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敢讲这个,国产就值得撑一波
突然,对方双目圆睁,他看见了极其诡异的景象。
面前凭空出现一巨型莲台,瓣间伸出千双手,不停旋转。
而下一秒,女孩握住的,只剩一截断臂。
一个装着嫌疑人头颅的行李箱,突然出现在车站的大钟内。
他,已然成为了“莲心”的一部分。
这段画面,是创意动画?电影中插?或装置概念?
都不是,它是7月一部国产悬疑游戏的章节过场——
三伏
7月28日,《三伏》上线steam,至今销量已突破20万,好评82%。
而游戏制作者月光蟑螂的上一作《烟火》成绩更为出彩,好评率98%,被称为当年的“国产游戏之光”。
而这几年有讨论度的国产剧情游戏,多少沾点“中式恐怖”风。
△ 游戏《纸嫁衣》和《港诡实录》
它让这些原先玩法小众的游戏直指现实生活,让玩家感受一阵阵的脊背发寒。
也许有人会问,Sir咋突然画风一转,不聊影视,改聊游戏了?
恰恰是因为,Sir发现,游戏是独立故事创作者另一种表达方式。
这些游戏一方面有电影相似的剧本架构和蒙太奇演绎,又扩充了想象力的边界:更多元的叙事角度、更深的心灵空间刻画。
而且,一些影视中难以言说的话外之音,在游戏里可以。
01
氛围感
先前流行的“中式恐怖”风格,画面气氛是深沉的红。
而《三伏》反其道而行之,主色调是清淡的绿,却也营造出让人惶惶不安的凉意。
《纸嫁衣》《港诡实录》《烟火》中的“中式恐怖”,强调的是民俗,文化背景在于封建。
红盖头的冥婚新娘、惨白的纸人、铁青的祠堂是常见元素。
唢呐开道、无常索命,阴阳五行、八卦破局。
狰狞的“鬼”是其次,让人恐惧的,是五千年宗法压抑人性的真实惨剧。
《三伏》走出了闭塞的小村庄,将背景设置在九十年代的山城。
以气功和特异功能热潮之下“三眼神童”坠亡的惨剧为线索,还原打着教育旗号的商业骗局。
本质上,“中式恐惧”是一种“细思恐极”,是日常、真实年代氛围中的异质化元素。
《三伏》开篇便讲,社会脉动的青天白日下,也有“厉鬼”横行。
中式恐怖氛围营造的第一步,在于年代真实感。
跟随主人公穿行山城故地,游戏中千禧细节扑面而来。
苍蝇小馆的招牌上写着小面1元一份。
废弃百货中心,编织袋裹着残损的人体模特,兔子形状的摇摇车发出一声刺耳的“欢迎光临”。
那年头,录像厅、算命机还没过气。
角落的海报上写着,《变脸》火热上映中。
具有山城特色的魔幻,也不缺。
长江索道上,车厢腾空而起。
而下一秒,女主就穿越进一节诡异的绿皮火车里……
第二步,则是反差感。
打破日常,将怪诞渗入生活。
游戏名就打了一个热与冷的反差。
名为“三伏”,但画面总泛着一股青绿,让整个山城冷汗涔涔。
就像这桩命案,给商业热浪按下一个冷静的暂停键。
回到私人领域,也并不安全。
女主结束了一天的惊险,回到小出租屋中,却面临着一幕幕毛骨悚然的异象。
放着水的浴缸,不知道怎的变成一滩诡异的莲花池。
日常的电视机,突然跳闪着怪异的信号。
将宠物黑猫抱在床上,它却变成一块沾血的石头。
走过迷雾漫天的长廊,邻居却告诉她:你的黑猫,刚刚从阳台上跳了下去……
私人生活的异样,是局中人掩饰疮痍后巨大不安的譬喻。
这具体展示为第一章结束的过场演绎,“藏在墙里的老鼠”。
这一段,也是前期最惊悚的反差。
探案的男女主在2000年目睹了一场1995年打造“三眼神童”的表演,神童利用“特异功能”把一只老鼠转移到了墙上。
随着一锤子敲下,真实时空的墙面也开始碎裂。
1995年想验证神迹的老总和2000年想看破真相的男主分别伸出手去,他们的手,突然合成了一道佛像的掌印。
与此同时,2000年的时空中,两具被砌在墙里的尸体扭曲缠绕,暴露在了日光下。
02
人情场
“中式恐怖”的表面,是氛围的营造。而核心,是人情场的黑暗。
这个人情场在《三伏》里,集中为一张饭桌。
这个隔着窗子让家庭看起来如同“牢笼”的构图,酷似李安的《饮食男女》。
“三眼神童”声名鹊起的1997年,校方和公司赚得盆满钵满,此时,一对打假兄妹突然造访,意图揭发。
三方势力在莲花饭店相会。
这场饭局中,大家谈了些什么,成为破案的关键线索。
要还原这场对话,需要玩家自己来拼凑,同一张饭桌前,选择的人数和参与者不同,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对话。
游戏的特殊叙事,展现的是国人饭局的“面子”和“里子”,以及背后复杂的人物关系。
全员坐下时,只能聊些寒暄的场面话。
想方设法把秘书和妹妹支开后,三个男人就亮出了彼此收买的底牌。
而这一层也只是个圈套,真正见不得人的合谋出现在男洗手间。
非常讽刺的是,卖神童营养液的商业点子就在这样脏臭的环境里诞生。
改变局势的另一股力量,恰恰是被他们排斥出饭局的两位女性——秘书和妹妹在楼梯口的进行交谈,成了破解黑心交易的关键密码。
一场饭局只能了解到人情表面,那,走入他们各自的家中呢?
游戏又开了一个关于“阴谋论”的玩笑,玩家能够通过点击电视上的电影海报,窥视彼时看着同一部电影的一家人,走进他们在表面功夫底下的真相。
窥视,是《三伏》全景式展开复杂人情的主要表现方式。
就像那个“三眼神童”的传说,玩家也时常会通过三个窥视的孔洞,去了解不同视角下阴谋的全貌。
在游戏的第一章,主人公初次了解悬案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不存在现实的“第三扇窗”。
这就是游戏始终在进行因果审判的,第三只眼睛。
泛着热浪的那一整个年代,正需要第三视角的反思。
故事中的90年代,气功热伴着下岗潮。
谎言套上了教育的外壳,阴谋家站在礼堂上,将伪科学的“电波”注入台下玩偶般的麻木观众群。
而那坐在礼堂最前排的人,心里门儿清,算盘,也打得啪啪响。
那具埋在墙里的尸体上长出了蝉花,一簇簇成长于尸骸的幼芽。
△ 《三伏》中有一段“局里”老领导告诫主角团安分一点的官腔对话,那扇窥视的窗子,最为花团锦簇
《三伏》中这些诡异华丽的幻象也像蝉花,都是以真实的腐朽为土壤。
03
表达之路
与前作《烟火》的一致好评相比,《三伏》的评价较为两极。
的确,作者在强调真实的残酷性、架构更复杂故事的同时,细节对应、反转铺垫和逻辑因果,是存在缺失的。
好在,像这样的游戏,背后是一大批国内独立故事创作者,仍对当下有发问的欲望:
中式恐怖的核心究竟是什么?
为什么它让时至今日,站在现代化三伏天下的我们,依然觉得心里发毛?
这些当今影视难以描摹的异状,创作者们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补完;
被固有的影视类型格式所限制的想象力表达,也能在游戏中得到突破。
这里,有蒙太奇的奇观。
《烟火》中有一段著名的“吃鱼”场景,释放着游戏中电影感的魅力。
迷信的公婆强迫儿媳被死去的丈夫灵魂上身,儿媳只能通过咀嚼满是腥味的鱼肉来证明自己已经“换了壳子”。
一块鱼下肚,地狱里,丈夫脖颈上的铡刀也即刻落下。
封闭的思想是一座无言的大山,困住了所有的受害者与施害者。
这里,可以沉浸式展现一个深刻的人,还原那些被所谓正确价值观轻易摁瘪的侧面。
新闻改编的游戏《荧幕判官》,让玩家亲自走进一桩弑父案凶手的成长之路,追问究竟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谁是公义、谁又是最后的赢家?
△ 《荧幕判官》主角小时候眼中过度管控的幼儿园老师,是怪兽的模样
看看究竟是哪里的力量,刺出了最后那一刀。
而不仅仅做一个荧幕前的判官,对表象口诛笔伐。
悬疑剧情游戏《蓝宝石般的被害妄想少女》,男主角是一个犯下无数罪恶的凶犯,但故事也展现了揉成这一滩恶之外更大的恶。
它讲了80年代至千禧年的法治发展,那里有灰色地带、有公民对法律的不信任。
而当故事核心,罪大恶极的凶犯身上散发一点人性光芒时,作为玩家的你,又怎么看待他的一生,怎么做出选择?
走过那段“万马齐喑”的岁月,我们又怎么看待当下,如何回望来处?
如果对社会事件中他人的路只有非黑即白的审判,不如,自己也来走走看。
游戏交互视角的背后,是将心比心。
它不仅能塑造一个血肉丰满的人,也能再现一段色彩纷呈的历史。
橙光游戏《隐形守护者》,讲述了《潜伏》背后的“潜伏”,是洪流中的主人公可能会踏上的另一条路,被正统的历史叙述回避的道路。
一个理想主义者,会因为不同的选择,拥有怎样的一生?
走进这些分叉的故事,你心中会自有答案。
△ 游戏《隐形守护者》丧钟线结局
这些年,第八和第九艺术之间进行着各种交互与融合。
桌面电影、第一视角电影把游戏界面搬上银幕,而很多国内外剧情游戏,也有丰富的影视手法与真人演绎。
△ 游戏《底特律:化身为人》
上文提到的《烟火》,也在21年被制作过《白夜追凶》《扫黑风暴》的五元文化公司宣布改编。
如果说电影是一幅平行流动的画,那么游戏就像那一个个视角变动的海报之窗,直通每个人物的内心,能品尝自己选择的结果。
Sir依然期盼着,那些在不同领域依旧写着好故事的作者们,希望也终有一天,会在作品的顶峰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