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毕节故事 | 毕节城郊的风雨老桥一一拱背桥

李新春 云上毕节 2020-08-25

  

我第一次听说在毕节城郊有一座风雨老桥一一拱背桥,是自己十二三岁的时候,由于这个桥名很形象,一下子我就记住了,至于德沟的另一座古桥路家桥,我就没有多少记忆了。不过,我获知拱背桥又叫甲秀桥,则是后来的事情了。从那时候开始,只要有事去到毕节德沟方向办事,有意无意间,我总会想起,在这里有一座很别致的风雨老桥拱背桥。



当年,我听说过一段关于拱背桥来历的传说,但至今也没有找到这个传说的记载来印证,权当一个故事,分享给大家,说的是,有一位当地的小伙子,当年家境不好,便去外面闯荡了十多年,依然很落泊,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发迹了,便兴趣满满的荣归故里,想返乡孝敬年迈的父母,千里迢迢返回家乡后,却得知父母已双双亡故多年,是乡亲们帮助安葬的。



一天,他站在河边望着流淌的河水,不觉很是思念父母,忽然看见有人涉水过河挺不方便,于是,他产生了一个报答乡亲们的想法,便捐资修建了这座桥。这个传说真伪已不重要,起码它传递了一种正能量,也体现毕节人知恩图报的善心和古时人们"修路建桥″积阴德的一种朴素思想。


那次,随表哥去毕节城郊德沟的甲秀村,是一个周末放学后的黄昏,征得奶奶的同意,我才随表哥走的,并事先给奶奶说好,要明天擦夜才能回到城里,以免她老人家担心,去的路上,就第一次知道了在这里,有一座老桥叫拱背桥。



记得那时正值春天,虽然一路上,两岸都开满着鲜花,但地里几乎没有可吃的东西,表哥是返城到家里来背口粮的,返回时,表哥执意要带我去他的知青点,看一看,瞧一瞧,玩一玩。

   

这是我长这么大,徒步离开毕节老城,第一次走得最远的城郊地方,有一种兴奋感,也充满着对田园风光的好奇,来到表哥当知青的地方,天已漆黑。表哥住的是一户老乡家木瓦房的一间侧房,吃了晚饭后,村子已很安静,只偶尔从远处传来几声狗的嚎叫声,点上煤油灯,我推门倒洗脚水,仿佛看到天上有零星的星光在闪烁,不远处有荧火虫飞舞的身影,白天跨过的拱背桥已隐藏在夜色之中。

   


其实,拱背桥应该叫甲秀桥,它就坐落在今日甲秀村一条蜿蜒的小河上,有清澈的河水安静地从单孔桥洞里流淌而过,桥的四周是庄稼地,有一条顺着山梁修的小路,直通远处的百姓人家,孤零零的风雨小桥,把河两岸的路连接起来,老桥不显眼,却很有个性。


第二天起来,空气很新鲜,表哥带我在周围随便溜达了一圈,地里也没有什么劳作的身影,表哥好像也没有什么农事可做,随后,我和表哥挖了一株小树苗,带回了城里,裁在我家门前背靠建筑二社围墙的下面。二三年后,这株小树结了足足一脸盆的樱桃,之后每年它都开花结樱桃,到我家搬离易家龙门老屋时,当年的小树已爬过围墙,高过老屋的瓦檐。



读初高中时,春耕时节,学校都要组织我们去毕节城郊农村送农家肥,其实就是煤灰,记得我们一般都是送到三板桥至阳山教育学院一带,由当地的人带着我们,集中倾倒于他们指定的田地间。不过有一年,我们是送到拱背桥那边的乡下,老师还跟我们说,这里是毕节城郊重要的蔬菜基地。我们挑着煤灰的队伍,浩浩荡荡跨过拱背桥时,长蛇形的送农家肥队伍,如果从空中俯看,一定会很状观。



在往后的几十载岁月人生里,我走过拱背桥的次数就不好统计了,不过,最近一二年去过拱背桥,到是记忆犹在,其中,有一次是去年春节前,民盟毕节市直一支部组织盟员及公益爱心使者,去毕节市儿童福利院开展春节送爱心送欢乐活动,看望这里收养的孤儿及智障儿童,为孩子们送去绘画套盒玩具。     


路过拱背桥时,停车休息,风雨老桥还在,流水依旧不倦地从桥洞下静静地流过,可举目四望,四周早已面目全非,一条宽敞油路横跨在不远处,过去的庄稼地,已翻耕成施工后的满眼黄泥,俨然变成了一个施工工地,早已不见了昔日那暖心的充满生机的田园气息。我怀旧地拿着手机,从不同角度,拍摄着小桥的风姿,不觉有一种晃如隔世般的忧伤,感慨之情,凝结成了胸中的一个永恒的意境,它无声地在野外孤傲地挺立着,见证着时代与岁月的变迁。



毕节城郊的甲秀桥,即百姓俗称的拱背桥,就位于现在毕节市七星关区的德溪新区,横跨两岔河上。它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为单孔弧卷式结构的石桥,小巧别致,古朴雅致,全长12米,宽4.7米,高4.9米,全桥用一千多块料石和若干毛石砌就。1983年,被毕节县人民政府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拱背桥是毕节城郊德沟一带,岂今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古老石桥。据说,桥上曾经有一块隐喻和谐吉祥的锁桥石,上面镌刻有唯美的连环图案,展示着毕节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在我的记忆里,这里无疑是一块幽雅的风水宝地,桥的左侧是通往市内的马路,右侧是一望无垠的开阔地,后面则是星罗棋布的村落,又因甲秀桥的声名,使这里的山村被命名为甲秀村,从村名便可解读出,这里曾经就是一个毕节近郊山川河流丰腴秀美之地。



甚至儿时我曾猜想,毕节的甲秀桥,与贵阳南明河上的名楼甲秀楼,是否存在一定的渊源呢!据一些长辈说,应该没什么关系,因为,当年在毕节甲秀桥桥头不远的山岩上,留有一方刻着“甲秀桥″字样的摩崖石刻和建桥碑记,在"文革″年代已被人们将这些记载历史的字铲除了,写成了农业学大寨等标语,这些都没有了踪迹。


毕节拱背桥原来有40多道石梯,后来由于要过车,就把石梯填了起来,整平桥面,变成了今天可行驶小车的模样了。伫立在老桥上有些感慨,昔日拱背桥古朴高雅,这一带可谓风光如画,现驻足环顾,在毕节新一轮的建设中,美景不在了,目光所及之处已变成热火朝天的施工工地。



不过,也颇感几分欣慰之情,龟缩在毕节城郊的风雨老桥还在,它是毕节现今保存下来的一座不可多得的老桥,希望它依然耸立在河畔,方便沿河两岸人们的过往,与流淌不息的河水一起,抚摸时代跳动的脉搏,在岁月的风雨中见证时光的留痕,继续站成毕节人承载乡愁的一座老桥。


实际上,在毕节老城及郊区,历史上曾使用过的老桥有10多座之多,除跨越在倒天河上的南关桥、太平桥、东关桥、五龙桥等大型一些的老桥,经过多次修缮,仍在使用外,那些座落在小溪小河上的古桥,绝大多数已不见其踪影了,如:猫猫城小溪上的永兴桥、古道路"落水洞″那里的分水桥、桂香跨小河的"桂花桥″、城北北镇关的白果屯桥等等。



我猜想,毕节城郊的德沟拱背桥,之所以还能耸立在时光的风中,可能与它地处城郊有关,才有幸今天依旧站立在那里,成为了人们承载浓浓乡愁的一个思念之桥了。



编辑 / 任佳丽

编审 / 秦   恒

大家都在看

NEWS

老毕节故事 |“街代表”,那落入尘埃的符号

老毕节故事 | 难忘清明火草粑

老毕节故事 | 怀念“干酸菜”

点击文字可直接跳转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