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毕节故事 | 毕节能食能赏的糖画工艺小吃

李新春 云上毕节 2020-08-25


我们六七十年代出生的这一批人,幼年时正逢生活物资极度的匮乏与紧张的时期,而那时嘴又是最馋的一段人生岁月,好奇心极强,看什么都稀罕,所以,对什么稀奇古怪的小吃,都想去体验与品尝,就像毛主席他老人家当年所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需亲口去尝尝!”一样,出于这样的好奇心态,那时我们游走在毕节的老街老巷,眼光最关注的就是街边的小吃,总有一种垂涎欲滴、欲罢不能的感觉。



今天,就和大家摆一摆,昔日老毕节城与糖有关的工艺小吃。


除了凭票供应的白糖、红砂糖,那个年代,我们放学回家,总要翻箱倒柜的找水果糖吃,吃完水果糖,还要把精美的透明透亮的糖纸,夹在书本里收藏,每一张包装糖纸,就是一幅唯美的图案,慢慢欣赏,颇有一种走进童话童趣小世界的境界。


最有艺术品味的,当属街上那些做糖画卖的手艺人了。他们做糖画的手法很娴熟,一只盛有麦芽糖汁的小勺,在他们灵巧的构思里,随手便来,就如画家的一只狼毫笔,在其灵动自如,挥洒有度的手中,一会儿功夫,那些晶莹剔透如琥珀般的糖汁,就在他们的模板上,变幻成了蝴蝶、兔子、小狗、花朵等糖画,纤细且均匀的线条,便勾画出造型各异的动物和植物图案了。



那时放学,即便没钱买,也要围在一旁痴迷地观赏,他们制作糖画的过程。随后,他们将一根小竹签压在上面,只需片刻冷却凝固,就可把做好的一枚糖画,卖给那些急不可耐的小孩子,整个过程仅二三分钟而已。



今天,在毕节城里卖糖画的这些手艺人已经不多见了,不过,我到毕节各县区的一些乡镇采访,逢春节或赶集天,偶尔还能看到一些散落在民间的艺人,还会做这种精美可口的糖画,尤其以大方的民间艺人最多,大方县是古时的大定府,文化底蕴深厚,又是农民画的发源地之一,故而,近年又欣慰的看到,在大方县等区域,又有一些深藏民间的糖画艺人,重返江湖,凭添起了浓浓的年味。



据考证,要制作糖画必过三关,一是过硬的绘画功底,一般的人物、动物和花草等,要能随手即画,且惟妙惟肖;二是熬糖技艺,火候特别重要,既要保证糖的纯正口感,又要保证糖的色泽和透明度,还要保证糖的粘稠度。三是把握好小勺,让倒出的糖线粗细均匀有流畅感,稍有不慎,就会毁坏整幅糖画的制作,而功亏一篑。


说起糖画,它应该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门独具特色的手工艺术,当然也是一门古老的生存手艺。小时候,只知道一边吃一边玩耍,不懂欣赏糖画的精妙。现在,在春节期间看电视新闻节目,不时还会看到一些民俗民风浓郁的地方,还有表现糖画的镜头,总会勾引起我怀旧的思绪。



除了糖画工艺小吃外,儿时在毕节还有一些与糖有关的小吃,现在能回忆起来的还有棉花糖、麻糖、芝麻糖、核桃糖、花生糖、麦芽糖等许多我们喜爱的小吃,这些东西虽然制作的工艺流程有一些技术含量,但其成品已谈不上工艺品了,只有糖画可称得上是一门艺术,只不过附上商品的属性后,人们往往就忽略它的艺术水平和艺术价值了。(图/网络)



编辑 / 李   茜

编审 / 秦   恒

大家都在看

NEWS

老毕节故事 | 冯金榜:从记忆中走向永恒


老毕节故事 | 送年饭


老毕节故事 | 飘逝的风筝


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