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寒露 | 寒露已至 温暖犹在
江月图
宋·朱熹
江空秋月明,
夜久寒露滴。
扁舟何处归,
吟啸永佳夕。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七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秋分后的15天,即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太阳到达黄经195度时开始,2023年的寒露是在10月8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思是寒露时节清晨露水凝结成霜,民间亦有“寒露寒露,遍地冷露”的说法,宋代王安石有诗云“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正是对寒露天气的写照。
寒露物候
如果说白露是炎热向凉爽的过渡,寒露则是凉爽向寒冷的过渡,上海民谚习称“白露身勿露,寒露脚勿露”,意思是白露节气之后,不能光膀子露身体,寒露节气之后,连凉鞋也不能穿了。
寒露有三候。第一候鸿雁来宾,古代黄河流域的先民观察到第一拨南归的大雁会在白露节气飞过黄河流域,而到了寒露节气最后一拨大雁飞过黄河流域,古人认为先到为主,后到为宾,寒露时后到的大雁因此就称为“鸿雁来宾”了。第二候雀入大水为蛤,大水即是大海,古人缺乏科学知识,不知道雀鸟也是候鸟,由于海边蛤蜊和贝壳的花纹与雀鸟的花纹相近,就以为寒露时雀鸟潜入大海变成为蛤蜊,这种“飞物化为潜物”的观点反映了古人对寒露时节物候变化观察时丰富的想象力。第三候菊有黄华,菊花是秋季最具代表性的花草,农历九月又被称为菊月。草木一般都是因温暖而开花,而菊花却因寒冷而开花,古人称菊花为“日精”,认为它聚集了太阳的精华,才能有这般金黄灿烂的颜色。
寒露农事
“寒露时节天渐寒,农夫天天不停闲。”寒露时节,降水明显减少,多数年份光照充足,是全年日照率最高的节气,素有秋高气爽之称。相对来说,此时气温较低,有了寒气,但是适合秋播秋种。上海宝山地区有“寒露种麦,前十天不早,后十天不迟”的农谚,这个时节里是摘棉花、收晚稻的季节,农谚有“寒露霜降到,捉花收晚稻”。上海地区也有“寒露种蚕豆”的传统,民谚称“寒露蚕豆霜降麦”,川沙地区还有“蚕豆种在寒露里,一棵蚕豆一把荚”的说法,反映应时而作,顺应天时,才能有好收成。另外上海地区还有“寒露开花不结子”“寒露杮子红了皮”等农谚。
在农业生产上,长江中下游地区还要做好“寒露风害”的预防措施。初秋季节,正值水稻抽穗开花,一旦遇上冷空间南下带来的低温阴雨天气,导致水稻不育,空壳减产,这种农业气象灾害就是寒露风害,在上海、江苏、浙江等称“翘穗”。
节气习俗
寒露节气正是菊花盛开之时,上海市民有赏菊的传统。晚清王韬在《瀛壖杂志》记载了上海的菊花会,不仅市民赏花,更是艺菊的大比拼:“所有之花先经识者品评,第其甲乙。……盆盎皆标列艺菊主人别字,殊令观者神飞心醉。”1929年上海成立莳菊会,并参与举办了第一届上海市菊花展,展示了400多个品种共5500多盆菊花。此后又举办了第二、三、四届菊花展,后扩展为园艺展览会,后因抗战而停办。抗战胜利后,又继续举办全市性菊花展。
节气寄语
寒露是深秋的时节,草木逐渐零落,众物趋于蛰伏,但生命并未因此而凋零、沉寂。“寒山十月旦,霜叶一时新”,火红鲜艳的枫叶,漫山遍野的菊花......每一抹艳丽夺目的色彩,都有着更坚毅的品质;每一份昂然向上的生命,都充满着无法忽视的蓬勃力量。正如我们的人生,无论身处何种境地,依旧保持坚定刚毅、不惧不畏的态度,用勇气和信念去实现自己的突破,奔向美好又明亮的远方!
▶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