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徐兴无·书话文脉 | 历史记忆中的牡丹诗会

徐兴无 江苏文脉 2023-10-11


徐兴无

书|话|文|脉


盛世牡丹多寄兴亡慨叹,沧桑遗物永存历史记忆。文献与文物的流转,可见王朝的盛衰,其中不断凝聚的是我们的家国情怀。


“江苏文脉大讲堂·书话文脉”第二期,《江苏文库》精华编主编、南京大学教授徐兴无为我们讲述,历史记忆中的牡丹诗会。

壬寅腊月,朋友自洛阳快递馈寄两盆牡丹,岁末一夜绽放,不意武后腊日宣诏发花之事竟能成真。晚唐《卓异记》仅言武则天命上苑 “花须连夜发”,不及牡丹之事,至北宋高承《事物纪原》方云:“武后冬月游后苑,花俱开而牡丹独迟,遂贬洛阳,故今言牡丹者,以西洛为冠首。”明代苏州人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将此故事发挥为谈资(见《醒世恒言》);清代李汝珍(约1763-1830)《镜花缘》又发挥为武后以炭火炙烤牡丹,逼其开放的情节。唐人赏牡丹韵事以玄宗为最,唐李濬《松窗杂录》载玄宗移植四色牡丹于沈香亭,开放之时携杨贵妃月夜共赏,召翰林学士李白作《清平调》三章。不知是何原因,冯梦龙《李谪仙醉草吓蛮书》(见《警世通言》)叙及此事,却说牡丹 “是扬州贡来的”。宋代扬州芍药与洛阳牡丹齐名,牡丹亦名木芍药,大概也就混而为一了。

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明】冯梦龙

凤凰出版社牡丹象征太平富贵,但关于它们的叙事多有盛衰之慨,如钱牧斋所云:“余观唐人咏牡丹诗,大多托物讽刺。”(《姚黄集序》)唐玄宗赏名花,对妃子之时,正是安史之乱酝酿之际。北宋丢了洛阳的牡丹,又令二十四桥边的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故陆放翁诗曰:“洛阳春信久不通,姚魏开落胡尘中。扬州千叶昔曾见,已叹造化无余功。”(《张园海棠》)。若论及扬州的牡丹,确有值得一说的韵事,只不过又是一曲易代兴亡的悲歌。
明崇祯年间某个春天,因朝中倾轧而被削籍回常熟家中的礼部侍郎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收到扬州影园主人郑元勋送来的几百首糊名诗作,请予品评。原来影园开放黄牡丹一枝,主人大会词人赋诗,并以黄金觥镌“黄牡丹状元”字赠予冠首。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载此事在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嘉庆十五年重修扬州府志》载此事在崇祯十三年庚辰(1640)。钱牧斋评定黎遂球十首为冠,又和作四首,题曰《广陵郑超宗圃中忽放黄牡丹一枝,群贤题咏烂然,聊复效颦,遂得四首》,第一首曰:
玉钗堂下见姚黄,占断春风旧苑墙。但许卿云来侧畔,即着湛露在中央。菊从土色论三正,葵让檀心向太阳。作贡会须重置驿(取吾家思公贡姚黄亦兼用置驿之事),轩辕天子正垂裳。

嘉庆重修扬州府志

【清】阿克当阿 修

【清】姚文田【清】焦循【清】江藩 等 纂

凤凰出版社


“吾家思公”即北宋大臣钱惟演,其任西京(洛阳)留守时置驿站向东京进贡牡丹,欧阳修《洛阳牡丹记》记有钱思公评语。牧斋之诗在其《初学集》中,但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稿》、钱仲联《清诗纪事》均不载其本事。崇祯间郑元勋刊题咏之诗为《影园瑶华集》三卷,计收黎遂球、冒襄(字辟疆)等十八人诗作。牧斋又为之作《姚黄集序》,亦在《初学集》中。黄裳《影园遗事》(《掌上的烟云》)云原刻已不存,现存刊本两种为乾隆年间元勋之孙开基增辑重刊,一有钱《序》,一有杭世骏(1695-1773)《序》,当是其时牧斋诗文已被封禁,遂另请杭氏撰写。

郑元勋(1598-1644)字超宗,崇祯十六年辛巳进士,原籍安徽。其父郑之彦为扬州盐商巨贾,赞助文士,有“儒林丈人”之称,有四子元嗣、元勋、元化、侠如,俱名当世。元勋擅画山水,延请计成营构影园。《扬州画舫录》载:“园之以影名者,董其昌以园之柳影、水影、山影而名之也。”崇祯十七年甲申(1644)淮扬守将高杰欲进驻扬州,民众畏兵不纳,高杰攻城日急。元勋身诣杰营,责以大义。高杰为退兵五里。后因守城士兵身杀高营兵士,高杰再次攻城,扬州士民误以为元勋通敌,遂加杀害。兵部尚书史可法上《悍民惨杀乡绅请加抚道臣处分疏》奏明其事,明廷追授元勋兵部职方主事。黎遂球(1602-1646),字美周,番禺人,崇祯初年进士。有《莲须阁集》。钱海岳(1901-1968,无锡人)先生《南明史》载黎氏曾破产打造兵器赠送史可法。南明隆武帝即位,授职方主事,援守赣州。城陷不屈被杀,谥“忠烈”。两人皆死国难,杭世骏《序》曰:“美周毁家纾难,毕命虔州,与职方先后辉映。”
扬州画舫录
【清】李斗
凤凰出版社
清末民初,明清易代的历史记忆又被唤醒,成为推翻清廷的号召,如无名氏作《黄牡丹状元歌》,中云:“又闻美周殉闽藩,金觥不及老瓦盆。冰霜高节犹轩轩,我曹何处招花魂,欲图日月五星幡。”(李坦主编《扬州历代诗词》)民国以来,影园遗事遂多为人知。黎遂球的同乡叶恭绰先生(1881-1968)收集相关文物、文献至为用力。先生字玉甫,号遐庵,别署矩园,为中国现代著名政要名流、学者、书画家、收藏家。检阅张剑、徐雁平、彭国忠主编“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第六辑”《叶恭绰全集》(王卫星整理,凤凰出版社2019年版),录出数条以广见闻。《矩园余墨》有《清钱牧斋先生行草手卷跋》曰:
此为甲申前一年牧翁所书,阅者不无彦回老寿之感。卷中郑超宗《黄牡丹》诗,即黎美周牡丹状元故事,当时评定甲乙者,亦牧翁也。郑、黎皆殉国难,吾乡梁子春诗云:“闻道扬州郑子真,杀身亦已共成仁。可怜宾主皆奇节,只愧当年校艺人。”可为增叹。卷中诸作是否已入集中,暇当一勘。民国三十年七月二十四日晨起展观因题。

1924年叶恭绰先生应孙中山先生之请,出任广州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财政部长。为表达对中山先生的景仰之情,1932年,叶恭绰先生在中山陵旁捐建仰止亭。1968年逝世后,遵其遗愿安葬于亭之西侧。

按,梁子春即梁梅(1788-1838),顺德人,清道光年间贡生。《莲须阁集》为其春堂藏书,后刻入粤雅堂《粤十三家集》。又《影园诗稿跋》中言:

前年余见郑超宗画于吴门,为友人道其历史,因广搜超宗事迹,成一长歌。旋于吴门复见超宗画幅,更胜前者。近日杂志复颇称颂超宗所著文娱之幽隽,于是超宗渐为世所知。今复于沪肆得此二册,亦巧事也。此书当已绝版,故极罕见。后此得者宝之。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六月。
又题《明末南园诸子送黎美周诗卷》曰:
莲须壮气杳云霄,饯别留题比大招。名士倾城同命笔,风徽能不忆张乔。此卷乃南园诸子为黎美周饯行之作 ,中有张二乔一绝,孤本亦绝作也。旧为黄晦闻所藏,矜秘不示人。黄殁,王秋湄介为余有。

南园为明代广东前后五子赋诗聚会之地,清末屈向邦《粤东诗话》:“明末陈秋涛等又重启南园旧社,并与黎洞石诸人各和黎美周《黄牡丹诗》十首,附以美周原作为一卷,名曰《南园花信》。”此亦附刻于清陈文藻编《南园后五子诗集》。 

又题《明黎美周送区启图山水册页》曰:
惊心一片好河山,不是扬州赋牡丹。歌席沉吟牵别恨,晴眉几点写烟鬟。此二页峰峦浑厚,纯类大痴,自题素霞捧砚,可想牡丹状元风致。莲须画真迹世间仅此而已。大节多能,能不令人追慕。余别有其所绘黄牡丹,则恐出依托矣。款间署“晴眉”二字,美周阁也。

遐庵所云“广搜超宗事迹,成一长歌”,是其《为亚农题所藏明郑超宗元勋山水画轴》。画作现藏苏州博物馆。郑元勋题识云:“此余辛未临沈石田笔也,时年有三十有四……崇祯辛巳秋重识于影园之蒿亭。”又有董其昌、吴湖帆题识。遐庵题诗附裱于画作下端,计五十二句,夹以自注,歌影园遗事,多感慨之情,末记曰:

民国二十二年二月游吴下,亚农先生以此画见示,意未之寄也。余因而考订超宗事迹,漫赋长歌。余诗不足为此画增重,盖神物自有真价耳。(此记《全集》失录)

苏州博物馆藏郑元勋《临石田山水轴》

亚农即何澄(1880-1946),同盟会员,钱三强之岳丈,曾为苏州网师园主人。遐庵自注:“考超宗自作《影园记》云:‘壬申冬,董玄宰先生过邗,予持诸画册请政先生谬赏,以为予得山水骨性,不当以工拙论。’此轴之作在壬申前一年,正踌躇满志时也。越十年辛巳重题,则年已四十四,距被难仅三年耳。”(杭世骏《道古堂文集》卷二十九《明职方主事郑元勋传》误计元勋 “死年四十有二”)壬申前一年为崇祯四年辛未(1631),辛巳为崇祯十四年(1641)。沧桑遗物,尤为珍贵。
影园遗址现在扬州荷花池公园,我父母之居邻此,故少时多游于其中。今睹牡丹花开,遂整齐故事,以为感念。


读完这篇《历史记忆中的牡丹诗会》你有怎样的感慨?在你的记忆里,是否也有“以为感念”的动人故事?不妨在留言区里分享给我们吧。


留言的读者将有机会受邀成为幸运观众,线下参与我们的江苏文脉大讲堂,并有机会获得精美文创一份。

编辑 | 白雁 王子扬

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办公室和现代快报
联合推出“江苏文脉”微信公众号
 ↓↓↓
长按即可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