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俊跃 | 深入理解专业指导文件要点 积极开展新一轮改革探索 ———对贯彻《国标》《指南》推进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思考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作者简介
常俊跃,男,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外语教育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本文载《外国语文》2020年第5期
学术前沿专栏
摘 要:《外国语言文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在其框架下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教学指南》是指导新时期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建设的重要文件。本文通过与《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两份最新指导文件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要求、教学评价等方面值得认真关注的 36 个要点,提出英语专业未来开展教育改革探索的 34 个方面。希望能有助于英语专业教育管理及教学研究人员深入思考指导文件、进一步推进英语专业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国标;指南;大纲;英语专业教育;探索
0 引言
2018 年 1 月 3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了由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邱勇,2018),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我国以后一个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吴岩,2018)。作为涉及 92 个本科专业类(包括全部 587 个本科专业)的国家标准,其中包含《外国语言文 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为了落实《国标》的各项原则和规定,教育部高等学校外 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精心研制并于 2020 年 4 月 25 日出台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 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试行)》,其中包含《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国标》和《指南》都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师队伍、教学条件、质量管理等内容进行了明确规定。这两份文件的出台,借鉴了此前的专业教育经验,关注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考虑了未来专业发展的趋势。既有对我国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及实践经验的继承,也有对新理念、新思想、新探索成果的融入。但是, 文件的出台并不是英语专业教育改革探索的结束,而是在《国标》框架下专业教育改革探索的开始。
本文将针对 2000 年以来出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2018 年出台的 《国标》和 2020 年出版的《指南》三份重要专业建设指导文件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国标》和《指南》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要求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要点,进而为未来英语专业教育改革探索提供启示。
01
《国标》和《指南》培养目标的要点及其对改革探索的启示
三份重要指导文件对培养目标做出了不尽相同的规定。与《大纲》相比,《国标》和《指南》有以下要点值得关注:
1. 1继承夯实外国语言基础的思想
《大纲》强调培养的学生要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国标》和《指南》也分别规定培养的学生要具有“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这反映了参与制定文件的专家对在我国背景下英语专业教育努力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共识。
1. 2 继承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思想
《大纲》 规定英语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这曾引发学界的广泛关切(刘毅,2000:14;王守仁, 2001:42;蒋洪新,2004:147;蓝仁哲,2009:6)。《国标》和《指南》规定培养的人才要“适应我国对外交流、 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各类涉外行业”,把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英语专业人才之外的第二种类型。这反映了文件制定者对英语专业更好地服务社会、努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的认同。
1. 3 重视英语专业要培养英语专业人才
新出台的《国标》和《指南》都明确了首先要培养外语专业人才。这既是基于对一个时期英语专业忽视专业教育的反思(胡文仲 等,2006:243;蓝仁哲,2009:5),也是对专业教育培养专业人才重视程度的 提升。
1. 4 重视英语专业教育要培养综合素质
英语专业长期偏重语言技能训练和语言知识教学,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没能满足社会需求(胡文仲 等,2006:245;蓝仁哲,2009:6;)。鉴于综合素质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国标》和《指南》在描述培养目标时均把培养学生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规定放在了首位。
1. 5 强调英语专业教育具有不同的侧重
《国标》和《指南》对英语专业教育中的专业知识教学、相关专业知识教学、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有不同强调与侧重。两份新文件没再使用《大纲》规定的培养学生具有“广博的文化知 识”,而是强调学生掌握“厚实的”专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掌握“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这里既反映了对社会所需人才的关注,也有对本科教育阶段学生能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程度的现实思考。
两份新文件在培养目标方面的上述要点为未来英语专业的教育改革探索提出如下课题:
(1)如何在英语专业长期强调语言基本功却没有达到期望的背景下有效夯实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2)如何在消除英语专业重视语言“基本功”、轻视能力素质培养背景下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 (孙有中,2019:38)。
(3)如何在解决英语专业弱化专业知识教学问题的背景下帮助学生获得“厚实的”专业知识。
(4)如何在英语专业毕业生服务社会能力偏弱的背景下有效培养学生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5)如何纠正英语专业弱化专业教育倾向,强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02
《国标》和《指南》培养规格的要点及其对改革探索的启示
专业的培养规格包含专业的素质要求、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三个方面。
2. 1 素质要求三份重要指导文件对素质做出了不尽相同的规定。
与《大纲》相比,《国标》和《指南》对素质要求的如下要点值得关注:
2. 1. 1 明确思想道德素质
两份文件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明确了培养学生“良好的” 道德品质。
2. 1. 2 明确文化素质规定
在明确文化素质的同时,提出了《大纲》在很大程度上所忽视的“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 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学科基本素养”。
2. 1. 3 忽略心理素质规定
《大纲》明确规定英语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但两份新文件都没再提及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
两份文件明确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目标,这既是对以往英语专业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缺位的反映,也是强化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这为未来英语专业教育改革探索提出如下课题:
(1)如何在英语专业开设思政课程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2)如何在强化对英语专业学生西方文化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中国情怀,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有效拓宽其国际视野。
(3)如何在英语专业教育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人文与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科基本素养。
(4)是否有必要在英语专业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2. 2 知识要求
三份重要指导文件对知识要求做出了不尽相同的规定。与《大纲》相比,《国标》和《指南》知识要求的如下要点值得关注:
2. 2. 1 继承对知识要求的一些认识
两份最新文件进一步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
2. 2. 2 进一步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
两份文件中,《国标》明确规定掌握“外国语言知识、外国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人文社会科学 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指南》明确规定包括“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等基础知识” “主要英语国 家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基本情况” “中国语言文化知识” “我国国情和国际发展动态” “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2. 2. 3 增加规定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
两份文件仍然规定学生要“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学术规范”,增加“熟悉中国语言文化 知识”的要求,增加“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的要求。
2. 2. 4 对需要掌握的知识提出不同要求
两份新文件提出,有的知识需要掌握,有的需要熟悉,有的需要了解。将《大纲》要求拓宽“人文”“科技”知识改为“了解”或“掌握”“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两份文件对英语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知识方面的继承与发展,反映了文件制定专家对英语专业进行专业教育的深入思考以及对新时期英语专业学生掌握各类知识程度的期望。这给未来英语专业教育改革探索提出如下课题:
(1)要理清什么是英语专业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英语文化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
(2)要探索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既持续提高英语水平又掌握外国语言、外国文学、国别与区域、中国语言文化知识、相关专业知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本专业的基本方法和学术规范、人文社会科 学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最终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
(3)要反思“先学好语言再学知识”的英语专业传统教学思路,思考这样能否帮助学生有效获取各类 知识,遵循什么样的教育理念才能帮助学生同时提高语言和专业知识(常俊跃,2013:13;常俊跃 等, 2020:17)。
(4)要探索开设什么样的课程、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保证学生或“掌握”,或“熟悉”,或“了解”上述各类知识。
2. 3 能力要求
三份重要指导文件对能力要求做出了不尽相同的规定。与《大纲》对比,《国标》和《指南》能力要求的如下要点值得关注:
2. 3. 1 继承《大纲》规定的一些能力要求
两份文件继承的能力要求涉及获取知识的能力、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尽管表述有一些差异,如由《大纲》规定的“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 “创新能力”发展为“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
2. 3. 2 增加学生需要掌握的多方面能力要求
两份文件将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具体表述为“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英汉口笔译能力”“一定的研究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终身学习能 力”“创新创业能力、实践能力”“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和一定的第二外语运用能力”。
对培养能力进行清晰的规定,有助于教学及管理人员准确理解各种能力要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这为英语专业教学及管理人员开展英语专业教育改革提出如下课题:
(1)依托传统“以语言技能训练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提高上述能力已经受到诟病(黄源深,2010:12; 蓝仁哲,2009:6;胡文仲 等,2006:245),进行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变革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2)开展什么样的课程体系改革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上述能力。
(3)开展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改革才能有效提高上述的各种能力。
03
《国标》和《指南》课程体系的要点及其对改革探索的启示
3. 1 核心课程体系
三份重要指导文件对课程体系做出了不尽相同的规定。与《大纲》相比,《国标》和《指南》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如下要点值得关注:
3. 1. 1 继承、发展对专业技能课、专业知识课的分类
《大纲》将专业课程分为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相关专业知识课,而《国标》和《指南》将英语专业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方向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设计),而且对各类课程有全新的规定。
3. 1. 2 继承、改造《大纲》的一些课程,改进课程设置
《大纲》中的英语口语、阅读、写作、语法口译、笔译、语言(学)导论等课程仍然出现在两份新文件中。此外,将基础英语、高级英语改为综合英语,将英语听力改为英语视听说。将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学术论文写作改为英语文学导论、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
3. 1. 3 删除《大纲》规定的一些课程,增加一些课程
删除英语语音及英语国家概况课程,增加跨文化交际、西方文明史、中国文化概要、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英语演讲与辩论)以及《大纲》中没有涉及的通识教育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此外,还进行了更为清晰的说明。
对传统课程的继承与发展提出如下改革探索课题:
(1)如何改革传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课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语言能力。
(2)如何依托语言技能课程教学提高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拓展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的知识。
(3)如何改革专业知识课程教学才能拓展专业知识,同时提高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合作精神、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等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3. 2 培养方向课程或专业方向课程
《大纲》中没有明确设定培养方向课程或专业方向课程,但《国标》和《指南》培养方向课程或专业方向课程进行了明确。与《大纲》相比,《国标》和《指南》培养方向或专业方向课程的如下要点值得关注:
3. 2. 1 明确《大纲》没有明确的英语专业培养方向(专业方向)
《指南》列出语言学方向、文学方向、文化比较文学与跨文化方向、翻译方向、国别和区域方向,并为各个方向提供数门方向课程。
3. 2. 2 提供不同高校英语专业开拓培养方向(专业方向)的空间
《指南》中特别提示,除了列出的方向及方向课程之外,各校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特色方向。
专业(培养)方向及方向课程的设立是在深刻认识我国外语学科建设基础上的创新,它启示我们在以下方面进行专业教育改革探索:
(1)多年来英语专业的语言学、文学、文化教学缺乏课程支撑,教学系统性不足,各个学校英语专业教育改革需要深入探索。
(2)多年积极探索的翻译专业已经作为专业进行建设,如何在英语专业中做出培养方向(专业方向) 的特色。
(3)国别与区域研究、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专门用途外语以及相关培养方向等存在更大的改革探索空间,这是改革探索促进学校多样化发展、凸显本校专业特色的重要方面。
3. 3 教学实践
三份重要指导文件对教学实践的规定做出了不尽相同的规定。和《大纲》相比,《国标》和《指南》教学实践的如下要点值得关注:
3. 3. 1 增加对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说明
《国标》规定的教学实践环节包含四个部分,分别是专业实习、创新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而《指南》规定的教学实践环节至少包含六个部分,在专业实习、创新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的基础上增加专 业实践课程和毕业论文(设计)。
3. 3. 2 规定对各个实践环节的要求和形式
规定的学科竞赛、兴趣小组等形式有的包含《大纲》规定的一些活动,如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 报告会、戏剧表演,有的则是新时期的创新性活动。
3. 3. 3 缺少对课外学习活动的具体要求和形式说明
《大纲》将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融合在一起做了非常详细的说明,《国标》和《指南》没有以此分类进行说明,而且没有具体提及“读书报告会、戏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
在英语专业的实践环节长期缺乏系统、全面关注的背景下,两份文件的新规定为专业教育改革探索提供巨大的空间:
(1)强化、规范《国标》和《指南》规定的专业实习、创新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使其在英语专业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做出特色。
(2)将《指南》规定的专业课程实践和毕业论文(设计)等做扎实并做出特色。
(3)如何借鉴《大纲》提出的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 拍摄电视片等多种课外活动形式并将其融入实践环节。
3. 4 毕业论文(设计)
三份重要指导文件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规定做出不尽相同的规定。与《大纲》对比,《国标》和《指南》毕业论文(设计)的如下要点值得关注:
3. 4. 1 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有不同要求
《大纲》将毕业论文视为“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国标》将毕业论文视为“培养和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指南》则将毕业论文(设计)视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国标》和《指南》充分重视了毕业论文(设计)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而非仅仅用于考察和评估。
3. 4. 2 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语言有不同要求
《大纲》 重视毕业论文工作对语言能力的考察,明确规定“毕业论文一般应用英语撰写,长度为 3000—5000 个单词,要求文字通顺”,评分时要考虑“语言表达能力”。《国标》和《指南》没有这方面的规定。
3. 4. 3 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有不同要求
《大刚》要求以毕业论文一种形式完成,而《国标》 《指南》规定形式可以是“学术论文、翻译作品、实践报告、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
3. 4. 4 对毕业论文(设计)的要求有不同侧重
《大纲》要求在重视语言表达的基础上关注“思路清晰、内容充实,有一定的独立见解” “独立见解和创新意识”。而《国标》和《指南》则重点关注“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研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 4. 5 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实践能力培养缺乏要求
《指南》明确提出将“毕业论文”确定为“毕业论文(设计)”,而且将其作为英语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的 组成部分,这说明《指南》已经开始重视该项工作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三份文件都没有把培养 学生的实践能力做明确要求,尽管将翻译作品、实践报告作为可选形式已经体现了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
综合来看,未来的英语专业教育改革有必要关注以下方面:
(1)在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毕业论文(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功能。
(2)在长期开展毕业论文只要求学生采用学术论文这一单一形式之后,有必要探索毕业设计多样化 的具体实施路径(常俊跃 等,2015:54-58)。
(3)要充分考虑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教育实际,考虑学生走向社会后的实践工作需求,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对学生运用英语从事实践能力的培养。
04
《国标》和《指南》教学要求的要点及其对改革探索的启示
三份重要指导文件对教学要求做出了不尽相同的规定。与《大纲》相比,《国标》和《指南》教学要求的如下要点值得关注:
4. 1 说明《国标》与专业大纲、学校培养方案的关系
根据《国标》的说明,在《国标》的指导之下应该制定各个外语专业的教学大纲,在《国标》和各个专业教学大纲的指导之下制定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虽然《指南》出台前没有颁布专业教学大纲,但也说明充分尊重不同专业及不同学校间的差异,重视本专业的指导文件、本学校的专业培养方案的具体指导作用。
4. 2 对英语专业教学提出更为明确的四方面要求
《国标》和《指南》涉及与专业大纲和学校培养方案的关系、教学的原则、教学方法的选用、教育技术的利用等。
4. 3 充分考虑长期以来专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多年以来英语专业教育中语言教学与知识教学割裂的缺陷(常俊跃 等,2014:24),两份文件强调教学中语言教学和知识教学的融合。此外,充分考虑专业教育长期存在的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 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培养存在的缺陷,高度重视这些能力的培养。
4. 4 关注因材施教的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两份最新文件都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重视“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 教学方法的使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此外,还要求“合理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教学效果”。
4. 5 没有像《大纲》那样对各个方面规定得非常具体
《大纲》对英语专业的语音、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翻译、工具书使用、文化素养等方面的教学要求更为具体。此外,《大纲》还单独规定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规定的内容非常详细,而且有些要求对我国英语专业未来的英语专业教学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课堂教学应以学生 为主体”“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中要多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
因此,未来英语专业教育改革探索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1)研制本校的培养方案,制定更符合英语专业教育规律、符合本校英语专业发展实际的培养方案。
(2)打破以语言技能训练为导向的传统专业教育理念,将知识内容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融合,全面 改革英语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和专业知识课程,实施内容语言融合的英语专业教育(常俊跃,2014:24)。
(3)重视《国标》和《指南》强调的“因材施教”及“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汲取我国英语专业教育多年积累的经验,开展新的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方法改革。同时,重视现代教育技术为英语专业教育创造的条件,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打造智慧课堂,开展“金课”建设等(孙有中,2019:39)。
05
《国标》和《指南》教学评价的要点及其对改革探索的启示
三份重要指导文件对教学评价做出了不尽相同的规定。与《大纲》对比,《国标》和《指南》教学评价 的如下要点值得关注:
5. 1 重新确定评价的概念
《大纲》使用了“测试与评估”概念,《国标》和《指南》使用了“教学评价”,新文件把英语专业传统的 测试与评估统一纳入“教学评价”的范畴。
5. 2 明确评价的依据和要求
《国标》和《指南》要求“根据培养方案确定评价内容和标准,选择科学的评价方式、方法”,要求“合 理使用评价结果”,及时提供反馈信息,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教学评价应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5. 3 明确开展教学评价的目的
《国标》和《指南》提出开展教学评价最终是要“促进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了解学生英语水平、检 查教学大纲执行情况、评估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5. 4 没对评价的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专业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知识、能力,教育评价也不应偏废任何一个方面。《国标》和 《指南》没再提出《大纲》对测试仅要求的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检验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上述要点,英语专业的教学评价改革探索仍需在以下几方面努力:
(1)鉴于当前全国统考和各高校英语专业评价不够全面、科学性不足的问题,有必要理清英语专业 教育到底需要评价哪些综合素质、哪些专业和相关专业知识、哪些方面的能力。
(2)有必要借鉴以往的各种评价方式,创新符合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形成性评价方法,促进英语专业教与学的持续改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3)有必要科学地设计英语专业终结性评价方法,科学、客观地评价教与学的效果,有效检验教与学的成果,充分发挥总结性评价对教育教学的反拨作用。
06
结语
在与英语专业建设的重要指导文件《大纲》对比的基础上,本文对《国标》和《指南》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教学要求、教学评价等规定进行了分析,指出两份新文件在各个方面的要点, 进而提出落实《国标》和《指南》原则和要求背景下英语专业教育改革探索的课题,为开展英语专业教育改革提供参考。希望对新时代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建设有所启发。
此外,《国标》和《指南》在教师队伍、教学条件、质量管理方面也提出了具体规定,这些都是英语专业建设及改革探索的重要方面。在当前的英语学科专业建设中,很多学者及管理人员在重点关注语言学、 文学、翻译学等研究,外语教育及教育改革探索研究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已经开展的教育改革研究难以满足外语专业发展的需要,而且研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亟待改进。希望外语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研究得到应有的重视,将“以本为本”的精神落到实处,推进我国的英语专业建设,更好地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英语人才的需求。
责任编校:冯革
说明:
1.因平台版式限制,本文省略了英文摘要和参考文献,全文请于cnki下载。
2.转载事宜请联系:longdan@sisu.edu.cn。
往期推荐
我知道你 在看 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