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kN
5
朱令
6
张靓颖
7
抖音
8
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9
@亘古
10
百度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1
2
1'"
3
1'
4
kN
5
朱令
6
张靓颖
7
抖音
8
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9
@亘古
10
百度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宾曰语云被法学教授投诉:严重侵权,“违法犯罪”!
京东Plus的隐藏特权,很多会员都没领取,白交了会员费...
呼吁四川大学澄清:1998年1月,川大有多少个“姜涛与爱人程月玲”?
二湘:朱令去世一周年,清华学子控诉清华在朱令案中的冷血和无耻
多长高8厘米!国内知名专家首次公开“追高秘笈”!担心孩子长不高的家长速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这片很爽,但我不敢明说
Original
毒Sir
Sir电影
2023-12-14
前段时间,威尼斯电影节颁奖,一堆“奇片”加入了Sir的片单。
比如拿了最佳电影的《可怜的东西》。
《爱乐之城》的石头姐主演。
但。
这部《龙虾》导演的新作,嘲讽父权制的影片,却被外国影评人称为“十年来最淫秽的电影”,你能信?
或者拿了最佳导演的《我是船长》。
一部劳工题材的影片。
可。
你看这张剧照,这现实主义题材咋这么奇幻?又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 《我是船长》
正当Sir以为这些“奇片”,能在今年看到的希望极为渺茫的时候,突然,有一部电影上线了。
(可能是史上最快被看到的威尼斯获奖电影。)
看海报,是一群穿着军装的男人,坐中间的元帅本该是威严肃穆,但,脸上的眼镜,却被涂上了死亡芭比粉。
带着一种强烈的戏谑、嘲讽意味。
没错,拿了最佳剧本奖的——
伯爵
El Conde
导演帕布罗·拉雷恩。
比较为人熟知的,大概就是《追踪聂鲁达》《智利说不》这些作品了。
这一次。
在连续几部政治女性题材的作品(《第一夫人》《斯宾塞》)之后,他又回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将目光投向了他的“老熟人”,“大独裁者”奥古斯托·皮诺切特。
将他拍成了一个吸血鬼。
但问题是。
一个去世了十几年的独裁者,为什么现在会被拉出来鞭尸?
以及。
导演想说的,仅仅是独裁者吗?
一些早已尘封的历史。
往往会在另一个时代,以另一种面貌,冷不防地复活。
01
吸血鬼家族
开宗明义:这是一个吸血鬼的故事。
对,真·吸血鬼。
有尖牙,吸人血(心脏肌肉味道更佳),会飞行。
只是。
他不像吸血鬼电影里《夜访吸血鬼》里那样,有着布拉德·皮特一般贵族气质,也没有《暮光之城》里,罗伯特·帕丁森那般英俊的脸庞。
反而是一张苍老的,毫无生机的面庞。
他是谁?
如果熟悉近代国际史的人,会听过他的名字——奥古斯托·皮诺切特。
历史上,以独裁统治智利近17年的铁腕总统。
不难发现,这张历史保留下来的照片正是《伯爵》电影海报的原型。
1973年,皮诺切特在美国支持下发动流血政变,推翻了民选左翼总统阿连德,建立了右翼政府。
说他靠吸血为生,一点不夸张。
他在位期间实施军事独裁,还实行了导致数千名反对者死伤的国家恐怖主义政策,甚至建立了由陆军组成的杀人小队,代号“死亡篷车队”。
在《伯爵》里,皮诺切特的嗜血,也就成了吸血鬼的特性。
但。
导演在电影的开头,并没有为我们展现往常在吸血鬼电影里看到的恐怖元素,斗篷、棺材、恶魔雕像等。
反而是在黑白的电影画面里,先是映入眼帘的权杖;
代表独裁主义的拿破仑雕像,还有仿照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而写的奥古斯图·皮诺切特《我的路》。
当然,还有戴着纳粹臂章的军人小塑像。
这却是,另一种恐怖元素。
这位“独裁”吸血鬼不会老,不会死。
250年来,靠吸食人血度日。
只是终于在失去权力的那一刻,也“顺带”失去了生命的光辉。
他再也忍受不了没有权力的生活了。
于是决定去死。
可以说,这部电影像是一部具有讽刺意味的皮诺切特自传。
编剧一边讽刺着这一时期的政治,一边又“恶意”揣测着皮诺切特的人生。
一个让所有人“蚌埠”住了的设计是——
在这里,他将英国撒切尔夫人,编排成了皮诺切特的妈妈。
而她也是
一名吸血鬼。
荒唐吗?
也不。
编剧会这么写在历史上也是有原因的——
智利在马岛战争中给予了英国重要的帮助。且,在皮诺切特去世后,就连曾经帮助资助过他的美国政府都表示:“我们今天的心情和他统治下的受害者以及受害者的家人是一样的”。
但,只有撒切尔夫人却致以“最深刻的哀悼”。
最讽刺的。
其实还是编剧让皮诺切特袒露心扉,可都是些避重就轻的“剖白”。
比如皮诺切特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忏悔时,坦然认错——
虽然我承认我犯了一些错,会计上的错。
这句话别看简单,但别有深意。
“会计上的错”——可能指的是他在125家美国银行里,分别藏匿了3000万美元的国家财产。
可能,是他在对经济发展上“计算失误”。
当他成为智利的独裁者时,智利也经过一系列的经济阵痛,失业率上升、贫困加剧,他虽然实施一系列经济政策,让一部分人受益。
看似改变了社会经济,但也拉大了贫富差距。
更有可能的是,他简简单单一句“会计上的错”,就轻松掩盖了他“杀人”的错。
比如,他在妻子面前,强调自己作为男人的尊严——
我是一个杀手,但不是小偷。
-你可以叫一个士兵做杀手 或其他东西 但不是小偷
我杀了几百个共产主义者 几百个!
但在我的余生 他们都会说我是小偷
他们羞辱我
-但你的确有偷东西对吧?
比如,在回顾前半生时,自己都是被人利用。
就如“
你失去的只是一条性命,但皮诺切特失去的却是爱情
”的效果一样。
当“我是受害者”,这样的字眼从他嘴里吐出时。
这堪称经典的政治笑话。
而在他吸血鬼的一生里,最放不下的其实只有一件事——
不是鲜血与十字架。
而是,他每年都会在夜里飞回曾经的总统府里,看看有没有人为他修建一座半身的伟人像。
“还没有,他们太小气了。”
他落寞地站在其他的伟人像身边,孤独感又一次席卷而来。
历史,就是这么不公平
所以,这是一部政治意图非常明显的无聊电影?
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有些沉闷。
但回过头来看。
我们会发现,
这才是最惊悚的恐怖片。
02
唤醒吸血鬼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导演到今天,还会“唤醒”这个大独裁者的幽灵?
要知道。
皮诺切特已经去世十几年了。
而当年的那场政变,也已经过去了整整50年。
如果你去翻看导演帕布罗·拉雷恩的履历可能会发现,他其实一直是个“杞人忧天”的导演。
在他的作品里。
有着大量的,与政治、国家相关的议题。
比如,《追捕聂鲁达》。
它将镜头对准了在1948年,智利当局的党派斗争,总统大规模逮捕共产主义党派人士。电影以此为背景,讲述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因为公开发文讽刺当时总统,而被当局追捕的故事。
而这其中。
最不能绕开的,则是
“
奥古斯托·皮诺切特系列三部曲”
——
以两年一部的频率去拍摄《杀手夜狂热(2008年)》《后事(2010年)》《智利说NO(2012年)》。
没错。
这已经是他第四次将矛头对准皮诺切特了。
而那三部电影的故事背景,无一不是在描述着一个充满恐怖、血腥的独裁社会,如何让民众也一步步走向失智的边缘。
就像《杀手夜狂热》里。
热爱拉丁舞的杀手可以扶了老奶奶过马路之后,却又能在她家里悠闲看电视时,痛下杀手。
《后事》里。
餐桌边,沉默寡言正在用餐的男女,突然就哭了起来。
《智利说NO》中。
反对派为了不让独裁者持续统治,又要躲避政府宣传的审核,所以,当反对派呼吁民众为皮诺切特连任投“no”的广告宣传语,又拍得格外含蓄。
丈夫向妻子求欢,妻子一直大喊no,no,拿床上的性事调侃政治。
到也大胆,又讽刺。
在“皮诺切特三部曲”里,导演总是在呈现人群在病态的社会环境中,突发着不安的神经质,他擅长将现实的真实感与戏剧性结合,形成隐喻的恐惧。
所以。
十一年后他再次将自己的“老伙计”请了出来,是“吃老本”?
是因为前两部英语类电影口碑两极,他想回到安全的领域?
不不不。
其实最简单的理由就是,他相信——
活在恐惧里的人,总比忘记历史要好。
怎么理解?
前些天,智利举行了悼念50年前政变受害者的活动,包括墨西哥、玻利维亚、智利、哥伦比亚和乌拉圭五国的总统出席了活动,智利总统还发表了一通慷慨激昂的演讲,向当年的受害者道歉。
△ 图源:新华社
但与此同时。
他又说,这是“
气氛紧张
”的一天。
因为即便是当下,仍旧有很多人,支持当年的政变,以及当年的独裁。
包括前总统米歇尔·巴切莱特称这样的悼念活动“有毒”,大街上缅怀遇难者的队伍也会被不明人士攻击等等等等。
不可理解是吧?
导演帕布罗·拉雷恩起初也不能理解。
于是在《智利说NO》里,出现了这么一幕,广告导演采访被拍摄者,“为什么还要支持皮诺切特的统治?”
得到的回答是——
我过得不错,儿子在读大学,女儿有工作。
那,如何面对这些曾经在这历史中死去的、受刑、无故失踪的人?
这都是过去的事儿了
是的。
人们的对疼痛的遗忘速度,比历史远去的时间快得多。
毕竟有很多人通过70、80年代的改革而获利。
在智利最动荡的时期,他们成为了有钱人,也顺势改变了阶级地位。
现在却让他们反思那段历史?
当然没人愿意。
他们就像《伯爵》里皮诺切特养育的孩子。
建设过,享受过,也浪费过。
他们上过所有女人和男人
他们撞毁了所有车子 开过所有派对
把国家所有钱都浪费在廉价葡萄酒和仿天鹅绒上
他们赢过战争 重新建立国家
然后他们失去了权力 身败名裂
最后,一无所有的孩子们坐上“方舟”,又回到了父亲的身边,便以为能找到他们心里的那片救赎之地。
渴望独裁社会再次回归,让荣光降临在他们身上。
但。
站在历史的此处回看。
独裁政府是否会保佑忠诚的人们?
并不。
这群人,他弃如敝履。
03
欲望的遮羞布
但仅仅如此吗?
我们都知道威尼斯电影节不像柏林,它的政治氛围一直很淡,而这次它给了这样一部政治气息浓厚的电影大奖,显然,不是声援智利那么简单。
因为从电影的角度来说,独裁,只是这个世界的表象。
什么是独裁?
本质上是通过树立黑白分明的价值体系,对异见者赶尽杀绝,来满足自己对权力的无限欲望。
而这样的事件,在历史上,其实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就拿希特勒来说。
从卓别林的《大独裁者》的开始,到德国的纳粹主义实验——《浪潮》;
从好莱坞的《独裁者》到恶搞片《希特勒回来了》;
或者是这几年的儿童片,《乔乔的异想世界》《谁偷了我的粉兔子》;
△ 《希特勒回来了》截图
以及,突显意识形态的《第三次世界大战》等,影史上这些络绎不绝的电影都在通过这个形象讲述着同一个问题——
虽然“独裁”这个词语离我们越来越远。
希特勒与纳粹也早就埋入土中。
但这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权力欲望,却总像披上了另一个马甲,无处不在。
有时,是“民族主义”,有时,像是“极权主义”。
有时,它不仅存在于“主义”中,也存在于群体中,存在于对立的观点中。
有时,又存在于“意识”、“种族”、“倾向”中。
独裁者没有了,但这种恐惧依旧存在。
△《第三次世界大战》 截图
是的。
讲述独裁者的电影,所讲的从来不是独裁这件事本身。
它所说的,往往都是当下。
就像在《伯爵》里的这样一个细节。
最初。
皮诺切特扶着助力轮,走到了漂亮女会计的房门前,妄图霸占她的洁白肉体。
但却摔了一跤。
镜头给了这双无力的脚一个特写——
这一双耐克鞋。(“√”好像还打反了)
当年,他的夺权也正是在美国的帮助下,被资助,被扶持,最后登上了独裁的地位。
而现在,这双球鞋已经不能让他“硬”起来了。
他所依靠的,还是曾经的那身大元帅的军装,让他能一飞冲天,找到最有鲜活生命力的鲜血。
权力是最强劲的伟哥。
有效吗?
有效。
但这样的做法却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因为它太不隐蔽太过张扬,太不符合当下的思潮了。
现在的人们能接受的是什么?
于是影片的最后。
皮诺切特因为喝下了其他吸血鬼的血,从而容光焕发,直接逆生长了。
他变成了一个孩子。
这是全片唯一一个彩色镜头,画面里的母亲带着孩子,色调温暖,有那么几分温馨。
但。
这也是影片最恐怖的一个镜头。
因为它告诉我们,恶魔其实还在我们身边,他可以是每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善良无辜的人。
人可能变了。
但思想却一点都不曾改变。
这其实便是当下人们可以接受的样子。
怎么办?
电影不会给我们答案,但通过电影我们可以看到——
用一个权力摧毁另一个权力,最终获得的还是权力。
但。
如果用一部电影去摧毁权力的威信呢,去除它曾在人心目中曾留下“神明”般的烙印?
或许,这才是用另一种方式,化解了权力的唯一性与权威性。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Sir是不是高估电影的重要性了?
或许你是对的。
但。
一百多年来,那些前赴后继的导演,不正是因为“相信”这份力量而走下来的吗?
他们可以为了电影,而承担被通缉的风险。
他们可以为了一个镜头,而奋起抗争。
正是因为他们相信。
这些具有魔力的影像,终究会传递些什么到人们的心里,以至哪怕现实再过糟糕,它也会成为自由意志的“诺亚方舟”。
就像侯孝贤说的,“不管时间长或短,
时间总会带来意义”,现在我们知道,这类电影的意义就是凝固时间、留下证据、化解权威、厘清记忆。
它们不止是供人娱乐的商品。
更是历史的倒影。
以及人们冲破枷锁追寻真相的证明。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田不让切
轻触阅读原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