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也许,吴亦凡垮掉才是开始

毒Sir Sir电影 2021-09-16
24小时内15家。

这是代言与吴亦凡解约的速度。

虽然都美竹所说的“决战”没有在24小时之内到来。

但各品牌依然整齐划一地和吴亦凡做了切割。

这两天,瓜想必你已经吃了够多。

比起吴亦凡究竟做了什么。(这个只能交给当事人后续的锤和有关部门的调查)

Sir更想要说,这个事件暴露的一个更深层的问题——

为什么是现在?

吴亦凡爆雷,并不偶然,也绝非个例。

而是在流量通吃、狂欢、忘形之后,无论是粉丝还是路人的已经耗尽耐心,群体性的不满进入拐点。

鲜肉不鲜,甚至还有全面反攻倒算的危险。

今天的吴亦凡,可能正是压死流量的最后一根稻草。


01

如果要写一部小鲜肉史。

那么起笔通常会是在2014年。

那一年,“小鲜肉”一词正式出圈,形成现象。

有转移了韩流女孩的追星阵地“归国四子”。

有因为《古剑奇谭》爆火的李易峰。

还有随后和李易峰在《盗墓笔记》里组的“瓶邪cp”的杨洋。


够鲜嫩,就有流量。

初代流量小生至此登上内娱大舞台。


虽然,有人可能不认识。

虽然,业内还在对这种颜值大于一切的趋势不屑一顾。

但流量的威力,刷新着我们的三观。

2014年8月5日,鹿晗在2012年9月10日转发自曼彻斯特联队球迷俱乐部的微博共获得了13163859条评论,首次创造了史上最多评论的博文的纪录称号。


各种影视资源,流量们接到手软。

那些年,要没有个像样的流量,都没人相信这片能火。

导演们向小鲜肉投橄榄枝,是“与时俱进,主动和年轻人打成一片”的象征。

2015年徐静蕾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成为吴亦凡电影初试水。

豆瓣4.9,但不影响票房3天破亿,最终收获2.74亿。


被问到:怎么评价吴亦凡在娱乐圈中的颜值。

徐静蕾回答:

我也算在演艺圈很多年
我觉得像他这种条件的男孩真的太少了
我几乎可以说没有怎么看到过


微博上为他反黑,第一次演戏就表现不俗。


2015年,《老炮儿》双管齐下,这部主打老一辈人核心价值观,看不惯“世风日下”的电影,主动招揽了当时的两大顶流——

吴亦凡和李易峰。


小刚炮开过火,炮轰小鲜肉“全是照骗,太多娘炮,像开窑子”。


后脚在见面会上被问:吴亦凡演技如何?

冯小刚表示:

我真的是觉得刚才这一段是非常有演技的
以后别的导演找他演戏
可以看看这段
非常精彩


2017年贺岁档票房冠军《西游伏妖篇》。

星爷采访中半开玩笑问吴亦凡:如果你不是帅哥,我们为什么找你?

吴亦凡很自然接话:因为我的演技。


只留一旁的徐老怪,笑得意味深长。

流量被当成国产片的宝。

外国导演也跟着吹。

后来甚至路演直通好莱坞,和D·J卡鲁索、吕克·贝松这样的国际大导合作。

△ 《星际特工》和《极限特工3:终极回归》


虽然只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镜头,虽然可能是“特供”。

但流量明星,就代表着一个最快捷的中国符号——

有了他们,就代表好莱坞电影“重视”了中国市场,“抓住”了中国观众的最大公约数。

就连来华宣传的罗素兄弟,也入乡随俗:

他是一个非常迷人,有才华的朋友
我们希望以后能够合作


他们真的喜欢流量?

当然是喜欢流量的变现能力。

从粉丝们锁出“幽灵场”打了助攻。


到“全民皆兵”,充当自来水,自掏腰包3刷、4刷。


在那个流量如日中天的年代。

他们仿佛一个个自带无敌buff。

菜鸡操作依然可以MVP。

粉丝花钱“屠榜”,让世界都知道有一个力压A妹、Lady GAGA和皇后乐队,占领北美音乐榜的#Kris WHO#。


甚至夏雨、张译、段奕宏等戏骨在同一赛道竞争百花奖。

拿下最佳男配角的,却是《老炮儿》李易峰。


谁都知道那是皇帝的新衣。

但这新衣,就是可以招摇过市。

作品成功,各界通吃,粉丝买账,市场欢迎。

这一切像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茧房”。

粉丝的盲目拥戴、营销号金钱至上的吹捧、导演制片毫无节制的赞誉、公司不留余力的炒作,成了一张巨大的网。

在这里,被隔绝在里面的流量们,只能听到溢美之词,听不到批评和唏嘘。


02

事情悄悄变化的起点,或许是2017年。

1月2日,杨颖以一部《孤芳不自赏》震惊四方。

演技自不必提。

《孤芳不自赏》在中国流量史的地位,是它把一种“演技流派”推至巅峰。

抠图演技。

《孤芳不自赏》杨颖的“瞪眼式”演技当然辣眼。

但比演技更辣眼的是,片中关于杨颖的外景,基本用抠图解决。

——即演员并未亲自到场,仅在棚内某固定场景表演再后期合成,这大大节约了演员的精力和时间。

据考证,原始版本,主角戏份靠正反打、加大光圈虚化背景完成,男女主三集仅同框八次。

效果?

看图说话。


尽管后来杨颖官方解释是那段时间怀孕,是“顶着棚内的油漆味和高温”才坚持下来,但在8000万片酬的衬托下,无人同情,无人认可。

既然棚内有油漆味,那老老实实出外景不更空气清新。

说白了。

还是如何在单位时间内变现更多钱。


如果说,过去我们对流量的批评还在能力(不专业),那《孤芳不自赏》的堕落,则完全是态度问题(不敬业)。

流量的无序扩张,开始遇到一次次遭遇险滩。

同年六月,杨洋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滑铁卢。

一场做面的戏,让这个长相俊秀的小伙被冠予油腻之名。


知名IP,背靠(大厂),顶流主演,无论从哪个方面看,《三生三世》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但。

(票房)就是失败了。

当年,它与《战狼2》同为保底8亿,最终前者票房5.35亿,后者大家都知道吧,56.8亿,至今仍是中国票房影史第一。

唯流量论者诧异了。

怎么,万能模板不灵了?

2018年,电视也不灵了。

杨洋主演的《武动乾坤》收视滑铁卢。

继“流量难扛票房”后,“流量再难扛收视”。


同年,杨幂也转型失败。


“毁形象演出”主演的文艺电影《宝贝儿》。


首映当天,《宝贝儿》排片以23.1%的占比高居第一。

上座率却以3.1%垫底,票房不足上映二十天的《无双》一半。


更心寒的是。

《宝贝儿》在豆瓣,猫眼,都遭遇了比一般电影重得多的批判标准。

许多人,一看到杨幂名字,就习惯性地打一星。

杨幂和《宝贝儿》导演刘杰路演时开玩笑——

杨幂对刘杰说:这可能是你评分最低的一部作品。

刘杰对杨幂说:这可能是你票房最低的一部作品。

然后观众为此的打分是:这是他们1+1<2,评分票房双低的电影。

最终,《宝贝儿》票房2471万,评分5.3。

玩笑一语成谶。

也正是在这一年。

吴亦凡开始全面退出影视圈。

自《欧洲攻略》(豆瓣3.5)后,三年间,除了一部待播的《青簪行》,吴亦凡几乎再无任何电影电视。


当你选择捷径时,你必须接受捷径的局限。

捷径的局限是,从来没有捷径

而当你习惯依赖捷径时,你就必须承受捷径的反噬。

捷径的反噬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2019。

流量和迷信流量者开始为自己的傲慢埋单。


03

终于,2019。

流量不仅光景不再,甚至成为“祸害”。

配音综艺,《声临其境》。

2018年,《声临其境》第一季,因为朱亚文、王劲松、梅婷、韩雪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出圈。

好在专业、公平,豆瓣8.2。

2019年,《声临其境2》开播。

一开始质量虽有下降,分数还算“可以”——尚有6.8分。

直到迪丽热巴出现。

凭借学生作业一般的发挥,最终打败了朱时茂、蔡明,获“最受观众喜爱的声音”。


这无来由的“晋级”彻底败坏了路人缘。

——即使它讨好了粉圈。

一夜之间,节目豆瓣短评首页全被一星占领。


评分从6.8骤降至4.3。


你说这些打“打一星的观众”都看过《声临其境》么。

Sir以为不可能。

但也合情合理。

这种对于“公平”的破坏,实则是对“公平”的失望。

因为看不到任何“结果公平”可能,那只能用自己的方式,让“结果公平”。

流量的负面效应,开始在一个又一个新老流量身上体现。

老的。

《绣春刀2》,有前作好口碑背书,有一众实力派演员。


结果,还是成了观众眼里的“败笔”。


翻看电影豆瓣四星以下的评论,无一不是在批评杨幂。


“杨幂就是败笔拖累其他人。”

“如果去掉杨幂那条线,可以给五星。”

“绣春刀之十里桃花。”



新的。

《诛仙》。

《陈情令》播出后,肖战成了新一代顶流。


《诛仙》原本拍摄于《陈情令》大火之前,却因为肖战意外高涨的人气大受关注。


肖战“顺理成章”成为最大的争议点。


捧的当然是哥哥好棒。


骂的,自然把每一颗射向哥哥的子弹当作这些年对流量的怒火补偿。



而影片更大的短板,比如导演,比如剧本,无人在意。

情况已经演变成:

凡有流量出演,观众就会“条件反射”地分为两个阵营。

流量与反流量。

控评与反控评。

问题是。

“粉圈”再大,始终是个圈。

一旦圈外真正团结起来,那就是蚂蚁与大象的差距。

2019最大的流量惨案,当属《上海堡垒》。

记住这一天。

2019年8月9日,《上海堡垒》上映。

首日票房7422.3万,豆瓣评分仅3.6分,大量评论都是一星,两星。

8月10日,第二天,票房急速下坠到1861.6万,同时评分再次探底,3.3分。

这评分有多糟?

根据豆瓣算法显示,仅好于1%科幻片。

8月11日,导演滕华涛发长微博道歉。

原著作家江南转发,继续道歉。


在Sir记忆中,投资、卡司达到几亿级别华语片,还在上映就道歉的,这是首例。

戏中最大的质疑之一是,鹿晗的样子(从发型到身段),哪点像拯救地球的英雄。


导演滕华涛后来在接受《Sir电影》采访时承认:想打反差感,没成功。

但他也说。

“大量的(评论),从上映9号的凌晨12点开始到早晨8、9点钟,电影还没有放完,大量的,一搜评分都是奔着他去的。”

肯定无关电影。


04

关于“流量的自省”。

Sir常举例。

当年陈冠希拍《无间道》,觉得自己很会演戏,去到片场,心不在焉。

一次,两次,三次。

终于有一次,导演刘伟强招呼陈冠希过来,问,“累不累”。

陈:不累。

刘伟强啪的就是一巴掌:不累,就给我好好演戏。

还有关于周星驰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大话西游》里那句著名的台词——他好像一条狗啊。”

“其实这句话来自李修贤在片场骂周星驰的一句话。因为周星驰演得很认真,李修贤认为太过了,直接指着周星驰的鼻子骂:演戏又不是力气活,你干嘛像条狗一样卖力?”

更发人深省的。

前几天,刘德华为从艺40年推出了一个短视频。

视频里,他说:

庆祝,当然要庆祝
但是,不是庆祝一个人红了40年
是庆祝一个人
认认真真地工作40年
你们看到的每一幕
只是一个普通人叫刘德华
每天辛辛苦苦工作的结果


你有多久没听到这么朴实的言语。

这段话,有两处地方值得细品。

40年;

普通人。

刘德华为什么能红40年?

不如看看他经历了什么。

1981年,刘德华考进了TVB训练班,第二年就签约为艺人。
 
一开始他只能跑龙套,他说:“在漫长的跑龙套日子里,我没有气馁。既然踏上了这条路,再累也得坚持。”

这一跑,就是三四年。

1991年他填了第一首词《情是那么笨》。

黄霑看完歌词后,嘲笑道,“没有看过写情写得那么笨的作词人。”

但刘德华没有放弃,一直在写。

三年后的《冰雨》,黄霑总算松口夸奖了他。

刘德华第一次拿影帝是《暗战》。

1999年。

这是刘德华的第五次金像奖影帝提名,距离他的第一部电影《彩云曲》已经过了18年。

反观现在流量。

谁经历过如此长的磨练,折磨,甚至羞辱。

一个个出道即巅峰。

资本捧。


奖项捧。


还有那么多围着你转的“唯粉”。

△ 郑爽贴吧粉丝评论

黄渤有句名言:

你红时,在片场听不到真话。

“好”“过”“太棒了”“真有天赋”,Sir敢说,在抠图表演盛行的那几年,各种名利场少不了这些违心的谄媚。

问题是。

你把“片场”放在哪里?

每一次敷衍被糊弄,都加重了翻船的重量。

最终,反噬的力度席卷全网。

回到吴亦凡和吴亦凡代表的流量身上。

他们的崛起,从一开始就是数据和资本的同谋。

数据的好处是言简意赅,但数据的逻辑就是重复和永动。

当资本的原创力赶不上它的商业野心,那资本的贪婪自会逼迫它们必须向投资者和行业交出一个又一个漂亮的数据。

这时候,还有什么比流量更保险的底牌。

某种程度,每一个流量明星身上都活过三个人设。

一个粉丝口中的瑕不掩瑜,完美的偶像。

一个资本秘而不宣的,虚妄但高回报的投资符号。

还有一个被两者夹在中间的,扭曲而病态的自我。

谁在养蛊?

今天,吴亦凡大概率凉了。

不管吴亦凡有没事实性犯罪,之前多方打造的“吴亦凡”都已成为无用功。


他会成为这7年,压倒流量传奇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一个吴亦凡的塌方,刺激的只是寻找更多的数据母体,用更高淘汰率来维持流量在互联网时代的词义。


那吴亦凡的凉,只是一个母体的萎缩,甚至它的萎缩过程也在诞生数据。


寒冬终于到来?


我们期盼的不是“寒冬”。

是“寒冬”对流量既得利益者的清场,是“寒冬”对踏实勉力人的二度拔尖。

冻死的,会先轮到揠苗助长的,歪瓜裂枣的。

而那些扎根泥土的,有真正生命力的,香自苦寒来的,只需牢记一句话: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西贝偏北、罐头盖的日与夜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她一退圈,今天的瓜我全不想吃

9.6还在升,今年剧王居然它

结局破9,恭喜世界前三「渣男」

这「少儿不宜」越杀疯朋友圈我越怕

天下苦饭圈久矣

看来「滚出娱乐圈」还是便宜他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