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卡西莫多敲钟的地方,800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你了解多少?
关注并在对话框回复“搜索”
点击链接后即可按关键词获取全部资讯
雒文佳丨整理 编辑
当地时间周一(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圣母院大教堂(Notre Dame Cathedral)发生火灾,造成巴黎圣母院塔尖倒塌,建筑损毁严重。
目前尚不清楚失火原因。法国内政部国务秘书努涅斯(Laurent Nunez)在现场表示,没有人受伤。“现在判断起火的原因还为时过早。”巴黎检察官办公室表示,已开始对火灾进行调查。 法国电视台报导,警方将其视为一起事故。
法国总统马克龙沉痛地在推特上写道:
巴黎圣母院着火了。这是我们整个国家,天主教徒和所有法国人的悲哀。因为这场火灾,今晚我和所有同胞一样,感到无比难过。
”马克龙还宣布重建巴黎圣母院。他表示,已经避免了在巴黎圣母院发生最糟糕的火灾。巴黎圣母院的结构已经得到挽救,但仍将面临数小时的艰难时刻。
所幸目前火情已被控制住。虽已是法国时间半夜,但悼念者仍在巴黎圣母院外唱着祷告歌,《圣母玛利亚》在人群中响起。
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社交媒体上说:“巴黎圣母院着火令人悲痛,它是法国和欧洲文化的象征。”
巴黎圣母院的主要艺术品和神圣物品目前都已从火灾中抢救出来。据路透社报道,圣母院内存有 16 世纪的荆棘花冠及 13 世纪法国国王圣路易斯的长袍已被第一时间转移到安全地带。
法国文化的象征
这场大火,不仅烧毁了巴黎圣母院的教堂上方,更是烧碎了法国宗教的历史,给法国文化留下了巨大伤疤。
法国向来以其特有的文化视角和独立审美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法国人也以脑洞大著称。法国政府每年通过各种渠道不断的将法语文化输出给全世界,因此法国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经验及技能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巴黎圣母院灯光秀
巴黎圣母院建造于12世纪,她是一座哥特式风格基督教教堂,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矗立在塞纳河畔,是古老巴黎的精神与文化象征,也是整个世界的艺术瑰宝,每年吸引百万游客前往参观。
这座教堂不仅珍藏着大量13-17世纪的古老艺术品,更是本身就是一件世界建筑艺术的极品,以哥特式的建筑风格,祭坛、回廊、门窗等处的雕刻和绘画艺术而闻名于世。
“石头的交响乐”
法国浪漫主义诗人维克多·雨果是这座教堂的发烧友,他曾将巴黎圣母院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
雨果亲笔书写的《巴黎圣母院》手稿
正因为他的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充满诗意的描绘,大多数的游客一走进巴黎圣母院,便会忍不住四处寻觅那口曾震聋过驼背人卡西莫多的大钟,猜想哪儿会是美丽的吉卜赛少女艾丝美拉达被送上绞架的地方,推测伪善的主教克罗德又是从哪儿被推下了楼顶。
《巴黎圣母院》剧照
《巴黎圣母院》于1831年出版后,取得很大的成功,随着文字的流传于世,打响了巴黎圣母院的国际知名度。
此后,有众多的小说、电影、音乐剧等作品直接以巴黎圣母院为名,巴黎圣母院更是曾在同名电影《巴黎圣母院》以及《天使爱美丽》《午夜巴黎》《巴黎假期》《纵横四海》《冲上云霄II》还有动画片《怪兽在巴黎》《猫的生活》等多部片电影中出现,可谓导演在影片中展现巴黎的必选之地。
《午夜巴黎》
《爱在日落黄昏时》
雨果感叹巴黎圣母院的破败凋敝,“或许快要从大地上消逝了”,由此引起许多人的共鸣。人们都希望修建当时早已残旧不堪的圣母院,自发组织募捐,最终引起政府当局对圣母院建筑惨状的关注。1845年开始,由当时的建筑天才欧仁·维奥莱公爵主持全面的修复计划,工程一直持续了近20年,从雕像、排水系统、窗户、门墙到大厅屋顶皆重新改建,巴黎圣母院重焕光彩。
完美对称的哥特式建筑
巴黎圣母院是全欧洲最大的供奉圣母玛利亚的天主教堂,正面宽47米,一对塔楼高60米,正厅深约125米,可以同时容纳9000人。圣坛外有教堂的标志性尖塔,高90米,是早期哥特式建筑的杰出代表。
巴黎圣母院中门“最后审判之门”上面的装饰
哥特式建筑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最初“哥特”一词含有贬义,有野蛮、半开化的意思,是当时崇尚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的人们对其的贬称。但哥特式建筑代表的是中世纪的人们对天堂和上帝无限膜拜的精神美学,这种潮流势不可挡。哥特式的典型元素有高耸的尖塔、尖形拱门、大窗户和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内厅高阔的空间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天际,崇高庄重。
圣母哀子像 (Pieta)
巴黎圣母院的底层并列着三个桃核形门洞,左门为 “圣母之门”,右门称“圣安娜之门”,中门则是著名的“最后审判之门”,表现的是耶稣在“世界末日”宣判每个人命运的场景。当时教堂里的牧师们只用一般民众难懂的拉丁文宣讲,这些雕塑可用来帮助不识字的人们了解《圣经》中的故事,所以被称为“穷人的圣经”。
巴黎圣母院也是欧洲建筑史上划时代的标志之一。在它之前,欧洲的教堂建筑大多比较笨重:厚实的墙壁、沉重的石拱、窄小的空间,内部阴暗而压抑;在它之后,以它哥特式的高直为蓝本,欧洲的教堂开始拥有了轻巧的拱顶和敞亮的空间。
嵌满彩色玻璃的玫瑰花窗
拿破仑在这加冕,贞德在此昭雪
1422年,法国在“百年战争”中惨败,整个北部已被英军占领,英方宣布由刚满10个月的婴儿国王亨利六世兼领法国国王,加冕典礼就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圣母院第一次蒙受了民族的屈辱。
也是在这场百年战争中,被法国人称颂为民族女英雄的圣女贞德脱颖而出。但不幸的是,贞德在1430年的一次战斗中被勃艮第人捉住,送给了对她恨之入骨的英国人。次年,贞德被宗教裁判所判作女巫,在火刑柱上活活烧死,年仅19岁。
20年后英国人被彻底逐出法国时,贞德年老的母亲说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审判贞德的案子,最终为她平反。
1455年,贞德的昭雪仪式就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现在到巴黎圣母院的厅堂,还可看到她佩戴长剑、双手合十祈祷的雕像。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巴黎圣母院和法国其他教堂一样,难免被革命的洪流所波及。巴黎是革命的中心,圣母院遭到的破坏特别严重。教堂正面的古代犹太国王雕像因被视为王权的象征而被群情激愤的革命群众削去头颅 ;正门上几乎所有宗教人物的雕像都被破坏;珍宝库被抢劫一空;昔日神圣的祭台被夷为平地。而教堂内保存长达数百年之久的文物财产,无论是珍贵的绘画雕刻,还是精美的挂毯吊灯,都在大革命期间完全丢失。
教堂先被革命政府改建为“理性神庙”,后被改建为仓库,直至拿破仑掌权后的1802年,巴黎圣母院才重新恢复天主教堂的职能。正是在拿破仑的推动下,巴黎圣母院在不久后重返法国政治和宗教生活的中心,实现了凤凰涅槃。
雅克·大卫的《拿破仑一世加冕礼》
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法兰西共和国督政府第一执政拿破仑·波拿巴的登基加冕典礼,这是巴黎圣母院历史上首次也是唯一一次合法的君主加冕礼。
“人类的历史在燃烧”
在《巴黎圣母院》中,雨果这样写道:
若干年前,本书作者参观圣母院——或者不如说,遍索圣母院上下的时候,在两座钟楼之一的黑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这样一个手刻的词:AN?ΓKH(命运)……这样,雕凿在圣母院阴暗钟楼的神秘字迹,它不胜忧伤加以概括的、尚不为人所知的命运,今日都已荡然无存,空余本书作者在此缅怀若绝。在墙上写这个词的人,几百年以前已从尘世消逝;就是那个词,也已从主教堂墙壁上消逝,甚至这座主教堂本身恐怕不久也将从地面上消逝。这本书正是为了叙说这个词而写作的。
”而今这场大火,似乎让雨果一语成谶。
除了马克龙表示巴黎圣母院未来会重建之外,法国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Kering)董事长兼CEO弗朗索瓦-亨利·皮诺也发表声明称,其家族将捐款1亿欧元用于修复巴黎圣母院。
任何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都是文明的缩影,文化不分国度,每一次灾难都是整个人类的浩劫。IP
历史事件
1239年,圣路易国王将荆棘花冠放在圣母院。
1302年,飞利浦-勒柏尔(Philippe le Bel) 在圣母院启开首次皇家国家召集大会。接着各式各样的仪式:恩典仪式、婚礼、加冕、受洗、葬礼等等。
1430年,年轻的英皇亨利四世的加冕礼 。
1455年,平反圣女贞德诉讼. 民族女英雄贞德为法国领兵征战大获全胜,但后来被出卖,遭火刑处死。多年后圣母院教会予以平反昭雪,举行平反仪式,在院内竖立贞德的雕像,从此后人尊称为"圣女贞德"。
1572年,瓦卢斯 (Valois)的玛格莉特(Margurerite)嫁给那瓦伐 (Navarre) 的亨利。
1687年,举行大公爵的葬礼。
1708年,路易十四依照他父亲的心愿修改祭坛,以荣耀圣母。
1804年,12月2日教皇披耶七世(Pie VII)莅临加冕拿破仑帝王。
1811年,罗马帝王在此接受受洗典礼。
1944年,8月26日在圣母院里举行巴黎解放纪念典礼。
1945年,宣读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
1970年,11月12日在此举行戴高乐将军的国葬。
1980年,5月31日教宗保罗二世在此举行非凡的祈祷晚会。
*文字资料及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点击橙色关键词看更多有料新闻:
质量管理2019丨伦敦书展丨《成为》丨非洲出版业丨“她故事”丨俄罗斯出版业丨2019出版业预测丨新闻出版业互联网发展报告丨欧洲图书市场丨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丨《纽约时报》年度好书丨华邮评出10本书丨亚马逊2018十佳丨斯坦·李丨上海国际童书展丨一人出版社丨日本出版业报告丨金庸丨法兰克福书展丨BIBF丨全国版权输出数据丨 数字出版报告丨巴诺书店危机丨外国人写作中国丨BBC书单
这里的留言区
等待有态度的你
不“在看”一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