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少波 丁点尔│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理论机制及实证检验
作者简介:龙少波,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丁点尔,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内容提要:基于2000-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指标的基础上,首先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基准回归,其次构建工具变量并采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排除内生性问题干扰,进一步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动态面板回归分析及理论机制检验。研究发现,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结构效应大于规模效应;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比在东部地区更明显;当期的产业升级会显著地受到上一期产业结构的影响;消费升级主要通过收入弹性机制、要素配置机制及技术创新机制影响产业升级。从需求侧的消费升级拉动供给侧的产业升级,对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消费升级 产业升级 影响机制 双固定效应 动态面板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消费和产业‘双升级’协同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及政策研究”(编号:20BJL031)。
一、引 言
中共十九大报告强调了传统产业升级,加快现代产业发展,以及中国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地位攀升的重要意义。事实上,中国近数十年来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完善,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企业家、工人以及政府官员都不断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知识和高新技术,逐渐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尽管如此,与发达国家相比,高资本密集度和高新技术尚未覆盖大部分行业领域,中国产业间和产业内部的结构仍有较大的改善和升级空间。加之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受到制约,严重阻碍产业升级的步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要做好经济战略的准备,如何实现产业持续升级则成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课题。
本文认为消费升级可以作为未来较长时间内引领中国产业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一方面,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重要体现,居民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将从需求端影响和牵引供给端的产业结构变化,消费升级将进一步导致供给端淘汰过剩的产能,加快落后产业的退出,并促进现代化新兴产业的蓬勃崛起,实现全方位产业升级。另一方面,自2015年以来中国消费增速持续高于投资,经济发展的动力逐渐转向内需。从消费规模和结构来看,中国居民人均消费水平稳步上升,消费需求潜力不断释放,特别是除衣食住等基本支出以外的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占比也呈长期上升趋势,反映了消费结构的完善优化和升级。特别是2020年中央提出加快构建经济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强化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居民消费升级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并检验其效果,符合后疫情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也有利于中国未来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而实现经济平稳运行和高质量发展。
鉴于此,本文主要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相比于现有研究,主要的边际贡献有如下四点:第一,从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两方面衡量消费升级,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两方面测度产业升级,使得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的内涵以及研究结论更为科学、丰富和全面;第二,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引入Bartik工具变量的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证实了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正向影响并保证结果的科学性和稳健性;第三,考虑到中国地理性差异,进一步划分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进行影响的异质性分析,同时考虑时间惯性带来变量滞后影响而进行动态面板分析,使结论细致化和符合现实;第四,从收入弹性、要素配置和技术创新三个维度厘清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影响机制,并选取三个中介变量进行中介效应检验,验证三大作用机制的存在性。
二、文献综述
作为需求端的居民消费和作为供给端的产业生产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国民经济运行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最为重要的环节,而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又是当前经济形势下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因此众多学者都关注并研究这一问题,并得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结论。本文从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定义与测度以及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研究两方面梳理了当前研究进展并总结本文的边际贡献。
关于产业升级,学者们往往根据其研究重点,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产业升级的概念和内涵进行阐释。国外学者对产业升级的定义较为微观,往往以企业的生产作为主体,而国内学者则着眼于中宏观层面,关注产出总量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演变。Poon(2004)从微观层面给出了产业升级的定义,他们以企业的经济行为作为研究主体,认为产业升级是指企业从价值链底端向顶端转移、不断提高生产产品附加值的过程。苏东水(2005)则从宏观层面看待产业升级,一方面强调产业之间及内部结构高级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强调产业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合理化发展。他认为,高级化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准向高水准的转变,产值比例不断从一产和二产转向三产;合理化则是在技术基础上实现产业发展的协调化;两方面共同实现产业升级的目标。由此,从高级化和合理化两方面来构造产业结构升级指数,其内涵更丰富且能得出深入的结论。可见,如果简单地采取三产产值比重等指标衡量产业升级,衡量维度单一,易忽略产业发展的真实情况而做出错误判断。
可见,从已有文献来看,消费升级应该包括消费规模的扩大以及消费结构优化两方面;而产业升级则应该包括合理化与高级化两方面,缺乏其一则衡量不够精准科学。为此,本文综合现有文献的观点并根据研究需要,选择从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两个方面衡量产业升级,从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优化两个方面来衡量消费升级,进行多角度的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指标的测度,以使其内涵准确、科学、丰富和合理。
关于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学者们一方面从理论上阐述了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制,另一方面建立模型并实证研究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拉动作用。大部分研究都发现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正向影响关系,但也有部分学者发现消费升级可能因为引发某些问题,譬如消费外溢、供需失衡等,从而在短期内可能抑制产业升级。
在理论研究方面,Gao等(2015)认为需求侧的消费规模扩大和升级促进产业升级。蒋选(2002)发现中国存在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并提出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应成为产业政策的重心,可以有力地推动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杨天宇和陈明玉(2018)从理论上提出,消费升级一方面通过高需求收入弹性产业占比来促进产业高端化,另一方面通过高生产率产业比重的增加来促进产业升级。龙少波等(2021)认为,消费升级作为产业升级的内生动力,通过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结构完善影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实证分析方面,刘慧和王海南(2015)利用世界及中国的投入产出表,发现消费呈现日益多样化的趋势,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具有很强的正向作用。张翠菊和张宗益(2016)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作用。潘锡泉(2019)从机理层面分析了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导向作用。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高端化可以重新塑造传统产业结构模式,引导产业向高级化的方向发展。
从研究现状来看,已有文献在理论上或者建立实证模型研究了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但是还存在以下方面可以改进:一是,尽管在理论分析中,文献对消费升级或产业升级作了比较科学全面的界定。但在实证分析中,多数文献却并没有将产业升级区分为产业合理化和产业高级化两方面,以及将消费升级分为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结构优化两方面,这不利于科学全面地检验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实际影响,从而使得结论的科学性和可信性有所折扣。二是,目前尚无文献理论性提出消费升级影响产业升级的具体作用机制,且并未进行实证检验。
基于此,本文致力于从理论上厘清影响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首先,在测度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指标的基础上,建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引入Bartik工具变量以解决内生性问题。接着,考虑到中国地区发展差异,进一步地进行异质性分析和动态面板分析。最后从理论上提出消费升级影响产业升级的三大理论机制,并在实证中进行了中介效应检验,证实了三大机制的存在性。可见,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上丰富了相关文献,对于当前中国经济双循环的构建以及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实践意义。
三、理论机制分析
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是以需定产,有效需求决定经济的产出。从理论逻辑上说,产业升级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市场需求的变化所影响和推动的,这一变化表现为以消费规模扩大和消费结构优化为特点的消费升级。在这一思路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现有研究,进一步详细阐述消费升级影响产业升级的理论机制,主要分为收入弹性机制、要素配置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的三大作用机制。
居民消费升级意味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增加,根据恩格尔定律,人们对于食品等生存型消费品这一类低收入弹性商品的需求占比越来越低,相应地会增加发展享受型消费需求的比例,即高收入弹性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机制将这一信号从需求端传向供给端,高收入弹性商品的相关产业便能得到良好的发展壮大,甚至在经济结构中占据越来越主导的地位(杨天宇和陈明玉,2018)。例如,在第二产业中,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将增加他们对于智能化器械、高科技电子产品等的需求,从而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实现第二产业内部向高端化演进;在第三产业中,人们收入水平的提升可能会增加他们对文化、教育、娱乐等高收入弹性服务的需求,也可能诞生对房地产投资和金融投资的欲望,加快服务业内部的现代化发展和转型升级。
综上,这一机制的传导路径可以概括为:消费升级→高需求收入弹性产品需求增加→产业升级。
如果说收入弹性机制是从生产结果(产品)的角度分析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影响,那么要素配置机制则是从生产过程的角度出发来分析该影响。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理性厂商一方面根据上一次产品的销售和库存情况来决定当期生产产品的数量,从而调整生产规模和生产结构;另一方面根据近期市场上消费需求的变化来调整生产产品的种类,甚至设计和创造出符合消费者新需求的新兴产品和服务,通过提升产品质量、更新产品功能等高级化过程以实现产业升级。总的来说,市场上消费需求的变化会影响到厂商生产原产品的规模以及创造新产品的动力,当消费升级使得消费者对高端化产品服务的需求增加,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厂商就会根据需求端的信号对生产要素进行重新配置(龙少波等,2020)。为了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厂商将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从传统产业向中高端产业进行转移,不断提高要素使用的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淘汰了落后产能,并扩大中高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生产规模,从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杨天宇和陈明玉,2018)。
综上,这一机制的传导路径可以概括为:消费升级→生产要素向中高端产业集聚→产业升级。
现代经济社会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除了劳动力、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技术也成为了一种特殊生产要素被纳入考虑范畴。杨天宇和陈明玉(2018)提出技术进步的起因若是消费升级,那技术进步的结果便是产业高端化。与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技术创造价值的能力及其收益率都表现出了巨大的优势,这也是发达经济体在实现产业升级过程中重点考虑技术创新的原因。当人们的消费需求由传统化向高端化演变时,厂商受到需求端的激励便有动力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不断研发出高端化、智能化的新兴产品和服务。一方面,这类新兴产品和服务会直接诞生出新兴产业并占据一定的市场;另一方面,新兴产品的诞生会使人们对传统产品的需求大大减少,导致不适应需求的行业产能过剩、就业骤减,其发展受到阻碍甚至退出市场。技术创新使这两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促使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崛起,并逐渐取代传统产业成为经济主导产业,全方位实现产业升级。
综上,这一机制的传导路径可以概括为:消费升级→激励厂商进行产品技术创新→产业升级。
(略)
(略)
六、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200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造了测度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指标,从理论和实证方面研究了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影响,并验证了消费升级影响产业升级的三大作用机制,即:收入弹性机制、要素配置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消费结构的优化对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都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且消费升级的结构效应相比于规模效应更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分区域的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的消费升级对产业合理化和高级化的促进作用相比于东部地区都更为明显,验证了消费升级对产业升级的影响程度随经济发展的“边际递减”规律。最后,本文利用高端产品销售情况、高端产业就业水平和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三个中介变量,证明了收入弹性机制、要素配置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的合理性。
根据研究结论,本文从需求侧的消费升级出发,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推进共同富裕,完善收入分配体系,促进中等收入群体倍增,激发居民消费潜力。加快落实初次分配、再分配等措施,通过政府税收、转移支付或社会保障等手段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致力于实现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计划,刺激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和消费结构优化,从而拉动产业升级。
第二,改革完善户籍制度、职业教育制度等制度体系,缩小城乡和行业的收入差距,增强全民消费意愿。放宽城市落户限制,着力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并适当减轻税负,保障其基本权益以提高消费意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以提升工人的技术水平,实施收入激励政策以增加工人额外收入,增强其消费能力和意愿,促进产业升级。
第三,改善消费的基础设施环境,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新兴化发展,加强金融监管,助力居民消费升级。一方面,促进工业物联网、车联网、智能化市政设施等新兴基础设施发展,有效提升基础设施运转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未来新的消费增长点提供动力;另一方面,创造安全的金融环境,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使消费者敢于消费,从而带动产业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李 慧]
为适应微信阅读,内容有所删减,原文见《现代经济探讨》2022年第10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曾雄│防止平台资本无序扩张的反垄断规制模式:行为主义还是结构主义?
《现代经济探讨》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月刊,为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国研网信息来源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