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佛系”到“丧系”,成年人越来越难快乐的真实原因:生活不止是生存
为什么现在的成年人,越来越难以感到快乐?
这是我两年前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则热门话题,至今仍热度不减。
拥挤不堪的早高峰地铁,口罩下是一张张略显麻木的脸;
一份看起来光鲜但并非自己热爱的工作,每天大多时候在压抑和煎熬地度过;
下班回到家只想躺平陷入静止,却还要马不停蹄地做饭、整理家务、辅导孩子作业;
即使睡前可以刷一会儿手机,也只是几分钟的轻松,很快就又陷入对未来的焦虑……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成年人就只拥有短暂的快乐了。
“丧文化”取代了“佛系”,成为当下一代人的代名词。
而前两年那些自诩“佛系”的人,现在也大多被生活捶打得纠结、 拧巴、无穷丧。
有人说,现代人的症结在于,不自觉陷入物欲泥潭,总是想要更多。最终尽管机关算尽,也不过转头成空。
但生活就该一直丧下去吗?
罗曼·罗兰曾言,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也是我在30岁这一年,接触到佛学之后的切身体会。而且在很多层面上,佛学颠覆了我看待世界的角度。
从“高深佛法”到“生活佛法”
佛学是如何做到的?
提起佛学,你首先会想到的可能是“避世修行”?“心灵鸡汤”?“迷信玄学”?或是单纯的“宗教信仰”?
不得不说,以往我们对佛学的误解太多了。
如果你花点时间来了解一下佛学体系,便会发现这是一种超越教条法则的普世哲学,而且放之四海而皆准。
无论你是学生、职场人、全职妈妈还是上市公司CEO,不同层面的需要和人生困惑,都可以在佛学里找到答案,活得明白:
“苹果教父”乔布斯,不到20岁便开始禅修,一生摒弃繁杂,保持对事物的专注、对本质的洞见和对极简的热爱,持守着身为禅修者的初心;
阿里创始人马云,也对佛学情有独钟,甚至直言,“生意做到一定程度,没有佛家思想是不行的”,因为作为管理者,必须要与自己的心配合;
不老美人林青霞,皈依佛法已有20年,面对纷扰越发有定力,她说佛法中“面对、接受、处理、放下”的开示让她能卸下人生的重担,从内而外都轻松自在;
我的一个前同事君君,辞职在家带娃,但长期脱离工作社交环境和家事的琐碎让她几乎崩溃,总是找我倒苦水。直到上次聊天,得知她最近做家务的时候都在听佛法,每天也会花半个小时抄经和冥想,发现自己突然开窍般想通了很多……
曾经看到一种说法,说佛学的实质是一种“透过表象看本质”的思维训练。
无比认同。
比如:
关于觉醒:世间一切如梦幻泡影,你要有一种清醒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你跳出缠累自己的环境和心灵困局;
关于欺骗: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关于人生磨难:坦然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
关于别离和怨恨:爱别离,怨憎会,撒手西归,全无是类。不过是满眼空花,一片虚幻。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执着于痛苦难以得到欢乐。转变思维,看淡得失,才能活得更加云淡风轻。”
说这话的,是拥有近40年教龄的佛教文化研究专家、印度宗教研究专家——于晓非。
▲于晓非老师
大学期间研究宇宙学的于晓非,发觉在宇宙中有太多无法得出结论的难题,加上毕业论文的压力、求职的压力、交友的压力、生存的压力……让他倍感焦虑和迷茫。
在广袤宇宙的背景下,当时的他似乎体会到了一千多年前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悲凉。
他“看”不明了自己。
因缘际会,于晓非去了一趟普陀山。在那里,他偶然遇到了山上的了空法师,一下午的长谈后,他第一次领悟到了佛法的精妙高深。
▲于晓非与了空法师
这让他开始对佛法有了兴趣,渐渐地,一研究就是40年。
期间,他不仅翻阅了大量古书典籍,而且成为少有的集“科学、哲学、佛学”于一身的“硬核学者”。
在正统的佛学研究背景下,于晓非讲的佛学,总是可以让我们抛开流于表面的“鸡汤”佛学和片面的解读,回归纯粹的佛学本身。
不仅能获得佛学启蒙,更重要的,是从真正生活化的案例中,习得处世的智慧和实用的“生活佛法”。
每当心绪芜杂
便来读一读佛学
或许你会问,佛学好像又高深又遥远,学习佛学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我的答案是,如果你想要活得自在通透,应该懂点佛学。
中国的三大宗教中,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
而世间最复杂的,莫过于人心:
对功名利禄、物质财富的过度执着,反而带来许多迷障;
对自己和他人过高的期待,常会失落、躁郁、焦虑不安;
对委屈、伤害的过于介怀,只会让自己深陷情绪的泥沼……
罗素曾在《幸福之路》中指出,阻碍人们幸福的因素之一,就是自我沉浸。
现实中,我们经常宥于自己的小世界,以至于过度关注自己的荣辱得失,而多生烦恼。
然而六祖慧能早已发出偈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涉及到佛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叫“正见”,意为只有对世间万物因果有正确的知见,才能有正确的行动和判断。
当我们真正了解小乘佛法的克己修行和大乘佛法的普度众生,或许就可以对所见、所念有全新的看见。
人生一世,皆是修行。
但:
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
哪里是可以抵达的彼岸?
人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的终极奥义是什么?
我们普通人怎样能一步步达到智者的境界?
又如何能在生活中活学活用佛学智慧?
……
懂一些佛学,可以帮助你更清楚明白地过一生。
“任何事都要抓重点,学佛不抓重点犹如入海算沙。”这是于晓非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什么才是重点呢?
了解佛陀和佛陀想告诉我们什么,才能深刻理解佛法的智慧所在。
在9节视频课中,于晓非老师将以原汁原味的佛学道理和清晰系统的佛学体系,带你见世界、见自己、见佛性、见众生。
精通梵文、巴利文的他,讲起佛学理论也是深入浅出,解读佛教文化基本精神的同时,以生活化的案例帮你洞察人情世故,活得通透练达。
你我皆凡人,有一颗平凡心,而这门佛学课,便是给如我们般凡心世人的生活修行指南。
无论我们是否有这样的宗教信仰,其植根于善的内在精神和更开阔的视野,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践行。
事实上,佛学也并不仅仅属于修行者,而是每个人都应当了解的一门学问。
世间种种,皆有因果。
种下善行,收获福报;种下努力,收获成功;种下宽容,收获坦荡;种下修行,收获解脱……
你会发现懂一些佛学,就多了一种看待自己和世界的方式与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