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中考新政:帮助那个有天赋但没钱买学区房的孩子

刘远举 中产财经生活 2021-10-14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刘远举

LIUYUANJU


FT中文网、腾讯大家、南方周末

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澎湃等媒体

专栏作家,多家智库研究员

关注时政、财经、互联网

作品见于中外媒体

以深度的分析、冷静的理性

客观的态度去发掘现象背后的事实


全文共1818字,阅读大约3分钟



3月16日,上海市教委公布《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立刻一石机器千层浪,不但引发了家长的关注,也引发了上海各界的议论,甚至,由于其潜在的示范性,形成全国层面的关注。
 
根据新政:委属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占其招生计划总数的65%,原则上按人数比例分配到各区,分配到各区的计划中须有不低于20%的比例以均衡、随机为原则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初中学校。

 
简单的说就是,撇开暗箱操作不论,以前好高中靠考——不论是自主招生,还是中考,还是其他推优方式,都是以实力竞争。在这场竞争中,不是那么好,不能选择生源的初中,很吃亏。
 
学校的好坏,依靠生源与老师的相互作用,学生好,老师能教得更难,学生竞争力变得更强,吸引更好得生源,一届一届反复正循环。学校不好,老师要照顾大多数,教得内容简单,素质发展也相对弱,学生竞争力就差,也是一届一届的循环,学校自然也一般了。那么,对于学生而言,进入一个不那么好的初中,就几乎没有希望进好的高中。所以,学生会努力考进好的初中,那么,就必须在小学阶段加把劲。
 
想在职场中有一个好的开始,必须要高学历好大学。在中国的教育系统中,想上一个好大学,就得上好高中;想上好高中,就得读好初中;以此类推,就得上好小学、好幼儿园。所以,现在小孩子,从小就要考幼儿园,幼升小,小升初,真可谓一路过关斩将。在这样的结构下,社会压力被高效的传递到童年。至于减负,自然就成了镜花水月,怎么减都减不了。孩子愉快的童年消失了。 
不仅如此这种结构,还形成了竞争性学习,学习的目的就仅仅是为了竞争。一个小孩,本来可以自然而然的学会识字,加减法,但现在,4岁就要开始。但过早的努力,其实是没有意义的。这就是所谓的内卷。
 
这场内卷中,大多数人都是输家。观察学生的成绩,我们可以观察到一种“梯次掉队”的现象。很多学科,并不是说低年级学好了,高年级就一定能学好。比如,在数学上,我们常常看到,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有一些学生数学成绩突然下降;再往后,到了初二、初三时,随着代数、几何的引入,又有一批跟不上;再到高中,随着抽象化程度加大,又有一批。除了数学,物理则更是如此。所以,真正拉开学业差距的时候,并不在小学,而是伴随数学的更抽象化,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进入而拉开。所以,即使家长努力,大多数孩子也会当了陪跑者。
 
这个机制也有受益者:一个不那么聪明的小孩,就可以依靠从小爸妈花钱培训、读更好的幼儿园,读更好的小学的优势,挤掉一个更聪明的小孩。更具体的说,当一个聪明的小孩,因为家庭、经济、父母观念等原因,在小学放松了,没有考上好的初中,也没有钱买好的初中的对口学区房,即便他到了初二、初三奋起直追,也没有多大机会了。他会被一个在好的初中,但资质并不如他的孩子挤掉。这对于国家选拔人才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此次上海新政,要求“全覆盖”、“所有不择生源的学校”,意味着顶级公办初中和不入流的“菜中”,站在了同一起跑线。可以这样说,新政策就是帮助那进了不太好的初中,但却有天赋的孩子,让他也能上好高中。
 


新政的另一个好处,是避免内卷,釜底抽薪的减负。对学情非常了解的网友在上海本地论坛吐槽:“浦东某中学某年只有8人有资格中考,但按照新规可以分到5个市重点到校名额。8人中考,5个市重点名额,可以上热搜了。”所以,一些家长自然会避免去尖子扎堆的学校,而改为选择一个般学校。这意味着不用努力考好的初中了,不用考好的初中,自然小学高年级就不用那么着急了,竞争压力小,负担自然减下来了。进一步的,小学高年级都不重要,自然小学也不那么重要了,幼升小的竞争也变得没有必要了。
 
回顾历史,建国初期,对各行业人才的需求都很大,在毛泽东的主持下,1953年,政治局全会决定“要办重点中学”。文革后,1977年5月,邓小平提出: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要办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才集中在重点中学和重点大学。这个指示,对于当时百废待兴的教育业是积极的,从观念上说,也是“精英教育”取代“白卷英雄”思维。随着经济的发展,重点学校制度完成了历史使命,上世纪90年代,教育部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制度。不过,示范校、民办校,却随之崛起,构成了实际上的重点学校制度。现在,重点中学制度该改变了。
 
当然,实质上的重点中学制度,背后巨大的利益,很难短时间撼动,但是,通过这种分配名额的方式,做一些渐进式的改变,从而最终改变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是是合理的,既有利于孩子之间的公平,也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



欢迎长按关注
  理性、专业、温和的中产观念!




再过20年,你要感谢延迟退休从“革命化的春节”到“原年人”不必拯救县域中学
伦理是多变的 :从《老人与女人》到富人吃奶中国是最应该放开代孕的国家对丁真的态度,是“做题家”与“知识分子”的分野线
以为骑手困在系统里?其实是舆论困在误导里!外卖的“慵懒”没有价值?我来回答项飙的三个问题  | 刘远举
反垄断势在必行,也应避免被情绪化舆论裹挟
中国人的粮食安全底线,居然藏在猪肉与手机中!
不敢想象!53年前,中国挺过了比非典、新冠更残酷的疫情“歧视他人”,有时是必须的,无法避免的  |  刘远举后浪真相:其实,90后才是真正的互联网难民不要把小份菜想得太简单了!背后的市场机制很复杂
浪费100吨西红柿,为什么人们还纷纷效仿?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