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节档第一,谁说了算

毒Sir Sir电影 2023-02-26

今年的春节档真是热闹非凡。


电影市场在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沉寂后,终于爆发——


题材丰盛,有喜剧,有悬疑,有科幻,有动画。


票房火爆,这是第一次大年初一有两部电影的票房超过4亿,


口碑过硬,两部片开分过8,档期平均分过7。‍‍‍‍‍


但春节档,正在“变奏”。


原本是欢乐喜庆的档期,渐渐被一阵愈发刺耳的吵闹掩盖。‍


风暴中心依然是《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这两部大热片,有流量参与的《无名》也渐渐卷入其中,豆瓣评论区被折叠。



电影回归了。


却发现这里已经不再是电影的主场。


阴谋论、互黑、撕裂,成了舆论场的主旋律。


此时的电影。


可能正是我们经历的荒诞的一个缩影。



01

电影,外延超越内涵


“史上最强春节档”。


这是Sir看过片之后的评估,但后来舆论的发展,应该是没有人能预料的。


两部头部大片,似乎陷入了“修昔底德陷阱”——


头把交椅,无法平和交接。‍‍‍‍‍‍‍‍‍‍‍‍‍‍‍‍‍‍


大年初一,《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口碑和宣传火力都不相上下,前者的制作体量更大,加上前作的口碑加持,略胜一筹。


到了大年初二,《满江红》就完成了反超,并在上映第三天,正式出现分水岭,尤其在三四线城市,突然逆跌,票房一路飙升,稳坐第一宝座。


△ 《满江红》票房逆跌,图源:猫眼专业版


质疑声便开始出现。


很多人不服的是——


为什么《满江红》票房可以反超?


在有了这种倾向之后,围绕着箭,网友开始画靶,任何的声音都可能被放大。‍‍‍‍‍‍‍‍‍‍


1月24日,也就是大年初三,有网友反映,ta购买的《流浪地球2》的电影票被影院以“设备故障”为由退票退款,但在当天同一时间,影院又把该放映厅让给了《满江红》。


这立刻激起了很多人的警觉。



更多攻击和指控出现,称《满江红》因为有资本撑腰“女婿排片”,片方锁场、幽灵场、出票改名、被恶意退票……甚至有人网暴影院经理。


△ 一些微博言论


于是,之前口碑颇为不错的《满江红》,开始受到攻击。


骂战一旦开始,它的结束就不会再由发起方决定。‍


反过来,针对《流浪地球2》的攻击也开始在网络上蔓延。


攻击的点主要集中在电影时长上。


短视频平台上充斥着“3小时上了十几趟厕所”的言论,甚至还有人在所有带有“流浪”关键词的视频下留言“不好看,电影院里睡了3个小时”,一看就是水军所为。


△ 在流浪狗的视频下也留下评论


喜欢一部电影,不是喜欢一部电影本身。‍


而变成了要诋毁另一部电影来实现。‍


而普通的观众,想要找一部春节档去看的时候,发现这部电影能搜到大量差评,另一部电影也能搜到大量差评。‍‍‍


看哪部呢?


可能因为骂战,干脆不选了——‍‍‍‍


不看,立减100%失望的可能。‍‍


对电影来说,这是哪一方都不希望看到的。


春节档的七部电影只好联名出了一份倡议书,希望大家不要再传播各种不实和互相攻击的言论。


这“团结”,也算是春节档第一次。




02

民族的,与集体的


必须要说,对于《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两部电影,Sir都是喜欢的,也真诚地推荐给了身边的人。‍


这篇文章不在于评价电影。


因为这些网友,在吵一种很新的架,你无法通过分析电影的质量,去理解他们为何而吵。‍‍‍‍‍


今年的春节档票房已经过100亿。


经济搭的台,唱戏的却是不同思潮的交锋。


电影不再是主角,而被要求成为某种宏大主题下的仆从。‍‍


如果说过去的春节档,第一刚需是喜庆。


那么现在更多人要求的是——


强大。


电影工业的强大。


以及“我们”作为一个共同体的强大。


在这种意识下,《流浪地球2》已经被某些观众看成理所应当的春节档冠军。‍‍‍‍‍‍‍‍


于是《满江红》的逆袭,近乎“篡位”。‍


它原本的优点,也被看成“德不配位”的原因。


比如,好笑。


春节档,喜剧本就是一大需求,但此时,好笑就被说成廉价、没技术含量。


再比如,悬疑反转。


这也是很多观众看完觉得过瘾的地方,但在特定地点的频繁反转,是不是“剧本杀”?


如果放在其他时候,《满江红》会是一部能够娱乐大众的电影。


但它出现在春节档,站在《流浪地球2》之前,就成了不合时宜。


网络上开始出现诸如“《流浪地球2》的票房将亲手关上中国科幻的大门”、“不希望《满江红》锁死中国科幻的大门”之类的言论。



耐人寻味的是,《满江红》本身就是一部民族情结浓厚的电影。


岳飞的《满江红》全军复诵,小人物的慷慨悲歌,对汉奸的恨之入骨。‍‍‍‍


难道这些还成不了免于非议的不破金身?‍‍‍


在这里,民族主义就显现出了它内在的优先级——


科技的,优先于传统的。


科幻片一直是国产片中的短板,而科幻片又代表着当今电影工业的皇冠。‍‍


好莱坞电影从《终结者》,到《阿凡达》,以及超级英雄宇宙,无不冲击着国内观众的眼界。


过去几年中,“卡脖子”、芯片、技术垄断愈发成为痛点……‍


在这重重语境下,科幻片几乎有了第一正当性。‍‍


国产科幻必须崛起,不符合这种愿望的都是绊脚石。


一个插曲是,《流浪地球2》上映后,《纽约时报》给《流浪地球2》打30分(满分100分),网友的反应是:


它急了,它急了。‍‍‍


好莱坞开始担心它地位不稳了。‍‍



顺带,把《阿凡达2》也拉下水。



在习惯性的集体主义思维下,想当然地觉得《纽约时报》就等于美国,再等于好莱坞,也等于《阿凡达》。


他们意识不到独立与差异性的存在,认为一切都必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而《满江红》,虽然也强调集体和民族情结。


但它是古装的、悬疑的、搞笑的——每一个类型,都具有可替代性。‍‍‍‍‍‍‍‍‍‍‍


甚至是落后的、过时的。


张艺谋的古装军体操。


在《英雄》中不就出现过么?‍‍



某种程度上说,《满江红》在口碑上陷于被动,也意味着武侠片没落的必然。


一方面,大家为武侠的消亡而惋惜。‍‍


但另一方面,即使武侠片回到8、90年代的水准,还会获得同样的轰动效应吗?‍‍‍‍


被忽略的是,时代已经不同了。‍‍‍


武侠片内核不是招数,甚至也不是侠义。‍‍


而是给人一种变强大的信念感。‍‍‍‍‍


正如《功夫》中阿星买来秘笈,就是为了让一穷二白的自己不再被欺负。‍



但这种变强大的愿望,如今已经难以从武功和冷兵器中得到满足了。‍‍‍‍


吴京用他的成功转型证明了——‍‍


拳脚刀枪是没有前途的,这条路已经越走越窄。‍


△ 电影《杀破狼》


必须升级成热兵器战争的现代式武侠片。‍‍


哪怕耍功夫,也必须在坦克里耍。‍‍



一方面,我们总用传统来代表民族。‍


但某些时候,传统又成为民族的反面。‍‍‍


正如京剧有的时候是国粹,到了迫切的社会氛围中,它就是进步与科学障碍,于是才有了像《霸王别姬》中的那样——‍


眼瞅就要当亡国奴了 你们知道吗

这妖里妖气的 你们唱什么戏

没家没国的 你们有没有中国人的良心



说回今年的春节档。‍


本来,喜欢《流浪地球2》的人可以去看《流浪地球2》。


喜欢《满江红》的人可以去看《满江红》。


影片当然存在竞争——从来都是——但观众是井水不犯河水的,你喜欢一部电影,不会因为另一部电影票房更高,自己得到的观影体验就减弱。


现在呢。


电影不再只关于喜欢,而是首先成了一种价值判断



03

计划的,或者市场的‍‍


在今年的春节档,争论之下是层出不穷的阴谋论。‍


几乎所有的阴谋论都关于两点——


世界是可以被某个秘密的、核心的力量掌握的;


我们全部的人,都是被动被操控的。


阴谋论难以消除就因为,你可以纠正谬误,却无法消除恐惧


而恐惧,又生产新的阴谋。


你说看一部电影的感受是什么,这已经不是最多人的话题。‍


到如今,大众最大的感受已经变成了——‍‍‍‍


生活被操控。


以及,惧怕被进一步操控。


这种思维方式投射到电影上,很多人开始在控诉自己不了解的概念。‍


比如,“幽灵场”。‍‍‍


观众发现深夜场次竟然满座,无法买票,这是不是在刷票房?‍‍


其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大多数情况下是影院为了完成一定百分比排片的合约。


简单来说,就是院线停止营业后的场次凑数。‍‍‍‍


其结果不会给片方带来票房,反而还会带来损失——因为它的实际排片减少了。



再一个问题,“偷票房”


字面意思上,容易理解成一部电影偷了另一部电影的票房。


但其实,这种情况发生在电影院偷了片方的票房。‍‍‍‍‍‍‍‍


即卖出了一张电影票,但这张电影票却没有计入票房,片方就得不到分成,收入全部归影院所有。‍‍‍‍‍


具体操作是假装机器故障售卖手写票,或用天价爆米花和电影票打包售卖等等。


事实上,影院偷票房的风险极大,不仅可能面临巨额罚款,得罪了某个出品方后,可能很多电影的密钥都不会再给到这家影院。


这对电影院来说,是得不偿失的违法行为。


但。


也正是这两个让人望文生义的业内概念,让网友脑补出了一场场“资本的阴谋”。‍‍


今年春节档不仅纷乱,烈度也在升级。


虽然“幽灵场”和“偷票房”的质疑声时常出现,但这一次《满江红》拿出了更强硬的态度——


起诉四名大 V。‍


被起诉方也都表示,欣然应诉。



Sir理解片方希望通过法律进行自我澄清。


但也担心这样的做法会适得其反,因为这容易落入当下一种群情激愤的叙事中——‍‍‍


“对决资本”。


即无权的草根团结起来,投入到一场共同的战争中,来获得自我实现以及宣泄。


最后以至于这样的对决为何而起,又是孰错孰对,都已经不重要了。‍‍‍‍


互联网氛围早已经转向。‍‍‍


一个代表是,小鲜肉从香饽饽,变成人人喊打的对象。‍‍‍


一部电影启用了小鲜肉,不见得能带来多少正面效果,反而可能成为最大黑点——都是资本的强行灌输。‍‍‍‍‍‍


比如春节档Sir颇为喜欢的《无名》,这部电影最多的互撕,是王一博该不该出现在电影里。‍‍‍‍‍



资本总在讨论中被当成首要的症结。‍‍


然而对于资本的理解,又充满了矛盾和分裂。


有人断言,《满江红》投资充其量只有1000万,票房不配比《流浪地球2》高。‍‍‍‍‍



但如果《流浪地球2》投资更高,那是否是更大的资本?


这时候,你对“资本”又该何以处之?‍‍


再然后。


决定一部电影收益的,应该是投资本身,还是观众的选择?


如果是前者,那么投资更高的《阿凡达2》内地票房只有14亿是否不合理?‍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不信任市场,甚至敌视市场,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心态。‍‍‍‍‍‍‍


也在这一届春节档中,以电影口碑的方式集体爆发。


似乎,电影的成果,应该按照计划去分配——


谁更有意义、谁更配。‍‍‍‍


但我们是否还记得,其实每一个影迷最初进入电影之门。


只关于选择。


只关于自己欢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哆啦K梦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韩国「小破球」砸了并不好笑

今晚告别「狂飙」,但这40个细节不敢忘

我想为「深海」吵一架

一集就戳中国人痛处,难怪豆瓣没评分

「狂飙」向前,国剧倒叙

羡慕热搜里的她?拿命换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