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谢还有世界读书日,让我想起未读完的书 | Books

☁️ 乌云装扮者 2022-05-31

🅑 Booklist

小说是历史的沉淀与哲学的展现

🅣 Talk

《直到长出青苔》出新版了

🅒 Corner

一位在语言上严谨的话剧导演


今天是第 27 个世界读书日。


尽管“上个世界读书日买的打折书,下个世界读书日也没有读完”,但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总会提醒我们:需要保持阅读的习惯来摆脱现实的桎梏,借笔墨行至远方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立于 1995 年的世界读书日,会与下方这位 Rapper 产生什么联系?“大金链子鸭舌帽,运动卫衣头上套”看上去并没有阅读的“严肃感”,但他是今年英国世界读书日官方宣传歌曲 Reading Is Amazing 的演唱者——Mc Grammar,歌曲目前在 YouTube 上获得了 34 万次点击。“正式”进入书单前,你可以点击下面的动图试听这首歌曲。


 
            


距离上一次杉本博司的作品《直到长出青苔》在内地出版已经过去了十年,理想国再版了杉本博司的三本文集。在本期阅读特辑中,我们和编辑宁宁聊了聊关于这次再版的细节。


第 94 届奥斯卡金像奖也公布了获奖名单,滨口龙介执导的《驾驶我的车》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在“角落里的书”栏目中,我们发现滨口龙介也在通过书柜来塑造角色的特征


不要错过下列清单中的几本短篇小说集,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作者的记忆描绘了作者眼中的世界,《非洲短篇小说选集》通过那些非洲作者之眼,看见文学中的非洲;而《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和《白发阿娥及其他》,这些发生在中国的故事,叙述着我们曾经更熟悉的光景。


🅑Booklist


《去公园和野外》

吴琦

单读|上海文艺出版社

以去到公园和野外开始,去接触到周围的自然,而后重新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当下变得尤为重要。


以自然为主题,在春天集结文章以号召读者走出去,感受春天。借着这些描写佛罗里达湿地、澳大利亚原始森林与日本熊野古道的文字,展开视野,回到自然的维度中理解人,找寻人与自然相处的新办法。



《消失的真实》

金观涛

中信出版集团

思考过去在当下的客观现实中显得更为重要了,似乎所有人的思想都在倒退,变为民族主义和反全球化的拥趸。在此刻我们才意识到,现实层面的危机与思想层面的困顿是一对孪生兄弟,其背后是现代社会价值基础的混乱和人文精神的衰落。


金观涛通过书中描述个人学术生涯的长序,展开一部 80 年代至今的思想变迁回忆史。并直面当下危机,重新梳理 20 世纪以来的哲学和科学发展,解析疫情以来经济持续下行、反全球化情绪高涨、民族主义复兴背后现代社会的思想困境。



《美丽之味》

[法] 埃里克·侯麦

雅众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埃里克·侯麦因其为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先驱者而被我们熟知,而他也是一名作家、电影评论家,曾任法国电影杂志《电影手册》主编。本书收录了埃里克·侯麦发表的一系列高质量电影随笔和电影评论,而这些文字也是对电影发展史的一记鲜明侧写。


本书系统化地体现了侯麦的电影美学及电影哲学观点,讨论了电影的理论和实质,展示了侯麦作为电影大师与电影评论家的双重身份,不仅是侯麦电影爱好者的福音,也是对现代电影美学研究的有力补充。



《白发阿娥及其他》

西西

活字文化|译林出版社

西西晚年时期的代表作,书中分为两卷:“白发阿娥”卷收入 1980 年到 2000 年、横跨二十年的八个短篇,温柔呈现城市老人的生活方式。“其他”卷收入西西晚年所写的风格多样、带有先锋气质的短篇、短章,是西西晚年仍坚持文学探索的精神闪光。


借着对白发阿娥这位城市老人的生活方式描写,让我们严肃地思考何为衰老。年近七旬的西西以母亲为原型,观照自己日渐一日老去的经验而行文,这是一位老人描写另一位老人,编织的是一段对抗衰老的故事。




《至少还有文学》

宗城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宗城,一位 95 后新任作家,在他眼中文学不是对现实的消解,而是插上想象之翼,是对现实更深的抵达。书中收录了宗城在 2018 年至 2021 年间创作的三十篇作家作品论,探讨了文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辑,上辑“心灵的辩证法”主要探讨的是作家对心理深度的挖掘;中辑“挤掉自我的奴性”关注作家“向外突破”的勇气和对社会的反映;下辑“经典细读”则是比较纯粹的文本细读和分析。



《如何带着三文鱼旅行》

[意] 翁贝托·埃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我坚信,写作仿讽文学不仅合理,而且根本就是我的神圣责任之所在。”这是翁贝托·埃科的写作理念,而本书便从此中诞生,也是意大利百科全书式作家翁贝托•埃科文学小品中知名度最高的作品,这是一本“并无必要”的现代生活指南。


如何度过有意义的假期,如何带着三文鱼旅行,如何避免谈论足球,如何在美国坐火车,如何谈论动物,如何成为马耳他骑士?你如果未曾想过这些问题,翁贝托·埃科的文字刚好可以作为一个契机让你思考,书中那些看似莫名其妙的话题,在他笔下变得既有趣又深刻,引领我们窥探现代生活的荒诞。




《非洲短篇小说选集》

[尼日利亚] 钦努阿·阿契贝 等

译林出版社

借着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东风,我们再次将目光汇聚到非洲大陆的文学之上。本书选编了 20 世纪下半叶非洲短篇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囊括了一众非洲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这些短篇小说展现的是细微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记忆,还有口述传统的遗产,以及传说、神话、寓言与现实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借着这些文字,我们看到的是非洲的人们在以怎样的方式生活,又如何看待自身的存在与未来。



《莫言的奇奇怪怪故事集》

莫言

读客文化|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这是一本莫言亲自参与编选的中短篇集,收录莫言笔下最奇怪的 18 篇故事。本书充满了瑰丽的想象,读来仿佛在听爷爷奶奶讲述民间的精怪故事和奇人奇事。这些奇怪故事的背后,是莫言对人性严肃思考后的深刻看法。


正如莫言本人所言,“我的爷爷、奶奶、父亲都是很会讲故事的人,这样精彩的故事不写出来实在是浪费。”读罢我们不得不感慨,民间故事真是一片文学沃土,这些故事展现着一代人和世界相处的哲学。




《玫瑰之书》

[英] 布伦特·埃利奥特

后浪|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发起玫瑰战争的两个家族的徽章上分别是什么品种的玫瑰?玫瑰为什么会成为情人们的暗语,语义又发生过哪些变化……借助对这些在玫瑰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问题的详细描述,本书有力地回答了玫瑰为何能成为花中之主。


与此前推荐过的《玫瑰圣经》有很大不同,本书并非仅着眼于玫瑰本身也从其演变史、相关文学、相关文化等方面入手来进行玫瑰叙事。作者甄选与蔷薇属植物有关的传说、诗歌戏剧、种植及培育轶事,将蔷薇属植物在欧洲的发展脉络娓娓道来。



《荒野上的大师》

张泉

一頁folio|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讲述的是 1920 年代中国考古初创的故事。张泉以地质调查所、清华国学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和营造学社四大机构的发展为主线,描绘了中国考古的诞生经过。中国考古诞生百年后,借着作者的文字重温先行者的精神和品德。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这些走出书斋的学人不仅是中国考古的先驱,也是中国第一批世界主义学人。借着他们无数个首创发现,于荒野上踏出新路,以科学方法探索和重建中国古史,最终改变了世界对中国的认知的历程。



《在城崎》

志贺直哉

明室 Lucida|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志贺直哉,“白桦派”的代表作家,有关他的称谓有很多,郁达夫盛赞他为“日本的鲁迅”,也正如鲁迅在中国一样,其多部作品入选日本教科书。本书是志贺直哉短篇小说代表作的精编结集,收录其创作生涯不同时期的十七篇作品,包括体现志贺文学根本特色的标志性作品《在城崎》以及让志贺直哉拥有“小说之神”称号的《学徒的神》。


在这本小说集中收录了志贺直哉的中篇代表作“和解三部曲”,是关于志贺直哉深刻自我剖析的作品,而这次编译是中文简体版的首次出版。



《全沉浸末日脚本》

翟永明

一頁folio|辽宁人民出版社

翟永明在诗集中描述了两种人类毁灭的可能——一场无法阻拦的超级火山爆发,或一次人类自我摧残的核战争,这些在 2015 年写下的文字在此刻突然更具现实意义。这些游走于当下现实和永恒命题之间的诗句,织出一幅当代生活的深邃图景。


全书分为“全沉浸末日脚本”“灰阑记”“神奇的梦引起反响”“那一小句”四辑,共收录 56 首诗歌,在微观生活与宏观视野里追问宇宙与末日。



《世界神话生物图鉴》

[荷]弗洛泰尔·兹维戈曼/ [荷]路德维希·福贝达

后浪|海峡书局

我们常在文学作品中看见民间传说之中传奇生物的身影,看守冥界大门的三头犬刻耳伯洛斯、云雾里翻腾的中国龙还有在日本街道上踱步的豆腐小僧,这些都是影视作品中的常客。通过本书的详细介绍你将了解到这些神奇动物的历史背景、外貌特征、性情特点和相关神话传说。


这是一本兼具知识、文学和艺术的神话生物图鉴,通过书中呈现的近百种传奇生物,感受来自世界不同地域的古老文明,去看看各地区的人们都是怎样看待世界的。



《破碎的生活》

[美] 康拉德·H.雅劳施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被称作“魏玛一代”的德国人,在一生中几乎经历了 20 世纪所有的重要事件,第三帝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大屠杀、战后重建、冷战分裂,以及柏林墙倒塌后的统一与复苏。当这些宏大事件与个体相碰撞时,产生了千千万万个破碎的生活。


本书通过普通人的视野描绘 20 世纪的德国,其中既有参战士兵,也有后方平民;有加害者,也有纳粹暴行的受害者,最终试图回答一个问题:为何如此多人支持了希特勒的战争与纳粹的残暴,他们最终又如何与法西斯政权切割并重新拥抱和平。



《鱼没有脚》

[冰岛] 约恩·卡尔曼·斯特凡松

磨铁·大鱼读品|四川文艺出版社

当我们谈起冰岛,时常会惯性地将它想成一个处在高寒之地的美丽国度,但是在凯夫拉维克,这个被称作冰岛最黑暗的地方,只有荒芜的熔岩,不能捕鱼的海,赶不走的美国军事基地。


这块土地为什么变成了现在这样,斯特凡松通过对一个家族的描述,展现那些过往的故事与当下的现实,用冰冷的语言将曾经充满父辈荣耀而如今冷清灰暗的凯夫拉维克展现在我们面前。


🅣Talk

●杉本博司《海景》系列


第一次出版杉本博司的《直到长出青苔》已是 10 年以前的事,正是理想国开始普及日本摄影师相关作品的阶段,这 10 年借助这些书籍,读者们接触到了许多日本摄影大师,系统全面地了解到了他们的创作理念。


杉本博司作为日本摄影界独树一帜的存在,其特点便是从来不拍活物,从标本到海平面到废弃剧场,不难发现这些存在都蕴含着两个关键的内核——记忆与时间。在这里引述他的原话“我以为真正的美丽,是可以通过时间考验的东西,时间,有着压迫、不赦免任何人的腐蚀力量,以及将所有事物归还土地的意志,能够耐受这些而留存下来的形与色,才是真正的美丽。”


借着杉本博司的三本文集,通过他的影像和文字,我们将看见的是一位艺术家眼中的人类精神史。我们和理想国本次出版三本文集的编辑聊了一些有趣的幕后事,希望能够帮助到即将阅读这些书籍的你。


●杉本博司《剧院》系列



《直到长出青苔》

杉本博司

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在本书中杉本博司展现了自己 1974 年以来的代表作品包括我们熟知的《海景》系列与《剧院》系列,并以之为线索,陈述了他关于历史、哲学等多方面的感。,全书共分为 16 章,每一章都以问答作为开头,用摄影作品与文字互相映射,呈现出杉本博司的哲思。



《现象》

杉本博司

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书名一语双关,既有现实之“象”的意思,亦是指将现实之“象”显“现”的摄影术。杉本博司通过摄影将现实之象定格,同时借助文字呈现杉本博司在摄影过程中对现实世界与历史时空关系的思考。



《艺术的起源》

杉本博司

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诚如杉本博司所言“艺术的起源,其实就是想尝试追溯人类的精神史”。在本书中杉本博司并没有尝试阐述人类艺术起源的历史,而是以摄影为媒介,回顾了人类科学精神的起源。本书以他 2010 年创作的《放电场》为封面,这个重现放电现象科学场景的作品呼应了他所理解的艺术起源。


●杉本博司《放电场》系列



 和新版杉本博司三部作品的编辑宁宁聊聊!

——在重新审读的过程中,我时常感慨:10 年前,签下这本书的前辈眼光真好!



● 距离理想国首次出版杉本博司作品已过去了整十年,是怎样的契机让你们想重版这三本文集?


其实在接手杉本博司的这三本书(《直到长出青苔》《艺术的起源》《现象》)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距离前一次出版已经 10 年了(弹指一挥间)。之所以说“接手”,在于发现并做出这套书的伯乐另有其人。在重新审读的过程中,我也时常感慨:10 年前,签下这本书的前辈眼光真好!


熟悉“理想国”的读者朋友应该知道,我们是有一条“日本摄影家系列”图书的产品线的,其中包括大家熟悉的荒木经惟、森山大道、小林纪晴、中平卓马、星野道夫等等,杉本博司的著作可以说是这一系列的“开拓者”。这三本书属于长销书,在过去几年中差不多已经卖断货了。但是我们也从各个渠道了解到,市场上对这三本书的呼声挺高(有需求就得满足)。因此,重新出版杉本博司的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当然在简体中文版问世 10 周年这个特别的年份出版,也有“辞旧迎新”的意思吧。



较之于此前的版本,这一次的重版主要在哪里做了改版和修订呢?


说来惭愧,这三本书尽管已经出版了那么久,我并没有正式读过。按规矩,图书重印和改版之前,是要通读一遍的。说白了,不了解杉本博司这个人儿,你怎么开展工作呢!于是(硬着头皮)一本一本地看,一篇一篇地看。一边儿读书,一边儿找相应的作品,对照着看。慢慢才对艺术家本人了解些皮毛吧。


从我的经历来说,编辑是很少能从审稿中获得什么喜悦的。同样是看书,有心的读者会品味遣词造句,而疯狂的编辑可能表面平静,脑子里已经开始进行头脑风暴了——这个表述语法对不对啊,年代准不准确啊,名称怎么前后不一样啊……同样是动笔,认真的读者会圈出来有启发性的段落,而编辑一动笔,很有可能是标出个错字,再写个备注“全书统改”……杉本博司的这三本书,虽然是旧书重做,而且前一版已经相当完善了,但是仍有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旧版书并没有按照套书的思路做,以致三本书的版式设计、正文体例并不完全一样。而这次我们的想法是做成“杉本博司作品”的套书,突出整体的套系感,那么就要在细节上对不统一的地方进行调整,在宏观上进行整体规划。细节方面的调整,包括图片说明、注释、数字用法等,只有在阅读中才能体会到变化。而宏观方面,我们做的最大改变,就是回归了日文原版书的尺寸,改为 140mm×200mm(原中文版是 145mm×210mm)。改小尺寸,并不会更省钱,只是让书更小巧,更方便携带(在地铁上看),也更精神。


为什么说改小尺寸,并没有省钱呢?因为我们要定做顺纹的纸,而且是涂布纸。顺纹,也就是内页纸的纤维方向是平行于书脊的,这样书打开后才能舒展(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随便拿本书观察一下。不顺纹的纸,会给你满满的抗拒感)。怎么解释涂布纸呢?如果把纸比喻为脸,那么常规的纯质纸是素颜,涂布纸相当于施了粉底(轻涂纸大概是略施粉黛吧)。选纸的时候,我们也尝试用多种纸张打样看效果,最后统一选用 100g 超滑樱花纸。纸张为米白色涂布纸,手感细腻,可以高质量还原彩图,也不会刺眼。这样,就解决了上一版纸张发黄、不顺纹、难翻阅的问题。


● 设计上又做了哪些考虑呢?


《直到长出青苔》简体中文版 2012 年刚上市的时候,我对这本书印象很深,因为它的封面太酷了,就像郑钧那首歌唱的,“洁白如一道喜乐的光芒”。后来《艺术的起源》出版,又被封面吸引住了,图案像是黑暗中的晴天霹雳,特别震撼。读了书之后才意识到,那些都不是无来由的“光”。《直到长出青苔》的封面图来自杉本博司的《阴翳礼赞》系列,而《艺术的起源》封面图来自他的《放电场》系列,都是相当经典的作品。


比如《阴翳礼赞》,看似一道光,其实是他用长曝光的方式拍摄了蜡烛从燃烧到燃尽的过程,将其称为“蜡烛的一生”。拍摄时,“我每晚独自一人在无垠的黑暗中看着点燃的蜡烛……即使在无风之日,蜡烛的火焰有时也会突然特别明亮,有时又自己摇曳起来。我感觉似乎有来自异界的生命,以类似摩斯密码或摇旗的信号与我彻夜交换信息,即使我没有解读的技术,对方还是不以为意地向我倾诉如故……”读完书之后再去看封面的白光,你会有一种共鸣。


因此,新版的封面我们依然采用了他的三件作品,只不过将作品原图作为硬封面,藏在了里面。大护封为原图加了“滤镜”,选用了同样色调的三种专色。


拿到书的朋友,可能会对硬封面的“覆亚膜”略有不解——为何不用有纹理的纸呢,岂不是更高级?这里确确实实遇到了一个技术问题,因为北方的冬季太干燥,封面纸裱在纸板上,折痕的地方容易爆边,露出洁白的纸色。试想,一个印了纯黑的封面,在弯折处露出白边,那无异于“晴天霹雳”啊。若不改设计,“覆亚膜”算是最后的倔强了。


说实话,前一版的封面设计已经非常棒了,以至于起初我找不到愿意接手的设计师——不是不愿意做,而是觉得太难超越了(容易翻车哎)。嗯,后来还是找到了冒着“退圈”风险,愿意一试的设计师朋友(希望舆论对她友好一些)。


🅒Corner


第 94 届奥斯卡金像奖现已落下帷幕,滨口龙介执导的《驾驶我的车》最终斩获了最佳国际影片奖项,这是日本电影史上第五次摘获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奖(此前奖项名称为最佳外语片奖)。


影片中西岛秀俊所饰的导演家福悠介全程宛如一个宠辱不惊的念字员成为了本片的槽点,在滨口龙介的镜头下家福悠介是一个内敛且勤奋的人,把自己绝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话剧工作上,不如看看这位工作狂的书柜上都摆着些什么。



《原色日本の美術》是小学馆推出的关于日本美术的鸿篇巨制,首次出版于 20 世纪 60 年代。最初版本为 25 卷本,每一卷都会确定一个选题并找相关领域的专家主笔,而影片中家福悠介书柜上的是 70 年代的版本,是 30 卷版。在电影中出现的几本书中,除 21 卷是关于甲胄刀剑外,其余均为绘画选题。


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片中几个出现书籍的镜头里都有辞典的身影,家福悠介似乎是一个“狂热辞典爱好者”。其中有大修館書店出版的《ジーニアス英和辞典》,日本学研集团出版的《スーパー・アンカー英和辞典》,以及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 John Sinclair 主编的《コリンズ コウビルド英文》。其中 John Sinclair 主编的这本辞典曾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于 2000 年编译为《柯林斯 COBUILD 英语词典》出版,想知道各位读者中是否有人曾经用过呢?


编辑:

Andy

撰文:

Via



开罗永远是开罗,但埃及还是决定要“迁都”了

特刊发布!阅读和竹子一样时髦 |Bamboo Review

又有 25 处“人类文明精华”,危险危险危险!

今天谁又开始摸鱼了我不说

这个 A-Z 清单告诉你:英国人比我们想象中更热衷于可持续

朝阳区广渠路旁的“黑色”地带,到底有什么?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关于人文、旅行、审美的微博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