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开局8.3,半个朋友圈都在冲这新国剧

毒Sir Sir电影 2022-10-01

又玩偷袭。

Sir现在每天起床打开豆瓣影音区,就像开盲盒。

今天有谁?

哦没谁。

明天有谁?

卧槽!

中了,中了大的——


昆仑神宫


Sir很早就期待拉满了。

上一部开播时据说就快拍完,几个月前说要播,一直拖拖拖,后边大家都犯嘀咕:

尺度太大了?调整太多了?

老粉还是愿意等。

毕竟这个版本的改编,从《怒晴湘西》《龙岭迷窟》《云南虫谷》一步步过来,肉眼可见质量稳如狗。

潘粤明、张雨绮、姜超,主演铁三角。

尊重原著的创作团队。

还有数量庞大的书粉剧粉明星粉热度打底。

但。

稳定,意味着创作上更难突破。

所以Sir这次还是有点没料到。

开播一整个大惊喜——

不整虚的,开播三天,豆瓣开分,8.2,8.3,眼看还在涨......

兴致来了。

好剧难得,把好剧做成“系列常青树”在国剧市场更是罕见。

它,凭什么?



01

Sir能想象粉丝开播前的激动。

可能新读者不知道,作为小说第一部最后一本,《昆仑神宫》不只是简单一个收尾,一个结局。

更是“压轴”

不论场景转换,还是怪兽种类,它都堪称《鬼吹灯》系列佼佼者。

仙女湖、轮回庙、尕则布清、藏骨沟、龙顶冰川、风蚀湖、九层妖塔、恶罗海城……

雪狼王、白胡子老鱼、条纹鲭鱼、大浦鬼虫、雪红花、吸血水母、白胡子鱼阵、大球虾、火蜥蜴、白猿、冰晶虫……

一环又一环,目不暇接。

于是刷剧第一问——视觉化,够刺激吗?

Sir初看印象最深刻的,还不是那些猎奇的异兽,紧凑的动作戏。

而是团队在道具和美术上依然和以往一样用心,甚至比以往更“重口味”。

比如食罪巴鲁的特效面具,洞窟里冰尸的妆容打扮,都有几分恐怖片氛围了。

前方小高能——

3.

2.

1.

△ 源自鬼吹灯吧

然而,Sir更享受的却是视觉设计中不那么显眼的环境渲染。

先看大场景,有铁棒喇嘛祈福的仙女湖,古拉罗遗址上的轮回庙。

前者虽然只暂时呈现几分钟。

可就这几分钟——

风景、风情、风俗,实拍质感在线。

镜头拉近,Sir又没忍住多看两眼。

沙宝亮饰演的铁棒喇嘛出场,黑红面色与粗糙双手,一看就是专门打造高原地区长期生活的状态。


再到戈壁滩上古拉罗遗址,穿越冰火两重天。

检验特效的时候到了:

漫漫黄沙中高耸的古城遗址,让行进在山道间的主角团一行人显得过于渺小。

镜头再缓缓升起,直面峭壁。

好嘛。

哪是什么古城,分明一座会“吃人”的沙漠之坟。


不是Sir在瞎比喻,也不是镜头瞎炫技。

这明显对应十多年前一桩旧事。

胡八一出场首个画面就是在土里。

先伸出一只手,再露出一个头,差点被活埋。

怎么如此狼狈?

先不剧透,但可以提示这段剧情跟整季故事都有关联。


值得细品的是,这段戏导演特意设计了一条长廊。

中年胡八一挣扎着穿越时间、回忆,和遗憾。

最终迷失。


挑逗观感的视觉,持续给观众敲响警钟——

前方危险。

迷宫也好,神宫也好。

它贪嗜的不仅是肉体,还有你的灵魂,你的过去,你的未来。

这不是一部让你会有安全感的作品。


02

从《龙岭迷窟》开始,制作团队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说过。

尽可能实拍。

黄土高坡,热带雨林,再到雪域高原。

当然,如果仅仅是制作层面优秀,《昆仑神宫》只能算得上稳定发挥。

突破在哪?

人。

具体点说,是实力与主角团匹配,可能更强的反派。

过往几部改编,为打破“铁三角冒险”叙事线过于单一的问题(因为小说原著一般就仨人),编剧会为配角写新支线。

比如像《龙岭迷窟》里马大胆等一群外强中干的土贼,摊开各种人性弱点。


但可不管做得再好,还是感觉跟主角们不在一个层次。

《昆仑神宫》不满足。

原著中,香港商人明叔一行人的加入,让这个故事有了新的看点。

因为除了与古人斗,与大自然斗,这回的铁三角,还得与这帮心怀鬼胎的同伴斗。

与人斗,其乐无穷,更其“患”无穷。

隐患的患。

请来香港老戏骨汤镇业演雷显明(明叔)这个决定真的绝了。

原著里没细写明叔长啥样,只说,“香港商人,五十岁出头,又矮又胖,自称明叔,一上来就大套近乎”。

但在剧中,他一出场,Sir的反应是:

卧槽,这就是明叔啊。


原著里明叔是什么样的人?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过大风大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老江湖。

整个昆仑行程中,时时刻刻都想着从胡八一身上捞好处、占便宜,关键时刻卖队友毫不眨眼。

因此别看剧中明叔出场的热情劲儿。

导演在明叔进门前专门给了特写:


听着胡八一的分析,他背起手,步子放缓,捏着手串,活动脖子。

脑子里在盘算事。

而身体,在“入戏”。

什么戏?

第一幕苦情戏——

主角问起为啥要去昆仑。

他不说话,先起范儿,头一低眼睛一沉,惨啊!

一出孝子千里为父母合葬的戏码,七情上面。


这一段拍得很有意思。

明叔刚想酝酿情绪,胡八一他们完全不按套路来,对眼前的饭菜端上来就大快朵颐,顾不上听他说。

差点乱拳打死老师傅。

搞得明叔很尴尬。


看起来很喜剧的场面。

仔细想,是胡八一他们真不懂礼数?

嗐,已经斗起来了。

斗法贯穿整个昆仑之旅,按照书中胡八一的话,他们之间是“合作,但保持距离”。

剧中表现更暧昧——

暗里斗得不动声色,表面演得龙飞凤舞。

总之突出一个看破不点破,喜剧意味和悬疑色彩反复横跳。


而真到关键时刻。

也是剑拔弩张,撕破脸就在下一瞬。

Sir有一说一。

不论是虚伪贪婪的外表,还是翻脸不认人的大佬气质,亦或者徒有其表的暴露本性。

看这种香港老演员飙戏,就是舒服。


如果说《鬼吹灯》系列的过去,是探险,打怪,是武斗。

那《昆仑神宫》这回的新看点,就在文斗的勾心斗角上。

这么说吧。

明叔选得好,这剧基本就稳了一半。


03

还有一半呢?

新导演,蔡岳勋,类型片一把好手。

新人事新作风。

最明显的调整,节奏加快。

一集出明叔,三集出食罪巴鲁,原著中很多前史都被带过。

这不是简单删减。

以开场那个双重梦境举例。

用回溯的方法,展现胡八一内心的恐惧与伤痛:

当初救同伴而不得,如今救自己而无方,最后连最乐观的胖子也死在面前无能为力。


那是一种什么心情?

别看这是剧中第一幕。

实则,开端对照终局。

花絮里导演给胡八一讲戏,讲到他惊醒时的反馈。

潘粤明自忖胡八一的第一反应,甚至不该是剧中的摸脸,而是过去抱抱胖子:

还活着真好。



改编巧妙在于——

把一些枝蔓剧情化作主人公的心结,分布在梦境和一些台词里,既不伤害文本完整性,又有效降低故事门槛,化繁为简。

还有胡八一和铁棒喇嘛的聊天内容。

对话提到的大个子和格玛,就是当年在大凤凰寺受伤的同伴。

小说粉丝能很快get,普通观众也不会太深究。


这些改编,是创作团队在平衡原著粉和新观众的摸索和尝试。

随着节奏加快,另一个提高的地方,是娱乐性。

又是另一种平衡:

惊悚与喜感。

《昆仑神宫》运用了许多恐怖片拍摄手法(别怕,只是手法而已)。

踏入轮回庙,节奏突然一降,用音效和打光给观众加压,配合第一人称镜头探庙。

虽然隔着屏幕。

可镜头每拐一个弯,Sir都要屏住一次呼吸。


另一边。

食罪巴鲁出场,先cue到了阿香的阴阳眼,再魂穿怪兽视角。

满屏血色猩红。


与其说吓人,不如说,导演是在积累情绪压力。

鬼吹灯吸引人向来不靠一惊一乍,而是剧情牵引出的自我代入。

当然不能一直惊悚,一直加压。

喜剧元素,像是释压的“阀门”。

胖子插科打诨到了这一部里更加娴熟,再搭配金爷满口损人京腔。

被吓怕了?

行,立刻给您演上一段古墓漫才,居家相声。


玩笑归玩笑。

相比于上一部,这一部胖子战斗力也得到恢复。

打食罪巴鲁时,一屁股差点终结了比赛。


至于像明叔自己说话打脸。

像第四集的韩淑娜搞笑犯蠢。

让整个戏少了很多苦大仇深,多了一些轻松愉悦的设计。


当然,绝大多数人还是冲着摸金三人组来的。

潘粤明版的胡八一,张雨绮版的雪莉杨,姜超版的王胖子。

国剧史上最稳固鬼吹灯三人组之一。

考虑到后面还有《南海归墟》《巫峡棺山》的合作,“之一”应该都能去掉。


稳定,恰是国剧市场眼下稀缺的特质。

熟悉的粉丝应该知道,鬼吹灯系列版权问题曾经有多混乱。

如今,却能够保持一个持续进步的创作团队,一个稳步累积观众缘的卡司组合,几乎以一年一部的速度,成为近百集的系列。

Sir不说是奇迹。

至少在变幻莫测的内娱,在争相挣快钱的影视圈,做到这样并不简单。

不靠流量明星博一时眼球。

不靠跟风模仿的爆款余热。

靠的,就是对内容的专注,以及内容所获得的市场反哺。

Sir仍记得系列第一部面世时并不被看好。

连粉丝都说,鬼吹灯拍烂了,胡八一老了……

Sir如今也认为,《昆仑神宫》仍有进步空间,而且只要系列还在拍,就必然会有某方面的进步。

因为它选择了一条比别人更难的路。

而要在这条路上走下去,走得稳,自然会练就一副比别人更强壮的筋骨。

所以Sir庆幸。

像《昆仑神宫》这样的“异类”被市场、被观众留了下来。


Sir也可惜。


它本不该是异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吉尔莫的陀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