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变下的五代女性》
☆基本信息
书名:世变下的五代女性
著者:柳立言等 编著
书号:978-7-5598-4037-0
出版时间:2021年8月
入库时间:2021年8月
定价:108.00元
装帧:精装
用纸:70克健视双胶
成品尺寸:160mm×230mm
开本:16开
印张:27.25
页数:436
字数:280 千字
上架建议:历史、传记
CIP分类词:女性—人物志-中国-五代十国
中图法分类:K828.5
责任编辑:赵艳
搜索关键词:碑志 五代女性 世变 柳立言 唐宋变革
☆相关图书
邓小南《出土材料与唐宋女性研究》,李贞德主编《中国史新论·性别史分册》,台湾联经出版公司2009年;
杨向奎《唐代墓志义例研究》,岳麓书社2013年;
万军杰《唐代女性的生前与卒后: 围绕墓志资料展开的若干探讨》,天津古籍出版社2010年;
王凤翔《晚唐五代秦岐政权研究》,三秦出版社2009年
☆本书特点
1.专业权威,名家推荐。宋史研究专家柳立言领衔编著,历史学界学者邓小南、包弼德、冨谷至、赵晶、山根直生联袂推荐。2.利用墓志碑铭发掘出的有效信息,是研究五代社会史及女性史不可或缺的史料。特别在一些国内研究比较薄弱的领域,如女性与社会、社会流动和文武交流、宗教信仰与社会等方面,书中也做出了一些综合性的研究和总结,增加了我们对世变下的五代女性的了解。3.多身份探讨,为五代社会及女性地位提供了另一视角的考察。从文人武人的妻妾、官宦女子、英雄子女、寡妇到后宫嫔妃,书中探讨的女性身份多元,借此窥探当时五代女性周围的世界。4.研究方法新,授人以渔。本书采用“史学六问”“五鬼搬运”“数馒头”等科学方法,结合传统的史学方法找出史料之真正重点,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予客观冷静的分析,既揭露墓志的殊相,也总结五代妇人共同面对的难题,为五代史研究提供新视角。☆内容简介
五代时期的女性,有着怎样的家庭地位?本书立足32帧女性墓志碑文,结合史书等百种以上的史料,通过探讨墓志笔法与史学方法、社会流动和文武交流、世变下的妇女角色,藉以观察五代至北宋社会家庭史的连续和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们对五代女性“男尊女卑”“无所作为”的固有认识。书中穷尽挖掘墓志碑文里的信息将成为研究家庭史和社会史不可或缺的史料,也为五代史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从文人武人的妻妾、官宦女子、英雄子女、寡妇到后宫嫔妃,书中探讨的女性身份多元,呈现了一幅五代女性图像,借此我们得以窥探当时五代女性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五代女性扮演的世变中的贤妻良母,除了具备传统的美德,还要帮助夫家的社会流动和文武交流。
“五代在碑志”系列包括《世变下的五代女性》《五代武人之文》《五代的文武僧庶》三种,通过整理具有代表性的五代墓志碑文,并运用“史学六问”“五鬼搬运”“数馒头”等研究方法,集中讨论了社会流动、文武交流、妇女角色,以及墓志笔法和史学方法等问题,同时涉及五代官制、宗教与司法。有别于传统“五代女性无所作为”“五代重武轻文”等观点,“五代在碑志”研究文武间的交流和武人的乱与治,爬梳细分“阶级流动”和“阶层流动”,并对传统的“唐宋变革”脉络进行重新审视,以及探讨世变下不容小觑的妇女角色。
☆作者简介
柳立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博士,“中研院”史语所研究员(退休)。主要著作有《人鬼之间:宋代的巫术审判》《宋代的宗教、身分与司法》《宋代的家庭和法律》。山口智哉:大阪市立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博士,现任台北大学助理教授。李宗翰: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化系博士,现任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刘祥光: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博士,现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
☆名家推荐
碑志中的五代,考验着研究者的能力。本书自通常“无疑”处入手,以老吏断案的方式分析文本,为趋近历史实相提供了可行的路径。墓志铭是非常重要且独特的史料,它们对群体传记学研究至关重要,并对社会与政治提供珍贵的洞见。这部墓志铭集对五代及主导此时代的武人研究具有贡献,也是深入阅读墓志铭的的指南与典范。——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学系包弼德(Peter K. Bol)当我拿到《世变下的五代女性》一书时,看到关键词“女性”“石刻”“世变”时,首先让我想起了李清照。当然,这与李清照相隔了一世纪,然而,本书将会揭示,像李清照这样的独立文人女性的出现,乃源自唐末五代开启近世序幕的“世变”,以及生活于这个时代的“女性”,或许隐微中也可能与金石、书画等事物有关吧!本书先听取墓志的口供,再搜求旁证,质询可信性、完整性、关联性,最后作出判决,借美国法学经典之名,可谓Cases and Materials on Historical Method(基于案例与原材料分析的历史研究法)。2016年有幸参与以柳立言老师为中心的五代墓志读书会,对其严格而周到的指导风格大为惊讶。此书正是如此千锤百炼下的大作。
☆简要目录
本册导读
第一编 不变与变:墓志笔法与史学方法
五鬼搬运夫死从妻 (郎氏、刘氏) /5
僧官写命妇 (王言、张氏、匡习) /20
妻也! 妾耶? (吴蔼、曹氏、李氏) /27
框架乾坤 (韩通、董氏) /46
难道是不孝子与负心汉 (姚奭、米氏、李氏、 邵雍) /64
虚实王妃 (王万荣、关氏、后唐明宗、王淑妃、刘鄩) /79
第二编 世变:社会流动与文武交流
冤家聚头文武合 (张全义家族及姻亲、李罕之家族及姻亲、杨凝式) /103文艺沙龙: 两位枭雄的子女 (李从曮、朱氏、 朱友谦、张氏、李茂贞) /201成功儿子的背后 (石金俊、元氏、石仁赟) /214合三家之力五姓之好 (张涤、高氏、张恭胤、阎湘、阎光远) /240第三编 世变下的妇女角色
寡母心翰林笔 (张涤、高氏、张恭胤、阎湘、阎光远) /257法律人妻的欢与愁 (姚奭、米氏、李氏、邵雍) /292
谁有资格当主角? /320万古千秋兮识兹名氏 (李从曮、朱氏、 朱友谦、 张氏、李茂贞) /326梁氏有后夫人之力 (梁文献、镡氏、梁鼎) /331
总论附录二: 墓志格套一览及分析 /414
☆编辑推荐
五代时期的女性,有着怎样的家庭地位?是否真的像后世定义的“男尊女卑”?五代女性,面对社会动荡,是否无所作为?她们对家族的地位升降,有怎样的影响?通过女性墓志我们能挖掘出哪些真相?又是通过怎样的科学梳理、对比整理各种碑志史料,来得出接近于真实的结论?这些问题都能在《世变下的五代女性》找到相应的答案。本书将如剥茧抽丝、老吏断案般,循循导引,揭秘隐藏在墓志碑文中的家庭秘辛。
精彩书摘:世变下的妇女角色
(内容选自《世变下的五代女性》,柳立言等编著,广西师大出版社)
(执笔者:邱敬、林明、林思吟、陈昱宗、张庭瑀;指导者:山口智哉、李宗翰、柳立言、刘祥光)
女墓主是否多属配角?是否无所作为?是否百人一面?她与其他人物的相对重要性为何?她/他们凭什么条件成为主角或最佳配角?这些条件反映时人的什么价值观念?这些观念与传统礼法是否相符?古往今来,妇女的家庭角色几乎不变,如孝女、贤妻、良母,问题是昔日对孝、贤和良的要求,到今日有些已经过时,有些已经不足,未能应付新时代的需要。要扮演五代世变中的贤妻良母,除了具备传统的美德,恐怕还要帮助夫家的社会流动和文武交流,合称两流。有些妇女继承旧角色,有些转变成新角色,两者如何反映在墓志里?一个墓志有时人物众多,活动也不少,必须分辨主从和先后,避免反客为主。较客观的分辨方法,莫如数算篇幅之多寡和量度关系之亲疏。依此,仍分文人、武人、文或武人三类,将重要人物及重要活动列出,作为论据,然后加以分析,得出论点。以下所说社会流动,有时指进入统治阶级,有时指维持其地位,有时指在其中上升,请详见各个案研究,在此不赘。又须重申,下文所谓各种人物的重要性,是指相对而非绝对,例如在姚奭妻米氏墓志里,长子的重要性相对不如次子,但不表示长子不重要,例如在他本人的墓志里就重要了。
1.一般情况产生一般的女墓主,百人一面,与21世纪并无不同;特殊情况塑造特殊的女墓主,不是百人一面。2.相对墓志内其他人物,71%的女墓主有一定的重要性,即使是余下的29%(例1、2),仍有家世的支持。女性与男性、妻子与丈夫有时分庭抗礼。3.武人家族,尤其是第二代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有二:社会流动、文武交流。妇女的角色或重要性即在能否促进两流。六个墓主(不算例6),本身能文的有例1、3、7,让子能文治的有例4,占66%。其他人物的共同点,亦在对两流已作贡献。4.谁人对两流有贡献便多写谁人,一时不管性质、尊卑和贵贱,乃出现婚事胜于人物(例1、7)、子胜于父(例4);父家不下于夫家(例3)、兄弟不下于丈夫(例3)、子与婿不下于父亲(例2、3、5、7),甚至妾不下于妻(例3)。
1.一般情况产生一般的女墓主,百人一面,与21世纪并无不同;特殊情况塑造特殊的女墓主,不是百人一面。2.相对墓志内其他人物,66%的女墓主有一定的重要性,即使是余下的33%(例2和6),仍有仕宦家世的支持。女性与男性、妻子与丈夫有时分庭抗礼。3.她们和其他重要人物的共同点,是对夫家的社会流动已作贡献。4.谁人对社会流动有贡献便多写谁人,一时不管性别、尊卑和长幼之序,乃出现子胜于父(例1、3)、妹家和父家胜于夫家(例1、6)、弟胜于夫(例2)、弟胜于兄(例51、52),甚至庶子不下嫡子(例3),和侧室媲美正室(例3)。
1.一般情况产生一般的女墓主,百人一面,与21世纪并无不同;特殊情况塑造特殊的女墓主,不是百人一面。2.相对墓志内其他人物,75%的女墓主有一定的重要性,即使是余下的25%(例2),仍有仕宦家世的支持。女性与男性、妻子与丈夫有时分庭抗礼。3.她们和其他重要人、物的共同点,是对夫家的社会流动已作或将作贡献。4.谁人对社会流动有贡献便多写谁人,暂时不管性别(例1)和尊卑(例1、3),有时甚至是写风水(例2、4)多于写人物。从上可知,影响妇女角色或重要性的因素相当多,可粗分形式与实质两种。在形式上,受墓志格套的保障,大多数女墓主都是女主角,但如果不能兼具实质条件,便是徒有其名(figurehead),不过比例不大(武人1/3,文人1/6,文或武1/4)。在实质上,较重要的因素当数女墓主死亡前所拥有的资本和在家中的相对地位,举凡家世之高下、教育之高低、嫁妆之厚薄、本人有无子嗣、是否家长、夫家的家庭结构、父家是否兴旺、兄弟是否出仕、兄弟之才能是否为夫家所需等,不一而足。这些因素多元并峙,有时压倒性别,不是生为女性就注定是配角。值得一提的是情感因素。五代乱世,男性自愿或被逼从军者众,刀刃无情,民间应有不少寡妇,但此情况似未出现在统治阶级,尤其是中高层,寡妻与亡妻几乎各半。亡妻的墓志多由鳏夫处理,他们愿意屈居下风,一方面可能是尊重墓志的传统形式,另一方面可能是敬爱妻子和肯定她们的贡献。寡妻的墓志多由子女等人张罗,可能更偏向敬爱和肯定。寡妻有时身兼母职和父职,对她们来说,亡夫的贡献已成过去,将来的社会流动要靠自己、子女、夫家姻亲,甚至父家姻亲,而在单亲家庭成长的幼年子女,对寡母的恩情可能大于亡父,并流露在墓志里。当我们感同身受,用设身处地的研究法,走进这十多个墓志,按照剧本扮演墓主之时,不难发现她们大都各有特点,绝非百人一面。她们有时是在节度使丈夫主办的文艺沙龙上即席演奏,有时是在前节度使府第的病榻上被抢夺家财的乱兵吓死,有时是看着年轻貌美的宠妾赖在丈夫身上撒娇,有时是劝着杀兄代父的丈夫为己为民多种善果,有时是手执藤条课子举业,有时是口念佛号诸事莫管,有时是回首前尘缅怀父家的荣华富贵,有时是以垂死的双目看到白头老母的泪光……这些不但是个人的经历,也反映着历史的转变。在唐末五代的转变当中,有些女墓主仍以扮演传统的贤妻良母作为她们的主要角色和任务,让今天的读者深觉无聊,讥为老套,但请不要漠视她们的贡献,今日谓之基础建设,更要看到藏在墓志里她们家人的复杂情感。读者不但要分析墓志,更要感受墓志。墓志本是用来表达当时人的关怀,不是为了回答今人的问题,但愿研究者不要再对墓志提出一些莫须有的问题和刑求逼供了。有些女墓主回应世变,扮演新时代的角色,促进夫家的社会流动和文武交流。她们可有各种活动,如好佛、吟诗、抚琴、归宁,但最为重要的,除了基本的侍奉公婆和敦亲睦族,主要不外是帮助丈夫和子侄的举业和宦业。她们发觉,一些旧日的条件,如得自父家的文化教育和人际网络等,现在仍然有用,对武人丈夫和子女进行文武交流尤其有用。为了增加出嫁的条件,武人家庭也会讲究女训。昔日被视为普通的条件,今日找到用武之地,变得较为重要。科举在五代的北国并未停摆,到宋代更形成“科举社会”,举业成为家庭事业,文化妻更为吃香。随着角色的加重,妇女的地位也得以提高。对她们来说,不管外事内事,能促进社会流动的就是好事。另一方面,她们的另一半就可能被比下去了。他们不一定能促进本家的两流,或与其他人物半斤八两。如依照尊卑、贵贱、长幼和男女等传统次序来安排角色,自是父胜于子、子胜于女、兄胜于弟、嫡胜于庶、父胜于舅,如此类推;但若按照他们对两流的贡献多寡来排,便可能是子婿胜于父、女胜于子、弟胜于兄、弟胜于夫、庶子不下嫡子、妹家和父家胜于夫家、舅胜于父,甚至事物(婚事和风水)胜于人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寥寥二十个女志,竟出现两位妾妇,一位媲美正室。她他们也因对两流贡献的大小,扮演第二主角或第一配角。当社会流动的主题如举业和宦业,代替或比肩传统的女德如无才和无事,成为撰志的一个重心后,不单女性墓志,连男性墓志也渐会百人一面万众同心;但是,谁人能够成为第二主角或最佳配角,及其对传统礼法框架的超越,仍让它们不那么千篇一律。无论如何,从唐末直至北宋中期的北方,男性也好,女性也好,都生活在同一套法律规范的家庭制度里,要求父母子女同居共财,把家庭主义置于个人主义之上。为了家庭的社会流动,把亡夫挖出来跟自己合葬,变成夫死从妻而非三从四德,也被称赞为“伟哉”了。在墓志里,社稷、社会、家庭和家族的重要性在个人之上,反是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