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指挥家眼中的马勒《第四交响曲》 丨《年轻人的音乐会》课程导赏

 



《年轻人的音乐会》课程导赏

大卫·辛曼评介马勒《第四交响曲》 

     作者简介: 大卫·辛曼(David Zinman,一般译作大卫·津曼),美国指挥家。1936年7月9日出生于纽约。早年在明尼苏达大学的奥伯林音乐学院(Oberlin Conservatory of Music)学习小提琴和指挥。又曾在缅因州随蒙特学习。1965–1977年任荷兰室内乐团(Netherlands Chamber Orchestra)指挥,1977–1982年任鹿特丹爱乐乐团(Rotterdam Philharmony)指挥。1985年任巴尔的摩交响乐团音乐总监。1995年任苏黎士音乐厅乐团(Tonhalle Orchestra Zürich)首席指挥。1998年,担任亚斯本音乐节和音乐学校(Aspen Music Festival and School)的音乐总监。津曼曾与欧洲和美国的许多主要乐团有过合作,包括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Concertgebouworkest)、伦敦交响乐团等,担任过波士顿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圣路易斯交响乐团(Saint Louis Symphony)等乐团的客席指挥。并在许多唱片公司录制过唱片,80余次获得国际性大奖,包括8次格莱美奖。




     指挥大师辛曼认为《第四交响曲》是马勒最完美的一部音乐。

     马勒起初打算将《第四交响曲》与前三部交响区合为一个系列,并以《第四交响曲》做总结。但是实际上,《第四交响曲》却留了悬念给《第五交响曲》。而《第四交响曲》本身的灵感均来自该交响曲末乐章的那首歌曲。末乐章的歌曲名叫“天堂般的生活”。马勒早就对这首歌构思了多年,并由此萌发了不少点子,最后都用在了《第三交响曲》。其实,这首歌本身也差点儿被用作《第三交响曲》的末乐章。最终马勒还是用了一首叮铛儿歌“三个天使”安插在《第三交响曲》的柔板末乐章之前作为替代,而将这首构思多年的“天堂般的生活”用在了《第四交响曲》的末乐章。 

伯恩斯坦指挥马勒《第四交响曲》


     所以,《第四交响曲》的不寻常在于,它是以倒叙的方式写成。以天堂为主题的末乐章率先定稿,前三乐章均由之衍生而来。也许可以将前三个乐章理解为对人间的天堂生活的描写。第一乐章描写的是世俗凡人的幸福生活,欢快乐天,兴致勃勃。第二乐章则是一段死亡之舞,以孩童式的眼光看待死亡的恐惧,小提琴故意夸张跑调,表现死神的狰狞阴暗。随后是第三乐章,整部交响曲最优美动人的一段,宛如著名的油画《圣女厄修拉》。厄修拉的名字后来也在末乐章的歌词中直接出现了。整个《第四交响曲》很像是《第三交响曲》的续篇,亦即与《第三交响曲》类似地,以各个乐章分别讲述一个主题,“花儿对我说”,“上帝对我说”,“大地对我说”,诸如此类。 


    《第四交响曲》之所以格外迷人,在于它的纯粹的古典主义形式。四个乐章,小编制乐队,配器中没有长号和大号。它既有反差又有继承,相当卓尔不群,对《第三、第四交响曲》中各个小主题均进行了非常优美的发挥。我认为这是马勒交响曲中一部真正十全十美的作品。同时它也是饱尝了最多误解的作品。因为马勒试图回归一个纯洁天真的世界,音乐就是音乐,音乐直截了当,好像孩子们一样,所谓童言无忌。马勒关于人生中应该始终坚守纯真的理念,历来人们已经有了不少分析和阐述。 

     《第四交响曲》也是马勒所有作品中最具民歌风的一部,也是我最喜欢的作品。我最早听到的《第四交响曲》唱片是了不起的大师,乔治·塞尔的指挥录音。他的马勒《第六交响曲》我也很喜欢。而我最早听过的马勒音乐是米特罗普洛斯在纽约的排练现场。尽管马勒《第九交响曲》的末乐章令我崇拜得五体投地,但《第四交响曲》始终是我心目中的至高无上。乐曲结尾时天堂的场景实在是动人,何况马勒只用了寥寥数笔便达到了如此惊人的效果。 



     另外,这部交响曲还有个令人叫绝之处,那就是马勒对乐队音色的处理方式。各个乐器音色均清晰可辨,各种声音的远近和音响都安排得十分妥帖。作为当年的著名指挥,马勒的音乐造诣可谓出神入化。每个作曲家都应该好好研究一下马勒,看他是如何让乐队音色保持均衡,让各个细节栩栩如生的。当时,马勒在歌剧院里一度混得有点儿不如意,后来邂逅阿尔玛,于是,一切随之改变。 

     这部交响曲中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要求。最困难的挑战,是要物色一位理想的歌手来演唱末乐章。这可不是一般的难。有的歌手能把高音区唱得很美妙,但是低音部欠佳。还有的正相反,低音美妙但是高音不理想。当年伯恩斯坦在录音时,曾尝试让一位具有女高音音域的男童小歌手担纲,但是效果并不满意。这个难题颇让人有望洋兴叹之感。《第四交响曲》的慢乐章里藏着一些神秘,非常隽永而美妙。这部曲子真是完美无瑕,是由马勒所开掘的最精彩的宝藏。








音乐之光将从9月中旬起,推出第二季《年轻人的音乐会》视频课程(共计13个主题,40期课程,每周更新2-3次,持续三个月)。咨询课程、购课用户进课程群请联系微信客服:muselit。




除视频课程外,我们根据视频开发了辅助大家课后学习及阅读的随堂课件,包括:“课程概要、今日提问、伯恩斯坦如是说、涉及作品介绍、推荐阅读”等等,帮助不同层次的学习者消化课程内容。




我们将同时开设每日助教导读社群,每天都会有音乐学院专业助教对当日课程的核心问题、关键知识点以及所涉及作品进行答疑解惑,为用户提供相互探讨与结交朋友的空间。




「 从课程中你将获得什么? 」



「 购买须知 」


《年轻人的音乐会》系列课程系音乐之光(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音乐之光”)在美国原版课程的基础上配合伯恩斯坦百年诞辰纪念重新加入自主原创内容而产生。音乐之光对伦纳德·伯恩斯坦原版视频课件(两季累积60+40期)、盛宗亮老师视频导读(12期)等内容(以下简称“课程”)享有版权。课程的最终解释权归音乐之光所有。

  

购买本课程的用户,亦可同步关注微信公众号[音乐之光muselit],参与社群讨论。本课程为虚拟服务内容,订阅后不支持退订、转让,谢谢理解。订阅或付费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购课用户进群请联系微信客服:muselit。


请您在课程使用学习过程中尊重音乐之光的版权,未经音乐之光授权,请您不得对于课程采取以下行为:

1.   通过下载、翻录等方式储存、剪辑上述课程;

2.   通过信息网络上传、刻录光碟等方式传播上述课程;

3.   通过捆绑销售等方式将上述课程用于商业目的;

4.   其他侵犯我司版权权益或构成不正当竞争的行为。

任何上述行为都将构成对音乐之光知识产权的侵犯,如有违反,音乐之光将依法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