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其他

“夫人少”是什么意思?用机器翻译《江苏文库》,答案很酷!

flowing.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登金陵凤凰台》李白)02Half
2023年10月10日
其他

出门“人从众”?这些美景好看还不太挤

假期即将过半,你是正在出行的路上,还是躺在家里“卧游”?你知道吗?自明代旅游兴起,南京就成了火爆的旅游目的地。石涛、文徵明、胡玉昆……古人游南京,不忘挥洒笔墨,为金陵留下一幅幅名篇巨作。近日,南京博物院艺术馆正在展出“初看江南第一州——书画中的金陵景观”。让我们一起循着古人的画笔,品秋色,见金陵,来一场别样的Citywalk吧。写诗、作画……古人的出游充满了诗意有人说,当满城桂花香时,南京就成了金陵。南京的景与人都充满诗意。四季更迭皆是美景。郭存仁《金陵八景图·石城瑞雪》如果要问哪个季节最适合来南京旅游,一定会引起不休的争论。对古人来说也是如此,牛首烟峦、清凉环翠、凤台秋月、石城瑞雪……从春到冬,无论哪个季节来到南京,都有最适合打卡的美景。明末清初,金陵画坛极为兴盛,翻开明代画家郭存仁创作的《金陵八景图卷》,可以看到“钟阜祥云、石城瑞雪、龙江夜雨、凤台秋月、乌衣夕照、白鹭晴波、秦淮渔笛、天印樵歌”。郭存仁《金陵八景图·秦淮渔笛》最爱金陵冬天的想必就是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了,1685年,他画下了著名的《灵谷探梅图》。“芒鞋细碎落纷纭,灵谷山含蛱蝶云。冷织晴烘冰骨就,腊催九尽玉肌氲。两升热酒骚人醉,十里香茅野客闻。日暮孝陵峰顶望,影随白凤入鸥群。”石涛《灵谷探梅图》古人将赏梅称为探梅,在梅含苞待放时,便是探梅好时节。梅深受中国历代画家的喜爱,南京城东的钟山有明孝陵和灵谷寺,以梅花著称。根据题款可知,这幅画是石涛去明孝陵、灵谷寺回来后画的。从题款中,我们仿佛能感受到石涛冒着严寒到灵谷探梅带回来的一股寒风。石涛出生于广西全州,人生充满了传奇。他是明太祖朱元璋之兄南昌王朱兴隆后裔,家变后,出家为僧,半世云游。画这幅作品的这一时期,他客居南京。他的一生创作过多件描绘南京风景的作品。明代旅行的兴起造就了“金陵N景”郭存仁的《金陵八景图卷》、朱之蕃与陆寿柏的《金陵四十景图咏》、宋懋晋的《名胜十八景》、樊圻《金陵景色图》……宋懋晋《名胜十八景》之长干里策展人王贵阳介绍,有别于以往文人那种理想化、概念化的山水,这次展出的实景山水图,在现实中都能找到对应的景色。灵谷寺、清凉台、燕子矶、长干里……看着这些熟悉的地名,让人不由感慨,金陵真是从古美到今。宋懋晋《名胜十八景》之燕子矶自古以来,写意山水画都很受文人墨客的喜爱,因为写意山水画能够融情于景,传情达意。为什么在明清时期,会出现大量的画家,开始描绘金陵的实景山水?《江宁胜景图》王贵阳解释说,明代末年,大众旅行兴起。“在当时,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旅游行程若跨越省便称为‘壮游’,在近处可一日来回的地点称为‘浅游’。”胡玉昆册页中的石头城展览展出了明末清初画家胡玉昆的一组册页,画的是全国各地的名山,有南岳衡山,有北固山,还有庐山,其中有一幅画的是南京石头城。王贵阳表示,这就是“壮游”。胡玉昆册页中的北固山而“浅游”,是围着一个城市周边,这种打卡的册页最后就变成了围绕本地的山水画作品,组在一起,就是所谓的“金陵N景”。明代不仅艺术家和文人走出书斋去旅行,大众也开始兴起旅行了。《江苏文库·书目编》之《江苏地方文献志》中收录了明代莫旦的《苏州赋》,其中详细描述了当时游人如织的场面:“吴俗好遨游,当春和景明莺花烂漫之际,用楼船箫鼓,具酒肴,以游上方、石湖诸处,上巳日为最盛。”樊圻《金陵景色图》《江苏文库·精华编》收录了清代苏州顾禄所著《清嘉录》,介绍节日出游更为盛行,所谓“苏人好游,袁中郎宏道诗云:苏人三件大奇事,六月荷花二十四,中秋无月虎丘山,重阳有雨治平寺。”可见,旅行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何以忘忧?生活在金陵的人有美景美食本次展览的主题出自苏辙的《初至金陵》:“山川过雨晓光浮,初看江南第一州。路绕匡庐更南去,悬知是处可忘忧。”“生活在金陵胜景当中的人,是一种忘忧的状态。”王贵阳表示,“这次展览选择的书画大家们,都是真正住在金陵胜景里的人。”龚贤《溪山烟树图》南京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吸引了不少文人长居于此:龚贤居于清凉山的扫叶楼、文伯仁居于栖霞山的白鹿泉庵,程正揆、邹典居于清溪之畔……而这些风景被文人士大夫不断书写,或出现在诗词游记,或出现在书画绘画。龚贤留下了《溪山烟树图》,文伯仁留下了《登山远眺图》……文伯仁《登山远眺图》要说住在南京的文人,不得不提的还有清代著名才子袁枚。袁枚在乾隆十三年(1748)
2023年10月3日
其他

徐兴无·书话文脉 | 帝陵迷踪

徐兴无书|话|文|脉半个世纪前大学校园里发现的东晋大墓,一百多件文物终于展出。睹物思人,让我们进入一个个神奇的瞬间,想像历史洪流中的帝王人生。虽说三国时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开启了南京的都城历史,但在传统史学中,东吴没有统一过中国,不具备正统地位。南京作为正统王朝的首都,始自东晋定都建康。中国古代史书的书写风格往往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即使是正史也会借助谶语预言将历史神秘化,就像做菜时用些秘制的调料,让人读后仿佛进入神话传奇的世界。《晋书·元帝纪》中说秦始皇时望气者预言“五百年后金陵有天子气”,于是秦始皇东游镇压,改金陵为秣陵,挖断北山(紫金山)的地脉。孙权称帝时,还没到五百年,而晋元帝渡江,时值五百二十六年,应验了谶言的整数。从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看,东晋也是具有开辟性的,钱穆先生《国史大纲》认为:“东晋南渡,长江流域遂正式代表着传统的中国。”“帝陵迷踪——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特展”部份出土文物九月中,我有幸一睹南京大学博物馆“帝陵迷踪——南京大学北园东晋墓特展”的预展。1972年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挖防空洞时,发现了这个高等级的大墓,其中文物越半个世纪得以展陈,让我们的神思如旧时之燕,飞回王谢堂前。由于没有墓志,墓主的身份不明,但其墓葬规制和出土文物确有些帝王气象。唐代许嵩所撰《建康实录》是一部志在保存六朝古迹,史料丰富的典籍,其中说:晋十一帝,有十陵,元、明、成、哀四陵在鸡笼山之阳,阴葬不起坟。康、简文、武、安、恭五陵在钟山之阳,亦不起坟。惟孝宗一陵在幕府山,起坟也。鼓楼校区正在鸡笼山附近,因而考古学界有人主张此墓或是四帝之陵中的一座。南宋刻本《建康实录》书影为何东晋十一帝中,元帝和他的长子明帝司马绍、长孙成帝司马衍、曾孙哀帝司马丕葬于一处呢?这可能是他们祖孙四人构成了所谓的“中兴正统”。“中兴”是中兴晋室。西晋八王之乱,加之北方游牧民族崛起,北方士族和吏民纷纷南渡。晋惠帝太安年间,童谣就传说“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怀帝永嘉元年(307),司马懿的曾孙,琅邪王司马睿与西阳王、汝南王、南顿王、彭城王相继渡江,镇守建康,经过十一年的经营,他得到南北士族的拥护,直到愍帝被匈奴刘聪所杀,司马睿于建武二年(318)即位称帝,是为晋元帝。《晋书·荀崧传》记载元帝崩时,群臣议庙号为中宗,权臣王敦派人叫停,仆射荀崧反对,称赞元帝“天纵圣智,光启中兴。德泽侔于太戊,恩惠成于汉宣。”因为殷商的太戊和西汉的宣帝都因中兴之功而被谥为中宗。《晋书·元帝本纪》说他在洛阳出生时,有神光出现,一室尽明,床上垫的干草变得和刚割下来的一样新鲜。这个故事是对中兴汉室的光武帝刘秀诞生神话的翻版。《东观汉记》记载刘秀诞生时,“有赤光,室中尽明”,“是岁嘉禾生,一茎九穗,大于凡禾,县界大丰熟,因名上曰秀。”神光照室是天子降生的神异,嘉禾出生与干草复活意味着王朝的复兴。“正统”是宗法礼制中的嫡长系统。明帝、成帝是元帝的长子、长孙,可是成帝传位弟弟康帝司马岳,康帝传其子穆帝司马聃。穆帝死后,皇太后又立成帝的长子、琅邪王司马丕为帝,说他是“中兴正统”。《资治通鉴》说:“元帝、明帝、成帝皆正统相传。琅邪王丕,成帝长子也,故曰中兴正统。”“正统”的说法也是借用了汉代的故事。《汉书·郊祀志》说汉宣帝即位,“由武帝正统兴”,因为汉宣帝是汉武帝的长曾孙。汉武帝晚年大兴巫蛊之狱,杀了长子卫太子和长孙史皇孙,传位幼子昭帝。但昭帝早死,权臣霍光立昌邑王,未正式即位便将他废为海昏侯,只能从民间找回汉宣帝。但晋元帝的出身是接不上晋室正统的。他的祖父琅邪武王司马伷是晋高祖宣帝司马懿的第三子,父亲琅邪恭王司马觐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兄。所以元帝只能将自己的统绪接在晋武帝之后,但武帝子孙中的惠、怀二帝是元帝的兄弟辈,愍帝是元帝的子侄辈,事实上他是继兄子为君的。古人对此也有神秘之说。《建康实录》中说元帝的祖父原为东莞王,晋武帝咸宁元年,大风把太社里的树吹折了,有青气冲天。占卜的说东莞(今山东莒县)有帝王气,于是晋武帝使将东莞王移封为琅邪王,不料第二年元帝就降生了。后来武帝的子孙无孑遗,元帝继统,都是应验。元帝倒是明白自己出身外藩,名不正言不顺,因此在礼制上特别谦卑。即位后,为避愍帝司马业的名讳,改建业为建康。大兴三年(320)下诏说,我虽然是上继世祖(晋武帝),但做过怀帝、愍帝的臣子,所以在太庙祭祀他们时,要亲自行礼。顾炎武(1613-1682,江苏昆山人)在《日知录》中评价此诏“得《春秋》之意”,因为《春秋公羊传》(成公十五年)中说“为人后者为之子也。”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2023年9月27日
其他

江苏文脉大讲堂预告 | 石头城里说石头,来听南京与《红楼梦》的不解之缘

南京是曹雪芹的故乡,也是孕育《红楼梦》的摇篮。9月25日,江苏文脉大讲堂第十七讲将邀请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苗怀明担任主讲人,与大家“石头城里说石头”,讲述南京与《红楼梦》的故事。南京市第九中学曾经是江宁织造府的一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家的“后花园”。在这里,红学专家苗怀明将带你沉浸式探秘一部古典名著与一座古城的故事。江苏文脉大讲堂由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现代快报社承办。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古代小说网”微信公众号创办人及主持人,著有《风起红楼》等。2019年10月31日,南京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学之都”称号,成为中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城市。苗怀明说:“一座城市孕育了一部书,成为名著诞生的摇篮;一部书点亮了一座城市,成为这片土地的文化名片。这就是六朝古都南京与传世名著《红楼梦》的不解之缘。”他将从曹家与南京的结缘、曹家在南京、《红楼梦》的南京元素、南京的《红楼梦》元素等角度,展开详细讲述。这段“奇缘”,要从作者曹雪芹的祖辈说起。康熙二年(1663),曹雪芹曾祖曹玺出任江宁织造,全家由此迁居江南。这一年,他的儿子、曹雪芹祖父曹寅6岁。此后,曹家3代4人在南京担任江宁织造60年。江宁织造府今何在?1984年8月,考古专家在大行宫小学的东南角地下发现了完整的假山和太湖石、染料、明清初年瓷片、龙纹瓦当、砖雕残片等,并有“大清雍正年制”字样的残瓷碗底等文物。经专家论证,认为这里是江宁织造府西花园遗址。历史上的江宁织造府,东起利济巷,南临太平南路(吉祥街),西至碑亭巷,北对长江路两江总督府。本次讲座举办的地点——南京市第九中学,就曾是江宁织造府花园的一部分。石头城里说石头,想听红学专家细说南京与《红楼梦》的不解之缘吗?快来扫码看直播↓↓↓主题石头城里说石头:南京与《红楼梦》主讲人苗怀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会长时间2023年9月25日(周一)下午4:00地点南京市第九中学线上直播入口江苏文脉视频号ZAKER南京文
2023年9月21日
其他

徐兴无·书话文脉 | 上座欲点哪个心

徐兴无书|话|文|脉小食和点心,安慰着中国人的心灵,其中的历史引人入胜。美食是最通人性的文化,谈论吃是传播文化的好方法。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是最接地气的文化传播方法,我不假思索地回答:“吃!”两千多年前,告子就对孟子说:“食,色,性也。”清代学者焦循(1763—1820,字理堂,江苏扬州人)的《孟子正义》解释道:“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欲在是,性即在是。”但是人与禽兽不同,“人知饮食男女,圣人教之,则知有耕凿之宜,嫁娶之宜。”因此,饮食男女不仅是人的自然本性,而且其中的宜(义)是属于人类的文化。不过在中国古代,这两种文化有着很大的区别,借用《礼记·中庸》开头一句“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对于食色二性,前者可以“率性”,后者必须“修道”。饮食是个人的事,可以尽量满足,也可以张扬;而男女是两个人的事,就要有礼法和道德规范了。所以
2023年9月4日
其他

徐兴无·书话文脉 | 秦火之后的齐鲁学者

徐兴无书|话|文|脉经典与传统就像种子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依靠人们的勇气与坚守,在土地和家族中埋藏、生长。八月立秋之后,
2023年8月21日
其他

徐兴无·书话文脉 | 颜筋柳骨,贞石千秋

徐兴无书|话|文|脉出土的贞石,是历史的记忆,也是文学艺术的杰作。上面镌刻的“颜筋柳骨”,面目如新,带我们回到伟大的唐朝。今夏初伏将尽,有幸受邀去西安参加西北大学、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共同召开的“考古新发现与唐代文化研究的新议题学术研讨会”。西安已持续炎热多时,但一睹出土文物令人心神快慰,特别是两块唐代大书家写的墓志。2022年建成开放的陕西考古博物馆会议先安排大家参观刚刚建成的陕西考古博物馆,目不暇接之际,看见展柜中陈列的王琎撰于唐玄宗天宝六载(747),颜真卿(709-784,字清臣,琅琊临沂人)书写的《罗婉顺墓志》。2020年出土于咸阳渭城区龚东村唐元大谦、罗婉顺夫妇墓中。其时颜鲁公三十八岁,刚刚升任长安县尉,书风秀美婉柔,颜体特有的用笔法度尚未形成。陕西考古博物馆展出王琎撰,颜真卿书《罗婉顺墓志》出土志石《罗婉顺墓志》拓片局部接着又去陕西考古研究院的一处工作站观摩柳公权(778-865,字悬诚,京兆华原人)撰并书写的《严公贶墓志》,2022年出土于长安区市政道路建设工地。唐宣宗大中三年(849),身居河东郡公的柳公权为堂妹夫写墓志时已经七十一岁,书法的用笔结体均较其传世丰碑雍容疏阔了一些。志石已经墨拓,笔锋更加清晰,细观石面刻凿,虽偶有刻破笔划,或磨去重刻之处,但一千七百六十八字的柳体小楷挺秀铺陈,如庖丁之刃,新发于硎,光彩夺目。柳公权撰并书《严公贶墓志》出土志石(局部)《严公贶墓志》拓片局部世存颜、柳所书志石不止二种,但唯此两石是经由科学考古发掘的文物,更具研究价值。唐代是中国楷书成熟的时代,自“虞欧褚薛”始开面目,继之以“颜柳”成就典范。唐代书学理论家、扬州海陵人(今江苏泰州)张怀瓘在《书断》中已经品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诸家书法。《书断》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的扬州,文末自云“开元甲子岁,广陵卧疾,始焉草创”,唐李肇《国史补》亦云:“开元中张怀瓘作《书断》。”传世版本数种,以收入晚唐张彥远(字爱宾,蒲州猗氏人)所编《法书要录》者为早。后人称赞颜真卿、柳公权的书风为
2023年7月31日
其他

徐兴无·书话文脉 | 遮蔽江淮,全半天下

徐兴无书|话|文|脉江淮和运河,关系到隋唐以后历朝历代的国运兴衰,既是中国统一时代的经济文化命脉,又是中国分裂时期的积蓄复兴基础。韩愈文中“蔽遮江淮”一语,揭示了古代中国的立国战略。作为江南人,年近花甲才被呼朋唤友地叫到塞外草原。时值六月下旬,江南已是湿热的梅雨季节,而内蒙古呼拉盖草原却是烈日凉风,无边无际的绿草碧水和蓝天白云,牛羊星布,骏马奔腾,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行至可汗山,遥望山顶矗立的成吉思汗和忽必烈巨型雕塑,想到忽必烈诏谕将士攻打南宋的话:“约会诸将,秋高马肥,水陆分道而进,以为问罪之举。”(《元史·世祖纪一》)中统二年(1261)元世祖兴师问罪,因为他的议和使臣、大儒郝经(1223-1275,山西晋城人)已被南宋稽留在长江北岸的真州(今江苏仪征)、一个运河入江口的重镇。不过他还是等到至元十一年(1274)的六月才下诏灭宋。宋人被迫礼送郝经返回,次年抵达大都,疾病而亡。临终无遗言,仅书“天风海涛”四字,似乎在预言南北议和无望,必经天地巨变。次年元灭宋。内蒙古自治区霍林郭勒市可汗山成吉思汗和忽必烈雕像郝经是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和理学家赵复的学生,忽必烈在潜邸做皇太弟时就慕名召见。郝经上《立国规模》二十多条,阐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义,意在让忽必烈成为一个华夏王朝的君主。后随忽必烈南下征宋,任江淮、荆湖南北等路宣抚使。元宪宗蒙哥病逝,郝经上《班师议》,力劝忽必烈罢兵议和,北还蒙古,夺取汗位。中统元年(1260)忽必烈即位,派郝经使宋,“告即位,且定和议”(《元史·郝经传》)。无奈宋有权臣贾似道专政,不欲议和,元有王文统嫉妒郝经,擅自侵宋,破坏议和,遂使郝经被拘真州忠勇军营达十六年之久。在郝经的《陵川集》中,有一组名为“述拟”的文章,是他在真州拘禁期间与随员苟宗道讨论诗文杂著时,追忆编辑他过去以古人口吻拟写的诏命檄文等文章,其中有一篇《赠张巡扬州大都督制》,拟写唐肃宗至德二载十二月追赠安史之乱中战死报国的张巡、许远大都督并立庙祭祀的制诏。文中评述二人之功,有“遮蔽江淮,全半天下”之语。此语出自韩愈之文,只是将“蔽遮”写成“遮蔽”而已。明正德刊本郝经《陵川集》书影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大唐帝国正是花好月圆的盛世,平卢、范阳、河东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唐,玄宗逃蜀,肃宗即位。安禄山死,其部将、范阳节度使史思明又叛,至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历时七年多的安史之乱方告平定,但大唐盛世不再,进入了藩镇割据时期。当安禄山的叛军所向披靡之时,却在睢阳(今河南商丘)遇到张巡、许远的顽强阻击。肃宗至德二载(757)正月,其时安禄山已被其子安庆绪刺杀,安庆绪命部将尹子奇为河南节度使,率兵十三万南下,河南唯有睢阳坚守不降。当安禄山叛变之时,真源县令张巡就召募豪杰,练兵拒贼,进入雍丘守卫。尹子奇围城,张巡以雍丘城小难守,率兵退入睢阳与太守许远合兵并主持守城军事。张巡智勇双全,与叛军苦斗不已,兵不足万人,却击杀敌寇十多万,亲自射瞎尹子奇一目。肃宗壮之,授主客郎中兼御史中丞。清代学者赵翼(1727-1814,江苏常州阳湖县人)《陔余丛考》将此战列入“古来用兵,兵多者败”之条,曰:“古来用兵。往往兵多者败。盖兵多,则号令不齐,气势不贯,必不能有臂指相使之用。且为将者,有恃众之意,而谋多疎。为兵者亦有恃众之心,而战不力……尹子奇兵十三万,张巡、许远以六千八百人败之。”然而围困十月,城中粮尽,兵民易子而食,析骸而爨,张巡至杀其女眷为军粮,其惨烈程度令后人闻之易容。后因临淮守将贺兰进明拒绝援助,城陷被执。张巡詈贼被害,许远执送洛阳后遇害。正史中为张巡、许远等立传的有后晋刘昫等撰《旧唐书》和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撰《新唐书》,皆列入《忠义传》中。《陔余丛考》[清]赵翼
2023年7月10日
其他

徐兴无·书话文脉 | 书画可以论世

徐兴无书|话|文|脉一幅拍出天价的水墨长卷,解开了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历史之谜,体现了艺术大师严谨高深的学术修养。旷代无双的艺术杰作,闪耀着民族文化的精神光辉。2023年6月12日,现代艺术巨匠傅抱石先生(1904—1965,江西南昌人)创作并自题的《云台山图长卷(水墨)》在中国嘉德春季拍卖会上以9200万成交。这幅深藏81年的巨制露出了她的神光异彩,不过,和她一样精彩的还有关于她的故事和文字。2023年嘉德春季拍卖的《云台山图长卷(水墨)》及卷后诸题跋图片《云台山图长卷》的创作原委,傅抱石在《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之研究》一文中作了详细的叙述。此文作于1940年,分两次刊于当年《时事新报》重庆版副刊《学灯》(117期、124期,收入叶宗镐选编《傅抱石美术文集》)。1933年12月,傅抱石留学日本东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部时,日本东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刊出研究员伊势专一郎的专著《自顾恺之至荆浩、支那山水画史》,从东晋顾恺之开始讨论中国的山水画史,受到其导师、日本“支那学”巨擘内藤湖南的赞许,题诗四首于书前。但是傅抱石发现伊势氏并没有读懂《画云台山记》的文字。顾恺之(348-409,晋陵无锡人)的三篇画论《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均收录在唐代张彥远《历代名画记》(卷五)之中,“可谓我国论画成篇文字之最古者。”(沈子丞《历代论画名著汇编》)但张彦远特别指出,这些文字“自古相传脱错,未得妙本勘校。”因此,伊势氏的错误激发了傅抱石重新解读五百六十二字的《画云台山记》,他惊奇地发现,这居然不是顾恺之为自己画的云台山图写作的后记,而是为了创作云台山图而写的构思方案,由此考见了古代山水画家的创作程序。其实,《画云台山记》的题材是天师道祖师张道陵和弟子王长、赵昇在四川苍溪云台山修道的故事。《记》中有一段设计天师授道场景的文字,特别值得我们推究。傅抱石将这段文字读作:画丹崖,临涧上,当使赫巘隆崇,画险绝之势。天师坐其上,合所坐石及廕,宜磵中桃傍生石间。画天师,瘦形而神气远,据磵指桃,回面谓弟子。弟子中,有二人临下,到(倒)身大怖,流汗失色。作王良,穆然坐,答问。而超(赵)昇神爽精诣,俯盼桃树。又别作王赵趋,一人隐西壁倾岩,余见衣裾;一人全见,室中使轻(清)妙冷然。《喻世明言》【明】冯梦龙编撰
2023年6月19日
其他

徐兴无·书话文脉 | 江山与江湖

徐兴无书|话|文|脉江山、江湖既是对长江自然风貌的状写,也是长江文化的两个关键词。江山往往是代表国家、朝代的政治空间,而江湖则是自然、自由的世界。它们共同为长江文化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平生没有壮游过长江三峡,不过自三峡大坝建成之后,也只能套用太史公的话,“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了。2022年,中国启动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宜昌市将屈原文化公园纳入建设项目并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首届屈原文化研究国际论坛”。我有幸受邀与会,其间巡礼了三峡大坝。一边是“潮平两岸阔”的高峡平湖,南岸凤凰山屈子祠尽在眼中;一边是“大江东去”,回旋奔腾于深谷峻岭。“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人的心情也于此跌宕起伏。屈子祠远眺三峡大坝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了与长江相关的两个词:“江山”与“江湖”。它们可能是定义长江文化最有内涵的词汇了,因为它们不仅是对长江自然风貌的准确概括,而且是中国历史文化不断铸造出来的概念。就自然而言,无论是“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巴山蜀水,还是“青山隐隐水迢迢”的锦绣江南,青山伴随着大江东流入海。而云梦、洞庭、彭蠡、太湖等长江流域的大泽大沼,朝云暮雨,气象万千。古人只是赞美“黄河之水天上来。”
2023年6月2日
其他

徐兴无·书话文脉 | 董仲舒与汉武帝

徐兴无书|话|文|脉一代儒宗与一代雄主风云际会,都想大有作为,却貌合神离。个人的命运虽有遭逢,而思想和精神却不可磨灭。董仲舒与扬州的故事,堪称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传奇。我的两个母校扬州中学和南京大学都创办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今年都跨入121岁了。扬州中学肇始于仪董学堂,1904年清廷分布《奏定学堂章程》后,更名为两淮中学堂,才有了中学之名。所谓“仪董”,就是效法西汉大儒董仲舒的意思。董仲舒(前179-前104)是广川(今河北衡水景县)人,司马迁尊称他为“董生”,也就是董先生的意思,后世也尊称他“董子”。因为他做过江都易王刘非的相国,也称“董相”。江都是扬州的古称,清代的学术号称汉学,扬州学派又是清代的学术重镇,因此董仲舒也就成为清代学者和扬州人的典范。不过扬州人有时也会攀附风雅,搞出笑话来。乾隆年间,江都县的衙门口悬着两个匾额,一个上面写着“绩传董相”,一个上面写着“邑肇荆王”。挂了五年之久,某日被当地大学者汪中(1744-1794)看见了。于是他写了篇《江都县榜驳义》,说这两个标榜都是错的。首先,汉景帝前元四年(前153)设立江都国,治下包括广陵、江都等二十一县,相当于今天的扬州、太平、宁国、池州、徽州五府,通州、广德二州,江宁府上元、江宁、句容、高淳、溧水,镇江府溧阳以及杭州府于潜、昌化,泗州府天长等十来个县,现在的江都县不过是国中的江都一县而己。汉朝的县令只是个千石或六百石的品秩,而董仲舒担任的相国,视同郡守,是二千石以上的品秩。如果以继承董相国的政绩自比,岂不是以国为县,混淆视听?其次,汉高祖六年(前201)封刘贾为荆王。高祖十一年,淮南王黥布造反,刘贾与战不胜被杀,国灭不传。刘贾以吴作为荆的国都,并非江都国的都城广陵。况且景帝设立江都国时,刘贾都死了四十三年了,在此之前从未听说有过江都县的设置,怎么能说江都县肇始于荆王刘贾呢。汪中说:“二者之云,失于不学。榜立五年,无觉其非者。”此言一则讥刺江都县的官员不学,也讥讽扬州的士民无知或者不敢直言。此文收入汪中的文集《述学》。扬州北柳巷董子祠董仲舒担任江都相要拜汉武帝之赐。《史记·儒林列传》说他专心治学,景帝时就做了《春秋公羊》学的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也就是说新来就学的弟子跟着老弟子们学,不一定面授。又说他“三年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东汉王充认为并非三年坐着思考,没有进园子看一眼,而是他精于思考,存道亡身,察而不见(《论衡·儒增篇》)。汉武帝于建元元年(前140)即位,这个十六岁的少年英主雄心勃勃,想要改变文帝、景帝以黄老无为之术治理天下的局面,下诏举荐贤良方正、直方极谏之士来朝廷对策。丞相卫绾上奏,建议所举士人中,不许有治法家和纵横之术的人。于是儒生董仲舒应运而出。《述学校笺》[清]
2023年5月23日
其他

漂洋过海的外国小姐姐,在中国诗坛乘风破浪

这阵子大家有没有被美依礼芽刷屏?从《极乐净土》到《花海》漂洋过海的外国小姐姐给观众们带来的“二次元震撼”不止一点点近期热播的综艺《乘风2023》一大亮点就是请来了世界各国的小姐姐越南的芝芙、韩国的秋瓷炫俄罗斯的凯丽、日本的美依礼芽努力学习中文歌曲其实,放眼浩瀚的文脉历史有很多来自国外的小姐姐才艺俱佳,努力学习中国诗词曾在神州大地声名鹊起并留下乘风破浪的传奇越南“李清照”·胡春香点击此处,聆听“越南小姐姐”胡春香写的诗《乘风2023》里,有一位非常可爱的小姐姐芝芙。在参加节目之前,她就以出色的唱功舞技享誉越南全国。文脉君这次想介绍的,也是一位越南姑娘。200多年前,她凭借着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精妙的文字,横绝越南诗坛。她叫胡春香。有人说这个名字之于越南,相当于李清照之于中国。关于胡春香的生平,一直以来学界众说纷纭。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她出生在河内,一个儒士的家庭。虽是书香门第,经济条件却不是太好,加上年幼丧父,促成了她的早慧。十三岁时,胡春香就开始写诗,而且交游很广。但她的爱情却总坎坷。相传,她曾与写下越南名著《金云翘传》的阮攸相恋,却未能修成正果。她两次嫁作人妾,第一次遭受正室虐待不敢言,第二次又赶上丈夫受贿东窗事发。第二任丈夫死后,她就在升龙西湖旁一间小屋度过余生。阮攸的长诗《金云翘传》源自中国同名的古典章回小说,《江苏文库·研究编·江南文化视野下的明清通俗小说研究》中,有这部小说的相关研究。这样的人,写出来的诗一定很苦情吧?其实不然,胡春香的诗风相当有个性,言语间,充满了对世俗社会和封建礼法的厌弃和嘲弄。她的声音寂寞而独特,却能从遥远的中国文化中找到共鸣。她的汉诗里面写到了广寒宫凄清的嫦娥、玉兔,也写到了司马相如、卓文君的《凤求凰》,她熟悉元杂剧《倩女离魂》,也对庄子、陶渊明的悠然自得无比向往。大江东去,淘尽了两百年间的金粉银沙,胡春香大量诗歌也已散佚,但仅仅留下的五十首诗,穿越时空,依然为人津津乐道。朝鲜才女有多“仙”·许兰雪轩朝鲜李朝时期的女诗人许兰雪轩,可能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外国女诗人之一。许兰雪轩出生于1563年,名楚姬,字景樊,号兰雪轩。幼年时期工书史,通六艺,下笔成章。时人评价她有“天仙之才”,是“近代闺秀第一”,还有人说,“其诗文俱出天成,语皆清冷,非烟火食之人可到也。”点击此处,聆听“朝鲜小姐姐”许兰雪轩写的《秋千词》15岁那年,她嫁做人妇,只可惜夫妻琴瑟不合。她的婆家安东金氏出了名的保守严苛,这跟许兰雪轩的个性格格不入。而后她的两个孩子先后夭折,更让她心力交瘁。再后来,她的丈夫殉国,她做了女道士。据统计,在她两百多首诗作里,七言绝句的游仙诗占了87首。游仙诗是中国古诗里面的传统题材,可见中华文化,特别是道家文化对许兰雪轩的影响。27岁那年,许兰雪轩就香消玉殒,令人惋惜。但故事到这里并没有结束,她的弟弟许筠为她整理了生前的诗作,并将集子介绍给中国的使臣朱之蕃。朱之蕃也大为欣赏,撰写小引流传至今。另外,钱谦益的《列朝诗集》,还有朱彝尊的《明诗综》等书,都选录了她的诗,让许兰雪轩这个名字,在中国广为人知。人们说:“兰雪轩许氏,以外国一女子,芳播中州,可谓显矣。”《江苏文库·精华编》写道:文坛领袖、常熟人钱谦益不仅开创了新的诗歌创作风气,而且学识渊博,所撰《钱注杜诗》和《列朝诗集》是清代的诗学经典。把自己嫁给笔墨·江马细香先聊一段题外话。1783年,67岁的袁枚俨然已是大清的文坛盟主。也是在这一年,他收下第一位女弟子陈淑兰,这一举动在不经意间,开启了诗歌界百花斗艳的局面。而后,拜在他门下的女弟子越来越多……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个行为居然在日本也激起千层浪。《江苏文库·书目编·江苏地方文献志》说:袁枚曾广收男女弟子,“以诗受业随园者,方外淄流,青衣红粉,无所不备”。其中的女弟子,尤为世人瞩目。随园女弟子是清代乾嘉时期诗歌写作成就最大、也是最有影响的一个女性群体。1830年,和刻本《随园女弟子诗选选》在日本出版,著名的汉学家赖山阳便把这本书推荐给了自己的女弟子江马细香。赖山阳可能有点不服气:你袁枚有女弟子,“今老夫亦有女弟子”,你徒弟可以出诗集,我徒弟怎么就不行!赖山阳这份自信并非全无来由,这位叫江马细香的弟子,非比寻常。点击此处,聆听“日本小姐姐”江马细香写的《新草》江马细香生于1787年,他的父亲江马兰斋是个儒者,也是位医生,曾经积极学习西洋医学,颇有建树。七岁那年,她已经在临摹李白的诗句了。“峨眉山月半轮秋”,这是李太白青春年少、初离蜀地的慨叹。年纪稍大一些,她被送往京都学习绘画。她对父亲说,自己不想出嫁,不愿与红尘纠葛,只想在笔墨丹青中了却此生。1813年,她拜入赖山阳门下学习汉诗,正式开始了自己的诗歌奇旅。并在以后的岁月里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文坛成就。说回到开头那个小故事。后来,赖山阳极力劝这位女弟子出版诗集,但江马细香确实也很有个性,就是不同意。低调惯了,出诗集太“僭越”,她一口给回绝了。想必一直以豪迈硬汉形象示人、“不肯服输”的赖山阳,在这位女弟子面前,也不得不认一次输吧。其实,古往今来努力学习汉诗的外国小姐姐还有很多著名诗人梁川星岩之妻梁川红兰平安初期六歌仙之一小野小町多到不胜枚举去读读她们的诗相信你一定会被这些乘风破浪的姐姐们狠狠圈粉!文
2023年5月22日
其他

徐兴无·书话文脉 | 诸子百家和国际政治

徐兴无书|话|文|脉先秦诸子的时代既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思想创发时代,也是一个变革剧烈的国际化时代,思想家们对天下的政治和外交有着不同的主张,并为近现代中国走向世界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与智慧。1863年,美国长老会传教士、同文馆总教习丁韪良(W.A.p.Martin,1827-1916)奉清政府之命译出美国驻欧洲外交官亨利•惠顿(Henry
2023年5月5日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考古实证:“南京大萝卜”是有基因的

都说“南京大萝卜”实际上是指南京人包容,热情,实心眼这种独特气质是有基因的这在南京的考古发掘中得到了实证2019年8月-2022年底,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在南京江宁华西村发现了820座古墓葬,出土文物标本4600余件。众多的墓葬中,战国晚期至两汉时期墓葬469座,弥补了南京地区战国两汉墓葬资料稀少的缺憾。TA们见证南京两汉风云在南京一眼千年,此言不虚。《江苏文库·书目编》之《江苏艺文志·南京卷》记载,战国楚置金陵邑,“金陵”之名始此。秦为秣陵县地,属会稽郡。汉属丹阳郡。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写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战国——两汉时期的南京什么样?考古发掘让历史变得清晰。2019年8月,应江宁街道新市镇建设项目群的需要,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进驻江宁华西村遗存。如今,这里的考古发掘已近尾声。通过航拍镜头可以看到,这里墓葬星星点点,非常密集,形制多样。“从2019年到2022年末,一共发现了820座古墓葬,以两汉六朝时期为主,包括战国末期至两汉时期墓葬469座,六朝墓95座,为研究南京乃至江东地区两汉六朝时期物质文化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副研究馆员、考古领队许志强告诉文脉君,战国秦汉之际,江东地区经历了“楚败越—秦灭楚—汉代秦”的历史进程。江宁华西村遗存正好见证了这一段风云。从出土的墓葬形制到出土文物,都可以看出,战国末期到汉代,这是一个人口众多、包容性很强的中心聚落,楚人、秦人和江东本地人群都在此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南京地区由西汉初期越文化、楚文化和秦汉统一文化并存,到西汉中期后以汉文化为主体,地方特色为补充的文化面貌,反映了两汉时期统一政权形成巩固和区域内文化认同的历史进程。”许志强说。发现关中地区兴起的土洞墓古话说,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古人对死后葬在哪,怎么葬都极为讲究。许志强介绍,这里发掘的墓葬,包括了土坑墓、土洞墓、砖室墓、砖木混合结构墓。这些墓葬又包括单棺、一棺一椁、双棺一椁等。双棺一椁土坑墓一棺一椁一厢土坑墓“从墓葬的大小和出土文物来看,在这里生活的居民,以普通人居多,也有富人。”许志强说。引起许志强关注的是,这里除了有竖穴墓葬,还有土洞墓。“一般的墓葬都是往下挖个坑,土洞墓是先挖一个斜坡的墓道,然后往里边横着掏出一个长方形的空间出来,然后把棺材、随葬品放进去。”土洞墓葬是从关中地区兴起的,为什么会在这里发现?许志强推测:“战国时期,土洞墓在今天的陕西西安、咸阳地区比较多,后来随着这些人群往外扩展,零零星星地传播到了其他地方。”土洞墓出土的4600余件文物标本,以陶瓷器为大宗,另有数量可观的铜器、铁器等。许志强介绍,虽然出土的文物大部分都是陶器,但是也可以分成几种。一种是江东地区,也就是今天的长江东南地区的高温釉陶器,它的外面有一层釉,质地非常坚硬。另外一种是硬陶器,质地更加坚硬。“有点像金属器,吴越地区的传统的一种造型或者一种做法,在更早的土墩墓里经常会出现。”还有一种是楚人带来的泥质的软陶器。”这种陶器质量很差,很酥脆,所以在出土的时候取出来一碰就碎。“出土的陶器中,既有大家熟悉的三只脚的鼎、脖子细长的壶、像两只碗扣在一起的盒,还有一种造型的器物,嘴巴圆圆,腹部深,脚圆——这就是瓿(bù)。许志强介绍,鼎、盒、壶、瓿这4种器物,作为一套比较稳定的器物组合,在出土的随葬器物中频繁地出现。这四件套为什么会是当时南京地区随葬品的标配?许志强说:“鼎、盒、壶一直是中原比较稳定的器物组合,在传入江东地区后,就加入了江东地区本土的特色器物,也就是瓿。最终便形成了以中原汉文化器物为主体,地方器物为补充的全新器物组合。”在众多陶器中,还有一件造型独特。它器足很高,圆圆的器体被稳稳地承接住,脖颈细长,最上面的器口周围像大蒜一样。许志强介绍,人们把这种造型的器物称作“蒜头壶”。现在可以明确的是,这是关东地区秦国人习惯使用的器物。这张2000年前的人脸,究竟是谁青铜镜、青铜碗、青铜甑……这些出土文物,展现了当时人的生活品质。青铜镜青铜甑众多的陶瓷器,再现了2000年前的手工业水平。有的陶器用的是最原始的泥条盘筑法,上面还残留着当时人的指印。众多的陶器中,其中一个陶罐上还刻着一张人脸。她瓜子脸,大眼睛,齐刘海。许志强介绍,这个人脸是众多陶罐中非常独特的,很有可能是匠人在制作的时候雕刻上去的。她是谁?不得而知。还有一个整体呈扁平圆轮状,中央有穿孔,非常质朴的陶璧。细细看去,陶璧和玉璧的造型一模一样。为什么要制作陶璧?许志强说:“墓主有可能很喜欢玉璧,于是仿造玉璧的造型制作了个陶璧。”有很多人都习惯将南京人叫“大萝卜”,意思就是指南京人“实心眼儿”。没想到,这种“实心眼儿”的可爱也能在2000多年前的器物中感受到。入选10项“2022年江苏田野考古优秀项目”“六朝时期的县治位于今江宁街道,就在这次发掘区对岸。”许志强说。《建康实录》卷五《中宗元皇帝》记载,江宁,县名……在今县城南七十里,南临浦水。其水源出宣州当涂县下溪村,西流入江,名江宁浦也。江宁浦即今日“江宁河”,则六朝江宁县治位于江宁河北侧,与考古驻地隔河相望。许志强说,六朝时期,江宁县治设置在这里是有原因的,从考古来看,从战国以来,这里就很繁华,而且包容性极强。“从出土情况来看,战国——两汉时期,这个地方人口就很繁茂了。”在战国末期到汉代,以及后来的六朝,南京作为军事重镇,屡有战事,政权迭代。而这里,居民生活相对稳定,不管是迁徙来的,还是本地居民,大家都友好相处,才会有不同风俗、葬俗在这里清晰呈现。文脉君了解到,近日,江苏省考古学会2022年年会举行,公布10项“2022年江苏田野考古优秀项目”、20项“2022年江苏考古优秀成果”。南京江宁华西村古代遗存考古项目上榜。文
2023年4月25日
其他

徐兴无·书话文脉 | 浴火重生的传世之作

徐兴无书|话|文|脉近现代中国的内忧外患和战乱烽火,熔铸出许多学术的传奇。中华传统文化中治学不辍、发愤著书的精神,自有一种超越时空、卓然不可磨灭的力量。1932年1月29日凌晨4时20分,黄埔江上的日军第三舰队水上飞机母舰“能登吕号”(NOTORO)用吊车将带弹的战机放至水面起飞,轰炸上海闸北。经过上午至下午的三次轰炸,炸弹击中了攻击计划中的商务印书馆,火焰蔓延至所属东方图书馆,至次日下午,号称中国第一出版机构和亚洲第一图书馆连同其中珍藏的46万册古籍和30多万册中外图书化为断垣灰烬。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记忆中,这是自1860年英法联军焚烧圆明园以来,中国遭受的又一次巨大的文化劫难。灰烬之中,有一部编纂中的书稿,这就是汪荣宝先生的学术名著《法言义疏》。《法言义疏》汪荣宝
2023年4月19日
其他

徐兴无·书话文脉 | 魂兮归来哀江南

徐兴无书|话|文|脉清明时节的江南,带给我们很多遐想。有生者对逝者的安抚,也有人类与精灵的遭遇。所有的生命,都有着共同的归宿。古人用招魂的方法,呼唤它们的归来。仲春将尽,某日乘坐高铁去济南,经过黄淮平原,窗外望见绿野麦田中散落着一些新坟旧茔,有的上面已经升起祭扫的香火和招魂的灵幡,这才意识到临近清明了。[明]仇英(约1505—1552,江苏太仓人)作《清明上河图》(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想想中国的二十四节气,还只有清明节是个公共节假日。《唐会要》记载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二月十一日勅曰:“寒食清明,四日为假。”所以算是一个起源于太平盛世的节假日了。此时人们踏青、赏花、放风筝、扫墓、祭祖,它和所谓的“鬼节”不同,是一个生者与逝者共同的节日,其实还是人和异类生命相遇的节日。唐人写清明的诗,最为传诵的就是杜牧的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中写的自是江南景色,那时杜牧正在池州(今安徽贵池)刺史任上。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小说《白娘子永镇雷锋塔》引用这首诗并演绎了一个江南的传奇:话说宋高宗南渡,绍兴年间……许宣在铺内做买卖,只见一个和尚来到门首,打个问讯道:“贫僧是保叔塔寺内僧,前日已送馒头并卷子在宅上。今清明节近,追修祖宗,望小乙官到寺烧香,勿误!”许宣道:“小子准来。”……次日早起,买了纸马、蜡烛、经幡、纸垛一应等项……径到保叔塔寺。寻见送馒头的和尚,忏悔过疏头……别了和尚,离寺逦闲走……正是清明时节,少不得天公应时,催花雨下,那阵雨下得绵绵不绝。许宣见脚下湿,脱下了新鞋袜,走出四圣观来寻船,不见一只。正没摆布处,只见一个老儿摇着一只船过来。许宣暗喜,认得是张阿公,叫道:“张阿公,搭我则个!”老儿听得叫,认时,原来是许小乙,将船摇近岸来,道:“小乙官,着了雨,不知要何处上岸?”
2023年3月31日
其他

徐兴无·书话文脉 | 野史未尝无作者

徐兴无书|话|文|脉历史的叙写离不开虚构,其中包含着历史的真实性。岳飞的《满江红》或许是伪作,但没有《满江红》的岳飞是不完美的。他的精忠报国精神,恰恰生动地展现在野史作者们的口中和笔下。时下有一部广告词中自称为悬疑喜剧的电影《满江红》上映,表现岳飞身后忠奸传奇之事。既是悬疑剧,便是“玄说”了,于是岳飞那首彪炳史册的《满江红》也就成了电影里推助情节发展的“玄机”,还引发了关于《满江红》真伪的议论。至于学界是否能有新的发现与见解,可能还要“让子弹飞一会”,我们不妨先回顾一番几位文史前辈们的观点。传南宋刘松年绘《中兴四将图》局部“岳鄂王飞”现藏国家博物馆首发伪作论者是文献学家余嘉锡先生(1884-1955)。其《四库提要辨证》(1958)“《岳武穆遗文》”条认为,岳飞之孙岳珂(1183-1243)所编家乘史料《鄂国金佗粹编》中的《岳武穆文集》(题为《鄂王家集》)仅收《小重山》一词,《满江红》始见于明嘉靖年间徐阶所编《岳武穆遗文》,当是明人伪托。词学家夏承焘先生(1900-1986)《岳飞〈满江红〉词考辨》(1961)赞同余氏见解,进而推断是明弘治年间人为抵御西北鞑靼族而托名岳飞的词作。词中的“贺兰山”,宋时在西夏境内,而唐、宋诗中的“贺兰山”皆实指其地,故而岳飞不可能有“踏破贺兰山缺”之想。南宋岳珂编《鄂国金佗粹编》书影明嘉靖刊本认为是岳飞作品的有程千帆先生(1913-2000),其《论唐人边塞诗中的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1963)针对夏文的观点指出,唐诗中的“贺兰山”已非实指,如果联系下句中的“胡虏肉”“匈奴血”,便可知皆是用典而非实指。千帆先生还特别举出一条史料——北宋阮阅《诗话总龟》所引《古今诗话》的文字:姚嗣宗诗云:“踏碎贺兰石,扫清西海尘。布衣能效死,可惜作穷鳞。”韩魏公安抚关中,荐试大理评事。此诗及其本事见诸数种宋人笔记与诗话。夏文中亦举北宋释文莹《续湘山野录》,其中载嗣宗书此诗于“驿壁”之上,其时“元昊以河西叛”,故而实指“贺兰山”。正如夏文所论,其他宋代笔记如《西清诗话》《吟窗杂录》《苕溪渔隐丛话》《诗人玉屑》等亦有“元昊为边患”或“以河西叛”诸语。不过,程先生却揭示出岳飞受此诗影响的可能性:岳飞在青年时代,曾经做过安阳昼锦堂韩家的佃客;因此,他又有很早便知道韩琦这件佚事,熟习姚嗣宗这篇小诗的可能。这也足以作为词语是兼用今典的旁证。韩琦(1008-1075,相州安阳人)为北宋名相,封魏国公。他防御西夏屡立奇功,声闻朝野,与范仲淹并称“韩范”。岳飞是韩家庄客佃客一事,《宋史》不载,见于南宋徐莘《三朝北盟会编》中的《岳侯传》、《林泉野记》。朱熹也对弟子说过:“岳太尉飞本是韩魏公家佃客,每见韩家子弟必拜。”(《朱子语类》)《鄂国金佗粹编》中的《岳鄂王行实编年》、《续编》中的《百氏昭忠录》均载岳飞应募平定军前射杀张超一事,可为佐证。《昭忠录》曰:“宣和六年,贼张超率众数百,围魏忠献王韩琦故墅。飞适在焉,怒曰:‘贼敢犯吾堡耶!’超恃勇直前,飞乘垣,引弓一发,贯其吭,一墅赖以全。”不过千帆先生并没有固执于此,而是从文学创作的规律出发,揭示古人用古典与今典的辨证关系,拓展了我们对诗词创作过程的理解:姚诗所云,虽系指西夏,如夏先生所说,但贺兰山一词既是唐人诗中所固有,因而岳飞作《满江红》时,尽管在字句上袭用了姚诗成语,就是用了今典,也不排除他在史实上仍旧以唐事为喻,就是同时用了古典。我们既不能禁止诗人用典,也不能规定诗人用典时,用了汉事就不能用唐事,或者非以古之东战场比今之东战场,古之西战场比今之西战场不可,这个道理十分清楚。另一位持肯定态度是治宋史的名家邓广铭先生,其《再论岳飞的〈满江红〉词不是伪作》(1982)针对余、夏二氏的证据一一辨驳,就《满江红》的创作条件与过程而言,邓氏认为,从《鄂王家集》所收文字可见岳飞具有创作《满江红》的才能。他特别举出《家集》和南宋赵彥卫《云麓漫钞》、赵与时《宾退录》等笔记所载岳飞写于军旅征途的一些题记与题诗,其中的语句“按其意境和感情来说,和《满江红》词可以说是‘无差别境界’的。把这样一些语句加以洗炼,并使用虚实并举的手法,重新排列组合一番,用长短句的体裁并写出来,岂不就是那首《满江红》吗?”兹钞录《云麓漫钞》所载岳飞驻兵常州宜兴张诸镇张大年家时,题于其家厅事屏风上的文字:近中原板荡,金贼长驱,如入无人之境,将帅无能,不及长城之壮。余发愤河朔,起相台,总发从军,大小历二百余战,虽未及远涉夷荒,讨荡巢穴,亦且快国仇之万一。今又提一孤军,振起宜兴,建康之城,一举而复。贼拥入江,仓皇宵遁,所恨不能匹马不回耳。今且休兵养卒,蓄锐待敌,如或朝廷见念,赐予器甲,使之完备,颁降功赏,使人蒙恩,即当深入虏庭,缚贼主,蹀血马前,尽屠夷种,迎二圣复还京师,取故地再上版籍,他时过此,勒功金石,岂不快哉!此心一发,天地知之,知我者知之。建炎四年六月望日,河朔岳飞书。唐圭璋先生(1901——1990)称赞《满江红》“直抒胸臆,忠义奋发,读之足以起顽振懦。”(《唐宋词简释》),此语亦可评价这篇堪当古文体《满江红》的题记。
2023年3月15日
其他

徐兴无·书话文脉 | 屏风上的女人们

徐兴无书|话|文|脉中国第一部女性传记诞生于汉代宫廷的屏风上,有着令人感慨的故事。它开创了中国古代女性史研究的传统,提供了女性人物画的题材。西汉成帝(前51-前7)是一个荒淫的皇帝。班固《汉书·叙传》记载成帝与宠臣们宴饮取乐,帷幄之中张设屏风,上画商纣王“醉踞妲己作长夜之乐”。成帝指着画,对侍中光禄大夫班伯说:“纣干坏事能到这个程度吗?”班伯说:“《尚书》里面只说他‘乃用妇人之言’,哪有在朝堂上如此放肆的?但是他做了坏事,天下所有的恶名都会归集到他的身上。”成帝说:“如果他并不像画的这样坏,这幅画又在劝诫什么呢?”班伯说:“《尚书》里说纣王‘沉湎于酒’,他的哥哥微子因此远遁荒野;《诗经》里嗟叹那些喝醉的人又叫又喊,昼夜颠倒错乱,诗人们为之流涕哭泣。所以,《诗》《书》儆诫淫乱,皆认为根原在于酗酒。”成帝喟然叹道:“我好久没见到班生了,今天又听到了正直的话!”在场的宠臣们感到没趣,纷纷更衣离去。阮氏文选楼刊本《列女传》“殷纣妲己”班伯是班固的伯祖父,所以班固将这件家族的史事记载下来。成帝不爱理政,全部委托给舅舅大将军王凤,造成王氏外戚专政的局面。不过他脸皮很厚,臣下们敢于当面指责他,班固说他“容受直辞”(《成帝纪赞》),“性宽,进入直言”(《叙传》)。在成帝宴乐时竟敢张设这样扫兴的屏风,一定是臣下们激进的劝谏手段。班家也算是外戚近侍集团的成员。班伯的妹妹是成帝的高级嫔妃“婕妤”,二弟班斿陪侍成帝读书,三弟班稚是班固的祖父,任黄门郎中常侍。他们都知道成帝淫荡成性,以至于没有子嗣。《汉书·外戚传》载成帝与许皇后“有一男,失之。”“复生一女,失之。”与班婕妤“有男,数月失之。”杨树达先生《汉书窥管》考其原因是“成帝淫,后妃孕时仍行房事。”成帝宠幸侍者李平,立为婕妤,赐姓卫,比之为武帝的卫皇后。后来又封赵飞燕姐妹为皇后和昭仪,专宠十余年,“卒皆无子。”大臣们既担忧王氏专政,又担忧汉室绝嗣。班伯借此机会,表达了大家共同的忧虑。山西出土北魏司马金龙墓中漆屏列女图(局部)“汉成帝班婕妤”《史记·殷本纪》写纣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但最接近这个画面的文字并不是《史记》,而是《列女传·孽嬖传》中的描写:“好酒淫乐,不离妲己。”只有“踞”才能直接表达“不离”的场景。《列女传》恰恰是成帝的宫廷文化产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女性传记。此书的编纂者刘向(前79-前8)是楚元王刘交(汉高祖的同父异母少弟)的五世孙,他或许是汉家宗室成员中最有学问的人。其祖、父均为掌管宗室事务的宗正,所以刘向十二岁就入宫做郎官,经历宣、元、成三朝,担任过大夫、宗正、侍中,中垒校尉。成帝最大的优点是好读书,“博览古今”,他命刘向父子等人用二十年的时间校雠、整理皇家中秘藏书,编纂发《楚辞》《战国策》等文化经典,写成目录学著作《七略别录》,堪称中国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的文脉整理工程。班斿不仅参加了校书工作,而且还得到成帝破例赐予的许多副本,为班氏家族成为文化世家打下了重要基础。班固在《叙传》中自豪地说:“家有赐书,内足于财,好古之士自远方至,父党扬子云以下莫不造门。”江苏文库·精华编第40册《战国策》[汉]刘向
2023年3月1日
其他

徐兴无·书话文脉 | 园林中的“长物”

徐兴无书|话|文|脉晚明江南繁华典雅的生活孕育出造园的经典,优美的文字和江南的园林充满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而其中的“闲事长物”,寄寓着美好的人生理想,体现着中国古代士大夫旷达的性情和忠贞的品德。我在扬州生长。扬州城很小,步行亦可往西北郊外的瘦西湖和平山堂一游。清人沈三白在《浮生六记》中说他“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这句话同样适合于我。瘦西湖里面有个徐园,那时四桥烟雨楼还荒着,熙春台也未重建,所谓“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景观尚未全部恢复。平山堂在法净寺里,里面有个西园。1980年唐朝东渡日本的鉴真大和尚像从奈良唐招提寺回扬州展出,山门上的匾额才换了“大明寺”三个字,原来法净寺是清朝改的,为了斩断扬州人对大明朝的念想。但是再怎么流连往返,也不能“园日涉以成趣”,因为我还不明白何为园林。记得上高中时,扬州城里的个园、何园都已部份修复对外开放,才知道仄巷深院之内的私家园林竟然如此别有洞天。后来从一位父执那里获赠陈从周先生(1918-2000)的《说园》,是《同济大学学报》1982年的抽印本,蒋启霆先生小楷抄写,俞振飞先生题耑,读后才粗知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价值。扬州瘦西湖莲花桥瘦西湖和平山堂这样的湖上园亭,是清代扬州园林鼎盛期的作品;个园、何园这样的城市山林也是清代中晚期官商之家的游赏之地。扬州特殊的运河枢纽地位使之成为清代朝廷盐业管理的中心,盐商鸠集,加上康熙、乾隆多次巡幸驻跸,以至于当时的官僚文士刘大观(1753-1834)说出“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这样的话来(李斗《扬州画舫录》),所以扬州园林多少有点官商文化中追求富贵豪奢的秉性。相比之下,苏州有名的园林大都有着可以上溯至宋元明的历史文化背景,那是沧浪亭主人苏舜钦(1008-1048)开辟的传统,更和明代小品文、小说、戏剧相得益彰,表现着骚人情志和名士风流。陈从周先生各美其美,认为苏州园林柔和,扬州园林雅健。其实在苏州人看来,扬州园林不免有点弄巧和俗态。沈三白是个“接花叠石”的能手,《浮生六记》中叙写他在乾隆南巡时期游览扬州几处竣工的接驾园林,多有评点,最后总结道:“其工巧处,精美处,不能尽述,大约以艳妆美人目之,不可作浣纱溪上观也。”艳妆美人自可觅诸富贵人家或是风月场所,唯有浣纱溪边的西子才是偕归江湖的佳人。江苏文库·精华编
2023年2月15日
其他

徐兴无·书话文脉 | 历史记忆中的牡丹诗会

徐兴无书|话|文|脉盛世牡丹多寄兴亡慨叹,沧桑遗物永存历史记忆。文献与文物的流转,可见王朝的盛衰,其中不断凝聚的是我们的家国情怀。“江苏文脉大讲堂·书话文脉”第二期,《江苏文库》精华编主编、南京大学教授徐兴无为我们讲述,历史记忆中的牡丹诗会。壬寅腊月,朋友自洛阳快递馈寄两盆牡丹,岁末一夜绽放,不意武后腊日宣诏发花之事竟能成真。晚唐《卓异记》仅言武则天命上苑
2023年1月29日
其他

徐兴无·书话文脉 | 阮元与镇江人的书

徐兴无书|话|文|脉2022年7月,江苏文脉大讲堂启动,以市民讲座的形式传播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成果,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广泛欢迎。2023年,江苏文脉大讲堂系列讲座将继续开展。与此同时,在报纸与江苏文脉官方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介绍江苏有史以来的典籍著作及其背后的人与事。专栏首个系列,邀请《江苏文库》精华编主编、南京大学教授徐兴无开设《书话文脉》。徐兴无《江苏文库》精华编主编、南京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国古代文学。阮元是清代的大学者、封疆吏、帝王师。他和镇江人的三本书的故事,堪称江苏文脉的传奇。这里有沧桑的等待,有机缘的凑泊,也有世事的遭逢。正是依靠像他这般持守的人,千年文脉才得以如缕不绝。清人梁章钜(1775-1849)《楹联续话》卷三《佳话》记阮元(1764-1849)书写楹联鼓励镇江盐商包氏出资刊刻宋元《镇江志》之事:镇江有某鹾商,欲求阮芸台师书楹帖,师未许也,而某商愈欲得之。师令人语之曰:“我有两部旧书,应归镇江人刊行。如肯成此美事,必书楹帖以报之。”某商首肯。师即日以七字联句奖之云:“古籍待刊三十载;旧闻新见一千年。”跋云:“嘉庆间,余得宋嘉定、元至顺《镇江府志》两部,皆《四库》未收之书。曾经进呈,得蒙恩鉴,因以底本贮之焦山书藏。三十余年,无过而问者。岁辛丑,丹徒包怡庄学兄请付枣梨。镇江之书,归镇江人珍护,甚善。不意归田老眼,尚见此书之成,乃知书之行世,及刊书之人,迟早皆有福命焉。因喜而记之。节性斋老人阮元撰并书,时年七十有八。”此书近已刻成一部,其一部亦已开雕矣。梁氏所记趣闻轶事,不见清人张鉴等所编阮元年谱《雷塘庵主弟子记》。南宋嘉定和元至顺年间修撰的《镇江志》是中国古代方志珍本秘籍,阮元《校刻宋元镇江志序》(《揅经室再集》二集卷二)称两书为乾隆六十年宣城张焘所赠,嘉庆间进呈内府时校录两份副本,一份藏于阮元家中的文选楼,另一份藏于嘉庆十八年(1814)他在镇江创建的“焦山书藏”藏书楼(见《雷塘庵主弟子记》卷四),“以待有志者刊之。”阮元曾分别为两《志》作《提要》,收入其《四库未收书提要》,道光二年(1822)编入阮元《揅经室外集》卷一。丹徒盐商包氏刊刻之时为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842),次年完工,距阮元校录两《志》已达三十载。南宋嘉定至清道光朝虽六百多年,然阮元《嘉定镇江志提要》曰:“镇江自六朝以后,递为重地,南渡以前之遗文坠典,如唐孙处元《图经》《祥符图经》《润州集类》《京口集》之类,世无传本,籍此以存厓略,零圭碎壁,尤可宝惜。”故以其中保存唐代地志文献而言,足当千年。刊刻之时,阮元又命门人刘文淇、刘毓崧父子“重加校正”,“详考全书体例及所征引各书,正其讹误,作为《校勘记》四卷附刻于后”,并代其撰写《校刻宋元镇江志序》,今此《序》并刘氏《宋元镇江志校勘记序》皆收于刘氏《青溪旧屋集》卷五。刘氏《校勘记序》记载阮元特命刘氏校勘不必因为自己《揅经室集》所收二《志》的《提要》文字在前,就“有所牵就,总期实事求是,不为凿空之谈。”其鼓励后学严谨治学,纠正前人谬误的态度于此可见一斑。道光二十二年壬寅丹徒包氏刊本宋元《镇江志》书影此则楹联佳话传播甚广,但其中深意尚可推考。阮元强调“镇江之书,归镇江人珍护”,并刻意向镇江盐商摹资刻书,一则表达了他倡导地方有责任保护传播地方文献的主张,一则对当时镇江富人不热心刻书事业心存不满。此可旁证于他与镇江学人柳兴恩的轶事。南京大学中文系陈中凡教授(1888-1982)藏《阮芸台致汪喜孫函》一纸(《南京大学藏名人手迹选》,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中有云:丹徒柳公《谷梁》学甚好,上冬过江来送此稿,看约有五、六本书。元为作《序》,大旨以为善于经,近于孔。现在柳公在扬已刻其前卷,大约刻资难集耳。镇江人钱甚多,而不肯助人刻书,此亦命也,即书亦有命也。陈中凡教授藏《阮芸台致汪喜孙函》丹徒柳公即柳兴恩(1795—1880),字宾叔,号润江,道光十二年举人,生平见《清史稿·儒林传》等,著有《春秋谷梁大义述》,极为阮元称道,亲为作《镇江柳孝廉春秋谷梁传学序》,并延柳氏馆于家中。阮元在《序》中感慨自己编纂《皇清经解》一千五百卷,唯独未能收集清代有关《春秋谷梁传》的研究著作,“道光十六年,始闻有镇江柳氏学《谷梁》之事。二十年夏,柳氏兴恩挟其书渡江来,始得读之,余甚惜见之之晚也。亟望礼堂写定,授之梓人,与海内学者共之,是余老年之一快也。兴恩为余门生之门生,贫而好学,镇江实学敦行之士也。”(《揅经室再续集》一集卷一,按《皇清经解续编》本删去“兴恩”以下文字)。柳氏所编《雷塘庵主弟子记》卷八“道光二十年庚子”亦载阮元对自己的知遇之事:“八月,公自订《揅经室再续集》,以《谷梁传学序》冠其首……丁未岁(道光二十七年),公延兴恩馆于家,为诸孙及外孙授经。”阮元得睹柳氏著作,阮《序》云在“二十年夏”,《致汪喜孙函》则云在“上冬”,此当是记忆有误差,但皆当在道光二十年,是年阮元七十七岁。恰恰在道光二十一年,柳氏的著作在扬州已刊刻前卷,但刻资筹集困难,难以为继。所以阮元既感叹“镇江人钱甚多,而不肯助人刻书”,又欣慰地看到镇江人终肯捐资刊刻“镇江之书”,可谓悲喜交集。江苏文库·方志编·府县志第101-102册
2023年1月19日
其他

玄武湖边,“文学太子”的传奇人生

江南的冬季,寒冷却不萧瑟。玄武湖梁洲,参天古树环抱,深深浅浅的橘色树叶,仍保留深秋的美景。1500多年前,昭明太子萧统,便是在这里度过他精彩的文学人生。萧统一岁做太子,智慧、宽厚、仁德。他的《昭明文选》成为后世读书人必备书籍,皇家子弟却有着非一般的诗人气质。《江苏文库·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萧统传》即将出版,跟随文字指引,走进昭明太子的传奇人生。玄圃
2022年12月29日
其他

在这个冬天,送上“雪”与“火”的温暖

冬天,一个有情趣的季节。天上飘雪,窗上结霜花,呵一口气,白雾升腾。身边点上一炉火,不管是炙烤蔬肉,还是温上壶酒,都是极致的享受。放眼浩如烟海的古籍,你会发现,古代的文人雅士曾留下大量饶有情趣的过冬往事。《江苏文库·精华编》收录的《老残游记》中,烧起热炭,两只山鸡一盘羊肉,可以吃得浑身暖意。《江苏文库·史料编》中收录的《新阁赏雪》,为广大读者铺陈开一幅绝美的雪景:“独怜高阁久沉沦,遥忆当年赏雪人。”《江苏文库·研究编》收录的江苏地方文化史,更是考证并科普了江苏各个市区有趣的过冬习俗。今天,我们就换一种打开方式,一起看看古人诗文中,那些“雪”与“火”的浪漫。雪·沁心沁脾说到冬天的雪,想起一篇出现在少时语文课本中的散文《湖心亭看雪》,由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所作,收在他的回忆录《陶庵梦忆》中。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学生时代时候读到此文,你或许没有在意,其中的一抹亮色便是“金陵人”。崇祯五年,张岱住在西湖边。大雪下了很多天,某天晚上,他乘着一叶小舟,独自前往湖心亭赏雪。张岱笔下的雪景有着一种空灵、宁静和孤寂。天光湖色白茫茫一片,长堤的痕迹、湖心亭的轮廓和一叶小舟,构成了湖上的影子。但是到了湖心亭上,张岱笔锋一转。有两个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围炉酌酒。他们看到张岱很好奇,感慨湖中竟有这样的人,拉着他举杯同饮。一问,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写到这里的时候,此前清冷的心境因为这亭中偶遇而变得有了温度。和柳宗元笔下“独钓寒江雪”的“孤舟蓑笠翁”相比,色调要温暖一些。正像近代作家施蛰存所点评那样,张岱最后是借舟子的话,来点明自己看雪的痴态,而且又用一个更痴的人来作陪衬,显得“吾道不孤”,天下还有不少这样的高逸之士。湖心亭看雪本就不俗,遇上知音更添高山流水的那份雅致。写雪景只是铺垫,借景生情才是真意,加上知音的“助攻”,作者的精神世界其义自见。南京人那份冬雪中的风雅也无需多言了。大文豪苏东坡写过许多赏雪诗词,他也在江苏赏过雪。北宋元丰七年(1084)十二月,苏东坡州前往汝州(今河南临汝)赴任途中,因淮水浅冻,船只难以继续北上,受阻于泗州(今江苏盱眙北)汴河口一个月的时间。苏东坡流连于泗州美景,写下多篇等脍炙人口的诗词。其中就有这样一篇——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在这篇词中,苏东坡的心境可见一斑。明明是寒冬腊月,他却只说“作小寒”。在词中,他写到了“雪”,但那是一杯清茶,他用雪、乳来形容茶色之白,那句传世的“人间有味是清欢”便出自这里。在寒冬里,他已经想象着立春的景象了。第二年的正月初一,淮河两岸大雪纷飞。这一次苏东坡真的写雪了。他冒雪走过长桥去淮河对岸的盱眙第一山拜谒朋友,回来以后,赋诗两首,吟咏这漫天雪景。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冰崖落屐齿,风叶乱裘茸。万顷穿银海,千寻渡玉峰。従来修月手,合在广寒宫。攒眉有底恨,得句不妨清。霁雾开寒谷,饥鸦舞雪城。桥声春市散,塔影暮淮平。不用残灯火,船窗夜自明。在苏东坡的笔下,此时的淮河长堤妆点成雪龙一般,第一山已是银装素裹的世界。从第一山上远眺,泗州已是雪城……待到雪霁,又是另一番景象,夕阳映雪,灵瑞塔影和长淮卧波相映成趣,到了夜晚不需灯火,透过船窗,室外那个白色的世界照亮着你我。火·暖胃暖心如果说,雪可以沁心沁脾,那么火就可以暖胃暖心。围着暖炉,喝一杯“奶茶”,这种诱惑连大诗人白居易都忍不住。烂熳朝眠后,频伸晚起时。暖炉生火早,寒镜裹头迟。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慵馋还自哂,快活亦谁知。酒性温无毒,琴声淡不悲。荣公三乐外,仍弄小男儿。这首诗的名字叫《晚起》,冬日阳光正好,纵情睡一个懒觉,然后围坐卧炉边,“融雪煎香茗,调酥煮乳糜。”奶香顺风飘来,不由得让人精神大振,心向往之。即使不喝“奶茶”,用无根雪水煮一壶上好的茶,亦是文人雅士招待客人的“顶配”。你看苏东坡是怎么做的。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在深冬季节里,酒缸里的酒已经见底,野外的山花也已落尽。看远处阳光高照,雪山消融,江水上涨。活火煎茶,新杯品饮,茶汤煎成浅红,赏心悦目。美人在明亮的窗前,正用茶碾研磨茶粉,此情此景,正与窗外雪后初晴的明媚景致相映衬。可惜,眼前的一切不过大梦一场,大梦初醒的苏东坡写下这样的序。十二月二十五日,大雪始晴,梦人以雪水烹小茶团,使美人歌以饮。余梦中写作回文诗,觉而记其一句云:“乱点余花吐碧衫。”意用飞燕吐花事也。围着火炉,只喝茶未免有些单调。烤肉就很不错。《红楼梦》里姐姐妹妹们大冬天烤鹿肉的场景,不知道馋哭了多少人。湘云一面吃,一面说道:“我吃这个方爱吃酒,吃了酒才有诗。若不是这鹿肉,今儿断不能作诗。……黛玉笑道:“那里找这一群花子去!罢了,罢了,今日芦雪广遭劫,生生被云丫头作践了。我为芦雪广一大哭!”湘云冷笑道:“你知道什么!‘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我们这会子腥膻大吃大嚼,回来却是锦心绣口。”——《红楼梦》第四十九回烤鹿肉,《调鼎集》里叫做炙鹿肉:整块肥鹿肉,叉架炭火上炙。频扫盐水,俟两面俱熟,切片。另外,还有煨、炒、蒸等做法。鹿筋味道也是很好的,但因为不容易烂,所以需要费些心思。须三日前先捶煮绞出臊水数遍,加肉汁汤煨,再用鸡汁汤煨,加酱油、酒,煮到收汤,不掺他物就是白色,加花椒细末味道更好。如果兼用火腿、冬笋、香覃同煨,便成红色。鹿筋还可以切丁,配风鸡丁、红萝卜丁、笋丁、脂油、酱油、酒、肥肉丁烧。围炉烤肉,是曹雪芹笔下独属于俊男美女的浪漫,“强饮三大白”是张岱笔下文人骚客的情怀。也许,寒冷存在的意义,
2022年12月27日
其他

盖纸被、抱手炉,看看古人如何过冬

“燕山雪花大如席”,身穿羽绒很放心。“罗衾不耐五更寒”,今朝我有电热毯。“瀚海阑干百丈冰”,家有空调心不惊。眼下,持续低温冻得人们瑟瑟发抖,羽绒服、电热毯、空调成为人们过冬必备神器。在没有这些神器的古代,人们是如何过冬的?墙壁上面做文章墙壁一暖,整个屋子都会跟着暖起来,聪明的古代人很早就明白这个道理。1902年,美国人威利斯开利发明了空调。但早在公元前300多年,秦国的君主们就已经在数九寒冬享受过“中央空调”般的体验。唐《京畿瑞雪图》“中央空调”的秘密在墙上。能工巧匠们将宫殿的墙砌成空心夹墙,底部凿有筒瓦相扣的管道,作为烟道,与灶相通。点燃灶火后,暖气便可以通过烟道通入墙中,让整个房间都温暖如春。这样的墙壁叫做“火墙”,秦代咸阳宫遗址还保存着这样的结构。到了汉代,皇家取暖还是喜欢在墙壁上做文章。《江苏文库·精华编》之《楚辞补注》《江苏文库·精华编》之《楚辞补注》中写道:“《汉官仪》曰:椒房,以椒涂壁,取其温也。”把花椒和泥涂墙壁,冬天置身房中,有御寒保暖的功效。汉代的未央宫中就设有椒房殿,那可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江苏文库·精华编》之《世说新语》这种用花椒做保温涂料的方法,在后来也曾“飞入寻常百姓家”。《江苏文库·精华编》之《世说新语》上记载,西晋时首富石崇也曾“以椒为泥”。就是不知道这个味道的墙壁,闻起来会让人馋火锅吗?涮着火锅温着酒馋火锅,那就吃呗,毕竟吃火锅也挺御寒的。南京博物院曾经展出过一件刘非墓出土的铜分格鼎,这是目前考古出土的唯一一件西汉时期的铜分格鼎。刘非墓铜分格鼎口径40厘米的大锅分为五个格子,中间一个圆形格,四周被隔成四格。这个铜分格鼎的用法与现代分格火锅基本相同,将不同的食材放入不同的格挡内,汤汁不串味,可以烧出不同风味的火锅。这个“汉代火锅”的主人刘非是谁?他是西汉江都王,也是汉武帝刘彻的哥哥,可见这“汉代火锅”也是皇家之物。除了这火锅,还有什么食物能御寒?如果你问白居易,他一定告诉你,喝酒啊!白居易天色将晚,雪意渐浓,白居易问他的好朋友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和元稹一同出游,他们在雪中饮酒畅谈,白居易又写下“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遇上冬天的第一场雪,白居易想到的不是炸鸡,又是酒,“新雪对新酒,忆同倾一杯。”清
2022年12月19日
其他

舌尖上的南京,“zan个鸭子ki”就像谈一场恋爱

家里来客人了?zan个鸭子ki!晚上懒得做菜?zan个鸭子ki!没有理由,就是馋了?zan个鸭子ki!zan个鸭子ki,是南京人平凡生活中的高光时刻,是心照不宣的暗号,是抚慰心灵的妙药,也是一场永不分手的热恋。前阵子,文脉君向大家推荐南京特色美食锅贴,反响热烈(点击此处可以查看),这次我们继续舌尖上的南京第二弹。南京烤鸭。前世注定南京人爱吃鸭子,名声在外。“没有一只鸭能游得出南京嘛。”
2022年10月31日
其他

王羲之《兰亭集序》何以能“美上天”?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不久前,当国际空间站从距离地球420公里的高空,以每小时28000公里的速度飞越北京上空时,欧洲航天局女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借《兰亭集序》中的名句,骋目抒怀,表达她俯瞰寰宇时飞扬的心绪。这条推文,被冲上了热搜,引发了国内外网友的热议。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什么1600多年来,魅力不减?壹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2022年10月20日
其他

舌尖上的南京,锅贴比鸭血粉丝汤还能打

如果南京小吃是个江湖。群雄并起,强手如云,究竟谁最“能打”?这个问题问外地朋友,多半会觉得是鸭血粉丝汤。毕竟名声在外,没有一只鸭子游得出南京嘛。但在南京人心里,锅贴,才是最硬核的存在。可能又有人会说了:锅贴?不就是煎饺吗?全国各地都有,凭什么它能傲视群雄?答案就在这里。源远源远,源远,源有多远?民间传说,锅贴是宋太祖给赐的名,说他偶遇御厨油煎饺子,觉得异香扑鼻,龙颜大悦,将其摆上宴席。传说毕竟是传说,难以考证,不过古代有本有名的食谱叫《中馈录》,其中记载了一种类似锅贴的食物,叫“油夹儿方”。“面搜剂,包馅,作夹儿,油煎熟。馅同肉饼法。”这种美味的“碳水炸弹”没有理由不火。它的身影还出现在元代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面一斤,香油一两,倾入面内拌,以滚汤斟酌逐旋倾下,用杖搅匀,烫作熟面。挑出锅,摊冷,擀作皮。入生馅包,以盏脱之,作娥眉样。油炸熟,筵上供。每分四只。”到了清代,锅贴开始以不同的面目出现在全国各地。清代名士薛宝辰在《素食说略》里说:“置有馅生饼于锅,灌以水烙之,京师曰锅贴。”可见当时北京的锅贴是“水煎包”。而“南京老饕”袁枚,以及夏曾传的《随园食单补证》中说,“苏州式也,以油酥和面,包肉为饺,烧熟之。”俗称“蛾眉饺”。这大概就是南方锅贴的早期样式。分宗清代南方与北方的锅贴已经显露出差别。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南京的锅贴又继续分宗,自成江湖。有两派最为出挑,一类是牛肉馅的,还有一类是猪肉馅的。南京的猪肉馅锅贴很可能发迹于民国时期。闹市区车水马龙,为了吸引来往宾客,当时有家叫金春的锅贴店,吃锅贴按“客”为单位。吃一客锅贴送一碗鸡丝汤,金春锅贴很快就火了起来。而发源于七家湾的牛肉锅贴可能出现得更早。百年前的七家湾,是一条看似普通的小街,位于朝天宫东南,与仓巷相连,这里曾是买卖新鲜牛肉的好地方。近水楼台,这里牛肉制成的锅贴,外观焦黄酥脆,内里鲜嫩多汁,咬一口既酥又脆。上部柔嫩,底部酥脆,牛肉馅味道鲜美,滋味别具。据南京市老字号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唐亦飞介绍,南京的回民一些是从外地来的,他们一路赶鸭子、卖鸭子,这才有了钱财在南京安家,七家湾就是其中的一处聚居地,聚集了七家回民姓氏。他们以牛肉生意为主,顺带卖些牛肉锅贴、牛肉馄饨。时间久了,牛肉锅贴便出了名。唐亦飞说,在今天的南京老字号当中,锅贴店有金同记、李记、蒋有记、金春等几家,这些老店有历史,有传承的记忆,到今天都是“网红店”。绝学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锅贴真的等于煎饺吗?当然不是。传统的煎饺,多是煮熟后进行煎制,而锅贴,必须是生面下锅,热油灌顶。硬桥硬马,全是真功夫。以牛肉锅贴为例,在文脉君看来,要做好一份地道的牛肉锅贴,起码需要两项“绝学”。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文脉君特意为这些绝学套上通俗易懂的名字——第一项,“龙象般若锅”。还记得金庸笔下的金轮法王吗,势大力沉,一手金轮被他转得虎虎生风。煎锅贴也需要这样的气势,不过用的不是金轮,而是大黑锅。浅口大铁锅,以螺旋状将锅贴码好,再下来就是快速转动,顶着火舌撞击锅灶,力量感十足。第二项,“八卦游龙煎”。武当的八卦游龙掌以灵巧、多变,丝滑的掌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的,煎锅贴也是如此。倒入金黄的菜籽油,滚油宛如一条金龙在锅贴的缝隙中游移,生面在高温的洗礼下,瞬间变得金黄,透出阵阵鲜香。这就结束了吗?不!吃锅贴也有两大绝学。“灵犀一筷子”。锅贴刚出锅,鲜美的牛肉汁水丰沛,稍有不慎就会飞溅而起,烫着旁边的顾客。这时候必须要考验你的筷功,稳、准、狠将美味送到嘴中,不带走半点汤汁。“独孤两蘸”。醋,清鲜爽口,可以解腻。辣油,唇齿留香,刺激味蕾。两种调料,可分而蘸之,也可合二为一。好吃到没朋友,可谓是真正的“独孤两蘸”。遁世在武侠小说中,真正的高手都要遁世的。在南京小吃界,真正的“高手”也都藏在街头巷陌中。也许你很难在高大上的宴席上看到锅贴的身影,但是每一个南京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它的影子。冒着清晨的雾气,巷子口已经排起长长的队,只为了锅里那口焦香的美味;中午时分,步履蹒跚的老人拄着拐杖走进锅贴店。当你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会知道——真正的“顶流”,从来不需要更多言语去说明。前阵子,文脉君有个广东朋友大老远跑来南京吃小吃,花了三天时间,带他尝遍了各色南京美食。最后他说,吃了这么多,唯有这个“煎饺”最好吃。文脉君本想打断他。“这个不是煎饺,这个其实叫……”“哎算了,好吃你再多吃点。”江苏饮食博大精深,有名的锅贴可不只存于南京一市。《江苏文库·研究编》中,很多地市都记录了当地与锅贴的关系。比如《江苏地方文化史
2022年10月10日
其他

411年前的今天,芥子园主人的传奇写下了第一笔

一般来说,读书人都挺狂的。这个叫李渔的人也不例外。他有一大堆“江湖喝号”,什么“仙侣”“谪凡”“天徒”……怎么惊世骇俗怎么来。一般来说,狂人都挺清高的。这个叫李渔的人却很例外。他有一大堆“江湖传言”,说他“性龌龊”、说他“善逢迎”……怎么腌臜怎么骂。你很难用一个词或者一段话去贴切地概括这个人他是落魄的大才清醒的酒徒会写诗的园艺师会做饭的发明家开得了戏班也打得了秋风生在乱世他愤世却不嫉俗性格散漫他活得很却认真江苏文库《江苏地方文化史·南通卷》中就讲述了李渔的故事411年前的9月13日农历八月初七他出生在江苏如皋这是传奇的开始穷光蛋也有游艇梦李渔是堪称天才的人《江苏文库·书目编·江苏艺文志》说他“少壮擅诗古文词,有才子之称”江苏文库·书目编·江苏艺文志但寓居南京的日子可以看出纵使名声在外李渔还是一个普通人讨厌考试、不爱劳碌开心了会笑生气了要骂人可有一点他最喜欢玩儿玩着玩着就玩出了门道从杭州搬家到南京名义上是去打假维权其实他早就心驰神往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是不是要坐一条配得上的船?还真别说因为市面上的船太俗李渔真的曾经想过自己设计亲手打造一艘“豪华游艇”游艇的主舱要开舷窗“四面皆实,犹虚其中”要能看湖光山色,云烟竹树还要能看樵人牧竖,醉翁游女“一日之中就可以现出千百万幅佳山佳水”想法挺浪漫,奈何囊中羞涩“梦中情船”还没造就沉了那会儿李渔有多穷?刚搬来南京的时候他住在金陵闸写了一副带自嘲意味的楹联:二柳当门,家计逊陶潜之半双桃钥户,人谋虑方朔之三嗯,很客观装修大师的逆袭之路没钱就别造游艇了,造景吧!因为十分仰慕六朝名士周处李渔后来搬家搬到了“周处台”附近这就是当今网红打卡点“芥子园”的前身“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他取佛经中“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之义取了这个园名家人、家当还没来得及安顿他就带着一堆人马叮叮当当搞装修第一步,就是凿窗户坊间猜测当年没凿在游艇上的那股狠劲儿全发泄到了自家的窗户上不过说真的李渔确实无愧“装修大师”的称号他有自己独到的审美也敢想敢干花径的捷迂屋檐的长短女墙的高低角门的朝向他都要一一过问,绝不含糊芥子园在如今的老虎头附近你就拿窗户来说就被他玩出了花什么山水图窗、花卉虫鸟窗等等一二十种款式,样样非同凡响他最得意的其实是“梅窗”那是一个夏天,大雨倾盆淹死了他书房前一棵石榴树和一棵橙树因为太过坚硬刀砍斧剁都不为所动李渔也无可奈何有一天,他见这些树枝弯弯曲曲好像古梅,他突然灵感迸发:为何不做成窗子呢?说干就干,他吩咐工匠将窗户做成后点缀“红梅”和“绿萼”俨然是活梅初开朋友见了,无不叫绝“非典型大厨”,你真的会做饭吗?李渔到底会不会做饭?关于这个问题他身边的人多半会说必须会啊!李渔这个人不仅会做,还会吃每回宴请,全是新奇菜色但你若是让精通厨艺的人去看他的菜谱那这个人多半会感慨“怪,实在太怪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做法”这就是这位“非典型大厨”的厉害之处他做饭没有什么“规矩”“五香面”“八珍面”“花露拌饭”都是他的得意作品至于吃,他更是毫不忌口卧病在床,他非要吃“大热之物”杨梅还到处跟人家宣传“本性嗜好之物可以当药”李渔很喜欢火腿和竹笋,合盛一簋“性热”的他吃“性寒”的他也爱吃他视蟹如命买螃蟹的钱叫“卖命钱”螃蟹一上市他就把家里的四十九只大缸装满了螃蟹用蛋白养着以保证到螃蟹下市之前自己每天都有蟹吃这还不够他还用绍兴花雕酒腌制醉蟹留着冬天吃不过,李渔由于太爱螃蟹了以至于一想到要和别人分享就莫名神伤:这么多张嘴分到我肚子里的又有多少呢?唱戏吧!老人家其实,早在杭州的时候李渔就已经有很多戏剧作品传世了《怜香伴》《风筝误》《意中缘》《玉搔头》“湖上笠翁”的名号享誉全国但在南京芥子园李渔实现了人生的另一个高峰自己当老板、搞演出彼时,他在家里组织家庭戏班忙得不亦乐乎当然,戏班想要“出圈”少不了台柱子的加持当时,李渔的家班有演技卓绝的乔、王二姬不仅人美、嗓子亮对戏曲的理解也很深入昆剧《风筝误》第四场《惊丑·逃遁》一时间,李渔家的戏班闻名遐迩全国的显贵豪富、文人学士纷纷邀请他们周游各地当时他们演出的剧目很广泛《凰求凤》《慎鸾交》《巧团圆》《琵琶记之寻夫》都颇受欢迎而李渔身兼编剧、导演、经纪人数职无疑是团队的核心可惜,1672年李渔携家班自金陵溯江而上遨游楚汉之间乔姬竟然因为过度劳累,客死他乡第二年,王姬也得病死去已是老人的李渔心中愁苦写下了《断肠诗》二十首《后断肠诗》十首,寄托哀思而后,李渔的家班也因为这两位的去世星散夭折江苏文库·研究编·江苏历代名人词典再后来李渔也迎来了他的结局据《江苏文库·研究编·江苏历代名人词典》李渔最后“买山而隐”但生活窘迫,常告求友人终死于穷困李渔的一生太过传奇以至于一篇推文难以拼贴这个有情趣、极风雅的老人家可能他的一生没有那么多惊心动魄也没有舍生取义、力挽狂澜但三四百年过去我们依然能从他的生活片段里发现闪光点继而会心一笑“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小小的市井生活也可能藏着参不透的禅文
2022年9月13日
其他

解锁南京地名里的“高考”密码,祝君好运!

南京,自古就是读书人的聚集地。徜徉街巷,一个个老地名,记录下读书人考学、求学的历史。成贤街、四牌楼、沈举人巷、朱状元巷、秦状元里、上江考棚、三元巷、文德桥、文昌巷、科巷……明天是高考日,就让这些老地名送上文脉君对考生们深深的祝福!秦状元里“秦状元”在南京很有名,他叫秦大士,字涧泉,是清乾隆时的状元,他官至侍读学士,后在翰林院供职。秦大士的诗、书、画,人称“三绝”。秦状元在长乐路的府邸,叫做“秦状元府”,这里是南京唯一保存完好的状元故居,已有300多年历史。秦家在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均鼎盛,子孙中不乏朝中重臣。在南京,还有一条名为秦状元里的街巷,也与秦状元有关,是他未中状元时住过的小巷,原本叫秦状元巷,位于中华路西侧、金沙井一带。20世纪50年代初,秦状元巷与银作坊合并,称“秦银巷”。20世纪末,这里改名“秦状元里”。今天的秦状元里既是街巷名,也是小区的名字,多个小区都以秦状元里为门牌号,将这个老地名承传。状元境状元境位于夫子庙北侧。东起贡院西街,西至教敷营。据考证,南唐时,此处名国子监巷;元、明时期,此处曾名状元坊;清代时,此处是书店、书摊集中地,并有一家书坊名为状元阁。此后,这里便被称为状元境。因为夫子庙一带曾经是江南贡院赶考考生的聚居之地,考生喜欢到这里住宿和买书,都是为了讨好彩头。江南贡院是全国开创最早、规模最大的乡试场所。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四年(公元1168年),初名建康贡院,是县、府学子科举应试场所,起先占地面积并不大,应考人数也不多。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后,将直隶省(今江苏、安徽,上海)的乡试及全国性的会试都集中于江南贡院进行。今天的状元境是夫子庙步行街的重要部分,人们可在这里悠闲漫步,感受夫子庙的慢生活。三元巷南京最出名的“武科举”地名,当属三元巷。位于中山南路北段,东起中山南路,西至明瓦廊。这里曾是明代抗倭名将尹凤的居住地。他武学超群,在明嘉靖年间乡试、会试、殿试中“连中三元”,即解元、会元、状元。所以人们就将尹凤所居之巷,称“三元巷”。当时倭寇蜂起于东南沿海地区,尹凤立志报国,后官拜参将。明万历年间随俞大猷在福建抗倭,屡建战功。另据《帝里文人略》:“尹三元凤家在白下桥西,今三元巷疑其以旧居得名。”听说,过去不少娶亲的花轿首先要经过三元巷,以图“连中三元”之吉,希望子孙后代都能出人头地。科巷科巷,这条南京著名的美食街也与“科考”有关。地名里的“科”其实指的是“武科举”,这里以前是武科营盘驻地。今天的科巷弥漫着浓浓的烟火气,美食店林立,不少店面门口都排起长队,那段科考的历史早已消失在时间的长河之中。四牌楼四牌楼位于进香河路与太平北路之间。它是一处古遗址。明代时,这里是国子监的南大门,门前建有两两相对的四座牌楼,所以叫做四牌楼。牌楼为木制结构建筑物,刻有“国子监”三字。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下诏在鸡笼山改建国子学,次年改称国子监,这彰显了朱元璋崇文重教的理念。国子监是明代朝廷官办的一座最高学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人数多达近万人。清顺治八年,南京国子监改为江宁府学。今天的四牌楼因为东南大学120周年校庆而格外热闹,街旁喜庆的海报吸引着行人驻足拍照,学生们络绎不绝,树荫下,四牌楼的书卷气在升腾。成贤街由国子监衍生出来的路,不止四牌楼,还有成贤街。成贤街位于鸡鸣寺南,太平北路西侧。北起北京东路,南至珠江路。明《南畿志》记载有成贤街。街在明代的文化教育中心最高学府国子监门前。那时的人们认为,读书人经国子监深造,就可以成为贤人,可以入仕为官,所以将国子监旁监生常走的街巷称为成贤街。可能穿行于此的人们不会想到它的过往,但其实“成贤”之愿是代代相传的。贡院街夫子庙一带的贡院街,在南京也是无人不晓。东北起桃叶渡,西南至瞻园路,江南贡院每天招揽了无数游客。明景泰年间,建应天府贡院后成街,街以北侧“应天府贡院”名中“贡院”二字得名。清同治十二年(1873),曾国藩重修贡院,更名江南贡院,街名未变。贡院街为夫子庙地区最繁华的地段之一,也是秦淮河风光带和金陵新四十景之一“灯火秦淮”的核心区域。上江考棚明初,南京作为都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安徽、江苏两省位处京畿,其生员均来南京参加预试。因此,南京在明、清两代在今中华门内东侧一带设有上江考棚和下江考棚分别供两省生员参加预试。所谓上江、下江,是根据两省沿长江的位置来分的,因安徽在南京之西,居长江上游,习称上江;江苏处长江下游,故称下江。当时更有许多富户人家,为了科考,在上江考棚和下江考棚一带筑巢而居,从而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历史上,上江考棚曾经换了几个地方,清同治四年以后,正式搬到了老门东。2009年5月份,有人在即将拆迁的门东发现了上江考棚界石,由此确定遗址的位置。下江考棚三年一次的乡试,都是在阴历八月举行,又称“秋闱”;而举行预试的时间则在该年的二月,所以多数应试者在乡试的前一年就来到南京,租赁房屋,进行复习、交际及游乐等活动。每届此时,考棚附近熙来攘往,文士如云,贡院所在地的秦淮河、夫子庙一带更是热闹非凡,文化事业与商业相互促进,加速了南京都市的繁荣发展。这下江考棚,就位于南京城南镇淮桥的东北,东起信府河,西到中华路,地名至今犹存。很多人都知道,现今有个以考棚命名的考棚小学,就是1905年在下江考棚程子祠遗址上建校的。1910年为程子祠学堂,1927年改名考棚小学,1998年迁至许家巷。沈举人巷南京有如此多的“状元”地名,以举人为名的却只有一处——新街口的“沈举人巷”。但在当地百姓心中,这位沈举人的地位,一点也不比状元差。沈举人名叫沈九思,是明清时期的举人,曾居家讲学,传业授道,桃李满园,为四方邻里所称道,也为地方的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为了纪念沈九思的贡献,人们把他所居住的巷子叫做“沈举人巷”。藏在南京的“高考”地名还不只有这些漫步巷陌,不意间就会解锁“高考密码”或惊奇,或动人,或有趣这大概就是这座文学之都的馈赠吧高考加油不管是秦状元,还是沈举人很多著名的“南京考生”他们的名字和故事都记录在《江苏文库·书目编》《江苏艺文志
2022年6月6日
其他

内含福利 | 从点燃香火到一地香灰,第一炉香78年了还香吗?

她不是没有挣扎过,其间她去过美国、拾起笔,想在大洋彼岸再现上海滩的风光。但《易经》《雷峰塔》等等始终无人问津,出版无门。
2021年10月21日
其他

无锡“樱桃进士”的漂泊之路

“而今”二字,是这阕词的起承转合,也是他这一生的转折。繁华已散,那片笙箫鼓乐、琉璃灯彩,只是关于故国元夕的美好记忆。眼前的元宵节,随意挂几盏灯,冷落萧条,人们心懒意怯,全无游乐的兴致。
2021年10月18日
其他

安品街20号,金陵一代名园的百年沧桑

2020年是陈作霖逝世100周年,南京文史界专门举办纪念会,追思这位“可园老人”。陈作霖是谁?可园,又在哪里?南京安品街20号,主城闹市区寻常巷陌中,一块小小的街巷牌贴着墙壁,蓝底白字,毫不起眼。水泥墙上随机涂抹着一块块灰色、白色的油漆,水渍滋养的青苔沿着墙脚爬上来。走进去,一面青砖墙悬挂着文保标识牌,透露出一些历史信息。这里,曾是金陵红土桥陈家的祖宅可园,清末民初金陵名园之一。183年前(1837年),南京地方文史学者陈作霖在这座园子里出生。陈作霖晚年自号“可园老人”。他一头扎进地方史志文献收集、整理、研究和撰述工作,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史学者,也让这座园子成为文化雅集之地,谈笑有鸿儒。现在的安品街20号外景1可园的故事,要从陈作霖的祖父辈说起。1819年,陈作霖的祖父陈维垣和叔祖父陈维屏,在嘉庆己卯科考中进士。那个年代,考上进士,是大多数读书人一生孜孜以求的事。兄弟二人同榜进士,绝对是家里可喜可贺的大事件。哥哥陈维垣在京城任内阁中书,弟弟陈维屏在山西当知县。1825年,陈维垣感染时疾,英年早逝,年仅32岁。那一年,陈维垣的儿子、陈作霖的父亲陈元恒才7岁,他跟随母亲从北京回南京,住在斗门桥一带的老宅。5年后,陈维屏在红土桥一带买下一处宅院,也就是今天的安品街20号,送给寡嫂和侄子住。21837年,陈作霖出生在这座宅子里。和当时大多数书香世家子弟一样,读书、进取、考功名,是人生的“必修课”。也许是家学渊源的积淀,他从小聪明好学,3岁开始识字,6岁就被称为“秀才种子”,7岁学对句,9岁学写文,10岁学律诗。从小诗书滋养的他,也很喜欢看小说,10岁前就已经看过了《东周列国演义》,书里的故事涉及《吴越春秋》《战国策》等等。读书之余,他也很喜欢出门放放风。10岁以前,南京城的东西南北,是他周边游的半径。那时候,城北有十座庙宇,都是明初所建;城南有雨花台、报恩寺;城西莫愁湖有荷花万柄;城东秦淮水由东水关进城……平静的生活,在1853年被战火打破。农历二月初十,太平军即攻占江宁(今南京)。他的回忆中,当天黎明炮石如雨,忽然西北方向一声巨响,家里屋瓦都发出共振响声。此后的120天,陈作霖在家中和亲友家东躲西藏。之后,他跟随全家人逃离南京,漂泊在江淮间长达11年,历经全椒、凤阳、盱眙、宝应、镇江、丹阳、东台、句容、泰州……3直到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陈作霖一家才回到南京。太平军占据南京期间,安品街的陈氏家宅一度成为一个王府。1864年,清军攻破南京,宅子因为兵燹损毁严重,不能住了。陈作霖的父亲陈元恒只能带着全家,住回斗门桥老宅后楼。1869年秋,南京滨江一带水灾,安品街的家宅再次遭到损毁,只剩下几间破屋。到了1867年,陈元恒考中了举人。一个举人的社会交往,自然需要一个体面轩敞的宅子。再加上,这些年家里添丁,人口越来越多,斗门桥老宅后楼越来越显得不够住了。老宅现存的柱础1874年,陈元恒开始重修安品街住宅。重修后的陈家宅院,前后共四进,还有一个后花园。自南向北,第一进为大门门厅和家族学馆三间。第二进为应接宾僚的“于斯堂”及三间住房。于斯堂后,有舸舫式的书房,名叫“养和轩”,是陈家父子兄弟读书的地方。一二进之间,有大天井,东西两侧各有一排厢房。第三进是陈元恒夫妇居住的“凝晖室”,还有子女住房,一共四间。二三进之间,有一个小天井,东西各有一排厢房。第四进西边是一竖排三间复室,与凝晖室之间有“凝晖廊”相连,起名叫“征文考献之室”,又叫“瑞花馆”。瑞花馆,后来也成为陈作霖修地方志的地方。瑞花馆以东,就是后花园。一开始,“可园”就是指后花园。后来,随着陈作霖文名日盛,“可园”成为整座宅子的代称。现在安品街20号里的天井41875年,宅子落成,一家人又搬了回来,不仅衣食无忧,还喜事连连。就在同一年,陈作霖考中了举人。弟弟陈作仪1888年考中举人,1890年考中进士,离开可园,赴浙江、湖南等地做官。虽然陈作霖考进士屡屡挫败,但他在可园“征文考献之室”里,一头扎进整理地方史志文献资料中。四五十年间,他笔耕不辍,撰成并出版《金陵通纪》《金陵通传》《金陵琐志五种》等多种南京地方史志传世之作,还有《可园文存》《可园诗存》《可园词存》等文学著作。金陵图书馆现存陈作霖著作二十余种。《金陵通纪》内容上自先秦下迄清代,详载金陵舆地沿革,典章制度及重大事件。《金陵通传》起自春秋,止于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使上下二千年间金陵三千余人物集于一书。陈作霖成为地方史志学家和著名学者,名声在外。可园,成为南来北往的文化名流聚会场所,谈笑有鸿儒,晋身当时“南京二十四所名园”之一。距离可园不远,鸣羊街的愚园,是陈家世交胡家的花园。陈作霖在《凤麓小志》中,详细介绍愚园,还附上了愚园全图。5“可园老人”陈作霖逝世后,长子陈诒绂继承了可园,也继承了诗书传家的传统,继续从事南京地方史志的研究和著述。可园和可园主人的命运再转折,是在1937年。侵华日军进逼南京,南京沦陷前夕,陈作霖长孙陈祖同带着全家人,离开可园,往四川避难。可园现存的水井被置于水池下抗战胜利后,1946年,陈祖同全家返回南京时,可园已经损毁严重。原本已经另立门户的陈家族人,因为家园毁于战火,也搬回了可园老宅。于是,各家负责修葺自己居住的部分。损毁的家族学馆木梁柱被拆除,原来的后园菜圃也建了房屋。一段时间以来,这里除了陈家人,还迎来了很多房客。原本的私家园林宅第,成为拥挤不堪的“大杂院”。如今的安品街20号,已经看不出一点园林的样子,只剩下老旧的房屋。直到现在,这里还住着陈家后人陈鸣瑾。“可园老人”陈作霖后人陈颐按辈分,68岁的陈颐叫陈鸣瑾“嬢嬢”(小姑)。陈颐也出生在可园,一直住到16岁。时隔半个世纪,老人还记得,当年这里草木葳蕤,竹影摇曳。退休前,陈颐是江苏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和高祖父陈作霖一样,从事文史研究工作。陈颐表示,作为陈家后人,他们希望能恢复可园风貌,传承“世界文学之都”的历史文脉。“可园老人”陈作霖
2020年8月4日
其他

字写得好的人,运气都不会太差……吗?

前不久,南京图书馆办了一场特展上,展出四库底本和南三阁部分零种,限时一小时,比快闪还要闪,海内外上百位专家学者强势围观。文脉君也得以惊鸿一瞥:整齐排列的正楷字,真不敢相信,这都是手抄誊录。
2019年7月4日
其他

故宫美景,我在南京居然找到了同款!真正的绝色!

|景色图、资料图由“朝天宫-南京市博物馆”提供,汉服照由南京资深汉服摄影师秋月半弯(赵曦)提供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办公室和现代快报联合推出“江苏文脉”微信公众号↓↓↓长按即可关注
2019年4月9日
其他

厉害了!10年要出版3000册!江苏文脉工程唤醒数千年记忆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文总集,就是在江苏编撰的吗?你知道,为什么王安石、苏轼、袁枚这些“外地人”都会爱上江苏?你知道,江苏流传至今的珍贵古籍有多少?……江苏文化浩浩汤汤,巨匠灿若星河。为了保存我们的集体记忆,一项关乎江苏人的文化血脉工程,正在悄然进行。这项工程被称为“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是江苏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也是全国同类工程中规模最大的文化工程。从2016年开始,计划历时10年,编辑出版《江苏文库》,纸本规模3000册左右。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办公室和现代快报联合推出“江苏文脉”微信公众号。江苏书库书目编◆系统梳理江苏文献典籍资源,摸清江苏籍学人在历史上的著述情况,以及历史上记述江苏的著述情况。◆包括:《江苏艺文志》《江苏近代著述志》《江苏现代著述志》《江苏地方文献书目》《江苏典藏志》。江苏文库文献编◆收录历代江苏籍学人的代表性著作5000种左右(以文献普查数据为准),集中呈现自历史开端至1911年的江苏文化文本,呈现“文化江苏”的整体景观。◆采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编排。◆各书撰写一篇提要。◆2017年陆续出版,每年出版150-200册,2023年左右完成。◆在此基础上,编撰《文献总目提要》。江苏文库精华编◆选取包括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各类文化形态中具有代表性、对国内外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江苏籍学人文化学术成果100-200种进行整理。◆时限为1949年。◆通过整合现有成果、版权转让、首次整理等方式,初步估计,至2020年,可陆续出版80种300册左右。至2025年,出齐200种600册左右。◆以编目工作为依据,打造“江苏文化译林”,即在精华编中选取10种30册左右图书,组织海外汉学家翻译成各国文字,作为江苏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江苏文库方志编◆从江苏省现存各级各类旧志中选择价值较高、品相较好的志书600种左右影印出版,并撰写提要,总规模约500册。◆该项目已被省政府列入重点文化出版工程。◆整个项目计划在3-5年内完成。江苏文库史料编◆以现有行政区划为主,收录有关江苏地方史料类文献,反映江苏各地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艺术、社会生活、风土民情等。◆各书撰写一篇提要。◆2017年陆续出版,每年出版150册左右。◆在此基础上,编撰《史料总目提要》。江苏文库研究编◆收录当代学者研究性著作,包括《江苏通史》(已出版)、《江苏文化通史》(10卷)、13个省辖市各1卷的地方文化史,以及若干江苏文化专题史研究、江苏文化名人传(100位,100册)。◆集中再现江苏文脉中各文化形态的历史发展轨迹、鲜明特色、基本特征和历史贡献。这是文脉工程,不是文本文库工程自古,江苏就有修典的传统。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文总集《文选》,就是梁代昭明太子在1500年前组织学者编纂的,当时的工作地点就在现在的南京。目前正在进行的文脉工程,更是一项浩大的世纪工程。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历时十年出版的《江苏文库》分为《书目编》《文献编》《精华编(含“江苏文化译林”)》《方志编》《史料编》《研究编》6编。“江苏不仅搞文献整理,而且同步启动研究工程,比较系统地对江苏上古以来到1949年的文化典籍进行整理和研究。”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所以,江苏做的是文脉工程,不是文库工程、文本工程。”据了解,编辑出版委员会由宣传、出版、图书馆等部门组成,囊括江苏省档案局、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地方志办公室、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等多家单位。参与工程的都是江苏文化界的“大牛”级人物,江苏省文史馆馆长周勋初、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茅家琦,两位老先生不仅担任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而且亲自担纲文库分卷主编;此外,南京大学教授莫砺锋、程章灿、徐小跃、徐兴无、胡阿祥、贺云翱,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江庆柏、陈书录、赵生群、钟振振,扬州大学田汉云、钱宗武、周新国,省社科院樊和平、姜建、王卫星等一大批知名学者参与其中,或参与编撰,或把关审读,打造了一支具有国家水准的编修队伍。经典太多名人太多,入选标准很严苛江苏名人那么多,文化典籍浩如烟海,哪些人、事、物能收录进文脉工程?“大牛”们的眼光很“毒”很苛刻。6编中,“史料编”包括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社会、家族、文学14类,而这14类都以江苏的珍贵古籍为依托。那么,江苏一共有多少古籍?据江苏省图书馆副馆长全勤介绍,他们花费10年的时间摸清江苏古籍的“家底”,目前正在进一步统计、厘清。“一共收到22万条目,一个条目为一部,也就是说有22万部,近400万册。”“大牛”们便是从这么浩瀚的古籍中,遴选出最能体现江苏文脉的。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姜建主持的《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是“研究编”的一个重要板块,准备用传记展现对中华文脉有重大贡献的100位江苏文化名人。什么样的人才能收录其中?姜建说,尽管刘邦、项羽、孙权、周瑜在历史上都非常有名,但他们不是文化名人,所以不会收录。王安石是江西人,可他年少时跟着父亲来到南京,辞去宰相之职后回到了南京这个第二故乡,就住在紫金山脚下;袁枚是浙江人,但他一生的主要活动就是在南京。那么问题来了,像王安石、袁枚这些人收不收录?还有明末清初的钱谦益,若论学界文坛的地位应当入选,可对这个人的人品争议很大,所以能不能收进“名人传”,要认真考虑。不过,多方考量后可以确认的是,《江苏历代文化名人传》里收录的第一个人是季札,他可是连孔子都十分推崇的圣人。一个人有名还不算什么,在文化底蕴深厚的江苏,有许多诗书世家,有的一家出好几个名人、或几代都是文化界的“大拿”。优秀家风的传承,在“家”这个社会最小单位里,也体现出了文脉绵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徐雁平研究家集10多年,这次江苏文脉工程中,也涉及江苏家集的研究。家集就是家族性的文学总集,通俗了说,就是一家有好几个作家,他们的作品都收录在一起。据徐雁平介绍,全国可查阅的清代家集有996种,绝大部分在江南一带,其中最多的是江苏,有347种(含上海)。其次是浙江246种,安徽75种。通过这些简单的数字,也能感受到江苏浓浓的文化氛围。《西游记》《水浒传》入选“精华编”6编分为两大部分,“文献编”等以影印方式出版,为“工程”提供最原始的文献;“研究编”等则以排印方式出版。现在6编都在有序推进中。其中,南京大学承担的“精华编”和“文献编”目前已选定书目,进入提要撰写、整理出版阶段。“精华编”主编徐兴无教授介绍,经过四轮选目和版本调查工作,又经过省内外、境内外专家的评审,目前拟定书目200多种,都是能够代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中外文化影响的、杰出的、甚至第一流的成果,比如西汉陆贾的《新语》、刘安的《淮南子》、刘向的《说苑》《战国策》,西晋葛洪的《抱朴子》,南北朝萧统的《文选》、刘勰的《文心雕龙》,唐代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刘知几的《史通》,清代顾炎武的《日知录》、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等,而我们耳熟能详的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也入选。据介绍,今年底“精华编”将编辑出版20种。据“文献编”主编程章灿教授介绍,以1912年为时间下限,现存的古代江苏人的著述超过10万种,“文献编”的目录在经过多轮选目和版本调查工作后,最终选出5000多种善本加以影印,今年计划出版“文献编”经部20册,120种左右。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担任外译协调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作为江苏文脉工程的“结晶”,江苏文库不仅有中文版在国内出版发行,还有英文版在海外发行。据介绍,到2018年,“精华编”的每一部书名都将被翻译为英文,并根据文献的外译调查工作,判断“精华编”所选文献的国际影响力,选定需要外译的十种文献,和有关出版社一起开展外译工作。为此,南京大学文学院通过国家外专局,聘请了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戴思客(Scott
2017年1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