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一场床戏,却是今年最佳华人性爱
假期最后一晚。
Sir不打算聊沉重的,深刻的。
抓紧这宝贵的深夜“秘密时刻”。
咱来聊点私人的。
《真心半解》
the half of it
斯坦福大学计算机专业硕士,微软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出道前从没有任何电影执导经验。
2004年,拍出长片处女作《面子》。 外媒把它称作“女同版《喜宴》”;陈冲看了剧本后,不计报酬,选择参演;好莱坞巨星威尔·史密斯当机立断投资200万美金。
竟然是一部校园青春片?
这也是Sir劝你不要小看它的第三个原因。
比起糟糕的大陆译名《校园情圣》。
Sir认为粤语译名更贴切:《真心半解》。
这是一部以青春为名的,爱情再教育片。
对。
不是“教育”,是“再教育”。
Sir在这方面是吃过亏的。
不怕你们笑,学生时期的Sir成绩差,爱闹事。喜欢一个女孩整整三年,不敢表白,直到她考到另一个城市,Sir留在县城复读。
从那以后,Sir一直以“情圣”自居。
翻看经典爱情片,博览各式情感鸡汤文章,发誓绝不再让爱情伤我半分。
傻不傻?
傻。
这部电影就是对天下所有“情圣”的一次温柔提醒——
世间没有所谓情圣。
有的。
只是用真心,换半解。
电影的主体,是一条一男二女之间看似复杂混乱的“三角恋”+女同的感情线。
嗐。
而是另一半自己。
导演引用柏拉图在《柏拉图对话录》里的一句话的阐释,作为电影的开场。
古希腊人认为,人类曾经有四条胳膊,四条腿。并且由两张脸形成了一个头。 那时的我们很幸福,我们是完整的。因为太完整了,神害怕我们的完整性会妨碍我们对神的崇拜,于是就把我们一劈为二。 让分开的两个自己在地球上痛苦地游荡,无休止地渴求着,我们灵魂的另一半。
这也是导演把故事设定在高中的原因。
她说:
也许艾莉是女同性恋,也许她是双性恋,谁知道呢?她才17岁,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这部电影出现了很多看似“掉书袋”的情节和表达。
在21世纪的今天写信;频繁出现的柏拉图,萨特的语句,石黑一雄的《长日留痕》,经典老电影,等等。
这些表达方式,不是为了显得old school和文艺范。
而是每一个意象,都是一种隐性的指涉——
艾莉、保罗、艾斯特,甚至包括艾莉的父亲,都患上了“失语症”。
萨特在电影中出现多次。在电影开场,艾莉的文学老师对他们说:
电影中一段台词被每个观众提起。
教堂里,主角艾莉的勇气表白。
似乎可以看作爱情真谛的注解:
爱不是恒久忍耐,不是恩赐和谦卑
爱是......
混乱又复杂
可怕又自私
还要足够大胆
这的确是整部电影最关键的一段表达。
但Sir不确定每个人都看懂了台词背后的意思。
导演想借它说什么?
这段话对爱情有三个关键总结:
混乱、自私、勇敢。
电影其实早就出现过分别对应的意象。
混乱——对应保罗始终在研究的一种美食:塔可香肠。
塔可饼,包香肠,两种搭不上边的食材融合。
放在中餐里就类似把炸酱面换成番茄酱,在饺子馅里包馄饨……
艾莉第一次听,满脸嫌弃。
艾莉第一次鼓起勇气尝试,真香。
它暗示着爱情中的无限可能性。
自私——对应女神屡次问起的信仰。
女神父亲是当地神父,全家都信上帝,且每周要跟着父亲去做礼拜。
但女神自己却常常质疑这样与生俱来的信仰。
它暗示着爱情中的欺骗性。
最后,也是三个词中唯一正面的词。
勇敢——对应电影中的轨道。
艾莉父亲是火车站经理,家就住在火车轨道旁边。
电影结尾,两个女孩也是在马路分界线两边对话,看似处在两个世界。
它暗示爱情中的现实性。
总有许多现实因素在阻隔我们之间的感情,可能是出身,可能是种族、性别、家庭条件……
艾莉勇敢地冲过去了,亲吻她深爱的女孩。
所以电影是在教我们勇敢吗?
Sir还是那句话——
好的爱情片永远在质疑爱情。
勇敢是正确答案吗?
电影中每个主角都作出了勇敢的决定。
艾莉亲了她,保罗在众人前骂了情敌,女神选择逃离被指定的婚姻。
可他们的结局呢?
他们没有一个人获得圆满的爱情。
它不是在教你勇敢。
只是自顾自地把爱情当作一种没有终点地信仰,用自虐和跪拜的方式去接近它。
它相信爱情所有的美好。
同样包容爱情所有的缺点:虚无缥缈,深奥莫测,有欺骗,有自私,有遗憾。
这也是为什么海报中,那个每个人都爱慕的“女神”——
她是模糊的。
《真心半解》给每一个以为看清爱情的人上了一课。
它没有站上讲台,高高在上地对你高谈阔论。
而是以身作则——
抛弃全世界去一意孤行,哪怕只换回那个一知半解的自己。
这不是输。
而是爱情能给你最好的礼物。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津安4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