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评|背包客的“蓝色圣经”回来了,人们会再度带上它旅行吗?
在所有出版物类型里,旅行出版也许是近几年受冲击最大的类别了。
2020 年 4 月,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旅行出版社 Lonely Planet(以下简称 LP)宣布关停位于墨尔本和伦敦的办公室,暂停发行杂志以减少损失,只有旅行指南和短语手册会继续更新发售。
暂停通告公布时候创办者托尼·惠勒(Tony Wheeler)已经离开 LP 很多年了,但见证了旅行行业屡次遭受冲击又毫无例外稳定回升,托尼·惠勒始终对“指南”抱有信心:
“无论是纸质还是电子指南都不会因为这场灾难彻底消亡。”
● 惠勒夫妇和《便宜走亚洲》
托尼·惠勒和他的妻子莫琳在 1972 年根据自己游历亚洲的经历创作出《便宜走亚洲》(Across Asian on the Cheap),创作和校对全部在厨房餐桌上完成,手工裁剪装订,但一经面世就在澳大利亚畅销。
然后是《日本》《冰岛》《印度尼西亚》……LP 成为了畅销指南书的孵化机,并让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旅途成为了现实。这些指南提供的不仅仅是详实可信的信息,还带来了一种文化,一种低消费、可持续的旅行方法,因此被背包客们称为“圣经”。
● 一开始指南使用统一的黄色封面,所以最初的称呼是“黄色圣经”;后来书脊统一更新成蓝色,“圣经”的称呼却一直沿用至今
习惯使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用户可能无法想象当年的盛况: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地区,使用 LP 指南在途中找到一家餐厅或者旅店,如果这里人声鼎沸,那么大部分人手中一定都握着同一本 LP 旅行指南。作为纸质书时代的传奇,世界上每卖出 4 本英文指南,就有一本来自 LP。
暂停通告发布之后,他们在官方网站留下一条消息:“很不幸,我们不确定何时或如何恢复活动,但是我们将利用这段时间来重新设计产品以适应新的形势。”
两年之后,新的指南出现了。
LP 推出了全新的“体验系列”(Experience Series),他们宣称这是一系列“反指南”读物,旨在摆脱常规指南一成不变的特点,让旅行者自由探索当地的惊喜。
让这一切成立的条件是:不提供既定的旅行路线,只提各种规划工具,以及由本地专家提供的信息,这些工具和信息能让旅行者自行规划感兴趣的路线。
● 介绍中提及的各种规划工具,包括季节性规划日历、深度文章和“建设者”
如果要使用这些工具制定出自己感兴趣的路线,首先要用“季节性规划日历”(Seasonal Planning Calendars)确定好出发时间,同时查看当时适合进行的活动。
紧接着需要阅读围绕主题撰写的“深度文章”(In-depth),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体验。这些文章中深色的小边栏(Highlight)和地图上会标明推荐地点,可以结合景点清单来决定途中要拜访的地方是哪些。
最后使用“建设者”(Trip Builder)来查看每个地点需要花多少时间,以及它们之间的距离,以此来决定路线顺序。
此外,还有实用信息(Practicalities)、景点列表(Listings)和二维码(QR Code)作为规划工具。
这样,一条由旅行者自己规划的路线就诞生了。
4 月推出的只是“体验系列”最初的 6 本指南,除了日本之外,还包括英格兰、爱尔兰、葡萄牙、冰岛和意大利。一直到 12 月,持续更新的系列一共会包含 24 本指南。
新指南会带来哪些目的地尚不清楚,谈论整个系列带来的影响似乎也为时尚早。
不过当我们拿到新书、并和旧版指南进行对比时,发现除了形式上显而易见的变化,“体验系列”在主要内容和观点上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特质。
我们也在新书的帮助下进行了东京一日路线的规划与游览,在地测评了一下“反指南”是否依旧实用。
从大部头到口袋书
和原先的大部头书不一样,新的“体验系列”采用了 180mm x 140mm 的小开本,可以用一只手轻松抓握,几乎是一本口袋书。
“体验系列”也减少了页数,每本 258 页。相较于旧版本动辄上千页的厚度,可以说是相当袖珍了。为了减重当然也删去了一些内容。这部分被 LP 的老读者称为“睡前读物”,简述的是当地历史背景。
比如旧版本的《日本》指南首先提纲挈领地说:“东京大得无边无际,它不是一个紧凑的整体,反而更像城市群。”随后会让读者了解到,受到江户时代城市划分的影响,东京东部的街区亲切朴实,西部则代表了这座城市高度现代化的一面。
新指南不提供策划好的路线,如果自行规划游览顺序,旅行者对即将拜访的地区和城市反而需要更加详细的信息和足够充分的认识。
“体验系列”体积小、厚度薄的特征当然也有显而易见的好处——方便携带。
随时握在手里且更加轻便的智能手机,让以前的大部头指南即便被带上出行,途中也很少再翻开了。而减重之后的“体验系列”也许会让指南重新成为旅行者的街头伴侣。
不一样的建议
“体验系列”的撰写者不再是专职的旅行作家了,取而代之的是在当地生长起来的“本地专家”(Local Experts),除了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他们还需要对介绍领域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
● 为“体验系列”撰文的本地专家
比如在《日本》指南中撰写九州地区温泉专题文章的松尾智子,是获得认证的温泉侍酒师,提供的建议是除非皮肤敏感,否则泡过温泉之后不必冲洗得太干净,皮肤会自行吸收温泉水中的营养。另外也要善于使用毛巾来调节体温。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内幕消息”,比如去拜访神社,如果祈愿幸运,最好投入 5 元的硬币。去座位紧张的横町吃饭也有注意事项,“不是常客的话,吃完最好不要逗留太久”。
与之相比,撰写旧版指南的旅者们显然更关注旅途中的“舒适感”。他们会告诉你来到日本一定要“穿上方便的鞋”,因为在日本鞋子需要经常穿脱。另外因为日本的商场多且发达,旅者们建议“尽量轻装出行”。当然还有一些“进阶”技巧,比如“学几句日语,让日本人喜欢你”。
“体验系列”的各种建议当然会让你看起来像是个“懂门道” 的人。然而旧版旅者们用血泪教训换来的建议往往也有高得令人难以想象的实用程度——
有时候旅途中的突发状况和一些令人不舒适的小细节会让人突然丧失全部的兴趣。
热门打卡地和隐秘的瑰宝
不同的撰写者也带来了不同的推荐地点。
阅读过旧版《日本》指南的读者一定不会忘记东京的筑地市场。专职旅人 Rebecca Milner 把那里描绘成了一个奇幻之地——存在于陆地上的海洋世界。
● 旧版《日本》指南的推荐,筑地市场和金枪鱼拍卖
金枪鱼拍卖、被开膛破肚的鱼和在过道上急速穿梭的叉车一起构成了猎奇的描述。旧版指南把鱼市作为切入点,展现了属于海岛的、新鲜又离奇的海鲜文化。
花几个小时参观市场就可以亲身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和习俗,没有比这更理想的旅行景点了。旧版本选择的所有景点几乎都有异曲同工之处。
● 旧版指南推荐的地点,涩谷的十字路口和八公像、新宿的歌舞伎町、挤满了当代建筑的表参道和亚文化的时尚街市竹下通
这些热门的景点是快速领略东京文化氛围的地点,也是改版后排斥的部分。
创作者 Chris Zeiher 说“体验系列”介绍的是旅行者想象不到的惊喜和不为人知的地方,热门的景点于是全部被排除在外,取而代之的是“当地人会去的地方”,也被称为“隐秘的瑰宝”。
比如介绍东京国立博物馆,指南特别提及深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其实位于上野公园里,作为不错的散步地点,东京人经常来这里野餐露营。
推荐地点的变化也许恰好体现了人们对商业程度过高、同质化严重的热门打卡地日益严重的不满情绪,不过这些本地人的常去地点是否能让人在一趟旅途中快速且深入地了解目的地会成为另一个问题——
普通的旅行者无法像当地人一样在成长环境和生活细节中长时间地浸润,领略风情和文化需要地标的参与。
● 新系列用只插图画出了东京塔、八公像一类的地标,介绍非常简单
线上内容的加入
“体验系列”中经常能看到的二维码也是一个新改变,扫描就可以解锁 LP 网站的线上内容。
有时候是更多的相关信息和线下就可以预定的活动。比如意大利特辑,介绍亚壁古道的时候,二维码提供的是一个线上日历。可以实时显示天气和当地的节日,农贸市场的位置发生改变或者活动承诺提供门票,日历也会更新这些内容。
新系列的《日本》指南中也有这样的部分,二维码链接到网站上东京相关的页面,分享了最新的消息。
另一些内容是“额外的惊喜”,东京部分提供的是卡拉 OK 和御宅族的指南。然而扫描之后网页上出现的是由当地专家 Winnie Tan 撰写的深度文章,这是纸质指南中也包括的内容,似乎没有很额外。
旅行观念的变化
对于目的地要有相当程度的了解,这是 LP 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LP 不会和供稿的专职旅人形成雇佣关系,他们倾向于使用间隔年赞助的方式让旅者深入目的地,或者居住,或者长期停留,目的是对当地产生了解。
这种了解会尽可能规避过强的本地人视角,旅者的视角才是 LP 一贯的叙述出发点。
旅行这种活动本身就在赞美不同,这是 LP 相信它是世界上最重要活动之一的原因。在过程中旅行者暂时将日常生活抛诸脑后,亲身去体验另一个地方的文化,于是理解和宽容诞生了,旅行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人们创建起属于自己的“一个星球”。
● 为旧版本旧版本《日本》指南供稿的旅者们
这样的过程中,一个和“当地人”不同的“他者”必须存在,这是旅行者所扮演的角色。
旧版本的指南里当然也有类似“和当地人吃喝”“当地人的癖好”或者“像当地人一样享受派对”的的内容,但别误会,这是在把当地人和他们的生活当做目的地的一个部分进行了解。
● 旧版《日本》指南的“和当地人吃喝”介绍了日本的各种时令食物,旅者们通过当地人的饮食,了解日本的节气文化
这些如果现象不从旅者的口中道来,而是由本地人叙述,来自不同背景、不同地域人们的之间的交流过程就消失了。
用“当地人”取代“旅行者”对 LP 来说会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动,带来的影响尚且不得而知。
新旧版本的对比已经完成,你肯定已经发现,上述的改动并非全部都是提升,疑问也呼之欲出:用新的建议、新的地点和新观念构成的指南规划出行,体验到底会有多大的提升?
一次实地测评势在必行
我们选择指南中能体现“体验系列”原则和初衷的地点规划了一条在东京游玩一日的路线,并且找到人在东京的梦石来进行体验。
出于这条路线的测评性质,这次体验对梦石来说并不是一次公费旅行,甚至在联系初期他就被泼了一瓢冷水:“希望你把这条线当成产品来使用一次。”在严格执行“体验系列”专家们给出的各种建议后,梦石还将之前在东京旅行的经验和本次出行进行对比,评估了旅行体验和新指南使用感受。
以下是他的测评经过。
东京一日 by 梦石
第❶站
神宫御苑
日式庭院
清晨的泉水
选择理由:当地人“隐秘的瑰宝”
介绍神宫的深度文章提到明治神宫内部的庭院中有一个小小的花园,是大部分游客会跳过的地方,非常安静。显然这不是什么热门打卡地,而是当地人才知道的“隐秘的瑰宝”。
花园深处的清正井或许能说明这一点,井内水温在四季中都保持在 15℃,清凉凛冽。可以看到很多日本的家庭来到这里很认真的排队去触摸泉水。
不过这里虽然和指南介绍的一样设有池塘和季节性花朵,明治时期的数次改建却让它不再是经典的日式庭院,不是修剪整齐的园树,散步道才是这里的重点。
第❷站
原宿西区购物
林荫道两侧的二手店
J-Fasion
选择理由:见识原宿潮人和他们的时尚
原宿街区是东京街头文化的聚集地。在全球青年文化同质化的倾向之下,原宿西区反而保留着某种桀骜。
指南介绍西区虽然是日本各大时尚品牌是这里的招牌,但林荫道两侧的小型商店和二手店更不能错过,这里是原宿潮人淘装备博取回头率的地方。
这种描述难免让人有种物是人非的感受。原宿街头曾经常见的 Lolita、以及受到泡沫经济与消费主义夹击而产生的 Gyaru(辣妹文化)已经消失不见。这里已经很难遇到那些色彩斑斓样子的年轻人们了,此行只见到了慕名前来原宿地区购物的青年时尚游客。
第❸站
涩谷横町用餐
木质建筑的店铺
著名的鸡肉串
选择理由:东京人
指南介绍横町,说这是东京人爱去的用餐地点。
根据指南的推荐选择在 Nonbei 横町用餐,就能立刻明白座位如此珍贵的原因。Nonbei 是一条位于涩谷站电车轨道之间的狭窄巷弄,逼仄的空间里聚集有近 40 间规模不大但怀旧并温暖的居酒屋,提供家常菜。
不建议中午用餐。虽说随时都可以来的确没错,但几乎大部分的店都是傍晚开始营业。中午抵达不会看见期待的火爆场面,店家随手就能用折叠椅和倒过来的啤酒箱搭建的临时户外座位也没有登场。
不过相较于指南警告的“开胃菜陷阱”,店主珍藏的日本酒或许更能让人“上当”,这些酒的价格上比一般的日式居酒屋要高很多。大概是身处涩谷的缘故吧。
第❹站
神保町逛街
日式袖珍书
咖啡套餐
选择理由:日本的士绅化街区
指南的购物专题介绍神保町,高亮部分指出这里不仅有二手书店区,还有专卖艺术书、复古地图和浮世绘的商店。现在这里的古书店现在已经很难捡漏,好书也有着好价格。
一些更加特殊的商店反而可以关注,比如专卖昭和时代女性写真集和 DVD 的荒魂书店,“豆本”(袖珍书)的专卖店吕古书房……
指南说咖啡也是这片区域的招牌,确实。这里的大部分咖啡店处于地下,入口处狭窄逼仄到只能容下单人出入,但咖啡通常都非常好喝。除了偶尔杯盘碰撞的轻响之外,客人满座却不见高声阔谈。
第❺站
夜间卡拉 OK
霓虹店招
畅饮欢歌
选择理由:“没有卡拉 OK 的周末是不完整的”
卡拉 OK 当然也不能放过!在整体介绍中它居然作为东京地区的“冒险”和漂流、滑雪一类的活动并列。专家的深度文章也特别说明卡拉 OK 是东京人闲暇娱乐的首选。
这次按照推荐去到了很大的连锁店 BIG ECHO,说在东京所到之处都能找到 BIG ECHO 的红招牌也毫不夸张。
初次入店确实像指南说的一样需要填写个人信息,不过在网络或手机上提前填写并预约是现在日本年轻人最熟悉的入店方式。大家把在包间内度过的时间叫做欢唱时间。
旅途总结
这次 LP “体验系列”(Experience Series),有意识地强调在地性,可以说是一种“反指南”的倾向,旨在摆脱通常的打卡模式让旅行者探索当地日常中蕴含的惊喜,在明治神宫御苑和涩谷横町也确实遇到了这样的惊喜。但是这也往往需要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去规划线路和行程。
二维码解锁线上内容的部分似乎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更新,略为遗憾。在观念上,对于日本文化中“阅读空气”这种下意识地推崇本地经验的倾向,反而让旅行者丧失了自己的独立身份。身为外来者的不安反而因为这种倾向而有所放大。
在横町遇到的店家告诉我,疫情之后已经很少见到外国客人来这里喝酒聊天了,表情里有一丝失落。或许对于这些当地人来说,旅行者带给她们的体验和感受也是一种别样的旅途。
跟着“新指南”在东京度过一日,视角的转变和以本地人为主导的推荐让它更像是一次有主题的参观,目的是领略现代东京人的城市生活。
然而,想到 LP 一直以来都将推崇旅行的理由归结于人们对这个星球普遍的好奇心、探索欲和热爱——仅是体验在地人的生活,而刻意跳过所谓的“网红打卡地”式景点,对于短暂停留的旅人来说,未必就是一种更合适的方法。
但,“反指南”的性质还是给我们带来了惊喜。利用这本指南自行策划路线,你能感受到这本指南的确很像一个——
专门为旅行打造的搜索引擎。
不需要在不同的软件之间反复横跳,一本指南里包含所有所需信息和工具,并且翔实可信,没有比这更好的“搜索引擎”了。LP 网站说明了变动的原因——现在的旅行者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一样了,“反指南”是把 LP 掌握的信息,用已经被广泛接受的“互联网”方式提供出来。
互联网一度让传统指南举步维艰,LP 吸取了它的优势,正在进行自己的复兴。
或许对于同样在复兴的旅行产业和无数希望重新开始旅行的人来说,“LP 带来全新形式”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象征着曙光的信号。☁️
编辑:
玛鯊
撰文:
Moon
特约撰文:
王梦石
摄影:
王梦石
设计:
Andy
观夏国子监,新的命运
如果事实被视而不见,阅读可以将其重现|Books
海绵宝宝是 ESFJ,洛基是 INFJ,MBTI 爱好者疯了
Monocle 的胜利:比百年媒体还经典,比新媒体更时髦
米兰普拉达重返北京的夜晚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关于人文、旅行、审美的微博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