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16岁女孩的人身安全保护令,看得人细思极恐…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王耳朵先生 Author 我是王耳朵

昨天,最高法公布了一个家庭暴力的案例,看得我目瞪口呆。

有个女孩,16岁,父母离异,跟随父亲生活。

2022年第一次参加高考,没考上985。

不知道女孩具体考上了什么档次的院校,但只说没考上985,按照逻辑推演,也应该是个211。

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父亲不满意,命令女孩复读,必须考上985为止,并且要居家教育,不让女孩去学校。

这种类似于软禁的家庭教育,一直延续到女孩奶奶的出现。

奶奶发现,女孩父亲不仅禁止她跟外界交流,还把女孩头发剪乱,不让她吃饱饭,冬天强迫女孩洗冷水澡……

奶奶看不下去,于是报警,法院也下达了人身安全保护令,这才有了上述的案例。

这位父亲可能不知道,考上985在中国意味着什么?

2023年高考数据,39所985高校共录取约21.4万人。

而2023年全国高考人数约1291万人,能考上985高校的比例仅约1.66%

这其中,还有强基计划、专项计划这些特殊渠道的招生数据,刨开之后,名副其实的百里挑一。

按照这位父亲的标准,中国99%的孩子,冬天都要洗冷水澡、不配吃饱饭……

还是那个老问题: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接纳一个平凡的孩子?


01
想起一条老新闻,发生在四川绵阳。
深夜,一间出租房内,一个13岁的男孩倒在血泊中。
伤害他的,是一把一米长的武士刀。
彼时,刀正握在他父亲杨某某的手中。
看到孩子被自己刺伤,杨某某赶忙拨打急救电话。
可男孩还是因为失血过多,不治身亡。
这是一场悲剧,但是那晚发生的一切,早有预兆。
儿子3岁时,杨某某因为出轨,和妻子离婚。
此后,杨某某没有再婚。
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儿子身上。
更期待儿子,实现自己未能完成的理想。
为此,他不惜背井离乡,在儿子上初中后,当起了陪读爸爸。

来源:SCTV新闻频道《黄金三十分》
望子成龙,无可厚非。
不过杨某某性格特别急躁,平时对儿子要求非常严格。
从小学到初中,孩子没少因为学习问题遭受他的打骂。
其间,甚至用武士刀恐吓过儿子两次。

来源:SCTV新闻频道《黄金三十分》
终于,最残忍的一幕发生了。
孩子初一寒假,学校组织开线上家长会。
得知儿子期末成绩并不理想,尤其是体育考试只得了18分,杨某某火冒三丈,先入为主地认为儿子肯定是偷懒了。
面对父亲的责骂,儿子不知如何辩解,只是一再地强调:
“我在好好学,你老是说我没好好学。”
这不是杨某某想要的答案,在他看来,这只是一种借口。
于是,杨某某怒火中烧,抄起一旁的武士刀。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自己只是想吓唬吓唬儿子。
可不知为何,刀就刺中了那个13岁的娃娃。
以上,就是一个13岁男孩的一生。
短暂且仓促。
除了最后被刺中后疼痛的哀嚎,只留下那句“我在好好学”的无奈和悲伤,慢慢消散在人间。


02

庭审现场,杨某某有过一句辩白:
“我并不是那么十恶不赦,我只是用最好的心,办了一个最坏的事。”
但是公诉人的一段话,直击要害:
“作为一个父亲,作为一个家长,你把你的焦虑和不快,全部转嫁到儿子身上,顺心的时候就好,不顺心的时候就打就骂。你不要说你是爱孩子的,一切都是为他好。因为你不懂孩子,不尊重孩子,你对他所谓的无处不在的严格要求,都是伤害。”
想起@人民日报 曾经发布过的一篇文章《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
文章将家长分成了5个层次:
第一层次: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次: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次:家长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第四层次:家长为了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第五层次:父母尽己所能支持鼓励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也以身作则支持孩子成为真正的自己。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绝大多数父母的初心一定是美好的。
家长会为孩子设置学习目标,比如考上一所好大学,学一个有远景的专业……
甚至细心的家长,还会为孩子制定每一个学期,甚至每一天的学习规划。
也就是说,很多家长都处在第三层,是会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的。
但是,有人走着走着,就走了下坡路。
杨某某在孩子上初中的城市,专门租了一间公寓陪读。
为了孩子,他愿意付出金钱和时间,可实际上呢?
他只在乎孩子的成绩好不好,从来不曾关心孩子活得累不累。
周国平说过:
“父母无权决定孩子的未来,因为他的未来,一半掌握在上帝手里,即他的外在遭遇;另一半掌握在他自己手里,即他应对外在遭遇的心态和能力。”
父母可以做孩子的引路人,但是也不要时刻关注,你指的那条路,是否适合他走下去。
这个世界,最讨厌的一类家长莫过于:
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让下一代使劲飞。


03

看过一个陪读妈妈的故事。
刘敏,上海工地上的一名普通工人。
结婚生子以后,孩子跟在身边。
那时她和丈夫一门心思只想赚钱,对教育没有太多的概念。
儿子在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之后,学习成绩急速下降。
为此,她不得不带着孩子回到家乡,希望能给予儿子更好的陪伴。
可儿子还是因为学业压力太大,撕试卷、扔手机,情绪一度崩溃。
而刘敏当时,只知道默默地哭泣。
“来陪读后才知道没文化很可怕。”
这是她成为陪读妈妈以后,体会到的一个残酷真相。
所以,刘敏一面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一面开始自学文化课程,最后还考上了大专。
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儿子逐渐走出阴霾,顺利进入大学。
女儿似乎也从母亲身上,汲取了力量,不用家长督促,早早地给自己的未来规划了一个蓝图。
当然,并非每一个父母都必须成为刘敏,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教育本质是:
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相互成就。
这就是第四层的家长。


04

作家刘继荣有一名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女儿的班里有50个同学,每每考试,女儿都排名23。
久而久之,便有了一个「23号」的外号。
对此,刘继荣深感刺耳。
为了提高女儿的学习成绩,她又是给女儿请家教,又是让女儿上辅导班,各种学习资料也是堆积如山,还特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
可几次三番地折腾下来,女儿的成绩不但没进步,反而一说要考试,就开始厌食、失眠、冒虚汗……
直到有一天,她得到一个消息。
一次语文考试,试卷上有一道附加题:你最欣赏班里的哪位同学,请说出理由。
除女儿之外,全班同学竟然都写上了女儿的名字。
理由很多:热心助人,守信用,不爱生气,好相处等等,写得最多的是,乐观幽默。
班主任还说,你这个女儿,虽说成绩一般,可为人实在很优秀啊。
对此,刘继荣也很高兴,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
但是,女儿的回答出乎她的意料:
“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那一刻,刘继荣恍然大悟:
“如果健康、快乐,如果,那是他们想要的生活,我们的孩子,又何妨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
自此,刘继荣放下了母亲的执念,接受并鼓励孩子去成为那个“不完美”的自己。
这是第五层的家长。
让孩子成长的最好方法,就是让他找到自我,并且成为最好的自己。


05

最后和大家分享《遇见世上最好的爱》中的一个小故事。
女儿上了幼儿园。
身上多了一堆“毛病”。
做事情总是比别的小朋友“慢”半拍,而且“暴饮暴食”,经常撑到胃疼还要加饭。
母亲被气得头晕目眩,刚想在床上躺一会儿。
小家伙又想找她说话,把门弄得吱吱响。
终于,母亲发怒了,大吼:“滚出去,我不想看见你!”
女儿终于消停,过了好一会儿又怯生生地问她:“妈妈,如果一个人杀了他的手,那他会死吗?”
这时,母亲发现女儿竟然“玩刀子”,把手弄伤了。
起初她以为这一切都是孩子“不听话”,后来才发现:
女儿知道自己惹妈妈不高兴,所以想着吃得饱饱的,就能长高变聪明,帮助妈妈做饭、拖地,妈妈就不会再烦了。
割破手指,也是因为妈妈爱吃苹果,女儿告诉自己一定要学会削皮。
父母总说,自己无条件地爱着孩子。
但孩子的爱,更加无所求。
他们不需要父母成功,不需要父母优秀,在他们眼里,父母就是他的全世界。
就像《遇见世上最好的爱》中说的那样:
“无论风雪再大,受伤再深,她都会拼尽全力为你开出一朵最美的花。”
所以,面对这个亲爱的小人儿,或许他们可能稍显笨拙。
请多一点耐心,再多一点耐心。
纵使我们无法做到父母的最高境界。
那么,也一定不要让自己坠入家庭教育的底层,成为扼杀孩子未来的元凶。

参考资料:

中国青年网:《“13岁男孩考18分被父亲意外刺死”,法院判了》

黄金三十分:《13岁男孩考试不理想,父亲竟用刀来“教育”,不料酿成悲剧》

中国网:《干货|人民日报: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强烈推荐!》

梨视频:《和孩子共同进步!毛坦厂陪读妈妈自考大专:陪读后才知道没文化很可怕》


-END-

大家好,我是王耳朵,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关注【王耳朵先生】(ID:huangezishiba),一个路见不平,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
点击下方可看
  1. 抱歉,铁饭碗已经开始裂了!

  2. 劳务派遣和外包有什么区别?

  3. 突然倒闭!产妇被迫搬出,警方介入

  4. 单位干了十年的合同工大哥,最终还是决定继续熬下去

  5. 赌王纪晓波被定性为恶势力首脑,女友是台湾知名女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