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毕节故事 | 酸甜苦辣闲话集邮人生

周昭贵 云上毕节 2020-08-25


春节期间,市政府举办文化惠民活动,在市政府广场上举行古玩奇石展览。大年初三正好有时间,一个人就去广场看看,广场东西两侧各有三排简易凉棚,里面展览各种古玩奇石、根雕、玉器、邮票、图书,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我挤身于展台前,正浏览着那些有着年代气息的展品。不意巧遇古玩协会的会长,寒暄问好过后,他告诉我,政府为他们搭建了展棚,下拨两万元作为经费让他们把活动搞热闹起来,又说现在忙得很,让我自己去他的展台看看,特别是邮票值得一观。我向他道别后,便向他的展台走去。


看完回来,便翻检自己的邮票,看着看着,不禁生出许多感慨。随着二十世纪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电话发信息“伊妹儿”的快捷,代替了手工写信邮寄的缓慢,邮票基本的邮资凭证功能也慢慢削弱,只留下邮票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了。邮票是国家名片,方寸之间图案精美,展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各方面的大事,是一部微型的百科全书。近来邮票市场的萎缩和下滑,让人灰心丧气,弃之不顾,邮票这种花纸头,让人白眼相看,冷言闲语 。



说起毕节的集邮市场,1956年邮电局开始代售纪特邮票,1958年1月1日开办集邮业务,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迫停业。1978年恢复业务,1982年开始代售集邮邮票,1983年2月13日邮电局集邮门市在南关桥边正式营业,从此开启了集邮市场如火如荼的时期。


原来的邮电局邮票门市在威宁路邮电局大门左边,一栋长长的两层砖木结构的房子,下面是邮电大门市,一大长排柜台,里面开展电报电话寄信寄包裹汇款等业务,旁边还有几个电话小间,服务顾客接听长途电话。门市外面左右各有一个大邮筒,方便人们投递信件。八十年代以前邮票都在这里购买,八分钱一张普通邮票,用于邮寄平信,挂号信是一角八以上,后来改建邮电大楼,邮票寄信包裹才搬迁到南关桥边。



记得我开始集邮是从购买一套儿童附捐邮票开始,一套两枚,影写版是新中国第一套附捐邮票,图案设计精美,儿童天真可爱,在阳光下,健康成长,一下子吸引了我,从此走上了集邮这一条不归路。毕节的集邮群体大致分为几类,一是邮电单位的干部职工,他们集邮大多因为单位摊派邮票开始。二是外面来毕节的工作者,他们有一定的修养爱好。三是本地接受新知识的人群。四是追风者,一时的兴趣爱好。我就属于第四类。



刚开始集邮,啥都不懂得,懵懵懂懂的,经常去集邮门市与营业员套近乎,混脸熟,打听邮票集邮的知识和新邮上市的消息,或者听广播看报纸去图书馆翻看《集邮》杂志。一有新邮上市,就早早的去集邮门市排队等待,但是常常不尽人意,扑空不少,那几年邮票发行量不多,分到毕节的就少了,拿出来卖的就更少了。最可恶的是那些票贩子,有本事能购买几套几版或者几十套几十版。还有个集邮协会,会员有优先预订购买的权力。等到我挤进入协会的时候,邮票已敞开供应了,邮政局大量发行邮票,邮满为患,造成积压,邮票的增值空间很小,许多发行出来就贬值,邮票市场逐渐萎缩,好在最近邮政部门有警觉,开始销毁库存邮票,这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毕节的集邮协会在八九十年代搞了几次大型邮展活动,配合五讲四美三热爱,国庆节、春节、毕节市成立、毕节试验区的建立等等,地点在老工会三楼上,通过邮票年封向公众展现党和军队的光辉历程,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秀丽的山河,风景名胜,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科学家文学家,宣传集邮知识,展示集邮文化,以邮会友。还经常深入学校厂矿进行展示交流,把毕节的集邮活动引向高潮。



那时我只要听说那里有邮展、邮市,就想方设法去观摩学习,淘取邮票。记得有一位老邮友告诉我,发行量少的像“我们爱科学 ”型张有很大增值空间,当时我不懂什么是型张,也没有多多请教,就去邮票市场寻觅,终于看到一套6枚的“我们爱科学 ”,便不惜10元钱买下,还在一次邮友聚会时拿出来炫耀自己的战绩,引得邮友哄堂大笑,从此声名大振。赢得一位彭姓同龄女邮友的刮目相看。




开始我集邮时,初生牛犊,不注意品相,纸张,背胶等问题,买了一些假冒伪劣的邮票,信销票和盖销票也买了不少,这种收藏价值不高。吃了一些亏,走了一些弯路,迫使自己老老实实的去学习集邮知识,多看多学多请教。还动员亲戚朋友为我寻找邮票,有一次我单位上,一位玩得好的同事,收到女朋友的来信,我一看邮票正是我搜集的邮票套票“水仙花”之中缺少的那一枚,名字叫“金盏银台”,就向他讨要,他知道我喜欢集邮,就是不答应,还说这是女朋友的第一封信,上面有他女朋友的笔迹,地址和气息,完好的信封不能破损。


禁不住我一阵阵的软磨硬泡,他写信请示女朋友获得允许后,才用剪刀剪下贴有邮票的那一片信封给我,我当时把它夹在书中,回到家用清水浸泡,用棉球轻轻地擦拭污渍,小心地揭下邮票晾干,把它安放在邮册之中,终于收集成功了一套盼望已久的邮票,心里美了好几天。  



八九十年代,由于文票猴票和大部分的型张增值暴涨,邮票市场登时火爆起来,引起许多人把投资的眼光转到集邮,不看邮票邮品的历史文化价值,只注重经济收益,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趋之若鹜,广播报刊大张声势,邮政局大发邮票,一时间集邮市场红红火火,热闹非凡。


投身集邮让我结识了许多邮友,和我最投契的是一位姓彭的同龄女生,性情开朗落落大方,我们相约一起去观摩邮展,相约一起去邮市淘宝,经常在一起切磋品鉴邮票,有一次我俩在邮市看到一张T69小型张,也就是《红楼梦》“双玉读曲”,这是林黛玉贾宝玉两个人坐在石头上看西厢记的场景,背后是大观园亭台楼阁,旁边是小桥流水,周围桃花盛开,春意盎然,人物栩栩如生。面值2元,售价60元,我俩品鉴不已,反复斟酌,两人手中都稀缺这一张,我让她买她让我买,我给她买她不干,她给我买我不答应,争执不休。



卖邮票的春秋老弟意味深长地说,不如两人各出一半,共同保管。我们俩想都没想,异口同声就答应了,各人掏出30元钱买下了邮票,她让我先保管。不久她父母工作调动,她随父母迁到遵义去了。临行前我把“双玉读曲”赠送给她,执手相看泪眼,她说我是呆子,只知道集邮集邮……。直到现在我们还一直联系着,依旧谈论着集邮的话题,前两天还通话讲到姜伟杰来毕节的盛事。


姜伟杰来毕节是2016年的事情了,应毕节集邮协会的邀请,著名邮票雕刻大师姜伟杰到毕节现场签名售卖猴票,同时为毕节邮友的猴票进行鉴定签名。那天邮政大厅熙熙攘攘人头攒动,1.2万元一张的签名猴票很快销售一空,不少邮友手中的猴票已得到鉴定,个个兴高采烈喜笑颜开。这是近年来毕节集邮市场一大盛事,给邮友收藏一个巨大的鼓舞和推动。



集邮三十多年了,从一时的兴趣开始,总算坚持到现在。方寸之间,情趣无限;方寸之间,魅力无穷。每一张精心收藏的邮票,都有一段特殊的故事,集邮路上酸甜苦辣人生百味,不管邮票后来的命运如何,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图/网络)



编辑 / 任佳丽 

编审 / 秦   恒


大家都在看

NEWS

老毕节故事 | 哑叔

老毕节故事 | 毕节铁匠街——马儿与铁匠的故事

老毕节故事 | 那些年学雷锋的经历及感悟

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