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出征!太原理工大学孙宏斌教授团队将首次在南极进行清洁能源微系统测试!


10月26日,太原理工大学举办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太原理工大学队员出征仪式,为即将奔赴南极的谷鹏飞、马泽楷两位博士研究生送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极地清洁能源首席科学家、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孙宏斌教授出席,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负责人与相关师生40余人参加。

会上,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窦银科教授介绍了学校参加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的背景、任务和准备工作过程。他希望两位即将出征的队员发扬南极精神,完成好“风-光-氢-储-荷”清洁能源微系统在南极大陆的测试工作及南大洋3套冰海两用浮标的投放。

孙宏斌教授、韩肖清教授为参加第40次南极科考的谷鹏飞和马泽楷两位博士研究生授旗


作为即将出征南极的科考队员,谷鹏飞和马泽楷作表态发言。他们感谢国家和学校给予这次深入南极进行科研工作的机会,表示必定竭尽全力完成这项光荣的使命任务,将太原理工大学的科研精神发挥在南极科考过程中,为中国南极科考事业贡献太原理工力量。孙宏斌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两名博士研究生作为出征南极的“战士”,身后是太原理工大学所有的老师与同学,希望两位同学代表祖国、代表山西、代表太原理工大学,更代表自己,在南极这个特殊的“实验现场”,勇于探索,勇于发现,勇于思考,勇于攀登科研高峰!希望两位同学抱着“否定之否定”的科学态度,在南极“真解决问题、解决真问题”!祝愿他们取得成功,平安归来!


本次执行南极大陆科考任务的博士生谷鹏飞为孙宏斌教授博士研究生,定于11月1日从上海正式出发,踏上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在此期间,孙宏斌教授团队自主研发的“风-光-氢-储-荷”清洁能源微系统将首次在南极冰盖安装,并进行测试与应用,旨在为深入开展规模化南极清洁能源利用提供现场实证支撑,为落实我国“绿色科考战略”贡献太原理工力量。




孙宏斌  教授

极地清洁能源首席科学家


孙宏斌,男,浙江天台人。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主持行政工作),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长聘教授,山西能源互联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首席科学家,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极地清洁能源首席科学家。国家级教学名师,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新型电力系统安全分析与智能调控”负责人,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IEEE/IET/CSEE Fellow。兼任IEEE PES Fellow遴选委员会委员,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能源委员会副主席,IEEE PES能源互联网协调委员会首届主席,IEEE能源互联网与能源系统集成会议创会主席,Energy Internet期刊首任主编。主持承担了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联合基金集成项目等十余项国家级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1)、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2),两次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排1和3),获2020年首届Energy Internet Pioneer Award、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2022年度工程师奖(1987年以来我国第2位获奖人)。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2020-2022),专著3部,SCI论文200余篇,SCI他引6750次,Google总引数2万余次。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00余项、美国专利40余项。 孙宏斌教授长期聚焦“复杂电网运行控制与能量管理”方向,在电网自动电压控制(AVC)和能量管理系统(EMS)两个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为保障我国电力安全和支撑电力能源低碳转型做出了系统的创造性贡献。(1)AVC方面:揭示了一类非线性主从网络方程组的数学性质,提出了复杂电网主从分裂理论,发明了自律协同电压控制技术,主持研发出国际上首套复杂电网AVC大型控制软件,成为我国电力调控中心必备功能,闭环控制了全国约74%水/火电厂、82%超/特高压变电站、57%集中并网风/光和97%交直流特高压近区电网,为保障我国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和特高压重大工程投运后的电压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并出口北美最大电网PJM(含美国首都和东部13个州)。近20年在AVC方向的论著总被引居全球首位,成果入选2016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以第1完成人获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复杂电网电压控制从“人工”到“自动”做出了开拓性贡献。(2)EMS方面:EMS被誉为电力能源系统调度决策的“大脑”。在“互联电网”阶段,针对“电网互联而调度独立”的难题,发展了三维协调EMS方法,为实现我国EMS自主可控做出了突出贡献,成果入选2007年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获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2);在“智能电网”阶段,提出智能电网能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显著提高了EMS决策可靠性和敏捷性,适应了新能源的间歇性特征,获2019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1)和2020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1);在“综合能源系统”阶段,开拓了多能流能量管理新方向,提出了多能流分析的能路理论,研制了国内外首套综合EMS,获2022年北京市技术发明一等奖(排1)和2023年度中国电力技术发明一等奖(排1)。持续推动了EMS核心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支撑了我国电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来源|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排版|孟哲妤
初审|薛珮芸
复审|郭亮
终审|白旭光





往期推荐

太原理工大学牵头编制的《南极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发展纲要》通过论证


党建引领,为国铸器!他们的青春在极地中闪光!


冰与火的交融!极地清洁能源实验室落户太原理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出征!太原理工大学孙宏斌教授团队将首次在南极进行清洁能源微系统测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