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毕节故事 | 那些年学雷锋的经历及感悟

李新春 云上毕节 2020-08-25

  

1962年8月15日,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同志因公殉职,年仅22岁。因乐于助人,雷锋的名字成为了当时"做好人好事″的代名词,雷锋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

   


从1963年3月5日到2018年3月5日,已是毛泽东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55周年了,为此,我想起了自己小学时代学习雷锋的情景,那时我们学习过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很多,比如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张思德等等,许多都写进了当时的课本教材,但是最平凡、最普通、最温暖人心的,就是雷锋精神及其形象了。


在那火红的年代里,我们背诵过雷锋经典的名言、学习过《雷锋日记》、翻阅过《雷锋的故事》、看过黑白故事片《雷锋》、唱过红歌《学习雷锋好榜样》、收藏过连环画《雷锋》,也积极响应号召争当过“小雷锋”,作文里曾写过“我心目中的雷锋叔叔”。



可以说,雷锋在共和国的精神地平线上是个标志性的人物,穿军装、戴军帽的剪影是陪伴那个时代的很多青少年成长的永恒偶像,好人雷锋就是我在那个岁月的一段红色记忆,他那灿烂而干净的笑容是我在那个时期温暖的回忆。


我今年刚好55岁,和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55周年相吻合,可以说,我是和雷锋精神一起成长的,不过学习雷锋好榜样,只能从读小学开始追忆,今天是学雷锋纪念日,我想以老毕节故事的方式,再次走近雷锋,目的是想重拾那远去的久违的温暖。希望雷锋精神,在毕节这块热土继续弘扬、孕育和生长,使之成为发展中毕节,一个最靓丽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徽章。



我在毕节一小读小学时,年纪尚小,既没有为人理发、帮人修理无线电的本事,又没有钱,因此,为了积极响应号召,多数情况下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或者约上几个同学,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暑假期间,我们就曾约上几个同学,带上扫帚和簸箕,去毕节的灯光球场和新街市场搞过义务劳动,清除垃圾,去马路上帮环卫工人扫街,在专医院门口、南门口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搀扶过老人过马路,在爬坡过桥等吃力的地方帮马车、人力车推过车……,在烈日炎炎的夏日里,只要听到有大人夸奖我们,道一声:"小朋友辛苦了!",心里就甭提有多高兴了,很满足很受用,仿佛自己做了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似的,心里美滋滋的。


记得那时做好事回家后,我们都要记日记、写作文,这是老师布置的假期作业内容之一。不过那时有些幼稚,总觉得帮自己奶奶提菜,就不算做好事,只有去帮陌生人才叫学雷锋做好事,现在想起来,还真有一些滑稽可笑。



其实,乐于助人就是根植于中华民族身上的一种优秀美德,通过学雷锋见行动,让我们真切地去弘扬了这种美德而已,雷锋则是体现这些优秀美德的一个杰出代表。其实,那时我们学雷锋是有一些机械式模仿成分的,后来成年后我想,只有随缘,对发生在你身边的人和事,力所能及地助推一下,及时相助,才是学雷锋的真谛


记得有一年暑假期间,我和几个邻里小伙伴,不是去学雷锋,而是相约去捡烟盒纸玩,来到人民剧场与民贸公司交接处的地方,我捡到一个钱包,打开一看,里面除了人民币外,还有一些全国粮票和贵州粮票,看到这么多钱票,心里直打鼓,心跳很快,有一些六神无主的感觉,当然也想到了老师讲的拾金不昧的故事,只是这个钱包不知如何处理,这时有人提议,拿去交到威宁路的市管会,来到市管会,一位中年男人接待了我们,把钱包交给他后,他很和善地记录了我们的名字,就读学校及班级,并夸奖我们做得对,说会告诉我们学校的校长和班主任,就等着学校的表扬吧!记得那年我读三年级,开始时每天都在期盼老师的表扬,后来慢慢就不想了,但有些郁闷的是,直到小学毕业,我们都没有等来老师的表扬,至今成了一个悬案。



在毕节四中读中学时,记得我们也开展过学雷锋的主题班会,围绕中国古人说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展开过热烈的讨论。后来参加工作后,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好像有几年,毕节县爱卫会和共青团毕节县委,还在每年3.15学雷锋纪念日,组织团员青年开展过城区的义务劳动活动,有清除野广告、清扫城区街道卫生、为道路护栏除尘等内容,还分区域地对南关桥上下游河道进行清淤,河道里站满来自各单位的人,大家挽起裤褪,不怕脏不怕累地清除河里的污泥、杂草和垃圾,大概到倒天河第一期治理工程后,这种河道清淤的义务劳动,就没有开展过了,都由倒天河河道管理所专人负责了。


我现在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了,如今回忆那个年代热火朝天学雷锋的经历和往事,依然觉得学习雷锋精神,是一个最温暖世道人心的事情。岁月可能会改变一切,做好人好事的内容可能会变,形式也可能会变,但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你能及时地伸出援手,助人一把,这才是我们中华美德几千年不变的根源。   


我想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应该多做一些雪中送炭的好事,少做一些作秀或“景上添花”的蠢事,也许才是学雷锋的精髓所在,将雷锋身上流淌着的中华民族乐于助人的精神,内化于每个人的血液之中,让这种精神的体现,构建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基石,使雷锋精神在毕节光耀千秋,此乃善莫大焉也。



编辑 / 任佳丽 

编审 / 秦   恒


大家都在看

NEWS

老毕节故事 | 恰同学少年与文笔山有关的遗趣

老毕节故事 | 岳父的遗物一一算盘

老毕节故事 | 打更匠从古城远去的记忆里走失

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