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123456
5
kN
6
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7
张靓颖
8
抖音
9
鱿鱼游戏
10
朱令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123456
5
kN
6
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7
张靓颖
8
抖音
9
鱿鱼游戏
10
朱令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鱿鱼游戏2》今天下午四点开播,网友无心上班了,导演悄悄剧透
刘恺威近况曝光,父亲刘丹证实已分手,目前失业在家,没有资源
紧急通告!三高的“克星”终于被找到了!!不是吃素和控糖,而是多喝它....
话费充值活动来了:95元充值100元电话费!
跟着南通住建局学“朝令夕改”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为什么不建议你把郑爽当偶像
Original
毒Sir
Sir电影
2020-11-17
郑爽又又又翻车。
上周装修事件刚落幕,周末又风风火火地闹了一出直播事故。
怎么又是她?
怎么还有人喜欢她?
别急。
Sir先简单梳理一下这十分曲折的故事。
周六晚7点,郑爽在快手直播带货,一男一女两位主播打辅助,时长近5小时。
分工明确:男主播带流程+讲解;女主播配合讲解+吃播;郑爽刷脸,贡献流量。
坦白说,前半段郑爽都是十分敬业的。
她真的有在认真分享自己认为的好物。
能接梗,有互动,有真气。
越往后,疲态渐显。
9点时,郑爽本来应该拆品牌赠送的礼包,她就不。
女主播硬拉回流程,“我们来拆礼盒吧”。
她拿出手机,不接女主播话茬。
男女主播只好一人一边把礼盒在郑爽面前拆了,强行下一个环节。
此后,恢复正常。
又一个小时后,开始卖郑爽代言的彩妆。
眼影环节,郑爽来了兴致,拿出眼影盘,每一个颜色都画在手上,但是不介绍,不说明。
男主播只好在一旁介绍优惠活动,还特意强调,前2000份会送郑爽独家贴纸。
2分钟后,要进入下一个环节,卖口红。
按流程,作为代言人的郑爽要向买家推荐口红色号。
但郑爽突然情绪低落。
开始磕磕巴巴地抗拒:“我太知道怎么推荐适合于每个人的东西……不想出于某种目的给大家推荐商品,没有想到……直播比我想象中严肃很多”。
男女主播轮番找补,给她圆话。
让她休息,拒绝。
跳过口红,继续下一个品,拒绝。
期间还语无伦次地表达:“希望大家理性消费”“不在乎业绩”“这不是我要的直播”等等。
3分钟后,她请两位主播离开,开始继续拒绝。
文字表达有限,还是放一个片段大家来直观感受下这场尴尬。
请主播离开后,郑爽独自美丽,carry了剩下的一个小时。
果不其然,热搜炸了。
有为郑爽打抱不平的。
有关心郑爽精神状态的。
指责她没有契约精神、不配做偶像的。
以及日常疑问“郑爽为什么这么火”。
如何评价郑爽?
再次成为一个被摆上台面的争议点。
Sir今天不想黑,或洗任何人。
任何对个人的单方面指责或嘉奖,都只是片面的情绪引导,无共情可言。
我们很难做到完全不评价他人,尤其明星。
但Sir认为更负责任的做法——
尽量还原一个完整的、丰富的“人”。
同时,看到这个“人”背后所代表的,更大范围的无助或失语。
这就是Sir今天想聊的不仅是郑爽。
而且是生活中更多的“郑爽们”。
说实话,Sir完整看完直播回放,郑爽的情绪变化有迹可循。
试眼影时,男主播在一旁提醒用户,“眼影盘还有货,2000单(能送郑爽贴纸)还没有抢完,大家可以继续购买”。
把眼影盘收走,摆上口红后,郑爽爆发了。
在随后的单人直播里,郑爽很卖力地介绍产品,示范产品。
期间,还一直询问工作人员实时销量如何。
还很懊恼,为什么“薇娅的直播间还没说完话就卖光,自己却不行”。
直播刚开始时,郑爽被问到为什么要开始卖货,她说“现在这个流行,不想过时”。
郑爽曾经上过几次薇娅的直播间。
薇娅直播风格很亲民,边聊着天就边把东西卖光了。
看得出郑爽在模仿,在直播期间,对两位主播生“带货机器人”的表现一直有微词。
但郑爽的表达能力有限。
虽然一直强调,推荐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自己网购很有经验,但轮到具体的产品,需要介绍特点时,用词贫乏。
你们买回去的时候收到货了就知道我是什么意思了
真的特别特别好
甚至直接上手,把台本怼给屏幕后的观众。
这场直播,暴露了郑爽的混乱。
她有一种“我必须强大”的自觉,但内心又易虚弱。两种心态时刻在她身上胶着。
每次声明,都用着大家看不懂的语句排列,用官方的词汇和口吻,拼命表现得体和成熟。
但你认真再读她的声明……
似乎,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
想做主播?
想做个专业的主播?
还是想做个自己开心就好不卖货的主播?
不知道。
包括郑爽在直播“发飙”前。
连说三句:“我没想到……我没想到……我没想到……”
她没想到,自己满心期待的生日直播竟然是场赤裸的卖货秀。
在Sir看。
郑爽不是“错”。
她在直播中说了大部分明星不敢说的话,此刻的郑爽是鲜活的。
郑爽是“疏忽”。
作为直播间的主人,她没有提前对直播做功课,没有提前确认直播的风格,以及背后的利益关系。
对自己的工作不够负责,这是肯定的。
而真正让路人厌恶,是她此后的反应。
也是郑爽长久被争议的一点——
“真性情”。
开启全世界都要围着我转模式。
抛开客户,赶走助手,背离团队。
发表以“我”为中心的言论。
这是郑爽一贯的应激反应——
因为害怕,所以逃避;因为逃避,所以虚张声势。
Sir相信,生活中必定有相当一部分与郑爽类似的人隐藏着。
甚至。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想退却的时候,有怯于面对压力的时候。
单纯黑郑爽。
或者怀疑她“精神病”,在Sir看都是对他者的冷漠旁观。
那作为普通人,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Sir先说一部电影。
郑爽像《伯德小姐》里的女主角,
鸟小姐(lady bird)
。
Sir心里近年最优秀的青春片之一。
电影对主角鸟小姐的所有刻画,是流动的。
她不被叙事绑架。
也让观众能真正共感一个并不完美,却依然可爱的年轻女孩。
主角原名克里斯汀(西尔莎·罗南 饰)。
“鸟小姐”,是女主给自己取的名字——
她认为原来的名字太俗太土,而她想要变成一只自由的鸟,远走高飞。
青春期的少女对自由的想象。
对她来说,自由就是远离父母,住漂亮大房子,和最帅的男孩谈恋爱,去最时尚最有人文气息的纽约读大学。
为了挣脱身上的束缚,她和全世界对抗,怼天怼地怼空气——
怼自己一出生就莫名其妙在这里过了十几年的破小镇;
我得离开萨克拉门托
因为再不走就要死了
怼破规矩多,每天还得接受洗礼的天主教学校;
怼看似永远不理解她的妈妈。
两人在车上闲聊,鸟小姐提出不想在本州上大学,妈妈逐条反驳:
“哪来的钱供你上学?读了好大学又怎么样?外面这么乱,出去了还回得来吗?”
祭出大招:
“你就应该去城市大学,然后进监狱,然后再回到城市大学,那时你可能就会振作起来了。”
最后,一针见血:“你只顾着你自己。”
呵呵。
鸟小姐如何回击?
她根本懒得回击。
打开车门,跳——
一只手骨折,这是鸟小姐对抗的代价。
太真实了。
它生动诠释出鸟小姐,以及所有像她一样背负期待,又不知如何面对这种期待的平凡人。
这种不安和局促,最终演化成无意义的“对抗”,并不惜用自毁的方式证明自己的笃定。
幼稚吗?
幼稚。
可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这样的阶段吧。
外界对郑爽的评价,一般集中在两种极端:
“矫情”VS“真实”。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郑爽的表现,的确引起了某一部分人的共情。
他们可能跟郑爽一样。
日常中不善表达,抵触沟通,过于敏感。
他们在郑爽的一次次失控中,看到自己所向往的“洒脱”。
看她。
多真实啊。
多不做作啊。
错。
在Sir看,失控是更虚伪的逃避。
鸟小姐也崩溃过。
她把自己的初夜献给了甜茶饰演的帅哥。
完事后,她靠在他的身边,回味着完美的“第一次”。
谁知对方冷冷说了句:这不是我第一次啊,你是我第六还是第七个女人了……
鸟小姐转头在妈妈面前大哭。
因为她依然不愿面对想象落空的失望:
- 我只是希望第一次是特别的
- 为什么?这辈子还会有很多次平凡的性爱
鸟小姐什么时候开始不再逃?
还是一次想象破灭。
她终于如愿来到纽约上学,似乎终于逃离小地方,可以过上新生活。
新生Party上,大胆搭讪一男生。
她不再称自己“鸟小姐”,也大方承认自己爱握手的老套。
但下一秒,还是露怯了。
- 你来自哪里?
- 萨克拉门托(小地方)
- 什么?
- 旧金山(大城市)
呵呵。
原来她还是那个自卑又拧巴的女孩。
不过,这次她没哭。
看她的反应——
稍微游离一秒后,眼神瞬间变愤怒,然后拿起杯子就灌。
酒,是壮胆。
这是鸟小姐的成长。
她敢面对那个无法瞬间改变的自己,同时,更渴望敢于去改变自己。
郑爽身上,看不到这样的“敢”。
《纸牌屋》有一句台词:
“任何一个能获得七千万选票的政客,他所象征的含义早已超过了自身。”
说的并非一个政客的影响力。
而是TA的
危险性
。
集信任于一身,欺骗,也易如反掌。
尽管这种欺骗可能不是有意的。
偶像同样。
当一个明星获得足够多的喜爱,TA同时也具有榜样效应。
我们会以追求“完美”的明星为偶像。
去努力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们同样会以一些特立独行,真性情的明星为偶像。
比如宁静。
比如朴树。
但他们的“真性情”,都只存在于某种绝对领域中。
宁静依托于作品。
作为一个演员,她可以霸气,可以口出“狂言”。
你要她跳舞?
再三犹豫,并且在真正开始挑战自己时,她是团队中最努力,最严苛的那个。
朴树依托于极致的理想主义。
他痴迷于世俗外的追求,但也要坦然承认,上节目是因为穷。
共同点:
你能在他们身上看到“真性情”的代价。
郑爽呢?
坦白说,Sir只看到她一次次失控,并把这些失控带来的同情哺育着下一次失控。
锅,有团队背;骂,有粉丝帮她怼;解释,自有人冲锋。
郑爽本人,并不需要承担这些风险。
她只需要重复地扮演着“做自己”的角色。
这真的是“自己”?
Sir始终认为,
一个坚实且完善的自我,是在不断对自我发起挑战的过程中,磕破血肉形成的,而非在温室中被保护着孕育出来的。
所以。
Sir真心不建议所有现实中的“郑爽们”,把郑爽当成偶像。
像《伯德小姐》的结局。
一心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鸟小姐,经历一番碰壁后。
她落魄地走在纽约的市中心。
却拿起电话打给妈妈,回忆着那个她曾经厌恶的小镇。
我记得拿到驾照后,第一次开车回家,好激动
而且我想告诉你,我怀念路边简陋的商家牌、后巷那只孤独的老猫、桥边单调的河景……
谢谢你,我爱你
电影并没有以任何批判的角度审视这位主角,以及主角所代表的一类人。
它只是在呈现。
呈现主角的一次次与现实,与自己的碰撞。
然后给普通人提供一点反思。
世界的复杂和现实的痛楚,需要你自己去亲历。
而不是用纯粹发泄和虚张声势的方式面对一切不如你意的境况,获得一时的爽感。
然后心安理得地退回舒适的安全区。
再美名其曰:
真性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