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诀窍:如何提升论文的可读性?
需要咨询科研服务?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Nature Research 科研服务” 是自然科研的官方服务号,依托Nature百年积淀, 致力于为中国科研共同体提供全方位的科研服务。
原文作者:Jeffrey Robens
先问自己五个问题,给你的想法排个序。
在上一部分[1],我们探讨了写作时需谨记的三大重要原则——认知负荷理论、认知偏差和读者预期。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讨论如何清晰地写作,让你的观点可以产生最大的影响力。
重要的一点是,永远把你的读者放在心上。大多数人无法在最佳环境下阅读学术论文——他们常常是在实验室或办公室边忙边看论文,还要面对很多的干扰。因此,人们希望能快速读完并理解这些文章——这就需要你能完成非常高效的信息传达。
为了提升你的文字可读性,今天我们将探讨一系列的实用诀窍,比如主动语态,强势动词,避免使用复杂词汇,以及一些常见误区。
来源:pixabay
主动语态
传统上,学术人员被要求用被动语态写作,因为被动语态被认为更为正式和客观。时代变了!现在,大部分期刊都推荐使用主动语态。比如《自然》就表示[2]:“《自然》的期刊希望作者使用主动语态,因为经验表明,如果表述方式更直接,向读者传达的概念和结果也更清晰。”不仅如此,不同学科的最新写作格式指南,如美国医学会、美国心理学会、美国化学学会,都推荐使用主动语态[3-5]。
使用主动语态有哪些优势呢?简单地说,研究显示主动语态更易读[6,7]。正因为如此,Mack等人还指出,阅读被动语态的句子比阅读主动语态的句子要动用更多脑力[7]。为了提高可读性,多用主动语态。
那我是否在建议你不要使用被动语态呢?绝对不是。被动语态在很多情况下还是很有用的。有四种情况,我会推荐使用被动语态而不是主动语态。
首先,使用被动语态可以避免重复。重复会让读者感到枯燥。如果读者觉得厌烦,他们就不会读下去了。所以,在文章中使用被动语态,就是在增加多样性,提升阅读体验。
第二,对不明确的主语使用被动语态,比如相关性结果。假设你发现摄入地中海饮食与低密度胆固醇水平较低相关,这是否表示地中海饮食会导致低密度胆固醇水平较低呢?不,这只是相关性而已。目前尚不明确是什么导致了低密度胆固醇水平降低;也有可能和受试者的其它生活方式有关。由于我们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这种降低,我们可以使用被动语态避免在句子中出现主语(诱因):“LDL cholesterol was decreased among participants who consumed a Mediterranean diet.”
第三,如果在“方法”部分,你想强调某项技术得到了应用,而不想强调是研究人员使用了这项技术,被动语态可能更加合适。比如:“Atomic force microscopy was performed using…”
第四,使用被动语态可以维持文章的逻辑流。我们之前探讨过逻辑流的重要性;要将前一句话的强调位置与后一句话的主题位置连起来。某些情况下,使用被动语态会很有效。比如说,“The reduced catalytic activity was likely due to the reaction being conducted in an aqueous environment. Evaluating additional solvents to improve this activity is currently being investigated.”通过在第二句中使用被动语态,第一句的强调位置(aqueous environment)就能和第二句的主题位置(additional solvents)形成很强烈的联系。
总之,我推荐你在写作中平衡好主动语态(75%)和被动语态(25%),提升文本的可读性。
来源:pixabay
强势动词
另一个在写作中提升可读性的方法是使用强势动词。什么是强势动词?就是能表示一种谨慎且有指导性行动的动词。我们经常看到的问题是,我们的学者有时候喜欢将这些动词名词化。
学术写作中常见的名词化例子包括:
应避免的名词化 | 应使用的动词 |
Assessment | Assess |
Estimation | Estimate |
Correlation | Correlate |
Confirmation | Comfim |
名词化有什么问题呢?问题有三个:不够直接;让句子变得更长;读起来很乏味。事实上,名词化常被称为“僵尸名词”,它们会榨干你文章中所有的生命力,扼杀读者的阅读兴趣[8,9]。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We performed an investigation to determine if TiO2 surface modification led to an improvement in catalytic efficiency and resulted in a reduction in cost.
虽然这句话的英文语法没什么错误,但是句中标红的名词和标蓝的支持性动词,让整个句子不够清晰直接。如果使用强势动词,我们可以简单地改成:
We investigated if TiO2 surface modification improved catalytic activity and reduced cost.
这样就能更加直截了当地表达相同的观点(12个字而不是24个字)。因此,当你发现自己在写作中使用了名词化时,我建议你改成强势动词,以便最大程度地增强观点的影响力。
避免复杂词汇
许多英语非母语的作者会尝试使用一些复杂的词汇,好让自己的文章在期刊编辑和同行评审看来更加与众不同。千万不要这么做!他们不会依据词汇量来评判你的文章,他们看的是文章的学术价值。要用高效的手段把你的观点传递给读者。
学术观点是复杂的。如果使用复杂的词汇解释复杂的观点,会让读者感到云里雾里。你需要用简单的方式来传递观点,这样就能建立自己的专业性和可信度。爱因斯坦在这方面有一句名言:“对天才的定义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自然》理解许多作者依然在尝试使用复杂词汇,并对此表示,“文章应该写得清晰而简单,让其他学科以及英语非母语的读者都可以看懂。”[10]
因此,不要写“We interrogated the participants upon completion to ascertain the efficaciousness of the program”,而应写“We questioned the participants upon completion to determine the success of the program.”两句的意思相同,但是后一句更清晰,更好理解。
常见写作误区
本文的最后一节,我想谈谈常见的写作误区。
首先是“data”一词的使用。Data是个复数名词,单数形式是datum。因此,正确写法是“the data were evaluated”,而不是“the data was evaluated”。一个简单的记忆方法是,这里的data是指研究的findings,而findings是复数。
第二,做比较时,应使用“compared with”而不是“compared to”。“Compared to”在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时才用。比方说,“My love can be compared to the depth of the ocean.”这里的love和ocean depth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但这里想强调两者之间的抽象相似性。在学术写作中,我们比较的永远都是相似的事物。所以,你应该使用“compared with”。
因此,不要写:“The scores of Japanese participants were higher when compared to those of American participants.”
而应写:“The scores of Japanese participants were higher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merican participants.”
第三,不定冠词和定冠词是日本作者永远的痛。庆幸的是,可以用一些简单的规则,判断应该使用(或不使用)哪种冠词。
在名词非特指时,使用不定冠词,如“a”或“an”。读者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个。比如说,“A model to describe current fluctuations…”表示有不止一个模型,读者还不知道你要说的是哪一个模型。
使用不定冠词也有一些规则。它们只能用来修饰单数名词。你可以说“an aliquot”,但你不能说“an aliquots”。复数名词一般不需要冠词。
不定冠词只能用于可数名词,也就是复数形式能加s的词。所以,你可以说“a coin”,但不能说“a money”。
定冠词就是“the”,在读者知道你特指哪一个名词时使用。比如说,“The Coriolis effect…”是正确的,因为只有Coriolis effect,而且你假设读者知道这一点。
和不定冠词不一样的是,“the”可以用于单数和复数名词,也可以用于可数和不可数名词。
一般来说,只要读者知道你在指什么,复数和不可数名词前都不需要加冠词。如果需要强调你在指什么,你可以在复数或不可数名词前加上“the”。
最后一个常见误区是动词时态。请注意,不同学科和期刊对动词时态有不同要求。最好的做法是关注目标期刊最新发表的文章,了解不同章节应该使用哪种动词时态。我下面介绍的是大部分(并非全部)期刊通用的规则。
“引言”部分常用现在时描述已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讨论”部分也常用现在时探讨研究结果的当前影响或应用。比如,“Graphene is a promising material…”或“Our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nifidipine is…”
在引言和讨论部分,描述过去发表的,但现在依旧成立的研究结果时,常用现在完成时。比如,“Carbon nanotubes have been shown to…”
通篇论文都能使用过去时。在引言和讨论部分,过去时用于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比如,“We previously demonstrated that…”方法中所讨论的技术也常常是过去使用的,比如“PCR was performed…”最后,在结果部分,过去时用来描述已获得的结果,比如“TiO2 surface modification improved catalytic…”
不过,对于物理科学领域的一些期刊,编辑更希望作者在描述方法和结果时,使用现在时。再说一次,一定要关注目标期刊最新发表的论文,据此调整你的写作风格。
最后,有很多方法都可以提升文章的可读性。这么做能让别人更好地理解你的观点,充分提升你在业内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2.https://www.nature.com/authors/author_resources/how_write.html
3.http://www.amamanualofstyle.com/view/10.1093/jama/9780195176339.001.0001/med-9780195176339-div2-263
4.http://blog.apastyle.org/apastyle/2016/05/passive-and-active-voice.html
5.https://pubs.acs.org/doi/abs/10.1021/bk-2006-STYG.ch004
6.Ferreira F. Cogn Psychol. 2003; 47: 164–203.
7.Mack et al. Brain Sci. 2013; 3: 1198–1214.
8.Sword H. Stylish Academic Writing.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2.
9.Pinker S. The Sense of Style: The Thinking Person's Guide to Writing in the 21st Century. Penguin Books, 2014.
10.https://www.nature.com/nature/for-authors/formatting-guide
©Nature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英文原文
圣诞抱小鼠啦!
您有什么写论文的小技巧可以分享吗?评论区告诉我们吧!前5名高赞评论可获Nature定制小鼠公仔一只哦!
更多阅读
| ||
| ||
|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0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喜欢就转发或点个“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