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r今天要说的是——
国剧历史最大的逆袭奇迹。
一个扎根在石家庄的小团队,一没流量,二没资本,连创作经验都欠奉。
实打实“穷吊”。
但。
就是这班人,捣鼓出一部神奇作品。
片名不敢登大雅之堂。
评分却节节走高:
2010年第一季8.6;1年后上线第二季窜到9.4;2015年终结篇,更拿下9.7,硬生生在《红楼梦》《大明王朝》《走向共和》等神殿旁,劈开一座等高的“偏房”。
你应该猜到主角?
《毛骗》。
六年过去了,几乎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在后台留言——
像《毛骗》这样的奇迹,还有么?
实话实说。
Sir比你们还心急。
终于,今天,Sir可以挺直腰杆说:
有了。
主角,还是得这班“穷吊”。4月底一口气放出全集,五一假期后,近1.5w人打出8.8。相比于十年前,肉眼可见的,服化精细了,演技自然了,场景也更大更炫了(还有了动作戏)……他们还是那个剧本为王的团队,他们还是对故事有着本能的执念。“表面上是个大哥大,但实际上——它是一个刮胡刀,至于这个,外观上看是一个刮胡刀,原来呢,它是一个吹风机。”
当这些猎奇元素,穿插进我们日常化的场景,它带来的,就是亲切又新鲜的体验。
接着把自己手机放桌上,前台结账时,也故意露出钱包里的现金。
这一套下来,小宝不仅白吃白喝一顿,还白拿了一个手机。智斗骗子物业,反杀黑心代驾,它先把那些或者眼见,或者耳闻的社会骗局掰开揉碎,再让小宝代替被骗的人,出一口畅快淋漓的恶气。
与《毛骗》叙事的干净相映成趣的,是它人物的复杂身世。《终结篇》,救出冬冬,将骗子组织狐狸的账本交给警方后,“毛骗”小团体就名义上散伙了。最有理财头脑的冬冬在市里买了好几套房,和甜甜结婚生子,开了间开锁公司。△ 在《城市的边缘》也有出场,下同
复读了十年的黎伟,回家,和父亲和解,随后去美国读大学。半仙邵庄,一句“既然相遇是偶然,又何必在意分开时的突然呢”,决定了他最潇洒。
团队发现了网上出现了一本专门说骗子故事的书,笔名常乐女孩。
陪大牛去叔叔家偷遗嘱,事先规划是:趁着老人出门的空档,找人(此处有彩蛋)开密码箱,取遗嘱。一个帮手、一个拖鞋,一个背包和棒球帽就把老人又骗出家门。办完事,为了掩盖痕迹,大到沙发罩、小到一个魔方,他都还原得一模一样。
没想到,自己老伴儿却在不久后失踪,儿子儿媳也车祸离世,曾经答应要来取石头的人更一直杳无音讯。
与《毛骗》惯常操作一样,《城市》也是通过密集的骗局,骗局反转,又把种种反转层层相套,套成一个密闭的环。猫哥来女秘书屋里,一起监听小宝手机,交代完后起身,出门时又折回来。看《城市边缘》,最爽的地方在于,你自以为和剧中人物在同一层,却在每一集结束时发现,主角已经进入第二层、第三层,第四层……它那些因为无名而张狂的理想主义,不得不“进化”成亦步亦趋的现实主义。相对《毛骗》本传,《城市的边缘》质感有着肉眼可见的提升。
“时代的眼泪”,现在的网剧已经来到《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种种不输电影质感的时候。《城市》用情节设计上一贯的精巧,掩盖了主题的妥协。一个鸡血石之谜,反转反转再反转,22集解谜之前,你绝对猜不到真相。《毛骗》的诸位,不论男女,不论主配,为什么要偷,要骗?
有各种异想天开、天马行空的骗与奇观,但它的源头,其实来自于一种发轫于城乡结合部,中国当时当刻混乱状态的生存逻辑。对这种混乱状态的集体回忆和集体挣扎,才是《毛骗》真正扎人的地方。
在这样一个普遍无序的社会,蒸腾出的属于我们的反抗。这其实是,骗子太多以至于你不得不成为一个骗子才能活下去的现实。就像《毛骗》的脏话,张口就来,但你一点不觉得粗鲁:甚至,在最后鸡血石的案件结束后,还出现了主动的自首,用于告诫观众:毛骗原班人马终于聚首叙旧,小宝,半仙,黎伟,安宁,邢冬冬带来了他和甜甜的孩子。一个个打扮漂亮,在一个大house的露天阳台上,喝红酒,吃海鲜,聊着不为人知的过往。别误会。
以上,绝不是对《城市》的贬低。
Sir曾形容《毛骗》是粗粮。
粗粮有利于保障消化系统正常运转,但也含有丰富的不可溶性纤维素。
这不也是粗粮的价值。
它不轻易被同化,腐蚀。
正如邢冬冬在接受《毒眸》采访提到的:
(我们)几乎没有学过表演,都是编导、播音,没有出圈,可能也没有外面人找;也跟我们的作品有关,更注重情节,很少有演员发挥的地方,你记住的是故事情节,对人就没有特别深的印象。
就影视领域,Sir知道,今天,拍一部真正良心的国片、国剧有多难。
你不能背弃现实。
更不能直面现实。
你怎么选?
难,很难,但当年的《毛骗》,不也是一步一步踩碎难才突围逆袭的。
随着演员头发忽长忽短、服装突厚突薄、手机诺基亚小米2到iphone5,我们也从看着同居毛骗的大学狗成了上班族,纷繁复杂之后毛骗成为了一撮人的情怀。
有人说, “这是毛骗没赶上最好的时代”。
有人说,“这是最好的时代没赶上最好的网剧”。
后来都知道。
从来没有独立于最好时代的最好作品。
作品与时代相辅相成。
三流的时代不可能产出一流作品。
那些被所谓“一流”作品,也不是它们超越时代,只是认真,诚实,坚持反映创作者内心。
那些羸弱的声音,不可能响彻人间。
但就是扎在我们心里。
《毛骗》之后,不该只有《毛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