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财富管理就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前一段时间,诸事不顺,但我的执拗劲儿又犯了,还是坚持要做出点东西来,朋友B不解,“何必动用自己的资源去做这些事情呢?”。我笑了笑,“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吧”,在没过大脑的情况下,这句话脱口而出。在那一瞬间,似乎想起来,这是老夏常对我说的。
事实上,从老夏那里搬运东西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每次我都是心满意足满载而归。我想他大概并不介意,因为每一次思想碰撞出的火花和之后的无私分享,都能促使他继续思考,逼迫着他的思维框架更加完善,也许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吧。
从2006年甫一入行,就看到老夏在基金产品经理的岗位上干得风生水起,好生羡慕。到2008年他把我从支行调来分行一起工作,再到2009年一起做私人银行,一起工作了三年时间,无论公募基金还是私人银行,老夏在圈子里都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牛人。后来老夏结束创业(再生活),在2017年再重回财富管理行业,十多年的光景,市场变了,我们也变了,但有些东西并没有变,在时间的洗礼下愈发清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了一批O2O企业,无论成败也算是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做了铺垫,但是金融领域却刮起了一阵妖风,在监管缺位的情况下,P2P以类银行方式经营为少数心术不正之人所利用,巧取豪夺,E租宝、善林哪一个不是数百亿规模的惊天巨案,作为代价的是,中产及以下居民的大量资产灰飞烟灭。
妈妈退休后一直打门球,“慢点富”、“财富大管家”这种极具迷惑性名字的“财富”机构便以赞助为名,出现在老年人的社交圈中,她的很多球友看见产品收益很高,投了很多钱在里面。我很好奇我妈为什么没有心动,她的回复很简单,“你看他们又是赞助,又是请吃饭,没事还去采摘,羊毛出在羊身上啊!”
就像那句俗语“你看中的是收益,对方看中的是本金”一样,财富管理的不是简单的钱生钱,而是我们对于贪婪的克制。有时候和老夏聊起这些事情,他总是说要相信事情的正常逻辑,所有超出常识的规律都将回归本质。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啊,不仅仅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此,对于那些理财经理,亦如此。
前几年,在北京有一家号称“专注于二手房垫资”的财富机构以其10%的产品收益率和最高接近5%的佣金,吸引了不少银行的理财经理,这其中也不乏许多我在Z行的老同事,有人迷于收益,连同客户和自己的资金一并投了进去,还有人成了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老夏对这些人的评价只有四个字“非贪即傻”,高于市场定价的产品和佣金,背后没有鬼才怪呢。
这一轮轰轰烈烈的大资管时代已然过去,时代的余波冲击着我们每一个参与者,在资金泛滥的年代,对于财富管理行业的当事人,那种来自于人性贪欲的本能,都会让我们无所适从。当创富神话拔地而起,当恶人在市场兴风作浪时,你能否有恒心、有定力去做对这个行业长期发展有用的思考和努力?就像老夏常说的那样,希望有一个平台,做一点东西来实现自己在财富管理领域的理想。
也许这样的坚持,在唯成功论面前不值一提,但在更长的时间面前,那些来自于短视的嘲讽又算得什么呢?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瑞德提到安迪喜欢地质学,而地质学是探究压力和时间的学科,安迪依靠时间与压力在十九年的时间里完成了最终解脱。对于我们这些在金融迷雾中找寻方向的人来说,何尝不是如此?给自己一点压力再加上时间的沉淀,才能做出历久弥新的东西来,这大概就是工匠精神吧。
作为好朋友,都希望老夏能回到大平台来施展自己的抱负,去辐射更多的人,事实上这样的机会对他来说并不少见。但他总说,沣信是一个可以做正确事情的平台,这三年带着沣信白手起家,都更坚定他对于财富管理常识的坚持。在他的眼中,财富管理的常识就是资产配置。
诚然,在过去十多年里,财富管理一直沉浸在一个没有常识的状态中,刚性兑付的信托产品包打天下,俨然是过去几年高净值客户资金配置的主旋律。作为私人银行最早的一批从业者,却要依靠资管新规的落地才能实现财富管理的理念,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大笑话。事实上,当流动性的潮水褪去那一刻,我们会发现之前反常识的东西汗牛充栋:当川信资金池暴雷时,那些喊着“大而不倒”的都在哪里呢?如此现实面前,那些依然乐观相信最后一棒不会落在自己手上的人依然不在少数。
这也许是坚持常识的一种悲哀,谎言在情绪面前会得到极大的发酵,而在严酷的事实面前我们却无法接受真理。我无意责备人性,但我很想为老夏这样的反人性坚持者而默默打call,我愿意相信真理,相信在时间的推动下,真理的力量会愈发不可阻挡。
十年前老夏作为产品经理,凭借着Z行在北京不足四十家的网点,在很多业务上实现了对于工行建行的超越,那些往昔的成绩,却并不是老夏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有一次请教老夏关于管理的问题,他说做好管理者需要有三个特质“尊重人理解人”、“会设定目标”和“构建与生产力相匹配的生产关系”,每一个方面都结合案例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获益匪浅,在我眼中,老夏不仅是实干家,也是接地气的理论家。
2014年老夏离开Z行,开始了一段三年的实业创业,这对他是一个跨度极大的挑战。在很多人的眼中,创业本身就只有跑和死两个选择,为了帮助老夏扩张业务,我也试着帮他介绍一些资源,但他总是说“我想把事情做得扎实一点”,就回绝了不少看起来很有诱惑力的建议。PE/VC对于实体企业的意义,特别是在境内,我一直是持保留意见的,一方面股权基金促成很多企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另一方面过于充裕的资金加上短视的管理人,也让实体沾染了浓浓的逐利气息。在创业大潮中,多的是烧完钱就死的创业者,少的是像老夏这样踏踏实实做事的人,也许在这个时代里,扎实不是主基调,也许沉默而认真的努力并不能带来更多的回报,但在时代中逆流而上,试图做精品的工匠精神,一样是值得值得佩服的。
2017年老夏回到了财富管理的战线,重操旧业,加入了中信产业基金旗下的沣信资本担任总裁一职,一切从零开始,搭团队、建制度,依稀是当年的老样子。作为好朋友,为他能够重回财富战线而高兴,但总觉得一个新平台无法让他施展出最大的能力,每逢酒酣耳热之际,总不免嘀咕几句,老夏却也并不在意。
三年下来一路走来,作为一家不做自融、不碰资金池和金交所、不搞高激励、坚持常识的三方财富,以风控为圭臬、规规矩矩做事儿,沣信资本大概在圈子里是独一份。相比于那些风光的三方每年动辄几百亿上千亿的募集额,沣信资本显得那么另类。不管怎样,我都要承认,老夏是成功的,沣信资本牢牢地打上了他的印迹,以解决客户问题、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目标,形成了以资产配置为核心思路、以专业为根本扎实做事的基本风格,可能依然很没那么强壮,但却在倔强努力的生长着。在我14年的从业经验中,见过不少企业的悲欢离合,太多的失败无外是“心存不良”和“要得太急”,金融本质上就是一项经营风险的工作,心态决定了我们做事的方法,也决定了我们最终的结果。
目下很多财富管理机构,理财经理与客户的关系只是单纯的“卖卖卖”,你的工作不是为了客户创造价值,最后结果一定是成就感下降、工作疲倦。事实上,这是“坚持常识”的老夏致力于改变的,在沣信三年,引入“买方投顾”理念并落到工作实处,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定制产品,理财经理的考核模式也由单边销售考核变为以客户总资产增值为核心的双赢模式,开业内之先河。这些事情说来容易,背后的KYC系统、资产配置建议系统、CRM系统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管理制度,从无到有,都留下了老夏的付出。
这三年,老夏吃了不少苦,苦口婆心谈下的人,最后时候放了鸽子;而监管政策对于三方财富又总是那么不友善。至于这些苦吃得值不值?在我的眼中,老夏执着于构建理财经理在客户经营的新生态,依托于平台所赋予的能量,形成理财经理和客户共赢的新生态,从完善的CRM系统、到完全个性化的投资理财建议书出具、从境内资产保全到境内外全方位覆盖、从满足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周延到投资银行业务,一点点的,从一个个微不足道的小成功,到完成一次次的跨越式发展,虽苦却终有收获。
什么是最好的人生?有人致力于快速成功,有人偏好大器晚成,也有人喜欢自由自在。大概在老夏眼中,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是最好的结果、最大的成功,在正确的道路上坚定的跑着,持续的付出并持续的收获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有好几次,看着老夏拿着手机翻看理财经理给大客户制订的方案,不自觉间,那种欣欣然的表情跃然脸上,在那一刻,我觉得他是对的,当我们把眼界放宽,极目远眺试图看得更长远之时,才会发现很多让人浮躁的扰动,不过是池水中的微澜。
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又何止财富管理呢?这两年,金融行业面临重大变革,资产资金两端都面临着巨变,不少圈子里的很多朋友都陷于焦虑,但未来真的很难么?当所有一切都回归常识时,用逻辑去规划自己的未来,加上耐心的坚守和一些有着自负的骨气,我相信迷雾终将散去,每个人终究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顾问云立场。
- 本文作者 -
付伟研究领域:资产配置;财富管理。作者简介:现任职于某央企信托财富中心,曾任职于商业银行和两家信托公司,从业14年,在资产和财富两端都具有丰富的经验。
- 往期回顾 -
财富大家谈:李清昊对话夏凡
搞定高净值客户,你需要这项能力
- 加入社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