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毕节故事 | 送年饭

费明 云上毕节 2020-08-25


春节大年三十除夕之日。在我的家乡贵州毕节,除了匆匆忙忙地准备除夕时的年味,让全家相聚在一起舒服惬意地吃上美味佳肴以外,另一件大事就是向已逝的亲人送年饭了。在绕城的山上凡有安葬老人的地方,从中午开始至傍晚时,均会看到有的中老年人和年轻人携带拜谒的物品食物爬上从春天里复苏的山岭去送年饭的身影。而我在大年三十这天更是显得忙碌。


清晨的春风里,听见鸟儿叫唤就赶快起床,接着,立即上街去买起红彤彤的纸和大红灯笼、鞭炮、香蜡纸烛。在书房将红纸剪裁成两副对联的格式,用乙瑛碑隶书写两副对联,一幅贴在母亲独住房屋的防盗门上,上联是“雄鸡鸣唱辞旧岁”“梅花盛放喜迎春”横联是“欢庆春节”,另一幅贴在自家门上,右联是“馨兰吐芯迎新春”,左联是“金狗欢叫辞旧岁”,横批“辞旧迎新”。对联贴好后,喊上儿子侄儿侄女上山去送年饭。这是几十年来,父亲在世时带着我做过的事。父亲辞世后,我在过春节的大年三十又带着后辈们必须做的事,而且已渐成习惯。



浅蓝天空下春阳温暖,汽车在难得的大年三十的阳光里行驶,向沿着山崖的路上走去。在给父亲送年饭的路上,两旁的山渐从枯黄漫发青绿。中间隔着一条河,走到低洼处忍不住停下车歇息步行放眼张望。看到冰雪融化不久的清澈河水,轻缓流淌,既无泛波,也未干涸,只像一层簿簿的冰覆在河谷上,河里的鹅卵石依稀可见,只是在阳光的照耀下还不显得那么的刺眼。河上浮飘的枯叶枯草顺水晃悠,也许是经受不住昨夜风吹雨打落下的宿命吧!


两旁山上的树木的枯叶已落烬,残留的枯枝上有的已吐出嫩芽,偶有麻雀站在枝头叫唤着春色。山崖的峭壁上从石缝里的枯黄里长出的绿草向外奋力地伸着。车在沿过山崖后便到了田坝桥。桥旁的田坝里的泥土已被新铲翻过,原有枯萎的包谷杆已被一捆一捆收拾堆放在田坎下,鼻子里嗅到的是地里散发出泥土味掺杂了牛马粪味道,有马在河畔草地上闲游并低头寻找嫩草啃嚼着。



休息片刻,随之继续行驶不一会走过泥泞的崎岖山路,踏过枯黄野草,越过有山茶花开的土坎,穿过片片青幽的松树林,耳旁不时传来麻雀子的鸣叫声。登上田坝桥的铁匠坪子山上,在父亲墓前先将墓地前枯草扯净,将祭祀的饭菜、水果等供品逐一庄重摆齐在墓碑前,鞠躬三叩首点上九柱香,分三柱为一柱地插在坟头,酌上三杯酒,放置三副碗筷,碗里放上方块形刀头肉。


所到之人从辈份大小依次逐一跪地磕头叩拜,口里念叨吉祥保佑的话语,上敬天,下拜地,再拜父亲祖父,尽心所遂,祈福平安,讲吉祥话,祈求保佑。本应再烧上钱纸,走时放鞭炮。但森林防火令有规定就免去这一仪式,父亲泉下有知会原谅这仪式的缺憾。送父亲年饭,接着又要去向祖父祖母等已逝亲人送年饭。



送年饭是地处滇东高原向黔中山原丘陵过度,云贵川三省锁钥之处的毕节,我老家的风俗习惯。这习俗渊源,听年老的老人讲可能是五帝中舜在帝尧退位代行天子之政,通过璇矶玉衡以观察日月五星运行,对上天六宗山川以及冈峦丘陵进行祭祀的仪式和图腾。这溯源远古的传说是否属实,谁也没有考据。


我只知道源于我们生活的高山峭壁乌蒙大山的厚实古扑,源于黔西北四季分明的风云和奇妙柔曼的云彩,瑰丽神奇的高原风情。追溯远古,来源于黔西观音洞远古的图腾,来源于这片生机勃勃热土上从云贵川三省迁徙而来的人们和当地少数民族对天地的膜拜。我们家乡送年饭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俗。主要是在除夕这天看好时辰,带上后辈家人,或者自己带上香蜡纸烛、供品、水酒、鞭炮。



在新春到来之际,走到逝者坟头祭祀先祖亲人的习俗。这习俗小的时候没有去做过,那时祖父尚在。祖父是从四川走到毕节来的,亲人都在四川至于曾祖父来毕节逝后葬在何处,祖父从末提及,父亲也不知晓,所以我从母亲口中听到的是说,曾祖父及其他随同来毕节的亲人的坟在城填发展中政府叫迁坟时,祖父太穷靠骟猪、骟鸡求生活,祖母靠帮别人家推腰养活四个子女,也就管不上已逝亲人迁坟的事。所以至今大家都不知道从四川来的曾祖父和其他亲人的坟安葬的确切地点。


祖父在时,我们也没有看到他们送过年饭。1985年祖父去世后,父亲将祖父安葬在城郊的扫把山,随后祖母,二叔相继病故后。从此,父亲就带着我们去给祖父等亲人送年饭。2011年父亲故去,我带着儿子去向祖父、祖母、父亲送年饭。毕节人讲的“三十送年饭,十五送明灯”。这么多年我坚持带着儿子送年饭一则是对祖父,父亲等已逝亲人的春节祭祀,也是上敬天、下拜地,对下一代进行传统的习俗礼仪教育。送年饭,我们出生在五六十年代人会继续下去,但下一代观念不一样,延续与否,就未可知了。



年轻这一代认为送年饭,清明节上坟祭祀,七月半(寒食节)烧纸都只不过是老年人心理自我补偿的方式。因此,现在提及送年饭年轻一代或勉强为之,或者上街买束花,糕点带到亲人坟头一放,作个揖,嗑个头,简简单单就做了。其实,我们却努力地想用自身行为影响他们,让他们任何时候都能知根知底,知敬畏,明事礼,不忘祖宗,不忘亲情,不忘初心,不忘举头三尺有神明。是否能达到这个目的,谁也不敢保证。但只能是尽力去做,至于让他们能像我们这一代一样去做,真难以确定。


因为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三观”不一样,生活理念各不相同。加之民俗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会被新的方式所取代,传统已会在时代变迁更新里渐行渐远,多少沧海桑田都会成了过去,人的思想观念也会变化。但是,送年饭的确满足了对亲人的思念,每次在坟头祭祀时我的脑海里都会晃动着已逝亲人的面庞和身影,引发一些生死的想象,让自己更加地坦荡和淡定。坚定自己的生存和责任,让深邃天空的宁静和洁净渗入心灵,让身旁吹拂的清风融入心田。以至于看淡名利不为平庸俗念而纠缠尘埃,让心得到洗涤。我想,无论是什么时代,不管以任何形式寄托哀思,不论在哪个地方或角落,始终也抹不了浓厚的乡愁,始终难以舍弃的还是那份深挚的情怀!(图/网络)



编辑 /李茜  董晶晶(实习)

编审 / 秦   恒

大家都在看

NEWS

老毕节故事 | 飘逝的风筝


老毕节故事 | 在风中摇曳的狗尾草


老毕节故事 | 那些年毕节人自制的食材及辅料


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