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代表委员专访 | 宋纪蓉常委: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修复与利用


过去一年,全国政协常委、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宋纪蓉奔走在调研一线,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的保护利用、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都是她关心的话题。



在调研的基础上,宋纪蓉认真思考,形成了关于加强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保护利用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的提案。


2021年5月,宋纪蓉跟随全国政协走进瑞金、于都、遵义等地红色遗址和革命纪念馆,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聆听红军后代讲述革命故事,让她深受感动。


但在调研中,宋纪蓉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纪念馆由于经费紧张、文物保护修复人才缺乏,革命文物展示环境不够科学,不利于文物的长期保存,同时一些博物馆展示文物较少,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为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的保护利用,讲好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宋纪蓉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加大对革命文物保护修复资金的支持,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的红色资源博物馆和纪念馆重点扶持。同时,由国家主管部门设立革命文物征集经费,将散落在民间的革命文物征集到博物馆和纪念馆里,使之得到更完善的保护。


“还应全国范围建立健全革命文物管理机构,统一指导革命文物的征集、保护、修复、展示,以及革命文物和红色遗址保护利用人才的培养工作。”宋纪蓉说。


作为故宫文物医院院长,宋纪蓉十分关注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这也是她调研的重点。


“不可移动文物有着自身的生命周期和生命特征。”宋纪蓉告诉记者,如何使其延年益寿是应当认真研究的问题。为了使不可移动文物延年益寿,对其进行修复不可避免,但是如何修复,以及修复的程度如何,都必须经过科学详细的分析论证,提出切实可行的科学方案。


宋纪蓉举例说,在对木结构古建筑进行修缮时,要研究古建筑的木构架、砖瓦件等材料,也要摸清古建筑的构架形式、砌筑做法,在保护和修缮时,古建筑原材料应尽量留存,在修缮前要科学地分析检测,同时也要摸清古建筑的形制、风格、做法、技艺等,让古建筑的修复不失其灵魂。


去年,宋纪蓉在山西省调研时发现,山西省高度重视文物工作,积极推进文物领域改革,开展了广泛的保护实践,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取得了多样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文物保护队伍与文物保护任务不匹配、文物单位保护压力大、缺资金、缺人才,存在不可移动文物得不到科学修复的情况。


为此,宋纪蓉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尽快开展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用现代科技手段准确精细化地更新不可移动文物的全息数据,建立数字化平台。同时,不断完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的科学标准体系,加强指导保护修复工作。


“保护修复好了,也要利用好。”宋纪蓉说,建议主管部门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在不可移动文物修复后,利用合适的方式对其实现有效利用,不要“一锁了之”,真正满足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采写:李   瑞
编校:杨亚鹏 
审核:李   瑞
监制:李   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