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么接地气的顶流,今天上哪找

毒Sir Sir电影 2023-12-14
现在的电影,还能“造梦”吗?


Sir不知道。

 
随着电影离现实越来越近,离梦想越来越远,似乎,它越来越不像个“造梦的艺术”了。

 
但前段时间。

因为两件事,让Sir觉得,那种“相信”的感觉又回来了。

 
一是又去了北京环球度假区。

 
看到哈利·波特、变形金刚、小黄人、没牙仔都在场,也看到了侏罗纪世界努布拉岛的恐龙、功夫熊猫、穿靴子的猫全部到齐。


△ 穿靴子的猫

二是刷了部弹幕齐刷刷好评的纪录片,《了不起的创造之旅》。

“好绝”“好想马上去玩”“主题公园的里程碑,不愧是环球影城”……

总算是了解了这个项目背后的林林总总,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两相作用之下。

 
Sir忽然觉得,仿佛是我们走了很久,走了很远,回过头来却发现,那些经典的角色,熟悉的情感都还在原地。

 
他们用一种我们无法想象的方式让时光停留了下来。

 
并给了影迷们足以泪崩的幸福感。

 
于是今天。


Sir不打算再去重复那些“项目指南”,而是想从这纪录片出发。

 
揭开面纱。

 
并问一句:它们何以如此?

 

01

哇哦

 
在电影院里看大片的经历大家都有,但,在现场“看大片”呢?

 
不不不。

 
Sir说的不是搭几个景,放几个模型,而是进入一个有着极强“沉浸感”的电影世界。

 
只能是一个词:梦想成真。

 
而这,也几乎是每个走进北京环球度假区的人的第一感受,以至于初次见到那些电影里的景象,一定会发出“哇哦”的惊叹。

 
不是我们大惊小怪。

 
而是这一切,给人的感受实在是太奇异了。

 
就拿侏罗纪的恐龙来说吧。

 
你还记得30年前的《侏罗纪公园》吗?那些原先只存在于书本上、博物馆里的恐龙突然在大银幕里闯入“现实”,它们古老、巨大而又神秘、美丽。

 
一声巨吼,地动山摇。

 
唤起人强烈的好奇心,让人想要走近它们,一探究竟。  

 
而如今。

 
这样的画面,我们可以直接感受。

 

当你来到“侏罗纪世界努布拉岛”,你就会穿越到哥斯达黎加海岸,真正“偶遇”这群史前巨兽。



当你乘坐的小车擦过带着湿意的丛林,带着锈色的废墟,侏罗纪世界努布拉岛的恐龙就会突然从暗处探出头来,跟你玩一场“氛围感”游戏。

 
震撼,惊险,同时夹杂着惊喜。

 
这样的效果,是因为身材上的高大?

 
不。

 
Sir觉得,更多的是因为“真实感”。

 
比如霸王龙。

 
不仅步步紧逼时会让你“提心吊胆”,它的身上还有一个独特的设计——

 
嘿嘿,先卖个关子。

 
在它嘶吼的过程中,你可能还会感觉到丝丝凉意~



emm……没错,在嘶吼的过程中,它的“口水”可能会溅上你的手臂。

 
凉飕飕。

 
而甲龙呢。

 
别看它长得呆萌。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那些皮肤褶皱上的纹理。



就像纪录片《了不起的创造之旅》里所说的:

她会吼叫也可以上下摆动
我们希望她的面部表情带有情绪

这种“拟真”化的设计,才使得这些庞然大物不止是“气氛组”,也不止是电影记忆的替代品,而是真正的,可以和你“互动”的角色。

 
魔法爱好者可以有他的乐园——

 
不妨去霍格莫德村玩一玩。

 
那里有数不清的“魔法道具”。

 
甚至还可以参加魁地奇大赛。


战斗爱好者可以有他的舞台——

 
也可以来到一旁的未来水世界,进入锈迹斑斑的铁门,体验这末日孤岛的城邦。

 
和这里的居民一起,成为幸存者。

 
快艇追逐、拳脚功夫、高台跳水、游泳……数十米之外,都能感觉到那爆炸过后,滚滚而来的热浪。



而这一次,最让Sir意外的,其实是在《不可驯服》现场。

 
当经典配乐一起。

 
这仿佛就不再是个见证没牙仔高飞,龙宝宝孵化的舞台演出,而是一次打破影像与现实关系的一段旅程,那些电影里的片段瞬间活了过来,击中了我们。



为什么这么有感染力?

说到底,还是“真实”。

就像Sir在游玩过程中遇到的那位《驯龙高手》资深粉丝@驯龙发现小队说的那样,“舞台剧太还原电影了”:
我觉得北京环球度假区里面基本上所有的IP都有这个特点,你看到的部分只是冰山一角,背后主创团队做了非常多细致的铺开,比如有很多生活细节,你可以看到电影人物生活的痕迹。

我在那边看这个剧情跟看动画没有陌生感,都是熟悉的人,熟悉的事儿。

小嗝嗝从天而降的时候,我真的热泪盈眶,好像远古的记忆苏醒了。


没错。

逛了一圈北京环球度假区,Sir这次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实感”做得很足。

这是“相信”的前提。


02
“魔法”的诞生

《了不起的创造之旅》这个纪录片其实披露了不少北京环球度假区背后的秘密。

它不仅告诉我们这些项目怎么变成如今这番面貌的,更告诉我们,它们“何以如此”。

一个例子,造雪。

有人会说,造雪这事不简单?不是只需把人造雪撒满就完事了?

当然不是。

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的“天降大雪”场景,要复杂得多,不但是山地上覆盖白雪,连园区村屋也要错落有致,像真的那样自然。


于是。

你可以看见雪槽——

那是融雪往下流,形成的流坠的凹槽。

可以看见冰柱——

形状、大小、颜色、透明度,让人看了就泛起凉意。

在倾斜的烟囱、歪斜的房屋、弯折的小径上,那雪沉甸甸又蓬松松的效果,让这个童话镇平添了烟火气,让大自然多了梦幻感。


没错,你之所以有“亲临其境”的感受,靠的其实只是两个字:

细节。

老实说,其实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却很少有人能坚持做到,为什么?

最主要的,可能是因为这里没有“投机取巧”的办法。

你只能一手一脚地去做。

比如说,假山。

园区C位,有一座纯手工打造的假山,高达49.5米,表面积近一万平方米,要把它上色,怎么做?


省事的做法。

 
就是离人们近的地方手工上色,远的地方用工具喷洒。

 
而这里是怎么做的呢?

 
这些散发着热带气息的岩石,都由建造团队亲手上色。



当然。

你可以说它“笨”,毕竟很少人会在意那些“远方的景色”是否真实,这完全可以糊弄过去。

但只要你去看了就会发现,那些参差错落带来的真实感,的确是机器操作比拟不了的。

“笨功夫”,有时候不得不下。

而其他呢?

为了在恐龙“大逃杀”的场景里,让灯光、音乐、音效、剧情和骑乘设备的路线组合达到最佳效果,确保每一只恐龙出现时都伴随着最完美的光源。

工程师们进行了数百次测试。

为了让功夫熊猫盖世之地的场景里,那高达10米,重达20吨的智慧仙桃树,每一片树叶都清晰立体。

团队筹备5年。

采用了最前沿的光雕投影技术,演绎四季的变化、光阴的流转。


可以这么说。

 
当“细节”两个字渗入一个团队骨子里的,这里的标准就很“可怕”了。

 
甚至于是在景点之外,也会看到这些标准的“后遗症”。

 
就像餐厅。

 
这里未来水世界的漂流者小馆,其实是用一架冲上海滩的飞机零件拼装的,而“网红”甜品小黄人瑞士卷,其实也是在续写着香蕉口味的番外。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他们会制定如此苛刻的标准?大家都是打工人,需要“卷”成这个样子吗?

 
在纪录片里。

 
Sir找到了原因:热爱

 
就拿创意总监丹和艺术制作与设计总监柯尔斯滕来说。

 
表面上来看,他们非常严格。

 
一个是二十年多来,亲眼见证着《侏罗纪公园》IP在不同环球影城中的迭代,又亲手让一座座假山,一只只恐龙“无中生有”。

 
一个则是对园区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北京冬季的严寒会影响假山上色时的质感,所以,得牢牢把握住工期节奏,而那支涂色的刷子,就是她的马良神笔。

 
但你看他们的表情。

 
会发现,他们会时不时地流露出那种孩子般满足和自豪的笑容。

 
因为他们的愿望很简单:

 
“让孩子们相信,他们和一只真正的恐龙生活在同一片雨林里”。



而他们,真的做到了。

 
也是因为这份“爱”。

 
我们会看到在每一位同事离开之前,哈利波特的总负责人刘易斯都邀请他们在纪念册上写下临别感言。

 
而他们的感言往往不是说自己做了什么。

 
更多的,是对彼此的祝福。

 
“你做得很棒”。

 
“与你共事是我的荣耀”。

 
是的。

 
他们的友爱,应和着哈利与小伙伴的友谊,也让这座电影主题公园,闪耀着精神力量,和那个幻想的世界达到共振。



03
他们的故事

所以回到开头那个话题,到底是什么让影迷在这里找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只是因为真实或者细节做得好吗?

 
恐怕不止。

 
没错,如此高要求对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来说都是好事,它一方面树立了标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另一方面则是把“匠心”这个词刻在了荣誉榜上,告诉我们,这世上没有捷径,这会推动整个行业要求的提高。

 
但Sir想到的。

 
却是几十年前,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在给加西亚马尔克斯颁发荣誉勋章时的那句话:


“你属于我热爱的那个世界。”

这句话,让当年的马尔克斯几乎泪崩。

 
为什么?

 
因为人们明明知道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但最终还是选择相信它,这不仅是尊敬,更是热爱,是真诚,是听到了暗号的归属感。

 
而对于影迷来说。

 
此时此刻,在这样的影城里,当我们面对面说出这句话,效果想必也会同样如此。

 
这是更直接的情感冲击。

 
是的。


最终还是得说“人”,说他们的故事。


这次的北京环球度假区周年活动上,Sir结识了另外几位来北京环球度假区的影迷朋友,他们没事儿就喜欢来逛一逛。

 
目的各不相同。

 
比如说,影迷@Woow先生,作为北京土著,他热爱着环球度假区里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多元。

 
这是一扇足不出户,便能漫游世界的大门。

 
前面提到的@驯龙发现小队,他的目的是感受氛围
来这可以有不一样的玩法,角色们会根据你说的话做出基于其人物设定的反馈,我拿着没牙仔过去找仙女教母,她们会把我推开,说这个龙会吃了我。看到记者举着摄像机拍她们,她们会拿着魔杖说‘这是什么东西’。他们的动作、语言非常丰富,对游客来说,这又是一种体验。

而这其中。

 
最让Sir有所感触的是@SHHO魔法部雯雯和她的朋友Manisha。

 
她们专程从上海过来。

 
一进园子,她们就彻底变了身份,一人成了魔法部的工作人员,一人成了拉文克劳的学生。
这已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种身份。别人看我们可能是一个普通人,但实际上我们深知自己是一名巫师。

是的。

在她们身上,Sir看到了久违的“相信”。

老实说,随着年纪渐长,有时候我们不免会怀疑,如此痴迷于电影是不是有些太傻了,毕竟现实的世界总是残酷地摆在我们面前,而电影里的那些个世界,就像是一个平行时空,总是美好得不像是真的。

 
但。

 
我们“活该”这样“长大”吗?

 
她们告诉Sir。

 
在园区,其实,“看到穿同样校服的人,我就知道这是我同学,我们会自然地产生认同感”。



原因也是很简单。

因为我们找到了同类——

即便被别人当做“神经病”,但,那个是“属于我热爱的那个世界”的人。

想到了什么?

没错,《狂人皮埃罗》里的那句台词:

“电影就像一个战场,是爱,是恨,是动作、暴力和死亡,若用一个词概括,那就是情感。”

在Sir看来。

主题乐园,无论是让“大片成真”,那些“活”在自己故事里的人出现在你面前,还是让游客们“走进故事”,近距离地感受沉浸氛围。

最重要的,就是那些情感体验。


而情感。


往往又是相互连接的,它们可以组成复杂的网络,更可以汇聚成河,让所有参与其中的人彼此感应。

 
这其实就是Sir想说的。

 
虽然现在的大片在“造梦”这个词上越来越差强人意,但曾经的那些“梦”,其实从未消失,它藏在我们的记忆里,只需要一个暗号,一段频率,它就能跳脱出来,让我们找回了初心。


而这,也是我们会有幸福感的原因。

 
就像舞台剧《不可驯服》里。

 
饰演阿丝翠德的李心怡,每次上台前都会去抱一下风里飞。

 
仔细看。

 
你会发现,每一次,她都笑得很开心。



所以啊。

 
聚在这里的所有人,严格来说,其实都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因为这座主题公园。

 
丰富着我们的视野:从最热门的IP到最流行的音乐,眼花缭乱——是的,这一次,Sir跟着环球流行乐一起摇摆。

 
拓宽着我们想象的边界:原来,我们还可以相信魔法,相信奇迹,相信美好。

 
同时,也相信着,我们的心底,依旧还保存着那份对电影世界的“热爱”。

 
更重要的。


这久违了的“相信”,让我们找到了彼此。

在繁忙、焦虑、委屈、迷茫的现实之外,找到属于梦想者们的平行世界。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张颂文又爆发了,第二部什么时候来

别哭,傅首尔只是说了个恐怖故事

国庆档小瞧了他,很惭愧啊

得亏是他,国剧才这么刚

这tm唱的哪是歌啊

娱乐圈突然这么热闹,全靠他分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