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孤独星球》的“前员工”,现在都在干什么?

☁️ 乌云装扮者
2024-08-29



现代旅行的开端,起源于欧洲列国人前往意大利的“游学”。


这股风潮后续演变成前往欧洲游学,又在 20 世纪,变成了“穿越亚欧大陆”。这种壮举在如今被称为“大旅行”,旅行者往往从伊斯坦布尔出发,途径德黑兰和阿富汗,最后经过印度抵达东南亚。


上世纪七十年代,一对夫妇也走过了这条路线,在旅途的终点,他们从新加坡去往澳大利亚,然后在那里创立了鼎鼎大名的“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


● 托尼和莫琳·惠勒,孤独星球创始人,他们穿越亚欧大陆后创作了孤独星球的第一本指南《便宜走亚洲》


这个背包客色彩浓厚的品牌在 2009 年来到中国,又在一年零三个月以前,推出了最后一本中文杂志。


而后,随着本地内容停止制作,纸质指南也暂停更新了。


● 孤独星球推出的中英文指南和杂志


孤独星球在中国来了又去,但不少受过它影响的创作者和旅行家们没有停下来,他们或者成为博主分享旅行经历、去远方寻找日常之外的惊奇体验,或者继续作为旅行作家、用背包客的视角讲述不同地域的文化



尽管孤独星球短时间内不会返回中国,创作者们也一致认为它的“遗产”没有消失。


我们从世界各地捉住找到了这些曾经在《孤独星球》担任指南书作者、杂志签约作者和专栏作家的旅行者,请他们从巴塔哥尼亚的徒步之行、或者澳大利亚和南极的旅途中暂时抽离出来,讲述自己的旅行故事。


但这不会是职业访谈,也不是行业指南。我们真正想聊的,是怎样始终保持探索欲和好奇心,将旅行作为一种“职业”坚持下来;以及如何在创作中,将个人的精彩见闻,转化为对读者认识世界、乃至于探索自己想要的人生有启发的内容。



尼佬

  曾为《孤独星球》资深旅行书签约作者

旅行者

徒步旅行领队

Q:你认为好的旅行内容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A:要“关心人类”。


09 年的春天,尼佬受邀参加了孤独星球和指南书发行方举办的秘密集训。


那时候中文版指南的制作还没有公之于众,团队的筹建,主要由几个资深的编辑通过自己的人脉来实现。尼佬被其中的一个编辑找到,成为了最早的 10 到 11 个作者之一,参与制作了孤独星球的第一本中文指南,《云南》。


● 尼佬在《云南》推荐过的茨中-南极洛徒步地点,以及他为孤独星球第一版《四川和重庆》在德格草原调研时留下的影像,这是继《云南》之后,孤独星球的第二本指南


当时大家身处“邮件时代”,尼佬还记得许多读者会根据自己在途中使用指南的经历,给孤独星球写邮件纠错。在版本更新的时候,这些反馈会成为重要的参考。也有写得很好的读者因此加入了作者团队的例子。


即便是 2022 年,孤独星球宣布关停伦敦和墨尔本办事处,接受反馈的邮箱也依旧对外开放。


这样的做法源自孤独星球 Traveller for Traveller 的理念。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和读者都是旅行者,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正是通过平等的写作和反馈,身为作者和读者的旅行者们联络在一起了。他们之间形成的“合意”,让“旅行写作”的标准诞生了,它们是全面、准确、负责任、公平、以及开放和接纳的态度……依托于这些标准,《孤独星球》系列才成为了优秀的指南书。


● 尼佬书架上的孤独星球


现在尼佬自己创作,也坚持 Traveller for Traveller,这已经成为了他们共同维系的价值观——


虽然不再写作指南,但他的攻略、游记、乃至于旅行途中简短的记录,都选择粉丝运营氛围不那么浓烈的平台更新。这样做不仅是在期待更有意义的讨论和反馈出现,也是因为平等的视角会帮助旅行者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过去一年,尼佬一直在旅行,从经常前往的土耳其、斯里兰卡、尼泊尔,到不那么熟悉的东欧、南美和中亚的一些地方,他全都去过了。在秘鲁,他再度感受到,用平等的视角去观察不同的文化,才能学会理解和宽容。


● 过去一年,尼佬游览过的一些目的地


尼佬在抵达秘鲁之后,见到了形形色色的辣椒和土豆,同时他也发现,如果仔细分辨,就能发现它们和世界各地的辣椒和土豆存在亲缘关系,因为这两样东西的原产地就在美洲


这个国家向世界提供了形形色色的食材,反过来,当地的烹饪又受到了各地的影响。他们的一道国民料理,“酱油炒牛肉”,由中国移民带到秘鲁,烹饪时要用大火快炒。等这道菜和一小碗土豆担任的配菜、以及米饭一起端上来,看起来又像一顿一人食的韩餐或者日餐


现在,秘鲁菜是全世界“最时髦的菜系”之一。


● 羊驼刺身,秘鲁的刺身有欧洲、日本和东南亚的多重灵感

● 库斯科鸡汤面,这是秘鲁高原地区国民饮食,与中餐极其相似


同时,当地印第安人古老的生活方式,他们戴的头饰、脸上日晒的痕迹、和建筑的一些形式,又让尼佬感觉到和西藏有隐约的相似之处。


这种“似曾相识”的瞬间总是特别打动尼佬——当过去的旅行和现在旅行产生了联系,旅行者会明白,虽然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习俗,但全人类的文明总是共鸣的,大家都是一个星球的产物。


● 安第斯山 4000 米海拔的温泉、羊驼和原住民女子


出于对人类和文化的关心,尼佬把自己旅行的重点总结为“世界主义”和“人文旅行”。这种视角让尼佬对山脉有了特别的偏好,也促使他成为了一名徒步向导——尤其是很高峻的山脉,它们总是会塑造特定的人文环境,对文明的交流产生影响,很多历史的进程,往往都和这些山脉有关。


● 尼佬带领队员徒步攀登尼泊尔皮奇峰


今年,尼佬的旅行计划已经定下了。


他最想去的目的地还是巴基斯坦,希望能在喜马拉雅和喀喇昆仑交界的地方,重访世界上最漂亮的雪山



晴儿 Sunny_ing

  曾为《孤独星球》杂志签约作者

小红书博主

旅行攻略分享者

Q:你认为好的旅行内容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A:要呈现旅行不那么令人愉悦的一面,因为这也是真实的旅行。


在 2021 年搭上杂志末班车的晴儿,算是孤独星球的“新人”。


当时正值年末,孤独星球按照惯例评选“年度旅行目的地”,榜单上的其中一个国家是马拉维,这是一个少有人探索过的非洲东南部小国。因为对野生动物的痴迷,晴儿成为了一名生态旅行爱好者,非洲列国是她经常访问的地方。从 2015 年开始,她已经不间断地利用假期 9 次前往非洲,走过了 13 个国家。


马拉维恰好是她在出行受限的时期来临之前,最后一个国际旅行的目的地。


● 因为喜爱野生动物,除了去草原和森林中拍摄,晴儿也时常潜水


出于这个原因,《孤独星球》杂志的编辑主任找到了晴儿在论坛上分享的非洲旅行经历,在听过她的故事之后,和她签下了杂志的作者合约。


接下来,在杂志最后的一年里,晴儿用 4 篇专题写下了自己在马拉维、乌干达、博茨瓦纳、和埃塞俄比亚的经历,每一篇专题,都占用了将近 10 个版面。


晴儿习惯用长篇故事的形式来创作自己的游记。她认为旅途中不完全是愉快的经历,欣喜、冲击、和失望串联在一起,才构成了完整的旅行故事,哪怕是萍水相逢中的只言片语,也能承载重要的意义。


● 刊登着晴儿文章的《孤独星球》杂志

● 晴儿为《孤独星球》写作的马拉维专题


在拜访马拉维之前,晴儿先去了它的邻国赞比亚,在边境处办签证的时候,遇见了一个赞比亚男生,他熟练地使用中文和晴儿打招呼。交谈过后,晴儿才知道他为了学医,在哈尔滨待了 7 年,所以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男生非常友好地向晴儿介绍身边同为实习医生的女友,并且告诉晴儿,他们这一次是专程去马拉维打高尔夫


这段短暂的交谈让晴儿感受到了非常大的震动——


马拉维是一个国民生产总值垫底的国家,可是他们却有这样一个豪华的场地提供出来,让也不算发达的邻国人来打高尔夫。


● 晴儿镜头下的马拉维


晴儿此行去赞比亚是为了拍摄花豹,那里的南卢安瓜国家公园有非常多的非洲花豹。她在公园里待了整整三天,忍受了暴雨和酷热,却连一只花豹都没有看见


一直以来,晴儿觉得自己能安然地接受大自然的所有安排,包括旅途中不顺利和意外。但是在后续写作中回顾这件往事的时候,她开始有些犹豫——随着年纪逐渐增长,自己会不会失去等待的耐心和不断探索的勇气?


她没有停下来。


● 赞比亚南卢安瓜国家公园


赞比亚之行结束之后,晴儿又前往三江源保护区的赛昂大峡谷寻找雪豹。每一次出发,她都不会抱着一定要看见什么的执念。但是这一次,就在进入峡谷的第二天,他们乘坐的车一拐弯,就发现在面前不到 20 米的地方,有一只雪豹站在那里


它悠闲的午后被打扰了,不尽兴地爬回山坡。同时,为了保持安全的观看距离,晴儿也朝着另一边的山上向后退。


在这个过程中,山谷下方的岩羊爬上山坡了,雪豹看见猎物,居然就在晴儿的眼皮底下,上演了一场捕猎岩羊的场面。要知道,豹是非常谨慎的食肉动物,只有极少数的人能看见雪豹捕猎。即使是在非洲大草原,想要遇见花豹,也是非常考验运气的事情。


● 昂赛大峡谷,雪豹捕猎岩羊


因为这次经历,晴儿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起来——要热爱自然,敬畏自然。大自然虽然严酷,不会因为你很虔诚,就给你想看的东西。


但它也总是不辜负你的努力。



雨神

  曾为《孤独星球》旅行书中文作者,杂志签约作者

旅行规划师

Q:你认为好的旅行内容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A:要有“负责任”的态度,从这个角度来说,《孤独星球》的遗产已经留下来了。


雨神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带着《孤独星球》指南书出国旅行的经历。


那是 2010 年,他的目的地是尼泊尔。当时的尼泊尔,还是允许在国家公园内建设一些简单的木屋酒店。参考过指南书的信息之后,他选择住在森林公园的探险营地里。


没想到半路上,他们一行人很不幸地被司机“宰”了,被扔在一个不认识的小镇里。


情急之中,雨神在《尼泊尔》指南里翻到了酒店的联系方式,电话接通之后,对方也非常生气,问他为什么要自己前往,因为酒店在加德满都就有办事处,可以免费把住客送到国家公园。


● 2010 年尼泊尔之旅


不管如何,指南书里详实、准确的信息还是给当时身在异国的雨神提供了一条出路。对于旅行者来说,《孤独星球》“旅行圣经”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在网络资讯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孤独星球》指南书是中国旅行者少数能接触到的一手、靠谱的资料。因此当编辑部发出邀请,希望雨神成为他们写作者的时候,他没有拒绝:“我想也没有人会拒绝的,《孤独星球》是一代背包客的梦想。”


在加入孤独星球之后,雨神陆续参与了《甘肃和宁夏》《山东》《青岛》、还有《经典摄影旅程》的制作,从 15 年开始同时为指南和杂志供稿。直到 22 年孤独星球在中国的项目完结,他们也就结束了这段长达 10 年的合作。


● 雨神书架上的《孤独星球》指南


从参加第一次调研开始,雨神就意识到这件事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这不是一份可以在游览过程中顺手做完的工作。因为要介绍当地的公共交通,调研途中不可以开车,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会花在路上。


这种奔波的体验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创伤,以至于雨神后来“莫名其妙”地成为旅行规划师,自己带团旅行,一天的车程也不会超过 4 小时


这个职业的转折点发生在 2015 年。


当时雨神辞去了在北京的工作,打算给自己放两三个月的假,出去玩一阵子。只是玩着玩着,就有认识的朋友找过来,说他既然已经去了 100 多个国家,是不是可以带着大家一起玩?为了“补贴”旅行费用,雨神接下了这个委托,开始帮助大家定制私人旅途。


● 带团出行中


他成为了一名旅行规划师,一直“玩”到了现在。


这项事业曾经被迫中断。以至于 2023 年国际旅行恢复,因为长久的麻木和失落,雨神一直到下半年才开始重新出发。但是他自己也没有想到,飞机一落地,就感觉身体里好像有一个开关“咔哒”一声响了。雨神明白了,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还没有消失。


他终于在墨西哥圆梦了。因为想要体验《寻梦环游记》里的亡灵节,他避开了具有表演性质的大游行,转而去往节日最初的发源地,哈尼齐奥岛。


● 墨西哥亡灵节


亡灵节当天,雨神在下午 4 点出发,沿途看见岛上村子的墓地里摆着各种漂亮的万寿菊和蜡烛,人们在家人的墓前喝酒、聊天、弹琴唱歌。半夜,他和当地人一起在墓地里吃肉丸……他打电话和太太说,这和电影里的场景简直一模一样。


● 墓地里的装饰和万寿菊



之后,因为接下了前往南极的工作,雨神从墨西哥折返回阿根廷,在看过伊瓜苏大瀑布之后,顺道去了巴西,最终抵达南极。他达成了一项挑战——赤身跳进了极地的冰河里。



在很多次这样的随团旅行中,雨神对“负责任的旅行”更加坚定了。


因为旅行者越是去往人迹罕至、或者贫困的地区,就会造成更大的影响,也要花费更大的价钱,因此不仅是对环境,他们展露出的财富和当地人的差距,也会产生很多的“蝴蝶效应”。现在他自己带团出行,也经常和队友说如果有一些不要的户外装备和衣服,可以考虑送给当地人。


● 南极团途中的企鹅和冰川


不仅是雨神,他说孤独星球“负责任的旅行”观念,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一代的旅行者——


十几年前,刚刚大学毕业就拿着《孤独星球》指南书出门旅行的人,如今已经在穷游、马蜂窝、松下、乃至于稻草人这样的旅行企业中担任中高层了。出行要注意环保、不要观看动物表演、想资助当地人不要直接给钱,而是要捐助慈善机构……这些理念已经通过他们的日常工作,成为品牌旅游产品的一部分,影响了中国旅行者的整个行为模式。


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孤独星球的遗产已经留下来了。



雷涛

  曾为《孤独星球》杂志专栏作家

旅行博主“无二旅人”

香氛品牌 Homie Made 联合创始人

Q:你认为好的旅行内容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特质?

A:要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给读者带来一些“具体的东西”。


在德国读书的时候,雷涛就习惯每个周末从慕尼黑或者塞尔多夫出发,去往不同的地方旅行。从这两个城市出发,去往欧洲的很多目的地都很方便,火车和机票也并不难以负担。


有着这样的经历,再加上认识一位做杂志编辑的朋友,在他的培训和引导下,2010 年前后,雷涛就开始为杂志供稿了。也因为这份工作认识了许多出版行业的人。


每去到一个地方,雷涛都喜欢去体验当地的餐厅,这原本是他个人的爱好,结果发在朋友圈里,被《孤独星球》杂志的编辑部主任看到,就意外收获了一份工作,从此他开始定期给《孤独星球》杂志撰写美食专栏。


雷涛为最后一期《孤独星球》杂志介绍了印度尼西亚沙爹烤串


之后杂志停刊,他依旧在为不同的媒体供稿,只是再也没有写过单独的美食文章了。


从雷涛的的经验出发,旅行和美食的关系还是很值得一说。


2023 年,雷涛有一次墨尔本之行。他在当地的 Oakridge 酒庄吃饭,看见菜单上居然有泡菜,于是点了一份,端上来一尝,和在韩国吃到的腌萝卜有一样的味道。兴致上来,他又点了一份菜单上的炸鸡,并且猜测,酒庄里一定藏着一个韩国厨师。


之后侍酒师前来上酒,雷涛抓住间隙向他打听这件事,结果对方非常诧异,说酒庄里并没有一个亚裔的厨师。后来雷涛才知道,他们的主厨 Allen 确实没有任何亚洲血统,他擅长运用中东的香料和东亚的各种调味料,所以能做出这样具有迷惑力的食物。


● 酒庄中的油封鸭,用扁豆和大黄做配菜,袋鼠肉烤串上堆满香菜


在过去的旅行中,他认识了很多像 Allen 这样的厨师,也发现大部分厨师都有旅行的爱好——雷涛把他们叫做“旅行家”。因为和那些用自己的途中见闻影响了读者的职业旅行者一样,厨师们的个人旅行经验,和他们对不同地域历史文化的理解,也会呈现在食物里,启发吃到的人。


● 墨尔本之行中另一家让雷涛印象深刻的餐厅,Farmer’s Daughters,菜品展现了 Gippsland 地区的富饶


孤独星球也是这样,它的一个理念是“让遥远的目的地成为现实”,因此不论是指南书还是杂志,都具有相当的实用性质。即便是雷涛的美食专栏,通常也会在末尾处附上一个菜谱,力图在介绍美食背后的风物和文化之余,让读者亲身体会到一丝来自当地的风味。


雷涛认同这样的做法,因为不管是关于“旅行的意义”的讨论,还是可复制的出行步骤,旅行创作者需要提供这些具有“实质”的内容。


除了写作和日常的分享,雷涛正在通过香氛来传达这一点。他联合创立了 Homie Made,试图把以往的旅行目的地当做灵感,用香气唤起途中回忆。


比如“夜晚有 23 小时”,这款香氛的气味模拟的是北极圈的极夜。


● 雷涛镜头中的极夜


每年北极圈的冬天,白昼都只有短短 1 小时,生活在那里的人们冬天只做一件事,就是期待光明的到来。这款香氛的标识是北极花,以植物学家林奈命名——等到极夜过去,夏天到来,24 小时都是白昼,那时候北极花也会盛开。


这款寄寓“光明一定会到来”的香氛在 2023 年登上了《国家地理旅游者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的金榜,成为了当年的明星单品。


回到北极圈的“夜晚有 23 小时”


很难想象,在经历过出版和旅行行业的双重打击之后,旅行者们很快就站了起来,他们选择重新出发。


这是过往的旅行带来的启示:只要不停下脚步,就一定会抵达目的地。☁️

监制:玛鲨

作者:Moon 版式:Moon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插画:力力

从今天起关注这些女导演,还不算晚吧?

Aesop伊索来到广州,也让街区文化和女性文学同时闪光

是“局外人”也是麦昆最新继任者,Seán McGirr,你哪位?

为什么在北京当爵士乐迷是一件幸福的事

创意人员再就业的选择又变多了:组个女团

100+ 爱北京的全新理由,由荒野气象出品的《气象万千城市指南:北京》,讲述的是属于“更新中的”北京故事。

常看常新的旅行、媒体观察和日常随笔。前往京东、当当等网站搜索“乌云装扮者”,就能找到这两本书。

Jetlag Books 创办于北京三里屯,是以“分享世界资讯、美和创意”为宗旨的独立书店,亦是创造美和趣味的文化创意机构。

Open Coffice(开放编集室)是一个播客节目,可以在小宇宙 APP 搜索收听,它的内容很简单:为我们的选题会和评刊会录音,然后进行剪辑。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乌云装扮者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