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炸了!国剧尖子破格拿下央视第一

毒Sir Sir电影 2024-01-08

很久没看到校园背景的国产剧,回到校园的正事上了——


学习。


听着是不是两眼一黑?


你可能自打走出了学校,就再也不想回忆起这茬了。


今天比较火的青春题材,要么是讲情窦初开,要么是同窗兄弟情,但国产剧曾经流行过一个类型:班级群像剧。


以班主任为核心。


讲述一个班集体的故事,如何在共同的目标下凝聚、成长。


《十八岁的天空》《十七岁不哭》《十六岁的花季》……


△ 分别是2002年、1997年和1990年

可是。

这些年代已经久远。

现在高考的氛围还一样吗?

所以Sir格外好奇,这个故事要怎么拍——


鸣龙少年


一开篇。

这部剧仿佛就是要点出时代氛围。

操场上,高三毕业生排成一排,占据了最中间的跑道线。

新上任的个性教师,在这分秒必争的冲刺时段,却问了学生们十个看上去和高考似乎没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你的家长是否有能力辅导你的功课
你毕业之后找工作是否毫无压力
你的家庭是否幸福和睦
你是否对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有概念
你的生日很多时候不是一个人度过
……

回答“是”的,向前一步,“否”的,向后退一步。

于是,穿着同样校服、原本站在同一起跑线的学生们,开始拉开层次。


Sir知道,类似的环节你可能在《极限挑战》中已经看过。

但或许就像高考誓师大会一样——

同样的套路,被许许多多的学校套用。

说明什么?

承认吧,今天的高考不可能像过去那样单纯了。

过去起点平均,方向明确。

你只需要向前冲刺就可以了,你相信冲过了高考那扇门,就一定能打开光明的未来。

可今天你发现,拿着同样的分数,人生却还有更多的制约因素。

如果说过去的高考是热血。

那么今天是,还没考,就已经被现实浇凉了一半。

从“凉”再到热。

就是《鸣龙少年》的主题——高考,还能不能继续相信。



01
奇迹还追得上时代吗

故事起于两所学校的合并——

一所是一本率高达98%的鸣英中学,另一所的是二本率上线率只有20%的龙海中学。


不同的实力背后。

更大的差别在于教育理念。

张若昀饰演的雷鸣老师,鸡血狂人。

他的口号:人人都能上青北。


他代表的。

是旧式的“奇迹叙事”

但放在如今,这番壮志豪情的热血宣言并没有打动任何一个学生。

因为真实的录取率就像定海神针一样扎根在每个人生长的土壤里,不是有名师带路就能成功的。

雷鸣只好自己去找具有潜力的学生,组成他的11班

1号选手李燃,人称“龙海乔布斯”,在进校园检查手机时,他身捆七八台手机,穿上带兜儿的两条裤子,偷偷带进校园。


为什么会选中他?

虽然他成绩不拔尖,但总是能拿到进步奖。

因为进步一百名,就有奖学金,所以他故意退步,再考上来。

2号选手程雨杉。

雷鸣在酒吧捡到她的数学考卷,只有15分,但这是她做对最后一道大题的得分。

15分绝对不是她的实力,只是她的选择。


雷鸣找到的学生。

不是不能学,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不学。

今天高中校园,和过去不同的地方还在于——

新型科技的介入。

比如手机。

连接着太多的信息,只要它在,你的心思就移不开。


还有。

教室安装了监控。

这也改变了师生间的博弈均衡——

老师不需要偷偷走到门口突击检查,站在监控屏幕前就能把班级里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


嘿嘿。

反正这样的校园Sir是没经历过,不知道是该庆幸呢,还是该庆幸。

你觉得这就结束了吗?

更复杂的在后头。


02
校园还能独立于社会吗

回到开头,雷鸣那场激动人心的演讲,有个人突然举了手。

他就是李燃——

“听废话就想撒尿。”


今天的学生,见得多了。

也更有主见了。

你讲的理想,他们可能觉得是空话。

你打鸡血,他们就说你pua。

也许不是因为青春期叛逆。

而是社会把人催熟了。

李燃清醒地认识到,高考并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从他出生时,决定他命运的考试就结束了。

父亲因为在工厂操作失误去世,没拿到赔偿只收到了抚恤金,母亲就消失了,再没回来

从那时起,他的世界就变成了黑白色。


家庭的自卑导致他面对喜欢的人也不敢轻易表达心意。

在开头那场“起跑线积分赛中”,以他的条件,只能站到最后一排。

而他的旁边还有一个女生——


她就是程雨杉。

被路过的男生骚扰,嫉妒她的女生也喜欢拿她开玩笑,走在路上故意把口香糖粘在她头发上。

她没有反抗,也不敢声张。

但这些事情就是这样——你越忍让,别人越肆无忌惮。


但弱者之所以显示出弱,不是因为胆小。

而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没有后台。

——甚至,背后还有看不见底的深渊。

偶然间她不小心把爸妈的结婚照打碎了,却发现粘在上面的摄像头。

原来她的继父一直在窥探她的闺房。

发现摄像头的那一刻,她几乎被那道锋利的红色目光吞噬,让她无处可逃。


母亲再嫁,很快生下了弟弟。

程雨杉成了多余的人。

哪怕她被偷窥,她也因为想到母亲的处境而选择忍气吞声。

那么她又能指望谁能到学校里为她出头?

当然,11班里不是所有学生的生活都这么惨。

江晴朗的母亲是青北医学院毕业,作为家委会的委员长,她拥有丰富的资源门道,为孩子争取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她的严厉教育,让江晴朗没有任何喘息的机会,甚至不惜靠作弊的方式维持好成绩,免受母亲责罚。

他只能用喜欢的说唱倾泻内心不满的情绪。


发现了吗?

11班的其他学生,比任何人都懂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他们面临的现实境遇,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

他们需要的并不是考上青北的奇迹,而是重新被看到的目光。



03
看见自己

也并不是每一个高三学子的青春期都像11班的五位学生那样步步惊心、仿佛置身悬崖。

但是,我们也能感受到,现在孩子身上背负的压力,是逐年在增加的。

“心理健康蓝皮书”报告显示,青少年群体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

比起剧集,现实中的心理危机是以更隐蔽、又更猝不及防的方式埋在当今学子的身后。


剧集用想象力十足的镜头,将典型问题集合在一起,让雷鸣老师用认知行为重塑的方式,带着学生们做一道比“成绩”更难的大题——“成人”

剧集不是纪录片,也不是确切的方法论,但它是一个呈现真实问题的切口。

也许太现实、也许鲜血淋淋,但这些孩子,需要发声。

有意思的是,《鸣龙少年》讲述的现实不止于此。学生们的问题只是一道涟漪,他们背后,是阶层、父母关系的深水池。

而经历过高考的我们回看这部剧,依旧心有余悸的原因,也是因为这些孩子的问题,就像一面镜子,反射了我们成年人自己


这就涉及到剧集中的重要副线,老师雷鸣。

他聪明、富有洞察力,“说服”技能点满,主动担任11班教师,看上去也非常具有责任心。

但是,他身上总折射出一些阴郁的反面。

比如,心理老师桑夏从他过度强硬、拒绝沟通的言辞中看出,这人有点“反社会人格倾向”;


阿兹海默症的父亲总严厉批评他让他“别再害人”;

他贴心照料流浪猫,却被旧识揭穿:“别装了,你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人。”

第4集的标题“双面人”说的是江晴朗和晓晓,但似乎也有意指向了我们的主角,雷鸣老师。


他明明拥有极度秩序化的典型“J”人童年——

在教师父亲的指导下,分秒必争,效率为先。


考上了故事中人人向往的青北。

却迎来了一个低阶“P人”的未来——

还不完的多张信用卡贷款、紧缩的经济,和好几段多而不精的职业经历。


雷鸣老师从前的经历,让Sir想起了《阳光普照》中许光汉饰演的大儿子。

他是典型的高要求好孩子,却也是被灼热的太阳吞噬的“司马光”。

而他自杀之后,父亲赠送的笔记本上,他一个字也不愿意写下。

因为那上面有一句驾校教练父亲的口头禅——

“把握时间,掌握方向”。


剧集留下了悬念,我们不知道雷鸣老师是怎样渐渐“废”掉的。

但是当他选择带班的同时,也是在重新发现并补偿自己。


他年少时期有一辆渴求的摩托车,是他规规矩矩学生时代最想要的礼物,被父亲迎头痛批,最终被收在了父亲的卧室里,尘封多年。

他如今重新把这辆摩托车修饰一新,重新骑上它,也许就是在补偿少年时代匮乏的自己。

拯救学生,何尝不是这位“问题成人”的一次心理代偿?


当“扫兴的父母”屡次成为热搜中的关键词。

当获得了一份看似稳定工作的应届毕业生被毫无意义的工作蚕食。

当贫富差异过度催熟了年轻一代。

我们会发现,那些少年时期影响我们的问题,已经不是经历一场高考能够解决的。

剧集中,监视器里的孩子们不知道自己被标记上了“笑脸”和“哭脸”,被盖上表层的优劣划分印章,温水煮青蛙地度过自己不自主的人生。


而雷鸣让他们站在监控的外界,跳出舒适圈,看待自己和同龄人。

这样的自我复盘不仅出现在高三,也会延伸到时间的竖轴、还有社会生活的横轴。

在众多轻松划过青春期表象的国产剧中,《鸣龙少年》是少有的一面犀利的镜子。

我们对着这面镜子,可能看见的是李燃,程雨杉,雷鸣……或者在老板屋檐下低头、被爱人强烈的控制欲逼到无法呼吸的家长。

但,看剧的过程中,陪着学生们重新经历人生时刻的我们,也像雷老师,在擦拭着重要青春期信物的同时,发现久违的自己。

剧集中,摄影机常常纵览着孩子所处的城市风貌,勾连起一整幅社会众生相。


在人间烟火中,我们终究会度过一场最关键的考试。

这张卷子只由我们自己定义。

何时答,怎么答,全凭你自己。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坂元家的小二、就是涂怡乐



还不过瘾?试试它们




好惨,这大神也在中国翻车

冰冰的复仇

杨丞琳这事该说清楚了

2023,国剧因他而丑🤮

2023,抖音最恨的电影来了

张雪峰在塌一种很新的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