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产2.9,到底犯了什么众怒

毒Sir Sir电影 2022-08-14


这周,一个远渡重洋的女人,引爆热搜。


千里寻人,有的担忧,有的咒骂。


她是20岁,远嫁西非的中国女孩周周。



在社交媒体发布前往非洲的动态,老公大她15岁,她离开中国时还怀有身孕。


一度被爆失联,惊动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后亲自出面报平安。



“中国女孩嫁非洲”,这个裹挟着多种复杂情绪的话题,又成了一枚引爆网络舆论的炸弹。


其实,这样的跨国婚姻也并非今天才被讨论。


22年前,一部国产神剧就拍过。


到了今天的网络依然也“被冲了”——


豆瓣2.9。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剧?


Sir的记忆突然动了,很多很多年前,似乎是看过一两集——



嫁到非洲



名字非常之简明扼要。


就是一个中国女孩嫁去非洲的故事。


别看海报粗糙,名字土气,人家来头不小——


正儿八经的央视出品,在央视热播。


片子里,不少熟脸。


刘星他姥姥。



还不是“妈”的李焕英。



导演张绍林,经典98版《水浒传》的执导者。


就连主题曲演唱,也是韩磊+王菲。



而且,这剧还拿下了当年的“五个一工程奖”。


说来也是神奇。


为何当年这样一部如此高规格的剧,如今会被骂“以死谢罪”?



这二十年,是什么变了,又是什么没变?


今天从这部旧日神剧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什么。



01


女主王玉苹,医科大学的高材生。


长得漂亮又优秀,北京土著,家中还是知识分子家庭。


有个暧昧的男同学闻名,估摸着家里条件也不差,2000年时候“北面”已经穿身上了。



一次路遇车祸,玉苹和闻名将一名受伤的男孩送至就近医院。


负责抢救的医生,刚好是来自非洲的实习医学生马利克。


医院人手不够,作为医学生的女主就自然而然留下来帮忙。



小孩要输血,血库又刚好没血了。


马利克:抽我的吧。



而男同学闻名,急着忙自己的事,把受伤小孩送到转头就走了。


玉苹和马力克倒因此结识,还产生了好感。


接着,就是顺理成章的“有缘千里来相会”。


马利克一直对美丽善良的女孩念念不忘,于是发挥种族技能,雕了一个玉苹的头像。


△ 弹幕+1


拿过去给主任一看。


主任:咦,有点像我学生王玉苹。



王玉苹:谢谢。



好巧不巧。


王玉苹又被分配到了马利克所在的医院实习。


两人日日相处着,情愫暗生,电光火石。


到了第3集,马利克一段鬼畜的非洲舞蹈,女主就“我也爱你”了。


△ 这是在干什么?


到了第4集,就“我们结婚吧”。



倒也不是说进展有多快。


因为在这部剧里,男女主如何相识相爱其实并不是重点。


重点是,相爱后如何突破横亘在二人之间的重重阻碍,然后成功在非洲喜结连理。


玉苹这边,是母亲被气到心脏病发,周围人都指指点点。



来到非洲后,极大的生活落差与文化差异。


马利克那边要素就更丰富一些,凑齐了各种drama。


一是封建家族对这段感情的反对,还给他包办了婚姻。



二是纠葛不清的前任,以及彪悍的联姻对象。



两个人,必须一起面对的文化隔阂、生存困境等各式各样的复杂事件。



如果说,仅仅把它当做一部爱情剧来看,《嫁到非洲》还是挺精彩的。


它有一种千禧年代时,国产drama爱情剧的典型特征——


冲破世俗,真爱至上。


那时候观众还不是特别现实,也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照着行为规范手册查主角的“三观不正”。


爱情面前,阶级,贫富,甚至道德的界限都可以跨越。



在《嫁到非洲》这里,国籍,种族的隔阂在爱情面前,也都可以让位。



但问题就出在。


《嫁到非洲》又并非是在老老实实讲一个爱情故事。


在当年的时代背景下,这个故事带有的政治色彩,比爱情更占上风。



02


《嫁到非洲》并非是一个凭空捏造的故事。


它改编自小说《嫁到黑非洲》,而这本小说是根据作者赖翠玲的真实经历所撰写。


上世纪八十年代,赖翠玲在中山大学附属一院实习时认识了在中国进修的几内亚留学生卡马拉,两人相爱,赖翠玲嫁去非洲。


后来,她被科纳克里大学口腔中心聘请为医学专家,成为中几建交以来第一位进入几内亚综合大学工作的中国人。


而这个原著,连带着也被“一星”冲了,打分的人甚至不去看,因为嫁给了黑人,就“该死”。


在电视剧里,女主这段婚姻对中非交流做出的贡献更是浓墨重彩的书写。


比如,她为当地带去了古老神奇的中国医术——针灸。


包治百病,一针见效。


甚至连盲人都可以通过针灸重现光明。



非洲乡亲们整日排队等着女主施针,大呼“中国女神医”。



之所以说它是神剧,这就是最神的地方。


再比如,用中国的伟大医学成果——


双氢青蒿素给愚昧的原著民治疟疾。



还有,试图用一些现代文明的理念,点化众人。



剧集进入最后几集时,这些情节元素大量出现。


与其说是女主为了爱情,不如说女主更像一位中非亲善大使,驻非女菩萨,是传播文明的当代文成公主。



2000年,是中非深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时间点,中非合作论坛成立。


这部剧的拍摄和获奖,也是顺应了当时的时代大势。


《嫁到非洲》从立项一开始,就是与贝宁当局的合作。


所以在剧里,你可以看到中国医疗队救死扶伤,中国工程队援建的各种设施。



某种意义上来说。


女主的故事,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奔爱故事。


而是带上了宣教内涵,突出了她给对方带去好处的“资源属性”。


主题先行,就是《嫁到非洲》的先天缺陷。


但同时。


在完成布置的主题任务之外,《嫁到非洲》又并非完全的宣传腔调。


这也是它在今天经历“一星运动”之下,很少人愿意仔细去分辨的。



03


怀着好奇之心,也为了确保严谨,Sir专门看完了整部剧。


没看就去给这部剧打下的恶评,很多也是有些偏颇的。


比如,说这部剧是在美化非洲,在误导人,在把人往火坑里推。


真有这么恶劣吗?


剧中实拍了贝宁有多穷,多么脏乱差。


女主刚到贝宁,大白天的就被抢劫,被骗钱,吃了街边一个小吃就感染了疟疾。



故事当然呈现了非洲人淳朴的一面。


同时,也呈现了他们的民风剽悍,愚昧落后。


比如可以一夫多妻。



男主家,是标准的封建大家长式家族。


什么事情,都是他爷爷说了算。


因为女人地位低,男主的母亲整日在家忍气吞声,被丈夫和公公辱骂。



女主带着青蒿素来救酋长,却被部落居民当做女巫,差点私刑烧死她。



就连来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男主,也有着骨子里的大男子主义。



女主当然是运气好的,马利克家毕竟有钱,他自己也是高知人才,必须承认的是,就是再穷的地方,总有一小撮人过着不错的日子。


但要是运气不好呢?


剧中的另一个中国女人钱英。


她的非洲丈夫当年在中国,花言巧语,骗她自己是酋长的儿子,家中是当地富豪阶级。



结果来了才知道,男人家里一贫如洗,还带着两个孩子。


丈夫好吃懒做,赌博酗酒,家暴她。


她过着非人的生活,王玉苹刚来非洲时,她不断劝告,千万别被男人骗了。



更重要的是。


这样的女人在剧中,还并非只有她一个。


到关键的时候,只能靠当地的同胞相救。



它也在试图给观众敲响警钟。


女主的故事只是特例,不谨慎点嫁到非洲,大概率可能会是钱英。


就算真的遇上什么酋长儿子,有钱人家,日子也未必就好过。


现实中,也不乏嫁去非洲的例子。


比如北大的殷杰1990年和一名留学生相爱,嫁去了几内亚。


她也是运气好的,嫁的确实是酋长的儿子。


但98年几内亚内战爆发,她被迫逃回中国,和丈夫分隔两地数年。


后来丈夫成为驻华大使,一家人生活在了国内。



再比如2019年时,陈贝儿主持的纪录片《嫁到这世界边端》里,采访了一位嫁到尼日利亚的香港女子Serena。


当然,丈夫家的条件也是不错的,做生意,赚的相当多。


但在这里生活,对她来说仍旧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太穷了。


在香港习惯了现代社会的生活,很难在这里适应什么都没有的日子。


医疗状况堪忧,她刚来时也得过疟疾。


△  图源:B站@陈贝儿Janis-TVB


治安更是可怕,晚上八点以后她从不敢单独出门,这边的外国人更是容易被当成绑架抢劫的对象。



陈贝儿说,来这里几天她是不敢洗澡的,因为水龙头里流出的水都是黄色。



即使Serena和丈夫非常相爱,但也时常会有矛盾。


比如丈夫即使很努力去改,也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


因为在整个社会的文化观念里,男人就是天,是比女人高一等的存在。



有时候和丈夫吵架吵到激烈时,她就会停住。


因为,她真的害怕丈夫会控制不住殴打自己。




战乱,贫穷,医疗,文化差异。


都是难以忽视的严峻现实。



04


周周事件曝光后,很多人站在现实的角度,劝她想清楚,不要被骗。



这是很多网友的好心。


也有很多人骂她恋爱脑,为了爱情过苦日子,恨铁不成钢。


在和《嫁到非洲》的那个年代相比,很多东西都发生了变化。


大家不再相信爱情至上,更不再相信爱情的未知可能性。


而是相信门当户对,更青睐有安全感的同类。


于是大家会发现。


自己越来越青睐曾经那些浪漫故事里的“反派人物”。


比如,祝英台不选马文才,那真是蠢爆了。


马文才身世好,学历高,没做错什么,却被“男小三”梁山伯插足,实惨。



所以,你才会在网上看到那么多真假难辨的嫁到非洲之后的悲惨故事。


包括那个著名的女博士陈怡的故事,绘声绘色描述她如何被骗,当了人家的小老婆,想逃逃不回来,被虐待还被迫沦为妓女。


虽然有热心网友邮件询问,中国大使馆也回复表示,这是个假故事。


声明即使护照被扣,也可以找到大使馆求助。


但好像真的假的也不重要,只要能说明,嫁到非洲的下场一定是悲惨的。



在今天,我们对于什么是爱情的模样,什么是幸福生活的正轨,好像都有了正确答案。


过去,年轻人不耐烦父母催促的相亲、回老家、考编制。


今天,年轻人愈发强调门当户对,自发流行起“局级风男友有多香”。


无法再去相信远方,憧憬冒险。


甚至将那些走上“非理想”道路的人视为叛徒——


贫困家庭的学生该不该选考古这样的专业,成为前所未有的热议话题。



为爱情放弃了编制,被骂太傻了。



如果说当年的《嫁到非洲》,观众的反应是“我接受不了,但我可以看一看,尝试理解一下”。


那么现在,本来无关他人的个人选择,也纳入了被公众审判的范畴。


很多人骂的逻辑仅仅是——


你凭什么不做出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从这个角度上,《嫁到非洲》里的某种东西没有变,甚至变本加厉了。


那就是,将女主视为一种资源。


只不过区别在于——


过去是宣扬,将这资源慷慨与人;


今天,则是咒骂资源的“肥水流了外人田”。


所以,铺天盖地的荡妇羞辱。


还有说她活该的,嫁到非洲永远别回来的。



就像曾经一段视频中,一个嫁到非洲的中国女孩在街边卖碟片。


弹幕呢,全是幸灾乐祸。



去年,还闹出一件非常恶心的事情。


女星李纯,尚语贤等人就因为黑桃纹身,被指“媚黑”。


非要说是对黑人“生殖崇拜”。


尽管一再澄清这个黑桃Q纹身和媚黑纹身没关系,自己不懂这个“知识”,更加没有媚黑。


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总是要给和外国人在一起的女孩,扣上一顶荡妇的帽子——


图尺寸,才选外国人。



本质上,根本没有把女性当做一个可以自我选择的独立个体,而是本国男性的资源。


所以一旦选择了别国男性,就仿佛是戳了自己的肺管子,辱了自己的自尊,因而恼羞成怒。


然后呢,又被害妄想一般,自己要接盘。


再加上对于黑人的歧视,所以每当中国女性+黑人男性,便遭到更多的恶意。



接盘啥意思?


这个词语用来形容女性,那就是赤裸裸将女性当做物品,用和女性婚配,宣布对她的所有权。


和外国人好过,那就是被人“用过”的“二手货”,唯恐避之不及。



所以宁可她们都“死在外面。”



而这种自大又自卑的情绪,这种对于女性的资源化,时常被掩藏在一些宏大的辞藻里。


动不动,就上升到“民族”“血统”的高度。



在如今对于《嫁到非洲》的批评里,很多都是针对它对于女主的资源化。


但有的人恨的其实不是女性被资源化了。


而是痛恨,这资源凭什么给别人,不给我?


臂弯也好,铁链也罢。


总之要在自己手上。


总之都是“保护”的名义。


甚至拿出祖宗说事,好像那些跨国婚姻的女性,就是数典忘祖、玷污华夏血统。



而一旦对象变成自己,又完全换了另一个标准。


就像今年俄乌战争爆发之初,许多人在洋洋得意玩梗意淫,“收留乌克兰女性……”


同样是跨国的结合——


男人,自豪;女人,可耻。


和白人,赚了;和黑人,玷污了。


你看,在数落远嫁非洲的女孩的时候,不仅仅是“为你好”那么简单。


而是包藏着难以示人的女性歧视和种族歧视


而这些龌龊猥琐的思想,又在民族大义、华夏正统大旗下,如虫蚁般聚集和攒动。


20年来,这种观念变了吗?


好像没有变太多。


只不过过去看到《嫁到非洲》,不爽也只能默默关掉电视;而今天终于有机会沿着网线动员起来,对网络上异国恋的女孩发动群体羞辱。


好像,又已经变了太多。


在全球化退潮,保守思想抬头的今天。


世界在缩小,我执在膨胀,集体的观念也被打上了结——


总是拼命纠缠,越来越紧绷和狭隘,也越来越难以解开。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M就是凶手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台湾热搜再爆,哪有这破天荒的9,1感人

硬了硬了,国产科幻杀出古天乐

全网剧透完,挡不住他杀疯国产爱情

杨紫,被绑架了你就眨眨眼

今年谁有古天乐玩得大

他走了,我不可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