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11年前的今天,芥子园主人的传奇写下了第一笔

江苏文脉 江苏文脉 2022-09-15




一般来说,读书人都挺狂的。

这个叫李渔的人也不例外。

他有一大堆“江湖喝号”,什么“仙侣”“谪凡”“天徒”……怎么惊世骇俗怎么来。

一般来说,狂人都挺清高的。

这个叫李渔的人却很例外。

他有一大堆“江湖传言”,说他“性龌龊”、说他“善逢迎”……怎么腌臜怎么骂。




你很难用一个词

或者一段话

去贴切地概括这个人

他是落魄的大才

清醒的酒徒

会写诗的园艺师

会做饭的发明家

开得了戏班

也打得了秋风



生在乱世

他愤世却不嫉俗

格散漫

他活得很却认真


江苏文库

《江苏地方文化史·南通卷》中

就讲述了李渔的故事


411年前的9月13日

农历八月初七

他出生在江苏如皋

这是传奇的开始



穷光蛋也有游艇梦

李渔是堪称天才的人

《江苏文库·书目编·江苏艺文志》说他

“少壮擅诗古文词,有才子之称”


江苏文库·书目编·江苏艺文志


但寓居南京的日子

可以看出

纵使名声在

李渔还是一个普通人

讨厌考试、不爱劳碌

开心了会笑

生气了要骂人


可有一点

他最喜欢玩儿

玩着玩着就玩出了门道




从杭州搬家到南京

名义上是去打假维权

其实他早就心驰神往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是不是要坐一条配得上的船?


还真别说

因为市面上的船太俗

李渔真的曾经想过自己设计

亲手打造一艘“豪华游艇”


游艇的主舱要开舷窗

“四面皆实,犹虚其中”

要能看湖光山色,云烟竹树

还要能看樵人牧竖,醉翁游女


“一日之中

就可以现出千百万幅佳山佳水”



想法挺浪漫,奈何囊中羞涩

“梦中情船”还没造就沉了


那会儿李渔有多穷?

刚搬来南京的时候
他住在金陵闸
写了一副带自嘲意味的楹联:

二柳当门,家计逊陶潜之半
双桃钥户,人谋虑方朔之三

嗯,很客观

装修大师的逆袭之路


没钱就别造游艇了,造景吧!
因为十分仰慕六朝名士周处
李渔后来搬家搬到了“周处台”附近
这就是当今网红打卡点
“芥子园”的前身

“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
他取佛经中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之义
取了这个园名


家人、家当还没来得及安顿
他就带着一堆人马叮叮当当搞装修
第一步,就是凿窗户
坊间猜测
当年没凿在游艇上的那股狠劲儿
全发泄到了自家的窗户上

不过说真的
李渔确实无愧“装修大师”的称号
他有自己独到的审美
也敢想敢干

花径的捷迂
屋檐的长短
女墙的高低
角门的朝向
他都要一一过问,绝不含糊

芥子园在如今的老虎头附近


你就拿窗户来说
就被他玩出了花
什么山水图窗、花卉虫鸟窗等等
一二十种款式,样样非同凡响

他最得意的
其实是“梅窗”
那是一个夏天,大雨倾盆
淹死了他书房前
一棵石榴树和一棵橙树

因为太过坚硬
刀砍斧剁都不为所动
李渔也无可奈何
有一天,他见这些树枝弯弯曲曲
好像古梅,他突然灵感迸发:
为何不做成窗子呢?

说干就干,他吩咐工匠
将窗户做成后
点缀“红梅”和“绿萼”
俨然是活梅初开
朋友见了,无不叫绝



“非典型大厨”,你真的会做饭吗?


李渔到底会不会做饭?

关于这个问题

他身边的人多半会说

必须会啊!

李渔这个人不仅会做,还会吃

每回宴请,全是新奇菜色


但你若是让精通厨艺的人

去看他的菜谱

那这个人多半会感慨

“怪,实在太怪了”

“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做法”

这就是这位“非典型大厨”的厉害之处


他做饭没有什么“规矩”

“五香面”“八珍面”“花露拌饭”

都是他的得意作品

至于吃,他更是毫不忌口

卧病在床,他非要吃“大热之物”杨梅

还到处跟人家宣传

“本性嗜好之物可以当药”


李渔很喜欢火腿和竹笋,合盛一簋


“性热”的他吃

“性寒”的他也爱吃

他视蟹如命

买螃蟹的钱叫“卖命钱”

螃蟹一上市

他就把家里的四十九只大缸

装满了螃蟹

用蛋白养着

以保证到螃蟹下市之前

自己每天都有蟹吃


这还不够

他还用绍兴花雕酒腌制醉蟹

留着冬天吃

不过,李渔由于太爱螃蟹了

以至于一想到要和别人分享

就莫名神伤:

这么多张嘴

分到我肚子里的又有多少呢?



唱戏吧!老人家


其实,早在杭州的时候

李渔就已经有很多戏剧作品传世了

《怜香伴》《风筝误》

《意中缘》《玉搔头》

“湖上笠翁”的名号享誉全国


但在南京芥子园

李渔实现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峰

自己当老板、搞演出

彼时,他在家里组织家庭戏班

忙得不亦乐乎


当然,戏班想要“出圈”

少不了台柱子的加持

当时,李渔的家班

有演技卓绝的乔、王二姬

不仅人美、嗓子亮

对戏曲的理解也很深入


昆剧《风筝误》第四场《惊丑·逃遁》


一时间,李渔家的戏班闻名遐迩

全国的显贵豪富、文人学士

纷纷邀请他们周游各地


当时他们演出的剧目很广泛

《凰求凤》《慎鸾交》

《巧团圆》《琵琶记之寻夫》都颇受欢迎

而李渔身兼编剧、导演、经纪人数职

无疑是团队的核心


可惜,1672年

李渔携家班自金陵溯江而上

遨游楚汉之间

乔姬竟然因为过度劳累,客死他乡



第二年,王姬也得病死去

已是老人的李渔心中愁苦

写下了《断肠诗》二十首

《后断肠诗》十首,托哀思


而后,李渔的家班

也因为这两位的去世星散夭折


江苏文库·研究编·江苏历代名人词典


再后来

李渔也迎来了他的结局

据《江苏文库·研究编·江苏历代名人词典》

李渔最后“买山而隐”

但生活窘迫,常告求友人

终死于穷困



李渔的一生太过传奇

以至于一篇推文

难以拼贴这个有情趣、极风雅的老人家


可能他的一生

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

也没有舍生取义、力挽狂澜

但三四百年过去

我们依然能从他的生活片段里

发现闪光点

继而会心一笑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小小的市井生活

也可能藏着参不透的禅


文 | 现代快报+记者 王子扬


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和现代快报联合推出“江苏文脉”微信公众号 ↓↓↓长按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