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叫停4.025%预定利率产品?都是“利损差”惹的祸 | 行业

顾问云 2021-02-22


来源:顾问云整理


2019年初,有消息称,监管部门已叫停保险企业报批预定利率为4.025%的人身险产品。对此,专家表示,此举是鉴于去年经济形势不景气,险资的投资收益并不乐观,所以有必要加强险企控制利差损的能力,以防范可能的风险。


监管部门这么看重“利差损”,那“利差损”到底是什么?会对公司、行业以及宏观经济产生哪些影响?本文就为大家进行一个全面的科普。


利差损产生的原因


利差损是指保险资金投资运用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我国寿险公司的预定利率多参考银行存款利率,在上世纪90年代,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一度达到10%,寿险的预定利率也最高达到8.8%,从1996年开始,央行开始下调存款基准利率,到2002年,降到1.98%。


在中国,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一直很受限,一度只能投资债券类产品,导致其收益水平与基准利率高度相关,寿险产品都是长期持有类产品,8.8%的预定利率代表了非常高的年化复利,在银行基准利率调整到只有1.98%时,投资的收益远远低于预定利率,就会出现巨大的利差损。




根据《中国经济时报》的报道,到2002年底,国内寿险公司(中资)的全部资本金不足400亿人民币,而累积的利差亏损已达500多亿人民币,潜在的未来利差损金额更是巨大。


在2009年原中国保监会召开的一次闭门会上,中国平安董事长兼CEO马明哲称,平安人寿的利差损达到800亿元,这很有可能是10年前的“利差损危机”所遗留的问题。


2018年以来,受到整体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股市下探,债市爆雷,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非常不尽如人意。


1月29日,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预计2018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2017年度减少约人民币161.26亿元到人民币225.77亿元,同比减少约50%-70%。


对于业绩减少的主要原因,中国人寿表示,2018年年度业绩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受权益市场整体震荡下行影响,公开市场权益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减少。


所以,预防利差损风险,再次成为保险业监管部门的关注重点。除了暂停报批预定利率为4.025%人身险产品外,同时银保监会还组织部分人身险公司高管召开了专门的闭门会就此问题展开讨论。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过高有可能导致的利差损风险或正是其中一项重要议题。


利差损对保险行业的影响


▎影响寿险公司稳健经营,严重者可导致公司破产


利差损是保险公司的超额负债,利差损的长期存在直接威胁到寿险公司的稳健经营,导致寿险公司资产负债不匹配,公司经营更易受到市场利率的波动所影响,不利于公司长期稳定的发展。


利差损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必将导致寿险公司清偿能力不足而压力加大,寿险公司将面临着被接管甚至破产的风险。


▎利差损的存在威胁社会的稳定


利差损的长期存在,其直接后果导致寿险公司资产负债比例失衡,资产变现能力较差,现金支付能力不足,如果引发客户的大规模退保,将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甚至威胁到整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安全。


因此,银保监会在今年年初才如此重视预定利率的问题,在宏观经济下行、投资收益捉襟见肘时,通过叫停4.025%预定利率产品的审批,来尽力规避利差损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国外寿险业的利差损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最著名的利差损导致社会问题的案例是上世纪90年代的日本。


上世纪70到90年代,随着日本银行利率和国债利率的攀升,为了扩大业务规模,日本寿险公司的预定利率也随之上升,到90年代,日本经济的泡沫被戳破,从1991年7月至1995年9月,日本银行先后9次下调利率,最终降至0.5%,这使所有的寿险公司都出现利差损。


新增的到期保单的给付成本过高,保险公司无法按期足额给付保险金,不良资产比率大幅攀升,寿险公司财务状况持续恶化,引爆了民众的退保风潮,整个日本寿险行业面临巨大危机,从1997年到2000年间,日产生命、东邦生命、第百生命等7家寿险公司先后因受利差损的拖累而宣布破产。



但是我国目前还不会出现如日本那样的情况,原因在于中国利差损问题出现在寿险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寿险业保持着快速发展,新增保单量增速明显,且由于险资投资渠道有所拓宽,不再只限于投资债券及银行存款,让寿险公司的投资收益也有所提升,对利差损有较强的消化能力。


高盛曾经发布《中国保险业-成长前景、创造价值的关键在改革》,报告给出四种解决方案来应对利差损所带来的风险:


第一种方案,剥离利差损保单,由国家财政提供支持。


其二是降低保单预定利率,即由消费者买单。降低高利率保单的预定利率,将可立即减少寿险公司的债务负担,解决寿险公司目前面临的偿付能力问题。


其三是,公司保留利差损负担,通过新利润来消化历史亏损,让公司股东买单。


第四种方案则是拓宽投资渠道,提高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使监管机构、保险公司和消费者三方均成赢家。


目前看待,这四种方案都在实施过程中,比如中国人寿通过剥离利差损导致的坏账后得以上市;而银保监会则着重关注预定利率的影响;险资投资渠道越来越多样;保险公司自身也在慢慢消化历史亏损……


相信在监管部门的支持下,利差损风险可以得到很好地控制,不会引起大范围的系统性风险。


参考资料:

《利差损700亿 高盛提出了四种解决方案》

《利差损→利差益,不破不立》

利差损,百度百科

《银保监会叫停4.025%预定利率产品,预警利差损风险?》


▼ 点击阅读原文,还有800多篇原创文章带你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