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来杭州的店铺,也太适合忙里偷闲

🌿 乌云装扮者 2022-10-03


杭州是“另一部电影”。


上次来杭州还是上次,正如大部分人经历的生活那样:旅行迟迟没有展开。因此,赶紧趁 abC 杭州站刚刚结束,我们忙里偷闲,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收藏夹里的杭州店铺拜访。


得益于社交网络的呈现,我们打开手机,会知道某个城市的“新业态”,会知道人们趋之若鹜的网红打卡地。在北京,你最先想到胡同里那些难找又别有洞天的小店;在上海,也许画风一转,变得更加摩登或者妩媚。



但杭州不一样,无法和西湖分开来看的城市,有温润的四季,葱郁的植被,湖水与寺院,以及那些跟朋友走在茶园里的共同的回忆……分布其中的是那些开在寺庙里的咖啡店,采用吧台模式的现代茶馆,把杭州小笼包放进菜单的日咖夜酒。


你很容易就会在杭州看到一种新的、别样的生机。虽然主理人们会说着类似“杭州咖啡发展还没那么快”之类的个人想法,但远方而来的我们却能被其展现出的细节与态度打动。


一种扎根于本地的、同时又能着眼于未来的生活方式,正在独立、悄悄地发生。



夜白 yebai coffee

天竺路 31 号

佛手甘露、芭蕉与灰瓦



虽然是在中秋当天才正式营业的新店,夜白 yebai coffee 却异常好找。在一片景区常见的传统中式木屋中,一眼捕捉到它方正的白房子,仿佛在闷热的夏夜突然吹到一阵凉风。


主理人关关把几乎三面墙都改造成折叠窗的做法,不仅让人站在门外就能看到居中围合的大吧台和它后身墙上挂着的《金刚经》,更让整个空间明亮通透——身处灵隐寺一带,夜白成功将周边的美好自然,变成了“佐餐”。



角落里斜摆着一张长条桌,横贯室内与玻璃墙外的小院,迅速把你的注意力牵引到主理人特意保留的灰瓦与大芭蕉树身上。


关关告诉我们,“夜白”是一个带有禅意的名字。黑夜与白昼,中式与西式,即要有对比,也要有融合



店内很多细节也是从这个概念发展而来。外卖杯上印着的 logo,黑白分明的几何图形,代表从太阳到月亮的连接;木梁、水泥柱和白墙彼此相连,西式吧台边摆上中古座椅,新与旧的感觉一并出现,把对风格的判断自由交给愿意感受的客人。



耐冬、山间林下、碧水青黛......特调饮品们有着极为写意的名字。其中,佛手甘露是特别推荐,冷萃搭配上佛手、柠檬和每天清早现泡的茉莉茶,调制出了一种可立刻解暑解腻的风味;另一款灰瓦用到了酒酿、桂花和黑芝麻奶,口感浓郁醇厚。



从店里出来后,先别急着叫车。沿着天竺路走一走,可以路过法镜寺和一小片茶田。此处流水潺潺,将夕阳拆碎,仿佛可以数出一百种绿色。




顾宫有喜

葛岭路 17 号连横纪念馆内仆夫楼

开在玛瑙寺旧址里的咖啡店



不必去社交媒体上翻看打卡图,光是“开在寺院旧址”一条,就足以让我们决定探访还处于试营业期的顾宫有喜。


走错路很正常,对杭州人来说玛瑙寺都是一个小众去处,哪怕它和西湖畔仅有一路之隔。沿着石板路和店家的提示,找到寺院深处的独栋二层古楼,视野中是雕花木门和喜字绳结,鼻子却闻到了浓郁的咖啡香。



一层是又宽又长的现代式吧台,菜单以咖啡为主,但也有甜品、茶饮和梅干菜肉包可供选择。主理人特别与我们分享了不太常见的咖啡花茶,是用另一种方式体验咖啡的清香味。



步入二楼,不会一眼看出什么大刀阔斧的改建。主理人让空间被最大化打通,并主要为茶咖的饮用体验服务。一整圈的临窗座吧,让每一份视线都能被斑驳的绿意填满,和同行者聊天或是专注于一人时光都很舒适。



风铃与鸟鸣,则几乎是你能听到的全部声音,因为主理人选择不放任何音乐



做“中式咖啡”,是主理人从一开就定下的基调。选址上费了一阵功夫,好在最终它满足了绝大多数期待,古朴又有潜力,四季景色分明。唯有营业时间受到景区限制,下午四点半就要“被迫打烊”。


取名“顾宫有喜”,是想让人们既能迅速抓到“中式风格”,又能感受到趣味。“太纯粹的中式元素会让人觉得严肃而不敢接近”,主理人从自己钟爱的两把玫瑰椅身上获得了启示——将它们摆在显眼的角落,大部分客人却因为“太中式”而不敢使用。


因此,顾宫有喜选择用更“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去展现中式特色:中庭的纸砚笔墨,和主理人的空灵鼓,都欢迎客人随意体验;在外摆的露营椅旁放上带有山水画的小边桌,为每一份饮品配上中式器具和雕花托盘。



咖啡店不自带洗手间通常会让人觉得不便,但推荐你一定要在顾宫有喜时去一趟。除了可以体验江南林园,还可以和小池塘里的锦鲤愉快玩耍。




Hello Tea Bar

茶·酒调饮研制所

中河南路 39 号

曲水流觞桌飘来新世代茶



中河南路河畔的居民楼下,Hello Tea Bar 将制作区和大部分落座区沿街开放,既接受路人好奇的眼光,也无形中透露出自己是家不折不扣的时髦茶馆


设计师出身的主理人把自己对于宋韵文化的喜爱融入空间细节,但遵循的是“让历史中曾经流行的茶文化在新世代中回温”这样的理念。



于是,整体清新的店面配色下,加入木椅和竹叶去增强中式氛围;书法纱幔搭配长条形日落灯,社交媒体友好;真的可以漂浮传送饮品的曲水流觞茶席桌,则被以时下流行的工业风格呈现。


现代设计消化了中式元素,人们在陌生而新鲜的饮茶体验中,也用现代人的方式重构了古人携茶叶所为之事。


Hello Tea Bar 还拥有自己的设计工作室,办公地点就藏在大堂背后,无论是空间还是菜单都出自工作室之手。



开在茶馆丛生的大井巷附近,Hello Tea Bar 在菜单的打造上也下足功夫,茶师和我们直言,研发期间“差点喝吐”。


饮品有纯茶、茶调饮和茶酒三种选择,取名时还以宋词词牌作为灵感来源。相比于茶酒,茶调饮因为口感多样、轻快而更受年轻人欢迎。呈上时托盘里除了成品、小食和介绍卡,还配上了一小杯调配所用的茶原液,供客人对比两种味道。


茶也入甜品。抹茶蒙布朗将经典法式甜点中式化,加入杏仁片和茶叶,甜味的基底上多了一分清苦。



店内瓷器漂亮得有来头,多问一嘴得知是主理人从景德镇亲自挑选并背回来的。我们尝试的茶调饮山嶽所用的绿色杯子,价钱是碎一个会心疼的程度。



不是只能在和长辈同坐的客厅、或是让人拘谨的传统茶室才能接触茶文化。饮茶场景多样化,能渐渐让饮茶也变得像咖啡与酒一样“时髦而自然”。




空咖啡

中山北路 124 号

专注于咖啡与兰州“三泡台”



开在咖啡店竞争激烈的中山北路一带,店面不大的空咖啡常被客人形容为“新中式”、“侘寂风”。但也许有点误打误撞,因为主理人小黑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来打理整个空间


在兰州长大,小黑把熟悉的青灰色水泥、竹编、木雕和敦煌壁画融入陈设。尤其是门口一套藤条桌椅,亲切到常被人误认为是茶馆甚至是面馆。闭店后的门挡在白天就随意立在入口处,颇有西北地道小饭馆儿的风格。



小黑邀请朋友用四种字体写了店名“空”字,包含了他希望客人能在这个空间里自在放空、静下心来的心愿——咖啡也是需要花时间去品味的。



店虽不大,但座位的设置却很多样。门口半面砖墙既是沿街座吧又是吸烟区,中心处开放式的吧台方便小黑与客人交流。想要独自办公的客人也可以选择里侧舒服的大木桌,或是小黑特别定制、大小与高度都刚好的小边桌。


最尽头,还可以盘腿席地而坐,就着店内的冥想音乐发一会儿呆。



做了十年咖啡师,小黑对咖啡有一套理解,也乐意和客人聊豆子。“连基本款都还没做清楚”也许是种谦虚,但同时提供冷萃、冰滴和手冲就可见他对咖啡本身的执着


菜单上没有什么特调,不过倒是有“三泡台”,是款兰州特色的茶饮。



正因如此,开店才三个多月,空咖啡就已攒下不少社区老客儿了。



Give Me Five

南宋御街保佑桥西弄 6 号

“用西湖的水喝醉所有的魔鬼”



拐进南宋御街的岔路小弄堂,采用日咖夜酒模式的 Give Me Five 就藏在一栋徽派小楼里。


一层是相对平稳的工业风。吧台后身“用西湖的水喝醉所有的酒鬼”几个书法大字比较显眼,这家店的前身是主打西湖特色的酒吧 harbour。



踏入二层,氛围立刻转变。踩着吱吱作响的木地板,穿过灯光昏黄的座位区与屏风来到窗边,可以一边享用颇具江南风味的阳台,一边望望旧巷风景。



咖啡是搬家后新加入的部分,但从设备到创意都没含糊。角落里低调摆着四台磨豆机,菜单上标明了豆子的烘焙程度与风味特色,基本款好喝不贵


创意咖啡的名字乍一听让人摸不着头脑:水手偷偷给船长的椰林飘香里加了咖啡、乌龙先生第一次去蜜桃小姐家见丈母娘、当李雷听到韩梅梅要去美国......但配合成分看又能琢磨出一点端倪,比如最后一款是在冷萃里加入了自制山楂树莓果酱和混合柠檬酸。


此外,Give Me Five 还提供红丝绒拿铁作为慈善咖啡,每售出一杯就会捐赠 5 元给杭州市志愿者协会。



酒单会定期换。主理人特意做了酒单杂志,仔仔细细地介绍酒品的风味和灵感来源,第一期的主题是“莓果”。


主理人向我们透露,下一期的酒品将会围绕“宋人十雅”来研发。如何表达抚琴、对弈、赏石等中式概念,就要考验调酒师的想象力与真本事了。


下酒菜特别推荐杭州小笼包。Give Me Five 和店员们最喜欢的早餐摊合作,把杭州特色小吃塞进了菜单,不得不说也是某种程度上的“新中式”了。




无羁派烘培工坊

襄七房 225 号 5 栋

“城中村”里的晚清四合院,咖啡店里的烘豆坊



无羁派的第二家店,从西兴老街,直接开到了连本地人都很难找的“城中村”襄七房。在周边工地迷路时我们断言,咖啡品质一定值得“折腾这一趟”。


但在喝到自烘豆咖啡前,就已经被它所在的晚清四合院说服了选址的合理性。这是一座文保建筑,所以才能在高楼大厦平地而起的滨江区屹立不倒,并且现在还有人居住。


室外落座区占据了大院一角,小小的竹凳坐起来也异常舒适。可以一边观赏古宅,一边听隔壁邻居话家常,一边瞥见围墙外的高楼大厦,有种奇妙的融合感。



在店内环顾一圈,就能猜出主理人一定是书法爱好者。从提示牌、灯罩、咖啡豆包装,再到钟表上的字,都是主理人自己所写。


更不用提二楼露台的断壁残垣上还写着《将进酒》了。



同样难以忽略的,还有大堂吧台处被保留且外露的红砖块结构。“挺有意思的”,我们从正忙于烘豆的主理人口中只得到一个简短的回答。



作为一家以自烘焙闻名的咖啡店,开在“城中村”有着不少便利。客人不多时可以烘豆,空间够大不必担心噪音,呛人的气味也可以直接排到户外。


自烘焙也让无羁派的咖啡出品兼得高质量与性价比。你还可以在店内买到正值最佳赏味期的豆子与挂耳。



咖啡师在测试手冲豆子时,随性地分给了正坐在吧台的我们一杯。彼时我们正被吧台上一大摞咖啡知识书籍吸引,简单翻阅后被其实用性种草,盘算着离店后就下单。




丘末茶研所 · 茶 · 盘饰

四眼井 44 号

吧台边的传统茶道



新开在虎跑四眼井的小山坡上,丘末茶研所从黑与白强烈对比的外观就开始营造“新中式”氛围了。


简单把它归类为“茶室”已经不太准确,丘末茶研所更像是一个有关茶与美的空间。也许因为主理人从事电影制片工作,你能感觉到这里大大小小的角落都经过了光学与美学上的设计。



更明显的一点,体现在一楼占据大半空间的 U 型吧台上。除了“坐在吧台品茶”这一模式本身的原创性,当光线渐暗,茶师们忙碌又自若的身型变成剪影,“会给人一种在看电影的感觉”。



但丘末更值得推荐的,是既现代又传统的茶道体验


刚落座,茶师就会为你呈上一杯冷萃龙井茶。


注意到茶师会在两个出水口间切换,一边含有矿物质,另一边则没有。用水有讲究是做茶的根本。选址四眼井就是看中此地水质干净清澈,遇上特别茶会,茶师们还会起大早跑去打泉水。



每个茶食套餐包括一款茶和由米其林甜品师特别为之设计的茶主点,以及茶前点和茶后点。


泡茶与品茶都需要质朴的耐心。菜单上会介绍前三道的口感,并且标明最佳的赏味时长。茶师也会细心记下你进行到了哪一道,并提示此时这一道是哪种风味最明显。


我们尝试的泊光套餐,用椰子慕斯、桂花渍百合与鲜青瓜雪芭,去调和黄金芽的花香醇爽。而其他套餐的茶主点,也会在口味、造型与概念的设计上,运用到“破镜重圆”、“古书残片”等东方意境



也可单点茶饮。茶师特别向我们推荐了正山小种,它采用了一种传统且少见的烟熏工艺,让前三道能尝出明显的腊肉风味,很是特别。



除了茶道,丘末也设置了茶酒菜单和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迷你吧台。


探访时尚未开放的二楼将在正式营业后承办展览与特别活动,让更多人在线下能围绕着“茶”展开对话与交流。



就这样,我们在杭州度过了早秋。虽未能找到有关所谓“新中式”趋势的明确答案,但反而更加自在惬意,甚至对即将会出现的更多新店增加了期待,无论是在哪个城市。


回到北京,夏天也结束了。☁️

监制:玛鯊

作者:玛鯊  摄影:Andy

感谢:孙大年


从巴黎,到昌黎,Virgil Abloh “灿烂的遗产”

在岩石缝隙中建花园,这件事正在悄悄流行

8 年、400 万册的《皮囊》后,在《命运》中看见阿太的故事

又一个没有花火大会的夏天过去了

立刻去 abC 艺术书展杭州站,把这个“垃圾袋”带走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关于人文、旅行、审美的微博杂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