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毕节故事丨“货郎客”、“煽鸡匠”消失在老街尽头的背影

李新春 云上毕节 2020-08-24


城门在夕照的余辉中缓缓地关闭,城门口做买卖的人便四散而去。伴随着打更匠身影如幽灵般闪现,这时,老街老巷尽头,总有一个挑着小百货的“货郎客”,像一个诱人的黑点走进夜色里。这是儿时看黑白老电影,曾经闪动在我记忆之中的一个难忘留影。



前几天,我闲逛中来到毕节城区翠屏路西客站的地下商场,下台阶时,迎面碰到了一位操四川口音的人,他挑着一个木箱般的担子,口中吆喝着“凉皮!凉皮……豆腐脑……!”我有些好奇,便上前寻问多少钱一碗,就同他攀谈起来,他告诉我,他是四川自贡人,夫妻俩在毕节卖凉皮和豆腐脑,已经18年了,今年刚满五十岁,去年春节返回老家,老婆子觉得有些累,就留在老家了。今年开春,他又独自来到毕节,就觉得毕节夏天好、凉爽,还可自己做一些凉皮、豆腐脑卖,自己养活自己。


我吃了一碗豆腐脑,付完6元钱离去,忍不住回头转身看他一眼,瘦瘦的他,胸前挂着一块围腰,货担已挑上肩头,消失在地下商场的拐弯处。



而后的一路上,我的大脑中,总浮现出一个熟悉而远去的背影——货郎客。小时候,在我的记忆里,总有一些装着针筒麻线的货郎客,游走在毕节的老街老巷,有时还会窜进一个个龙门里,我们小孩只会凑热闹,像泥鳅般的窜上窜下。只要有一位大人靠近,货郎客就会放下“百宝箱"般的货架,任凭邻里的奶奶、婶婶们挑选她们需要的小百货,货郎客也借机在青石板上歇息,用挂在肩上的毛巾擦一擦汗液,抽一支叶纸烟。


当大家选购停当,货郎客又会把手中的铃铛摇得贼响,让扁担两头挂着的小物件和箩筐里盛着的小百货,有节律地和手中的铃铛相配合,晃悠悠地走出龙门的出口,背影先消失,尔后还能听到渐渐远去的铃铛声。



除了货郎客外,在七八十年代的毕节,那时城里的人家户中,每家都养有一二只鸡,主要是捡剩饭,因为没冰箱,大热天的气候,剩饭常常会变质,倒进下水沟觉得可惜,就喂几只鸡,于是,在城里就有一拔人,专门走家窜户帮人家煽鸡。人们说,煽过的公鸡就叫煽鸡,除了不会打鸣外,也不会发情了,吃下去的残汤剩饭都长膘了,所以,煽鸡肉很香很有油气。


他们拿着一个可旋转的小鼓,发出有节奏的声音,游走在龙门宅院里。煽鸡时,他们放下肩头的帆布包,取出做手术的刀片,一只脚踩着子公鸡的翅膀,在鸡的腹部切开一个小口,用一个铁支架固定,便可取出鸡的肾,并用一个有水的瓶子,把取出的鸡肾装进去,这就是煽鸡的整个过程,人们称其为“煽匠",据说,煽匠一天游下来,他除一只鸡收取几毛钱外,收集的鸡肾,晚上回家后,就是他的一盘美味的下酒菜,而且还壮阳。



如今回忆,我还真说不清楚,这些游走在毕节的货郎客,是什么时候,在一夜之间消失的,反正,已经有几十年不见货郎客的身影了,他们来自何方,就更是一个无法考证的谜了,不过,恍惚听老人们说,他们应该都来自于四川方向。不过,煽鸡匠的消失,可能是城里人觉得养鸡脏,整得房前屋后臭薰薰的,就渐渐不再养鸡了,这样,煽匠就自然走向了没落。


编辑 / 李   茜   编审 / 吴春妹 / 秦   恒 

----------------------------

 爆料/广告/ 合作 

请添加 

小编微信 qsmy8886


-----------------推荐阅读----------------

老毕节故事丨记者眼中的毕节30年巨变

老毕节故事丨关于老木屋的童趣记忆

老毕节故事丨从“低头族”玩手机想起昔日的“魔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