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G时代,数字出版如何应对?数博会主论坛上大咖这么说



关注并在对话框回复“搜索”

点击链接后即可按关键词获取全部资讯

樊文丨记者

雒文佳丨编辑


当前,媒体融合早已成为全球出版传媒业的共同趋势。在我国,伴随数字中国、网络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迈向纵深。在此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步伐加快。如今,5G时代提前来临,各行各业都将面临巨大的变革。在文化领域,5G对于以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而言意味着空前的机遇和新一轮的挑战。如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更快、更好的发展,如何进一步实现媒体融合、产业创新,对于数字出版为代表的数字内容产业来说,具有重要和迫切的意义。



2019年8月22日,第九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暨中国数字内容服务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本次大会以“全媒体、高质量、新业态”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出版界、产业界、学术界的800多位嘉宾参加大会。北京市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北京市文促中心主任梅松主持论坛,中宣部出版局局长郭义强、中宣部印刷发行局局长刘晓凯、中宣部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袁亚平、网信办传播局副局长傅云、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冯士新、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副局长李智慧、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副院长季守利等领导出席论坛。郭义强发表主旨讲话,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长李平,中国社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赵奇致辞。


郭义强


郭义强在主旨讲话中指出,数字出版作为出版业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以蓬勃的发展动力和旺盛的创新活力成为推动我国出版业转型升级的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成为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能。郭义强就推动出版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四点意见:一是要切实增强加快融合发展的自觉性和紧迫感;二是要持续加强优质内容建设,自觉以精品奉献人民;三是以重点项目带动提升融合发展;四是坚持创新创造,以融合发展打造竞争优势。


李平


李平在致辞中说到,近年来,以多元传播为重点的文化传媒产业,正在积极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倡导以需求结构为导向的精准传播,正在成为一种潮流。科技日报社一直把科技引领,包括数字出版在内的数字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关注的领域,进行媒体融合的实践创新。科技日报社愿意在加快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中,与各方面深入和合作,共建全媒体、高质量的新业态,更加关注以创新为引领的内容质量的提升,聚焦以新动能推动数字经济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赵奇


中国社科院党组成员、秘书长赵奇在致辞中说到,近年来,数字出版事业的兴起和发展,充分表明先进信息技术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促进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数字出版。数字出版工作应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文化建设和网信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以高质量为核心,努力实现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数字出版新业态,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助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推动学术传播平台建设,努力推进中国优秀学术成果的数字传播,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注入了新动力。


腾讯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郭凯天,百度公司副总裁、总编辑张东晨,中文在线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中国版本图书馆馆长刘成勇、樊登读书创始人樊登、阅文集团CEO吴文辉,亚马逊云计算全球媒体出版行业业务总监Dominnika Rybakowska、约旦空间出版社社长纪哈德·艾布·哈希什等嘉宾就数字出版现状、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以及未来数字出版创新发展等话题做了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上还发布了《2018-2019年中国数字出版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整、收入持续增长。2018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833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2018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有8个新发展:一是出版单位转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二是网络文学良性生态逐步构建;三是数字教育出版垂直化、精品化发展;四是报刊转型全面加速,知识付费分水岭逐步显现;五是短视频风口持续成为媒体布局重点;六是互联网内容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七是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发布《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本届数字出版博览会8月21日至25日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办,首次与同期同地举办。本届博览会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指导,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与北京市新闻出版局联合主办。今年数博会整体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为主题,荟萃6大主题展区,有八大亮点:一是主题出版的数字化传播创新;二是中外重量级嘉宾演讲,充实而有国际范;三是数字出版内容拓展;四是数字出版的国际化与走出去;五是打通供需产业链;六是论坛精彩观点碰撞;七是奖项揭晓;  八是出版历史变迁和最新科技。


本届数博会期间,还陆续举办了多场平行论坛,主题均为当下热门话题。同时,本届数博会的荣誉推介奖项也备受关注,除了创新项目、创新技术、影响力人物等奖项,今年还新增设了国际合作奖,旨在表彰和奖励在数字出版国际合作中取得实质性成果、双效益俱佳、合作友好的境内企业。


写在最后:今年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亮点之一是5G技术首次亮相国际书展——为探索5G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书展特别设置“5G新阅读”展区,读者可在展区享受5G+全息交互分享、5G+AR增强现实阅读、5G+MR混合现实阅读、5G+VR虚拟沉浸式阅读、5G网络高速体验五个“5G+”新阅读体验。这展示了5G时代出版的新可能,也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未来,数字出版业将有更多新业态出现。




2018-2019

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数字出版新规模 


整体收入规模持续增长


2018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833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其中:互联网期刊收入达21.38亿元,电子书达56亿元,数字报纸(不含手机报)达8.3亿元,博客类应用达115. 3亿元,在线音乐达103.5亿元,网络动漫达180.8亿元,移动出版(移动阅读、移动音乐、移动游戏等)达2007.4亿元,网络游戏达791.1亿元,在线教育达1330亿元,互联网广告达3717亿元。


2018年数字出版产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移动出版和网络游戏的收入分别为2007.4亿元和791.1亿元,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4.10%和9.50%,两者合计占比33.6%,超过全年总收入规模的三分之一,虽然在全年总收入中占比有所下降(低于2017年的40%),但移动出版和网络游戏仍然是数字出版产业收入的重要支柱。


2009-2018年数字出版产业收入情况(单位:亿元)


传统书报刊数字化收入占比增幅下降态势依旧


2018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85.68亿元,相比2017年的82.7亿元,增长幅度为3.6%,低于2017年5.35%的增长幅度,在数字出版总收入中所占比例为1.03%,相较于2017年的1.17%和2016年的1.54%来说,继续处于下降态势。


表明在全媒体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的当下,传统书报刊数字化业务的日渐式微,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要求传统新闻出版单位积极适应信息化要求加大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力度、加快推进融合发展进程,探索产业新形态、研发新产品、开展新服务,提升产品质量与服务水平,增强传统书报刊企业在数字内容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


新兴板块持续发力


2018年在线教育收入规模为1330亿元,网络动漫收入规模为180.8亿元,二者占数字出版收入规模的比例为18.13%;在线教育作为数字教育出版发展最为强劲的部分,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资源趋向集中化,头部效应明显;网络动漫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坚持,培育了大量付费用户,推动网络动漫的消费市场实现了良性发展。


2009—2018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用户规模

(单位:人/家/个)


数字出版产业新发展


(一)出版单位转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2018年,出版业转型融合持续深入。出版单位对融合发展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思考,纷纷围绕“融合出版”进行规划布局,借助新技术、新形态和新媒介,在内容、产品、品牌、模式等方面持续探索,创新能力有了显著提升。


部分出版单位已初步形成了全媒体融合产品矩阵,实现了内容多元开发和版权的多维增值。


出版单位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充分顺应全媒体融合发展趋势,满足用户多元化、多层次、细分化、多场景化的内容获取需求。


传统出版单位以音视频为着力点,深耕自身优势内容资源,开展知识服务布局,目前已涌现出多个知识服务品牌,形成了自身的优势特色,并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


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实施建设一年多以来,成果显著,为出版业融合发展的路径创新积累了有益经验。


(二)网络文学良性生态逐步构建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4.32亿,占网民总数的52.1%。网络文学作品总量超过2400万部,其中签约作品近130万部,2018年新增签约作品24万部。国内重点网络文学网站签约作者达61万,并有上千万作者参与创作。


网络文学作品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主流化、精品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现实主义题材持续蓬勃发展,成为网络文学发展的强劲动力。


各家网络文学网站平台纷纷着力增加现实题材储备,并结合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节日、重大事件、重要节点和重要社会热点进行作品征集,在主题出版中的表现日益突出。


2017年12月,首个中国网络作家村在浙江杭州成立,打造网络文学作家集群成立一年来,已有100多名作家签约入驻并注册了工作室。


2018年6月,上海率先面向网络文学推出《上海市文学创作系列网络文学专业职称评审办法(试行)。


2018年7月,江苏网络文学谷在江苏南京挂牌。11月,江苏网络文学作家村和中国网络文学泛娱乐产业孵化基地在江苏省镇江市揭牌成立。


网络文学已成为全国,特别是北京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并呈现出集群化、生态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态势。


(三)数字教育出版垂直化、精品化发展


2018年,伴随我国教育信息化加快推进,数字教育出版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呈现垂直化、精品化发展的态势。


2018年,国家有关部门加大了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类APP的管理力度。《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等政策出台,明确提出加强对线上培训内容的监管,将有效推动基础教育领域数字教育实现规范化、高质量发展。


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两大领域数字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垂直化发展趋势明显,目前已涵盖语言学习、资格考试应试培训和咨询、学历教育、招聘求职、专业垂直领域的知识提升、心理健康辅导等多个层面,产品类型包括知识社群、学习类APP、在线课程等多样化形态。


2018年,随着教育出版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渐趋深入,数字教育出版发展模式日趋多元。各家出版单位纷纷基于自身资源优势,探索“专、精、特、新”的发展路径。


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出版领域的应用日趋深入,智能化的数字教育产品成为各家出版单位的重要着力点。


(四)报刊转型全面加速


2018年,随着媒体融合迈向纵深发展,报刊转型迎来了全面加速,多家报刊积极转战新媒体,并借此焕发出新的活力。


报刊媒体纷纷借助新兴媒体渠道,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在舆论格局中发挥“风向标”的作用。


多家传媒集团均形成了“报+网+端+微”多介质、多形态、立体化的融媒体矩阵。


报刊业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正在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术为协助,运用可视化、移动化手段,着力提升舆论传播力、影响力。


多地报刊单位通过机构整合组建融媒体集团,实现优势资源和品牌的集约式发展,实现了报刊单位在内容、技术、人才等各方面资源的优化重构、有效聚集和一体化发展。


(五)知识付费分水岭逐步显现


2018年,用户对自身知识的学习需求了更加明确的自我认识,因此对知识付费产品有了更加理性的选择。行业马太效应日益加剧,主播资源、版权资源和用户资源向头部平台加速集中。


在服务用户需求方面,头部平台针对用户的需求层次提供出了阶梯式产品矩阵,通过分层次的差异化服务来满足用户,且对内容质量的把控更加严谨严格,逐步建立完善的内容管理机制。


一些具有特色的小而美垂直类平台,植根于更加细化的专业领域,提供特殊场景面向特定用户群体和消费场景。


2018年,知识付费内容覆盖了更为广泛的领域,涉及的种类和范围进一步丰富。一方面,知识付费产品逐渐成为深度学习的入口,注重向用户输出跨领域基础与技能;另一方面,以兴趣为主导的内容娱乐特征逐渐显现,寓教于乐、传播观点的付费产品越来越多。


(六)短视频风口持续成为媒体布局重点


2018年,短视频领域发展势头持续强劲,并在行业格局上发生较大改变。抖音迅速崛起,追平快手。


大型互联网企业也向短视频市场集体发力,或搭建特色短视频平台;或通过战略投资,将短视频作为数字内容生态布局中的一环;或扶持创作团队,加强原创内容生产。


传统媒体也纷纷涉足短视频,借助这一新兴领域,提升自身舆论传播能力。


(七)互联网内容规范化管理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围绕新媒体形态,出台多项规范制度和实施多项重要举措。


2018年8月,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公安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网络直播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


2018年11月,中央网信办联合公安部发布《具有舆论属性或社会动员能力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评估规定》。


2019年初,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提出了21类共计100条禁止性内容条款。


2018年,相关监管部门对自媒体公共账号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互联网空间得到有益净化。


(八)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数字出版标准方面:

标准化体系基本建立。以团体标准为“破局点”,加强工作力度。依据国际标准管理的有关规定,数字出版领域已形成若干团体标准草案,完成了若干团体标准组织化建设,标准工作体系化建设基本实现。


标准工作机制不断创新。横向合作、学术交流不断加强,标准科研工作已形成合力,集中力量研发标准化应用产品得到重视与关注,落地应用业已形成突破。


行业标准工作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建设了新闻出版标准化服务平台,健全新闻出版标准化工作机制。


标准申报流程更为严谨、申报审批更为严格、标准的行业使用度和适用度得到进一步强调,标准培训工作持续发力,人才队伍已渐成体系。


版权保护方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查知识产权纠纷行为保全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使权利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知识产权临时救济措施,进一步完善了行为保全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互联网法院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电子证据的规则。


北京互联网法院联合25家互联网技术公司建成“一托九”的电子诉讼平台,实现了全部案件一体化的互联网诉讼模式;杭州互联网法院支持原告采用区块链作为存证方式并认定对应侵权事实,在全国首次明确区块链电子存证的审查判断方法。


国家版权局、国家网信办、公安部、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启动的“剑网2018”专项行动,对网络转载、短视频等领域的盗版侵权问题予以重拳整治。


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电商平台与京版十五社反盗版联盟签订合作协议。



数字出版产业问题和对策分析:一是围绕改革发展,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努力创新发展路径,提升出版融合效能;三是深耕IP价值,推动内容多维增值;四是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增强市场供需适配度;五是注重多维度,多渠道营销,不断提升品牌效益;六是加快健全管理机制,加快推动自媒体自律发展。


数字出版产业新趋势


(一)数字内容精品化趋势日益明显


数字内容产业正在加快向精品化发展。无论是网络文学、网络游戏,还是知识付费、短视频等领域,都逐渐认识到深耕内容才是提升价值的根本关键。


数字内容产品在娱乐属性之外,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更加注重思想性和艺术性。


受众对数字内容的关注点逐渐回归到内容质量本身,一批优秀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成为年度现象级IP;《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批包含人文情怀的节目走红于网络,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上,书画、传统工艺、戏曲等传统文化成为播放热点。


主管部门把关趋于严格和人们的审美趣味提高,推动数字内容平台增强导向把关意识和精品生产意识,逐步完善内容审核机制,调整内容建设重点,网生内容正在逐渐摆脱唯点击率、唯播放量的不良风气。


(二)媒体融合迈向纵深发展


政务媒体、主流媒体遵循移动优先原则,采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兴媒体形态日益普遍;今日头条为代表的基于算法的新媒体平台和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加大了对政务媒体、主流媒体的引入。


截至2018年底,抖音短视频平台入驻5724个政务号和1334个媒体号,逐渐成为政务媒体和主流媒体官方信息发布的重要环节。


“两微一抖” 已成为媒体布局的新标配。


主流媒体采用短视频、网络直播、H5、VR全景等新形式,丰富信息呈现方式,拓展传播渠道,进一步提升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正在从过去的产品融合、渠道融合,逐渐演变为平台融合、生态融合,迈向合二为一的一体化发展新阶段。


我国全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媒体融合发展,特别是地方县级媒体融合带来新机遇和新契机。


(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日益深化


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内容的创作、审核、流量预测、运营、推荐、交互等方面。


人工智能技术在优化出版流程方面正在发挥更大作用,将大大提升出版效率,实现出版流程的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在人机交互层面的应用不断深化。如人工智能可应用于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角色赋予虚拟形象和情感表达,丰富阅读体验。


未来,人工智能在提升IP价值方面将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已有视频平台将AI技术应用于IP运营过程中,包括运用AI技术进行影视剧作品的选角、流量预测、宣传推广等,大大提高了IP运营效率。在剧本改编环节,运用AI技术对内容价值点进行深挖,从而进行剧本的完善。


网络文学企业开始尝试将人工智能应用于作品的IP价值评估。


(四)5G将为出版融合创新提供广阔空间


2019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5G牌照,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广电四家企业,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5G商用元年。


5G将极大提升信息的共享效率和传递能力,对出版业选题策划、生产传播、消费等各个环节都带来深远影响,为出版业融合创新开拓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实践路径。


5G将为新技术、新媒体、新业态在出版领域的应用提供更加便利、顺畅的条件。大数据、云计算将成为出版传媒业的标配技术。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出版传媒领域的真正落地,真正实现沉浸式体验,“3R”技术(VR、AR、MR)将成为游戏、新闻媒体、数字教育等领域的研究和投入的重点。


5G环境下富媒体特别是视频内容占比将大幅提升。


5G将激发更加多元的数字内容消费需求,也将催生更丰富多元的数字内容呈现、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


如何借助5G东风,把握5G时代下的新需求提升资源整合能力,进行产品创新开发、业务布局和商业模式探索,成为出版单位推进融合发展、打造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五)知识付费将迎来发展拐点


尽管知识付费平台公布的销售数据仍然在逐年大幅攀升,但对知识付费的批评质疑也不绝于耳.反映出新的市场需求。


从内容上看,情感鸡汤类的热度将逐渐削弱,专业化、实用性强的内容将成为市场主流,市场持续加剧细分。


富媒体的传播效应在知识付费产品形式上正在凸显。目前的知识付费产品还主要以音频配合图文说明为主要形式,但今后将向视频拓展,满足更丰富的消费场景和多元的用户需求。


随着AI、5G为代表的技术发展,以及用户消费意愿的常态化,知识付费仍将存在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会。


(六)数字内容产业将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内容形态方面,音视频业务将成为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重心。随着4G高度普及、5G开启商用,短视频有望迎来新一轮的爆发式增长,并将与教育、新闻资讯、知识付费等多个领域实现更深度融合。


伴随5G的商用,人们对网络视频的消费需求仍将不断提升,且不再过分依赖Wi-Fi环境,将催生出新的、丰富度更高的可视化数字内容形态和模式。


在现有的产业细分领域中,马太效应将愈发突显,第一梯队头部企业的卡位已基本完成,第二梯队虽然排位赛竞争激烈,但已基本形成了差异化发展格局。


挖掘新的需求点,开拓新的消费场景,探索新的内容呈现方式和变现方式,将成为数字内容创业者的发展重点。


(七)业态复合化趋势渐显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高速发展,消费升级不断催生新需求,不同领域之间的融合壁垒逐渐被打破,业态复合化趋势逐渐明显。


互联网内容企业纷纷加大线下场景的深耕,以实现品牌的全面覆盖和用户数据的多层次、多维度把握。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等领域,都呈现从线上拓展至线下的趋势。


数字内容企业的品牌跨界能力不断增强,为打造多层次立体化受众体验,跨品类的融合将成为企业品牌建设的重要途径,不同领域、不同品类,连接线上、线下的融合将日益普遍。 


(八)电子竞技将成为产业融合新节点


电子竞技游戏作为游戏的重要分支之一,已经成为我国游戏行业新的收入增长点。


电子竞技正在成为资本流向的新入口,大型互联网企业和体育直播平台纷纷布局电子竞技领域。


北京、上海等多地都在积极推进电竞行业发展,电竞特色小镇、电竞产业园区、电竞馆在全国各地涌现,各种电竞赛事纷纷设立。


电竞赛事和职业联盟为核心的衍生内容制作方以及下游赛事直播由上游游戏厂商为核心的内容版权方、平台等环节构建的电竞产业链条已基本形成。


未来将会出现更多专为电竞赛事打造的竞技类游戏;电子竞技也成为游戏、体育、媒体、娱乐等领域跨界融合的新节点。


5G时代下,VR、AR以及MR等技术在电竞的加速应用,将进一步丰富移动电竞的内容与体验。




点击橙色关键词看更多有料新闻众筹出版“一带一路”出版美国大学书店国漫香港书展轻小说民营出版图书加征关税夏日书单数据库“走出去”巴诺书店被收购故事驱动网文“出海”德黑兰书展亚马逊“退华”巴黎圣母院质量管理2019伦敦书展《成为》非洲出版业“她故事”



“在看”我吗?

留言区等待有态度的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