感监测体系建设与展望

当前我国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期,急需构建统一调查监测体系,跟踪监测自然资源的动态发展及利用变化情况,揭示自然资源相互关系和演替规律,为实现自然资源科学管理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提供遥感信息服务。报告从自然资源数量、质量、生态一体化监测和山水林田湖草集成化监测角度,针对自然资源全天候、全方位和全流程的遥感监测需求,重点介绍自然资源遥感监测发展、应用现状和体系建设相关内容,包括建立常态化自然资源全天候遥感监测工作机制,提高遥感影像集群化处理、自动智能遥感信息提取、变化图斑协同编辑核查及全流程质量控制水平,健全完善自然资源卫星遥感监测监管体系等内容。

报告人:张希武

张希武,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会长、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委员会主任。

报告内容:基于遥感的自然保护地大数据平台构建

自然保护地大数据平台建设是智慧国家公园建设的基础。目前,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都在积极探索建立数据库或者信息化平台,也发现了顶层设计不完善、基本数据来源多头、信息孤岛化严重、使用方向单一、缺乏统一接口等急需解决的短板,如何利用卫星遥感构建自然保护地大数据平台、平台如何搭建及平台应用的方向,对助力国家公园体系化、标准化建设、提升管理效能,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根基更加牢靠、措施更加有效、理念更加科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报告人:李玉堂

李玉堂,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

报告内容:北京二号卫星星座介绍及北京市典型遥感应用服务案例

以“北京系列”遥感卫星数据为主、统筹其他多源遥感数据,北京市率先在国内成为第一个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实现全域月度高频全覆盖的城市;利用一套数据“一源多用”,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服务于北京市十几个委办局及区县,并形成常态化、业务化的区域卫星遥感综合监测监管应用的“北京模式”。新形势下,针对国家、区域、省/市/县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环境综合整治、区域协同规划、专项整治等多部门联动的综合性管理需求,世纪空间基于北京市和各省市的成熟遥感应用经验,结合各区域特点,持续深化并创新遥感应用,服务于政府精细化管理。

报告人:廖之平

廖之平,教授级高工,现任广西地理信息测绘院副院长,从事信息化测绘、3S技术应用、数字区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地信应用开发及GIS系统工程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在该院主持数字广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广西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广西统一航摄和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广西范围内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项目、高分专项广西生态审计服务体系建设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广西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和省级成果核查等重大工程,曾荣获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

报告内容:发挥地理信息优势,提升审计工作效能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是一项全新的审计制度,地理信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资源离任审计的方方面面,在审计问题线索的发现、预警以及举证等环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报告重点定位于如何基于地理信息技术构建自然资源审计“大数据”平台,打通审计全业务环节,进而形成长效机制,为自然资源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报告人:朱紫阳

朱紫阳,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技术研究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主要从事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及成果应用研究,参与多项省部级及厅级科技攻关项目,发表论文20余篇。

报告内容: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的广东省耕地资源保护实践

“仓禀实 天下安”,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在自然资源管理新格局下,深化监测成果应用,探索地理国情监测成果在耕地保护中的应用,为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两统一职责、推进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报告人:屈鸿钧

屈鸿钧,二十一世纪空间技术应用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主要从事影像智能挖掘分析技术研究和影像大数据应用。

报告内容:工程化智能解译在自然资源监测中的应用

针对目前自然资源领域中涉及的遥感影像智能化、自动化解译技术发展和业务要求,提出在自然资源监测应用领域中的工程化智能解译技术、多源影像解译知识库技术的技术框架,并结合实际,在省级耕地保护、变化监测中的实现了自动化解译应用,对自然资源监测与深度挖掘运用提供了创新性的手段和方法。


报名参会

长按左边二维码报名参会


>> 2019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大会

>> 近期要闻


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公众号

——  关注产业精彩,了解协会动态  ——

微信号:dixinxiehui

Email:cagis@163.com

官网:www.cagis.org.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