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又要举国封杀她?你是否听见所有女人在哭

毒Sir Sir电影 2022-10-16

“自由永远是要付出代价的。”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这句台词,如今,它完美地印证在现实中。

说起来似乎有些荒诞。

前些天,一个花季少女被警察逮捕了。

理由仅仅是——

头巾戴歪了,露出了头发。


戴歪了头巾就会被捕?

然而比荒诞更残忍的是,三天后,她在审讯中离奇死去了。

警方说——

这是突发心脏衰竭。

但疑点在于。

女孩家人坚称,她没有心脏病史。

女孩被殴打的伤痕,亦清晰可见。

哪个才是真相?


没错,这里是伊朗。

而上面的那句台词,来自电影《我在伊朗长大》。

不同的是。

电影里主动寻求自由,而现实中——

却是被动承受的灾难。

但。

伊朗女性这次似乎决意要争取自由了。

哪怕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在女孩阿米尼的葬礼上,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她们点燃头巾,脱下长袍,要求警方彻查真相。

并抗议着加在女性身上的种种枷锁。


社交媒体上,也到处流传着伊朗女性摘掉面纱,对抗权威的视频。

“愤怒”如野火一般燃烧。


然而,噩耗再次传来。

9月26日,游行爆发后,伊朗当局切断了互联网。

一如2019年的那一次。




那些游行的女性怎么样了?

这次又要牺牲多少人?

那些被隔绝在高墙内的呐喊,我们再也听不见。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没有一次丧钟,是为他人而鸣。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回顾这部珍贵的电影。

或许就是我们能做的所有——


我在伊朗长大

Persepolis



一部2007年的作品。

却依然是最讳莫如深的现实。


01

提起伊朗,你有什么印象?

恐怕最多人想到的还是头巾。

《我在伊朗长大》里有一场戏,可能是最直观的伊朗现状。

一天,女主玛嘉和妈妈出门买菜,头巾不小心戴歪了,一个路过的男人对她们指手画脚。

玛嘉妈妈当然不是软柿子:

请你放尊重点!



马上遭到男人的威胁:

要我尊重你?像你这样的女人
我上完了就马上丢进垃圾堆里


不堪入耳,粗暴蛮横。

受过良好教育的玛嘉妈妈不敢反抗。

只能偷偷在车里哭。



但你知道吗?这样的历史,在伊朗其实很短。

伊朗也是有过春天的。

影片一开始,《我在伊朗长大》就用生动的细节,为我们补了一课。

1978年,伊斯兰革命前夕。

九岁的女主,吃着沾番茄酱的薯条,拙劣模仿着李小龙的招牌招式。



酒会上,女人不仅可以穿自己喜欢的衣服,还能光天化日开黄腔。



社会气氛开明。

作为石油大国,经济发展迅猛,男人和女人相对平等。

完美的和谐社会?

不。

独裁社会。

一个独裁者,不管戴上了什么帽子,都无法掩盖他们的本质。

时任伊朗国王的沙赫,表面上声称要带伊朗进入现代化。

暗地里,却用各种手段镇压着人民。


铲除异己,不惜造成3000人遇难。

穷奢极欲,漠不关心老百姓的贫困。

任何质疑的声音,都被扼杀在萌芽里。

压迫到了极点,便会迎来反抗——

1979年,民众不满沙赫统治,纷纷走上街头革命。



无数年轻生命,倒在暴力镇压的血泊中。

对抗不断。

在怒火到达顶端之际。

终于,国王下台了。

玛嘉的父母,一度满怀希望——

或许这些牺牲是值得的。

这次,人民真的要当家作主了!

只是人们没想到,战胜了一头巨蟒之后,迎来的可能是另一头巨蟒。

首先,电视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

经过民主选举,99.99%的民众投票给伊斯兰共和国!



99.99%?

这个数字,让人生疑。

很快,新政府还开展了处决“反革命”的行动。

我们正在肃清反革命分子
在他们和我们之间
只有一条血的定律



残暴的迹象已经显露。

雪上加霜的是,革命一年之后,因为两伊战争爆发,人们面临了更大的灾难。

你说,一定是炮火捣碎了伊朗的春天。

是,也不全是。

因为在强权统治下,任何外部矛盾,都是党同伐异的武器。

打着抵御外敌的旗号
政府消灭了国内的敌人
过去沙政府的反对派
逮捕和死刑越来越多


一个最惨烈的对比——

沙赫统治时,三千人因为政治迫害而死。

但革命后的新政府。

数字急速暴涨到三十万。


短短两年。

玛嘉看见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无数个瞬间让她瞳孔地震,三观破碎。


02

所以《我在伊朗长大》只是在说伊朗简史吗?

当然不是。

它的电影版,在豆瓣的评分8.7,同名漫画9.4,远不止一部简史那么简单。

它说出了伊朗统治的“秘密”

也正因此,本片获得的赞誉和奖项越多,伊朗当局就越紧张——

不仅无法公映,更成了讳莫如深的禁片。

就像奥威尔在《1984》对独裁统治的描述:

语言腐败。

把黑的说成白的。

比如最著名那句,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战争——

许多伊朗人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

但当局就是会用文字的力量把战争正义化、浪漫化。

甚至于,道德化。

烈士的鲜血浇灌了我们神圣的大地
绝望的沙漠也会因此而富饶



自由——

还记得文章开头说的头巾和自由吧。

伊朗的意识形态里,是这么“定义”的:

面纱是自由的象征
正派的女性一定要把自己遮住
避开男人的眼睛
展露自己的都是罪人


所有女孩,不仅穿上一模一样的衣服,丢失了多彩的个性。

更在强调感恩的爱国教育中,被剥夺着自我认同感。

战争夺去了我们最优秀的孩子
他们的鲜血很快会升华成真理
他们是为谁牺牲的
为了我们


最后一步,是文化禁锢——

这是德黑兰街头。

一个个成年男子交头接耳,神色可疑。

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做什么毒品交易。

其实只是在卖音乐磁带……



在道德警察眼中,玛嘉痴迷的摇滚乐,是西方炮制的毒草,外套上的迈克尔·杰克逊,是精神堕落的象征。

小小年纪,怎么可以被这种东西教坏?


一刀切,不需任何理由,你更无法辩驳。

哦,也不是,还有一个标准——

只要是你跟国外的东西沾上边。

那就是敌对分子,可以随便进入你家。

你撒谎 你这肮脏的西方佬
上车!我们要去你们家



电影告诉我们,宗教固然是有落后于现代文明的地方。

但这就是原罪吗?

或许,那些利用教条蛊惑人心、恃强凌弱的人,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

在这样的国度。

无知的人,会装腔作势,将精英踩在脚下。

我去见了医院的行政主管
难以置信 你知道是谁吗
以前给我擦窗户的清洁工
这个混蛋留起胡子 穿起西装
他就是个医生了


就像在听到99.99%的选票时,玛嘉叔叔无奈地说:

国内有一半国民是文盲
只有民族主义和宗教信仰能够号召国民


民族主义和宗教信仰,正是激进主义的温床。

革命的到来,本是为了拯救人间的苦难。

当人心变得冷漠和麻木,当情绪和立场完全凌驾于事实。

那么,再大的正义和正确,都只是挥向弱者的屠刀。




03

但让我们回到开头的话题。

在伊朗,男女还是有别的。

男性被欺骗,往往具有一些迷惑性和煽动性。

而女性,则是简单粗暴地被欺负。

为什么?

仅仅是因为,她们柔弱、不敢反抗?

当然有“传统观念”的原因。

一个极端的例子——

因为未婚,玛嘉跟男友在街上牵一下手,被拘留了。


如果不幸没钱。

等待你的,将会是鞭刑。


没办法,玛嘉只好交了罚款,和男友结了婚,谁知道短短一年,就发现结错了,想离。

这时,闺蜜说了她表姐的故事。

一年前,她的表姐离开了丈夫。

恢复单身的表姐,居然成了人人都想上床的对象——

卖猪肉的,做面包的,卖蔬菜的,甚至还有乞丐……



在伊朗,离婚意味着不是处女,更意味着没有任何拒绝男人的理由。

闺蜜于是劝说道:

你的婚姻若不像地狱
就不要离婚


但仅仅是因为传统观念?

不。

性别压迫的根源,实则是威权统治。

当一个国家用谎言代替真理,将人民当成巩固政权的工具,那么生理处于弱势,又能源源不断输送劳动力的女性,必然沦为权力的扯线木偶。

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女性,失去穿衣自由。

她们被迫戴上头巾,穿着统一的长袍。

如果你化浓妆,露出头发,就会成为道德警察的重点监察对象。

△ 1979年,伊朗女性抗议伊革命当局颁布的强制头巾令

于是。

素描课的模特,遮得严严实实。



传教士的说辞,虚伪无耻。


但与此同时。

高尚面具下的手段,又极其卑鄙。

他们说法律规定不能处决处女
所以先让她和反革命士兵结婚
并在处决前强奸了她


甚至于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洗脑——

一个老年妇女向玛嘉妈妈求助。

她十四岁的儿子,成了战争的狂热粉。

天天想去前线送死:

他们给了我儿子这根钥匙
他们骗他说 只要上战场 死后就能上天堂
天堂 有很多食物 女人


向十四岁的孩子灌输这样的观念。

你还能指着有什么好?

也是因此。

女主结婚的时候,母亲哭了。

她是个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

曾希望女儿可以保持独立自主的人格。

我要你独立、受教育、有内涵
然而 你却在21岁便结婚了
我要你离开伊朗
自由 没有束缚



她知道。


女儿将自此坠入牢笼。



04

当然会有反抗。

和现在的伊朗街头一样,总有人挺身而出,捍卫自由。

这也是电影为我们带来的不一样的视角——

不是所有穆斯林都是极端主义者。

他们和我们一样,是有感情,有困惑,更会反抗的普通人。

尤其是女主一家——

伊斯兰革命前,因为反抗帝制。

玛嘉的亲叔叔,关进监狱九年;

玛嘉爸爸朋友,备受酷刑折磨。

还有玛嘉的爸爸和外公,都是信奉共产主义的“异见人士”。

而玛嘉的爸爸,更坚持在街头运动中拍着游行的照片。



但革命后,在强权无孔不入的情况下,反抗变得更难了。

叔叔出狱了。

但,又死了。

处决他的正是新政府。

爸爸在这样的统治下被压抑多年。

最后,也只能说出那句话:

乖女儿 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
从现在起我们要谨慎行事


是的。

两伊战争结束。

蹉跎八年,百万民众牺牲,但两个国家的分界线,丝毫未动。

伊拉克从伊朗撤退,政府再次开启了政治清洗。



被战争牺牲的不止一代人的生命。

经济和文化的倒退,才是更无法修复的创伤。

玛嘉发现,故乡没有变好,甚至变本加厉。

当反抗越来越没有希望。

渐渐地,人们便如温水煮青蛙一般。

开始习惯了压迫,并似乎忘记了压迫。

大家都不再敢谈政治
战争结束后 大家努力寻欢
似乎已忘记我们并非自由之身



甚至于,变得忘记了人性。

毕竟。

当人人活在噤若寒蝉,风声鹤唳的环境中。

别说那些本就经不起诱惑,唯利是图的人。

哪怕本来正直和天真的人,也不见得能守住底线。

还记得玛嘉买磁带,被道德警察盯上那一幕吗?

后来,她只能靠撒谎逃脱——

我的妈妈死了 我的黑心后妈管着我
我不回家她会宰了我的


随着玛嘉长大,她不必为自保而撒谎了。



只是当她回国后。

那种软弱又变本加厉地回来了——

这天,头戴面纱,却无法掩盖精致的妆容。

面对道德警察的质问,她张嘴就来。

-刚有个男人辱骂我
-诶 我什么都没做 我发誓



如你所见,谎言,已经从无伤大雅,变成了损人利己。

或许你会谴责玛嘉。

但想起现实的新闻。

你又会瞬间理解——

当道德警察向女主走来,恐惧,彻底消灭了理智和良知。

玛嘉脑海浮现的画面,可能是妈妈被陌生男人恐吓,可能是闺蜜被先奸后杀,更是在海外看见伊朗新闻时,无数次累积起来的愤怒和绝望。


恐惧就是这样的东西。

一旦被它征服,人将万劫不复。

恐惧让我们失去自我意识
还让我们变成懦夫



这是玛嘉身上最矛盾的地方。

不然又能怎样呢?

就像她去探望一个旧友,对方已经失去双腿。

但面对这样的苦难,他却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这样的笑,或许能骗到早已习惯自我催眠的心。

这是坚强不屈,乐观向上,为国争光……

但觉醒的玛嘉,只觉得无比揪心。

当灾难还能承受时 我们才会自怨自艾
一旦超过可以承受的程度
你只能一笑置之



05

尽管《我在伊朗长大》曾被伊朗总统极力抵制,声称这是对伊斯兰世界的抹黑,对敌对情绪的煽动。

但看过电影的人,应该都能感受到——

玛嘉对她的故土,以及这片土地上的人,只有无尽的悲悯与热爱。

她不是完美的人。

小时候,听到老师说天赋神权,会毫无保留地相信,一会说自己喜欢沙赫,一会恨不得加入革命。



长大了,玛嘉不管生活哪里,似乎都很难找到真正的归属感——会拉无辜的人垫背,会对亲密的人撒谎,会因为生在伊朗而羞耻……


但正因如此,故事才显得如此动人。

电影丝毫不回避历史的残酷和无常。

玛嘉的选择,从未脱离她的出身、社会、时代。

因为家境优越,能享受特权,逃离伊朗。

但更早地觉醒,也意味着更大的虚无和迷茫。


但每一个在压迫下暂时妥协的灵魂,都曾拥有金子般不屈的质地。

小时候,玛嘉知道老师的规训不对。

但她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去反驳。

长大了,对更大世界的触摸,驱使她逻辑清晰地指出教条的荒诞。

你对我们评头论足
但是兄弟们
穿着不同的衣服 留着不同的发型
有时候 我们甚至能看见他们的底裤
为什么作为女人
看着他们我不许有任何感觉
但是男人却可以因为我的短袍子兴奋?


玛嘉是在九死一生中幸存下来的人。

她没有机会跟伊朗的同胞一起高声抗议,却用文字和图像,记录了一段鲜活的历史,一群不该被标签化为传统守旧、作茧自缚的伊朗人民。



电影中,影响玛嘉最深的是她的外婆。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永远真诚的老人。

她从小教育玛嘉:

面对暴行,不要被自卑与仇恨吞没;

面对恐惧,永远忠于自我,保持正直。

任何环境下,只要你还愿意接受良知的感召。

那么,你永远都有更好的选择。



这段话放在和平年代和民主国家,可能只是心灵鸡汤。

但在一个是非被颠倒,权力的恐惧已深入骨髓的民族。

人性的底线,就是凌驾一切正确、正义、光荣的真理。

就像电影另外一个浪漫的译名——

“茉莉人生”。

第一次离开家乡,玛嘉问外婆:为什么您的乳房一直这么圆润,身上还这么好闻?

外婆说,因为我每天都将茉莉花放在胸罩里。我的乳房为了保鲜,每天都放在冰水泡个十分钟。



哦,对了。

在一个离异妇女会沦为过街老鼠的年代。

玛嘉的外婆,帅气地结束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

不过这在外婆看来,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

因为人生苦短,千万不要苟活。

没有可是 我总认为独居会比和混蛋住好



你看,不管在哪一个时代,哪一片土地,人总是本能地向往自由,竭力将渺小的人生,活出茉莉般的优雅。

于是,当玛嘉第二次离开故土,移居法国。

面对出租司机的询问,她终于可以平静地说——

“我在伊朗长大”。



或许她终于明白。

故乡是不可磨灭的印记,但也只是一个中性词。

只要那里还有你在乎的东西,你就永远无需为它感到羞耻。

因为定义一个人的,从来不是你的国别,更不是你的性别。

所以,敬玛嘉,敬玛嘉的外婆,敬每一个在断网的环境里,依然敢于扔掉头巾的女人。

以及,每一个身处绝境,仍拼命散发着茉莉花香的灵魂。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奇爱博士多店老板娘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b站吹爆的年度喜剧,不配进电影院?

挑战国剧底线,这一集炸上热搜

国庆档,别被他的脸吓跑了

超出预期,一天后等它爆

李沁,何必装甜

沈腾刚翻红的段子,笑不出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