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怀念穿工商制服的日子

鲍敏杰 监管之声 2022-06-28


怀念穿制服的日子

鲍敏杰

 

    1995年7月,我从工商学校毕业。10月份,我如愿分配到工商局工作。工作不久,就赶上单位发制服。那时候不是量体裁衣,而是由本人按照自己的身高、体重选择型号分发。毕业时,我身高1.6米,体重不到一百斤。记得我要了三型三号制服,但穿在身上肥大,同事王哥笑着说我的衣服是大褂子。但能穿上那一身被人羡慕的工商制服,还是很骄傲和自豪的。
      上班后,我被分到了经棚工商所工作。工商所要求除了周六上班可以自由着装外,其余上班时间都要着制服。那时候的工商制服是毛料,挺括气派,灰色、厚实、暖和。穿上工商制服,就油然而生一种神圣庄严肃穆之感,尤其是下户检查、执法,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就格外小心谨慎,生怕给这身制服抹黑。刚开始穿上制服,格外珍惜,每天上班前,都要在镜子前整理好风纪扣、前后左右照几遍,直到整理到自己满意为止。

记得开始时只发了一套冬服,每天穿时都要小心翼翼,生怕弄脏了,没有换洗的。后来,陆续发放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制服、衬衫、半袖、半裙、长裤,领带、腰带,长风衣、长棉服等,还有统一标志,发的东西越来越齐全。开会时,着装统一,整齐化一,有序规范。那时候,开会、参加活动,我们工商团队一出场绝对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也许是因为着制服的原因,每次集体活动时,大家都能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取得一次又一次可喜的成绩。那身灰色、沉稳的工商制服象征着威严、责任和使命。穿上它身材就挺拔了许多,情不自禁就收敛了散漫自由的性子。工商制服伴随着我的工作生活,省下了我许多买衣服的钱儿。我把很多便衣都送了人,家里、单位的衣橱里几乎成了工商制服的天地。后来,单位对着制服有了新要求,除了窗口和一线执法人员上班必须着装外,其他人可以着便装,只在特殊要求下,才会全员着装。

    我清楚地记得2000年的8月份,全市工商系统开展了阅兵活动。全市一千四百多名工商干部,按照准军事化训练方式,开展了阅兵式。我们单位的干部职工差不多都参加了活动。工作之余,早晚训练,在全市阅兵活动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全市工商干部全部着装,那阵容、那气势,简直就是一支训练有素的军人队伍。能参加那次活动,非常骄傲和自豪。那次活动也成为全市工商系统的一次盛会,各旗县区工商局汇集市里,完成了一次盛大而成功的展示。那次活动,必将载入工商史册,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工商制服也成为我永远割舍不掉的情愫。
      随着时间的推移,工商制服的面料和颜色也有了改变。料子由厚实到轻薄、式样不断翻新改进,技术、工艺、材料日臻完美,色彩也由灰色变成了浅蓝色再到藏蓝色。从旧式制服到新式制服,虽然时代在变,制服在变,不变的却是我们肩负的使命。

记得后来定制服时,生产制服的工厂派专业师傅上单位对每个人进行量尺,真正做到量体裁衣。尤其是春秋冬装均改成了西服领子,内搭衬衣,扎上领带,整个人看上去更精干、更有精气神。

有几次,我代表单位参加全市、全旗组织的活动,在众人群里真是一枝独秀、鹤立鸡群。正因为自己着制服,所以对着制服的单位更关注,也更能体会这份这身衣服背后工作的艰辛和伟大。“工商”这两个字深深根植在我的心里,工商制服更是伴我经历了无数的风霜雪雨和泥泞坎坷,伴随着人生的酸甜苦辣,走过了二十多年的风雨里程。

直到2015年8月,旗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三局合一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至此,我这个工商人也改变了称谓。“工商”二字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但我却怎么也不能忘记自己是工商人的事实。曾经的心血和汗水、责任与忠诚。一代代工商人为工商事业的发展倾注心力,一代代工商人为市场经济保驾护航,怎么能淡忘?

      着装是岁月的色彩,制服是责任的标志。工商制服伴随着时光的轮回和年龄的递增,青春在平凡的工作中逝去。它诠释着工商的内涵,舒展着为民服务的情怀。如今,工商不在,但我的工商情怀依旧。


      作者简介:鲍敏杰,女,1973年出生于呼伦贝尔市鄂伦春甘河镇。机关干部、赤峰市作家协会会员。热爱做美食,喜欢运动、瑜伽、唱歌、书法、散文写作等。2001年至今创作散文习作约50万字,作品曾发表在《中国工商报》《内蒙古日报》《赤峰日报》《红山晚报》等。

相关文章




监管之声


本号推送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转载为了免费传播和分享,本号对转载内容真实性不予负责、文章观点仅供参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