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11月1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弘道(季刊)| 第36-69期目录

本号整理 川大老子研究院 2019-05-29

阅读提示

① 此文很长,建议先收藏,然后在电脑上浏览。

② 原刊为繁体字,目录与原刊保持一致。检索时请将输入法切换到繁体模式。

③ 为便于阅读,特为每期文章增加了编号。

④ 若要引用,请核对原刊,以原文为准。可点击左下角链接,前往《弘道》网站查阅原文。



《弘道》(季刊)简介

ISSN:1726-1902

主辦:青松觀香港道教學院

名譽主編:黃健榮

名譽副主編:葉長清、周和來、莫小賢、林國柱、趙淑儀、蕭炳強、鄭康勤、陳冠璋

主編:郭武

副主編:趙球大、鄺國強、李永明

編委:趙球大、鄺國強、李永明、郭武、陳耀庭、劉仲宇、李剛、黎志添、柏夷(Stephen R. Bokenkamp) 

執行編輯:陳煜

英文翻譯:田茂泉

英文翻譯審訂:柏夷(Stephen R. Bokenkamp)



《弘道》季刊稿约

一、《弘道》為青松觀香港道教學院主辦之國際性文化刊物,既強調學術性,亦注重知識性。讀者對象為學術界、文化界之相關專業研究人員,以及道教界人士或有興趣瞭解、認識道教文化之普通人士。

 

二、本刊之宗旨,在於深層次地探討、多角度地介紹、廣範圍地弘揚道教文化。文章內容既涉及傳統道教文化,也結合現代社會生活。文字力求深入淺出、雅俗共賞。

 

三、本刊設立的欄目,有道教論壇、道教哲學、道教倫理、道教戒律、道教科儀、道教法術、道教神仙、道教人物、道教經典、道教宗派、道教養生文化、道教基礎知識、道教與科學、道教與教育、道教與民俗、道教與生態環保、道教與文學藝術、道教與音樂美學、道教與其他宗教、道教與現代社會、海外道教、朝山訪道、圖書評介、會議綜述等。舉凡與道教文化有關之文章,皆可考慮納入。

 

四、本刊熱忱歡迎各界人士投稿。來稿字數以8000 字以內為宜,最好能同時提供相關的圖片。引文務請核實,注釋置於文末(注釋格式請參照本刊各期文章)。稿件若為手寫,請以橫排稿紙書寫,字體務求清楚;若為電子文檔,請採用MS-WORD 或純文字格式。

 

五、來稿請注明作者真實姓名、工作單位、職務職稱、通訊地址、郵編、電話號碼、電子郵箱,如能附個人簡歷更佳。文章發表時可用筆名。

 

六、本刊對來稿有刪改權,不願被刪改者請預先申明。限於人力,恕不退還未被採用之稿件,故請作者自留底稿,半年後未獲採用通知者,可自行處理。

 

七、來稿一經刊出,本刊將奉上薄酬。優秀之文稿,可獲更高稿酬。唯因本刊不重複刊載其他刊物之文章,故請作者勿一稿多投;否則,一經發現將追回稿酬。

 

八、來稿請寄:香港九龍長沙灣元洲街471 號昌華閣一樓《弘道》編

輯部。或以電郵傳至:hktc@daoist.org 。



第36期目錄

① 胡海牙 / 修道要做得靈魂的主人  1

② 胡孚琛 / 丹道疑難與丹道調研  4

③ 蕭登福 / 先秦及兩漢典籍中所見之「守一」法  17

④ 孔令宏 / 試論道教思想史的研究  26

⑤ 李和春 /《黃帝陰符經》管窺  41

⑥ 許孟青 /《道藏》的編纂及其版本  47

⑦ 石竹 / 深入挖掘王屋山道學文化的豐富內涵——葛榮晉教授訪談錄  51

⑧ 楊澤善 / 明代道教天師的承襲與榮耀  59

⑨ 劉延剛 / 現代化處境中的民國道教  62

⑩ 黃永鋒 / 飲食適量——道教飲食觀摭談之一  68

⑪ 張明學 / 道教洞天福地與中國山水畫藝術  74

⑫ 蒲亨強 / 清磬一聲涼月高——西嶽華山道樂  82

⑬ 章文煥 / 南昌西山許真君道教古跡探尋  89

⑭ 李鈞華 / 道教文化與生態環境  98

⑮ 李波 / 徐復觀的莊子研究  102

⑯ 王林森 / .張道陵初創正一盟威道時四川地區的佛道關係  108

⑰ 譚明全 / 聞名遐邇的重石山道觀  113

⑱ 曾傳輝 / 2000-2007年美國道教研究成果評介  116

 

 

第37期目錄

① 呂暢 / 緬懷先師功績,共謀繼往開來——紀念陳蓮笙大師羽化登真  1

② 葛壯 / 論道教刊物與弘揚道教文化的關係  6

③ 宇汝松 / 論道教生態觀的科學內涵  10

④ 陳金鳳 / 道教與虎漫說  18

⑤ 徐山 /《老子》含有「不、無」否定詞的句子價值取向   28

⑥ 盧理湘 / 張三丰《參禪歌》新注  32

⑦ 王東 / 韓湘子神仙辨  38

⑧ 孫君恆 / 有關金童玉女的傳說  40

⑨ 胡孚琛 / 三家四派丹法之區別和聯繫  43

⑩ 容志毅 / 道教煉丹常用礦物藥中、英文名稱、化學式及常用異名、隱名  48

⑪ 蕭登福 / 魏晉六朝道經中所見之「守一」及頭上九宮說  53

⑫ 黃永鋒 / 飲食以時──道教飲食觀摭談之二  64

⑬ 任宗權 / 天師道與早期道教韻學  68

⑭ 張振國 / 上海青浦朱家角城隍廟觀音神像開光實錄  71

⑮ 闕麗美 / 台北大龍峒保安宮文化祭  86

⑯ 譚敏 / 唐末五代道教小說中的齋醮靈驗故事  93

⑰ 游束束 / 曼尼與明清道教的神仙形象  101

⑱ 李金娥 /「道」與和諧世界理念的理論淵源  106

⑲ 張海濱 / 從構建和諧社會的視角解讀《道德經》的治國理念  110

⑳ 張虹 / 讀道德真經 悟幸福之道  115

21 傅鳳英 / 台灣道教學者蕭天石生平簡介  119

22 郭武 /《混元仙派研究》評介  124

 

 

第38期目錄

① 卿希泰 / 全真道是道教發展史上的一個革新派  1

② 胡孚琛 / 丹道對靈界的設定  10

③ 魏小巍 / 一種可能的道教神學:基於體驗的道教信仰研究  17

④ 龍靈 / 學道與讀書  24

⑤ 唐輝 / 莊子道學中的人學觀念與藝術精神  29

⑥ 包其銳 / 司馬承禎《坐忘論》與道家虛靜歸道思想  34

⑦ 張宏敏 /  劉基的道學思想  40

⑧ 張雪松 / 北京火神廟住持田子久小考  49

⑨ 蒲團子 / 陳攖寧先生生平述略(上)  52

⑩ 盧理湘 /「玄關」正論   63

⑪ 丁常春 / 柳華陽的「防危慮險」說  70

⑫ 趙芃 / 略談道教的養生之道  79

⑬ 趙衛東 / 丘處機孝道思想略論  87

⑭ 曾勇 / 道教仙夢及其倫理意蘊  95

⑮ 任宗權 / 道教的法物  100

⑯ 劉建平 / 論老子「大音希聲」的音樂美學  105

⑰ 陶俊 / 道教與牛  110

⑱ 張魯君 /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濟南千年古觀洞真觀  114

⑲ 陳椰 /「《全真學案》學術研討會」綜述  119

⑳ 周潔 / 奇門遁甲」勾起的興趣——詹石窗《道教文化十五講》閱讀印象  123

 

 

第39期目錄

① 趙敏 / 追憶恩師王家祐先生  1

② 沈善增 /「普適性」是中華民族價值體系的基石  4

③ 李玉用 / 道家道教「和諧」思想的三大向度  10

④ 李德建 / 老子大道哲學「規律」論  28

⑤ 尹振環 / 帛書《老子》最可信——翻唐玄宗製造的《老子》冤錯案  36

⑥ 楊福泉 / 引《易》入《老》:《太玄》的創作背景及核心範疇  41

⑦ 劉永霞 / 陶弘景「降妖除魔」的故事  51

⑧ 徐山 / 「運斤成風」肩篇旨辨正  36

⑨ 蒲團子 / 陳攖寧先生生平述略(下)   54

⑩ 胡孚琛 / 積德通靈,集義生氣,唯道集虛  67

⑪ 余強軍 / 試論內丹學之「玄關一竅」  76

⑫ 陳杰 / 服食異物:以葛洪為例看修行者與自然的關係  80

⑬ 黃景春 /《神仙傳》對漢武帝求仙失敗的宗教學闡釋  88

⑭ 王虹 / 李白與莊子  94

⑮ 王東 / 記河南焦作市藥王廟的透靈碑  102

⑯ 趙衛東 / 山東道教碑刻輯錄(一)  105

⑰ 任宗權 / 道教文化與元宵節鬧花燈  112

⑱ 劉莉 / 早期道教儀式的發展與完善——讀《唐前道教儀式史綱》  117

⑲ 賴全、郭武 /《宗教與生態叢書》評介  122

 

 

第40期目錄

① 趙衛東 / 道教與齊魯文化——訪中央民族大學牟鍾鑒教授  1

② 陳耀庭 / 全真道詩欣賞四題  8

③ 韓吉紹 / 韓愈服硫黃新解  29

④ 郭武 /「衝擊」與「回應」:近現代社會中的四川全真道  40

⑤ 汪登偉 /《道藏續編》為丁福保所編訂考   53

⑥ 任宗權 / 略談《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  65

⑦ 周郢 / 碧霞元君「生辰」考  72

⑧ 張宏敏 / 馬一浮與陳攖寧之間的「道緣」 78

⑨ 胡孚琛 / 丹道形、氣、神之修煉要義  85

⑩ 蕭登福 / 東晉上清派經師之傳承神系──扶桑大帝東王公與上清派之傳經關係  90

⑪ 張振國 / 上海全真道的傳入與分佈  102

⑫ 陶俊 / 陸九淵與道家道教思想關係管窺  108

⑬ 盧理湘 / 佛道實證歸一簡論——以《六祖壇經》為例  113

⑭ 羅耀松 / 第五屆國際道教學術研討會暨玄天上帝宮廟交流會會議綜述  118

⑮ 徐菲 /「二重證據法」運用於宗教學研究的典範──評《考古發現與早期道教研究》  123

 

 

第41期目錄

① 郭武 / 略談道教期刊及其作用——以香港《弘道》季刊為例  1

② 葛榮晉 /「光而不耀」的現代詮釋  12

③ 尹振環 /《老子》與老子的道教轉換  18

④ 魏小巍 / 精神修煉與肉身成道——上清道宗教體驗視角下的生命與世界  25

⑤ 周高德 / 研習《道德經》,領悟道和德  36

⑥ 曹景年 /《太平經》經國理身思想的理論特質  48

⑦ 羅偉國 / 八仙及與之相關的道觀  53

⑧ 孫君恆、劉娣 / 湖北的關帝財神崇拜  58

⑨ 胡孚琛 / 丹道鑄劍功略說  64

⑩ 章偉文 /《太古集》「金丹」內修理論探微  73

⑪ 詹石窗 /「虞初」小說的道教意蘊  83

⑫ 張魯君 / 道符與書法  92

⑬ 趙衛東 / 山東道教碑刻輯錄(二) 96

⑭ 張掁國 / 近代上海全真道窺探  104

⑮ 李豫川 / 王維與道家  109

⑯ 趙秀麗 / 錢穆與道學思想  117

⑰ 邢飛 / 讀呂鵬志著《唐前道教儀式史綱》  121

⑱ 張方 / 重陽祖師靈柩安奉大典暨「全真道濟世思想學術報告會」綜述  127

 

 

第42期目錄

① 卿希泰 / 在慶祝青松觀創建六十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對青松觀「全真道研究中心」的兩點希望  1

② 胡孚琛 / 為學與為道  6

③ 戈國龍 / 內在的田野,心性的考古:宗教學研究的另類思路  28

④ 陳霞 / 道教善書對生態倫理的啟發  31

⑤ 徐山 /《老子》「白-黑」顏色詞的價值取向  36

⑥ 劉泳斯 /《李筌陰符經疏》成書年代考  39

⑦ 尹志華 / 清末北京白雲觀方丈高仁峒行實  45

⑧ 張應超 / 道教文化走向世界的可喜探索——黃世真道長弘道事跡簡記  50

⑨ 熊春錦 / 漢代以前黃老學說中的「守一法」  54

⑩ 羅明月 / 道教飲食中的養生義理  64

⑪ 張振國 / 禳災遠害驅邪的傳統符咒  69

⑫ 胡小柳 / 有關《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的訪談  75

⑬ 黃景春 / 談談《紅樓夢》中的神仙  82

⑭ 陳耀庭 / 胸中有道,處處有美——讀唐誠青道長《誠青道人書畫集》  91

⑮ 郭樹森、歐陽鎮 / 論當代道教的振興之路  97

⑯ 丁常雲 / 試論道教宮觀管理與社會經濟發展  104

⑰ 郭武 /「探古鑒今——全真道的昨天、今天與明天」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113

⑱ 賴全 /《漢唐道教論集》觀點述評  122

 

 

第43期目錄

① 陳耀庭 / 全真道詩欣賞又三題  1

② 葛榮晉 / 糊塗哲學與智慧人生——「大智若愚」的現代詮釋  20

③ 馬潔身、趙曦 / 道家道教學說的人文精神  31

④ 潘存娟 /《道德經》的心理平衡論  39

⑤ 張思齊 / 司馬承禎《坐忘論》的結構、修煉與神學思想  43

⑥ 樂愛國 / 試論丘處機、尹志平無為、有為統一的思想  51

⑦ 蕭登福 /《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的作者及撰作年代  57

⑧ 汪登偉 /《龍虎經》考   63

⑨ 傅鳳英 / 全真道衍派——北京桃源觀千峰派簡介  75

⑩ 蕭霽虹 / 長春派遺脈在昆明的傳承  81

⑪ 陳敬陽 /  回顧1986年香港蓬瀛仙館與青松觀啟建的全真法會  86

⑫ 陳金鳳 / 道教桃文化摭說  95

⑬ 王育婧 / 上海竹枝詞中的城隍信仰  105

⑭ 楊子路 / 醫道與武道——以道醫學與內家拳為例的辯析  109

⑮ 郭曉峰 / 試論《道德經》對中國劍術修煉的影響  114

⑯ 黃景春 / 天池的王母宮和福壽觀  118

⑰ 蕭海燕 /《道教老學史》評介  121

⑱ 張宏敏 /《王陽明與道家道教》簡評   125

 

 

第44期目錄

① 張振國 / 閔智亭道教思想窺見  1

② 王卡 / 如何認識看待道教的方術  10

③ 劉仲宇 / 關注道教養生學的當代生存環境  16

④ 若水山人(龐皎明)/ 小議道教的貢獻與弊端  23

⑤ 高原樂 / 敦煌本《化胡歌》八首校註  28

⑥ 朱越利 / 宋元士人、士大夫與呂洞賓形象(上)  33

⑦ 段新龍 / 略述黃元吉的內丹心性之學  42

⑧ 李玉用 / 論道教文化與溫泉養生  50

⑨ 魏小巍 / 法術與道教的宗教體驗  58

⑩ 譚敏 /《道教靈驗記》中的法器靈驗故事   64

⑪ 劉永霞 / 九華仙子到凡塵,涼夜山頭吹玉笛——游九言之《華陽洞詞》賞析  70

⑫ 呂暢 / 論道教音樂的雙重屬性  74

⑬ 丁常春、吳振亞 / 四川全真道歷史和現狀概述  78

⑭ 張華、鄭勇華 / 聖旨解秘:明代武當山輝煌發展的原因  84

⑮ 徐雪凡 / 從浙江道教碑刻看浙江道教發展史(上)  89

⑯ 趙衛東 / 山東道教碑刻輯錄(三)  98

⑰ 趙玉春 / 平邑蒙山白雲岩清虛觀  109

⑱ 徐菲 / 神仙信仰的多樣性解讀——評《多面相的神仙——永樂宮的呂洞賓信仰》  113

 

 

第45期目錄

① 田海撰,劉豔、張崇富譯 / 瑤牒新釋  1

② 尹振環 / 無為必無名 無名方無為——再談「何為無為,誰之無為」  14

③ 章偉文 / 老子「道」文化精神的現代價值  23

④ 文英玲、鄧佩玲 /《道德經》與品格教育  30

⑤ 朱越利 / 宋元士人、士大夫與呂洞賓形象(下)  40

⑥ 楊正晴 / 淺析碧霞元君信仰  49

⑦ 肖海燕 / 論褚伯秀莊學中的性命雙修思想  56

⑧ 秦國帥 / 王志謹《盤山語錄》修道思想略論  62

⑨ 許天陽 / 七病歌  69

⑩ 張澤洪 / 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梅山教與道教關係論略  74

⑪ 劉春雷 / 海上有仙山——膠東地區的仙道文化與宗教信仰  81

⑫ 孫君恒、董雪 / 《淮南子》禮學新論  89

⑬ 韓煥忠 / 憨山德清的《莊子內篇注》  95

⑭ 羅偉國 / 拘神遣將話《水滸》  102

⑮ 徐雪凡 / 從浙江道教碑刻看浙江道教發展史(下)  107

⑯ 王東 / 與山陽有關的窯神廟碑刻  120

 

 

第46期目錄

① 戈國龍 / 對性命雙修思想的現代思考  1

② 葛榮晉/ 「為而不爭」與「捨得之道」 14

③ 韓煥忠 / 誰知莊子是真儒──覺浪道盛的《莊子提正》  25

④ 閻莉 / 權威與信仰:以真武神性及信仰內容的衍變為視角  33

⑤ 郭武 / 關於《五篇靈文》  43

⑥ 高原樂 / 敦煌本《尹喜哀歎》五首校註  48

⑦ 張悅 / 章獻明肅皇后受籙考  53

⑧ 汪登偉 / 蘇元朗非內丹師說  57

⑨ 曾傳輝 / 養生問答五則  63

⑩ 劉康樂 / 詞與歌的變奏:唐代道教詩歌的新形式  69

⑪ 高國藩 / 幻化人生 以苦為樂──論韓國道教化漢文小說  73

⑫ 李波 / 明代桐城《莊子》研究──以方以智與錢澄之為中心  85

⑬ 劉泳斯 / 以慈護道:近代宗教團體興辦公益慈善事業淺論──從民國年間道院與世界紅卍字會關係談起  92

⑭ 秦國帥 /「全真道與明清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  97

⑮ 賴全 / 櫻花樹下問仙道──小林正美著《中國的道教》評介  105

⑯ 李繼武 / 道教究竟何時創立?   110

 

 

第47期目錄

① 胡孚琛 / 時代的驕子 民族的精英——為錢學森院士百年誕辰而作  1

② 尹振環 / 姓李的老子是老聃還是太史儋——析《史記》中的三位老子  16

③ 王巧玲 / 論元代著名道士畫家王蒙  25

④ 李玉用 / 三教融合視野下的道教思想及其發展  37

⑤ 尹志華 /《重陽教化集》藏頭詩詞試讀  48

⑥ 田海撰,邢飛、張慧敏、張崇富譯 / 關羽信仰興盛與道教的關係  54

⑦ 韓吉紹 / 煉丹術中的外來礬石  67

⑧ 余強軍 / 清代黃元吉論道教內丹學之「真意」  73

⑨ 劉麗君 / 莊子的音樂寓言——「《咸池》之樂」  80

⑩ 張魯君 /《太平經》的圖像思想  88

⑪ 施保國 / 對儒家「道統」的反動——方東美論道家對宋明新儒家的影響  93

⑫ 張振國 /《夷堅志》中的仙道故事  101

⑬ 徐菲 / 關於《法言會纂》和法言壇的幾個問題——訪劉伯谷先生  109

⑭ 賴全 / 信仰與理性:從科技發展的維度詮釋道教歷史——《中國道教科學技術史》述評  113

⑮ 鍾國發 / 我寫《香港道教》  118

⑯ 午火(郭武)/ 第七屆國際道教學術研討會綜述  128

⑰ 譚銘泉 / 綿竹九龍活靈官與藥王孫思邈的故事  109

 

 

第48期目錄

① 樊光春 / 2010年後中國道教走向觀察  1

② 戈國龍 / 也談「靈性市場」  7

③ 李似珍 / 老壽星與道教神仙關係辨識  11

④ 覃延佳 / 從「天門三真君」到「三元教主」:唐葛周之身份演變  19

⑤ 高原樂 /《抱朴子》版本研究補正  30

⑥ 宋峰 / 《太上登真三矯靈應經》的思想及價值  37

⑦ 丁常春 / 蔣植陽內丹學之「修道外護事」析論  45

⑧ 劉嗣傳 / 道教養生文化與武當武術  50

⑨ 張振國 / 道教徒的稱謂、持齋與「戊不朝真」  57

⑩ 孫王成 / 茅山法物二種  62

⑪ 孫瑞雪 / 淺議文昌帝君信仰在中國傳統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65

⑫ 陳耀庭 / 回首人間不再來──祈志誠的〈遺世〉詩  69

⑬ 韓煥忠 / 唯以老莊說老莊──從佛道論衡看唐初高僧對老莊的理解  77

⑭ 李從娜 / 朱謙之與老莊道學  83

⑮ 李遠國 / 南豐道教考察記  90

⑯ 鄭豔 / 北京白雲觀燕九節民俗文化及記述調查報告  99

⑰ 劉固盛、王闖 / 評《郭店楚竹書〈老子〉校注》  106

⑱ 周冶 / 體茲正道,悟彼重玄──《重玄之思:成玄英的重玄方法和認識論研究》述評  111

 

 

第49期目錄

① 鍾肇鵬 / 人生、永恒與不朽  1

② 周立昇 / 安命精神家園──莊子對人生境界的追尋  8

③ 戈國龍 / 神與神性:兩種宗教類型與宗教的兩個維度  13

④ 易宏 /「I AM」「如」「自然」──從哲學與宗教的幾個中心詞看東西方文化會通  16

⑤ 黃熹 /《老子翼》與焦竑作《翼》之旨  23

⑥ 王守亮 / 讀〈會仙左壇題字〉札記  34

⑦ 高國藩 / 敦煌文本與土地神  37

⑧ 楊培德 / 關於梓潼神廟內的張獻忠塑像  47

⑨ 汪登偉 /「五字三峰」考  52

⑩ 南信雲 / 方士趙炳與古代禁咒之術  63

⑪ 陳金鳳 /「龍沙之讖」與淨明道   68

⑫ 陳耀庭 / 淤泥淹不得,發露滿池紅──李道純的〈詠藕〉詩  77

⑬ 尹志華 /《重陽全真集》藏頭詩詞試讀  83

⑭ 樂愛國 / 道教對《孟子》「仁民愛物」的吸取與詮釋──兼論道教生態倫理與儒家的差異  101

⑮ 韓煥忠 / 居士善會莊子心──楊文會的《南華經發隱》  108

⑯ 楊子路 / 仙道與數理──宋元道教圍棋文化之特質  115

⑰ 古嶼鑫 /「遊蜀似還蜀」:張三丰的自然審美趣味論  122

⑱ 吳亞魁 /《山東道教碑刻集•青州昌樂卷》評介  128

⑲ 賴全 / 北宗仙真,龍門祖師──《丘處機學案》述評  132

 

 

第50期目錄

① 李永明 / 思前想後──香港道教學院成立20周年的感想  1

② 戈國龍 / 弘教與弘道──對道教教育的一點思考  8

③ 朱越利 / 跨文化視角與「道教學譯叢」  12

④ 葛榮晉 / 開展田野調查,追尋歷史記憶──兼論王屋山是全真教活動的重鎮  22

⑤ 尹振環 / 簡帛對今本《老子》的顛覆不能熟視無睹──揭穿唐玄宗對《老子》的瞞和騙  

⑥ 吳受琚 / 清沈彤精抄、精批本《莊子》經眼錄  40

⑦ 于國慶 / 道教神仙東王公形象的歷史演變  47

⑧ 黃永鋒 / 中國民間藥王信仰探略  53

⑨ 盧理湘 / 道教金液玉液養生論  65

⑩ 丁強 /《神仙起居法》注  72

⑪ 陳耀庭 / 不惹人間桃李花──白玉蟾的〈臥雲〉詩  78

⑫ 劉永霞 / 崦合桃花水,窗分柳谷煙──顧況的茅山情結  86

⑬ 白嫻棠 / 以道解佛:劉一明注解佛經的特點──以《心經解蘊》為例考察  91

⑭ 韓煥忠 /「修多羅義解南華」──趙樸初居士與《莊子》  98

⑮ 梁理中 / 從市場營銷學看全真道之發展  107

⑯ 張開華 / 試論傳統廟會的民俗文化功能──以上海龍華、豫園、聖堂廟會為例  114

⑰ 趙國慶 / 藥王山太玄石碑文考釋  123

⑱ 周郢 / 泰山「張三丰題刻」考辨  128

⑲ 賴全 / 道情:潛藏在生活中的信仰──《道教唱道情與中國民間文化研究》述評  130

⑳ 李玉用 / 新轉向•新範式•新發展──評區域道教研究新作《江西道教史》  134

 

 

第51期目錄

① 熊鐵基 / 道教的產生及其文化意蘊  1

② 周贇 / 淺論道家學派何以更能包容科學思想  18

③ 杜軍、張玉 / 揭開神秘面紗,重現科學真容──論道教氣功的科學精神及其養生功用  30

④ 郭碩知 / 對《道德經》第十一章的宗教學分析  35

⑤ 姜守誠 / 擇墓之善惡──《太平經》卷50〈葬宅訣〉解讀  38

⑥ 張陽 /《道藏》本《圖經衍義本草》源流考  42

⑦ 宋峰 / 關羽兵器考究──兼論關羽神化的歷程  47

⑧ 孔祥毓 / 來去不聞山鳥喧,三生石上龍蛇年──第四十七代天師張貞一考略  59

⑨ 張振國 /「三朝」、「寄庫」與冥器  67

⑩ 張華鄭、勇華 / 武當山五龍宮興建起因略探  71

⑪ 胡小柳 / 近代道教發展遲滯之原因新論──以什邡地區的道教為例  76

⑫ 陳金鳳 / 屠蘇酒中的道教風味  87

⑬ 羅偉國、倪雅菁 / 城隍廟 ‧ 城隍神 ‧ 竹枝詞  92

⑭ 劉婷 / 道教聖地三清山  95

⑮ 孫君恆 / 山東訪道記  100

⑯ 陳耀庭 /「十年磨一劍」──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三教關係研究班」成果述評 105

⑰ 趙衛東 / 關於《山東道教碑刻集》的兩點補充說明  115

⑱ 秦國帥 / 在歷史的天空下──評《金元全真道教史論》  121

⑲ 曹誠 / 魂牽夢繞「重陽」魄──《尋跡重陽宮》讀後  124

 

 

第52期目錄

① 高國藩 / 敦煌西王母神話與西部道教養生文化  1

② 蕭霽虹 /《雲南道教碑刻輯錄》前言  12

③ 王巧玲 / 論道家獲得人生幸福的智慧  16

④ 馬樞廷 / 老子語境中的「朴」與心靈的自由  22

⑤ 馬潔身、趙曦 / 由「逍遙遊」領悟莊子所勾畫的人生境界  26

⑥ 周立昇 / 道體與玄理 ——王弼《老子注》對道的玄解  33

⑦ 房媛 /《道德經》的廉潔思想管窺  45

⑧ 汪登偉 /《道樞•參同契上篇》為《太易丹書》改寫本考  50

⑨ 陳廣忠 /「北海若」考   63

⑩ 由申 / 清代道士婁近垣及其主要思想  67

⑪ 余強軍 / 道教內丹學的「陽生活子時」  72

⑫ 易宏 /「叩齒」略考  79

⑬ 張振國 / 上海浦東散鮮花歌詞的生活情結  90

⑭ 李永庚 / 楊貴妃與道教  98

⑮ 張悅 / 宋代后妃入道現象初探——以仁宗郭皇后為例  113

⑯ 鄧靜、黃永鋒 / 漱月含珠 鍾靈毓秀——廣州純陽觀獨特的人文氣息  113

⑰ 孫王成、鄭傳鳳 / 茅山宗師後人茅山尋親記  119

⑱ 趙衛東 / 早期全真道的哲學思想特色——《早期全真道教哲學思想論綱》讀後  121

 

 

第53期目錄

① 蕭登福 / 宋後儒家經籍及修身法門的宗教化與道教化  1

② 戈國龍 / 修道現象學研究筆記  18

③ 葛榮晉 / 葛洪的心靈養生論與現代人類生活  25

④ 孫亦平 / 論茅山乾元觀在江南全真道中的地位與影響  32

⑤ 張永宏 /《老子》第二十六章「輕」「重」新解  41

⑥ 李遠國 / 論王道淵性命混融的內丹學說  46

⑦ 呂暢 / 略談道教養生的道與術  53

⑧ 萬景元 / 道教法籙概論  60

⑨ 覃延佳 /「道體」師用:廣西上林縣西燕師公《大齋請聖科》分析  67

⑩ 韓煥忠 / 一貫別傳南華經——吹萬廣真對《莊子》的禪學解讀  75

⑪ 張宏敏 / 馬一浮論道家道教  83

⑫ 易中亞 / 莊子對當代作家王蒙的影響  94

⑬ 丁培仁 / 遊道小集  101

⑭ 陳杰 / 虔誠之心 無私奉道——記香港飛雁洞佛道社住持劉松飛道長  110

⑮ 張方 / 太原尋訪全真遺跡  115

⑯ 趙秀麗 / 即墨鄉村道教考察記  119

⑰ 孫鵬 / 道教思想研究成果的集中呈現——孫亦平教授《道教思想研究論集》評介  123

⑱ 田茂泉 /《丘處機學案》述評  127

 

 

第54期目錄

① 柏夷撰,吳思遠譯 /《靈寶經》溯源  1

② 王宗昱 / 堅持正一道教研究的基礎性地位  36

③ 張崇富 / 全球化時代道教發展面臨的挑戰  39

④ 容志毅 / 四維立則國家穩  58

⑤ 姜守誠 / 《抱朴子內篇‧登涉》中所見的辟虎狼之術  60

⑥ 歐陽鎮 / 《道門十規》及其現代意蘊  65

⑦ 陳廣忠 / 《淮南子》中的「赤松子」及其在漢代的影響  72

⑧ 侯照民 / 尹志平繼任全真掌教始末考  78

⑨ 丁常春 / 蔣植陽內丹學之「大乘」、「上乘」思想論略  85

⑩ 許天陽 / 也談「築基」  90

⑪ 鍾肇鵬 / 悟道四首  93

⑫ 楊澤善、譚大江 / 淺談武當山道教音樂在歷史演變中的三個時期  95

⑬ 張雪松 / 劉元真、呂伯強考——淺談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虛構」的佛道之爭  100

⑭ 梁理中 / 道教與茶文化之關係  105

⑮ 張振國 / 道教的「台」  112

⑯ 蘇軼璇 / 劉處玄在早期全真道發展中的道門貢獻和理論建設——兼評強昱著《劉處玄學案》120  

⑰ 趙芃 / 區域道教史研究的成功之作——讀《江西道教史》有感  128

 

 

第55期目錄

① 董京泉 / 論老子「道」的實質  1

② 張崇富 / 全球化時代道教發展面臨的機遇  31

③ 孫鵬 / 道學思想與和諧管理  47

④ 陳雲鶴 / 論「快樂道教」  52

⑤ 孔祥毓 / 龍虎山歷代山志略考  58

⑥ 張魯君 / 道教神仙畫傳——《許太史真君圖傳》  67

⑦ 陳金鳳 / 葛玄與江西道教文化  72

⑧ 黃景春 / 施相公的信仰與傳說  82

⑨ 盧理湘 /《大丹直指》甘露思想略析   88

⑩ 吳振亞 / 陸西星《老子道德經玄覽》養生思想析論  96

⑪ 蕭登福 / 道教燈儀源起及其流變  100

⑫ 羅爭鳴 / 中國大陸近年道教與詩歌研究的回顧和思考(2005-2012) 109

⑬ 張振國 / 愛情迷霧裡的《真誥》養生詩  121

⑭ 韓煥忠 / 借徑南華入佛智——印順法師與《莊子》的因緣  128

⑮ 周郢 / 新發現的信世昌篆書徂徠「上清觀」摩崖  134

⑯ 吳華 / 精雕細琢成佳作——讀呂鵬志《唐前道教儀式史綱》  136

 

 

第56期目錄

① 陳耀庭 / 三本英文版的道教工具書  1

② 尹振環 / 必須推翻唐玄宗欽定《老子》的錯案——帝王、帝王文化與《老子》  9

③ 趙衛東 / 當代道教發展的機遇與挑戰  22

④ 張受軒 / 淺談皈依三寶  31

⑤ 申小紅 / 明清佛山民間的神祇崇拜——以北帝神為考察中心  39

⑥ 覃延佳 / 神譜建構與「師教」形塑:廣西上林師公對道教神靈之重構  47

⑦ 陳廣忠 / 明代劉績補注《淮南鴻烈解》  57

⑧ 楊文定 / 丹道「豫章」考論  61

⑨ 蒲團子 / 神仙接命秘訣與「三家龍虎」說  70

⑩ 許天陽 / 雷公筆  84

⑪ 楊潔 / 古琴文化與道家「天人合一」  86

⑫ 肖海明 / 陝西佳縣白雲觀《真武修行圖》研究  94

⑬ 買向東 / 孫祿堂道教丹道學之武術三論研究  110

⑭ 奚劉琴 / 基於道教立場的三教關係研究之嶄新突破——評李玉用《宋元道教「三教合一」思想研究》  121

 

 

第57期目錄

① 陳耀庭 / 鞏固道教恢復成果,抓住道教發展時機──我對近年來中國大陸道教發生的變化的幾點看法  57

② 杜軍、董靜 / 和諧的道教風水學  12

③ 謝清果、林淑琴 / 道教「素」主義與當代健康傳播理念  19

④ 張開華 / 試談道教禁忌中的生態倫理觀念  24

⑤ 董京泉 / 對《道德經》王弼本若干字句的校勘及詮釋(上)  31

⑥ 張魯君 /《上清洞真九宮紫房圖》辨疑  49

⑦ 章偉文 / 陳摶的生平事蹟、學術淵源及著述略論  52

⑧ 趙芃 / 王處一《雲光集》的自然觀  61

⑨ 蕭登福 / 道教幡燈續命儀對佛教及東密的影響  67

⑩ 三一道人 /《呂祖百字碑》密解   76

⑪ 丁強 / 北朝道教管理制度──以寇謙之《老君音誦誡經》為中心的考察  82

⑫ 萬景元 / 明朝道教與國家祀典  100

⑬ 韓煥忠 / 莊義佛理相交映──淺談李光詩歌的莊禪融合色彩  107

⑭ 丁培仁 / 游道小集續  113

⑮ 白嫻棠 /「海峽兩岸道家道教與養生學術研討會」參會紀行   118

⑯ 劉陶 /《理論•視角•方法:海外道教學研究》述評  123

 

 

第58期目錄

① 曾傳輝 / 胡海牙先生晚年生活點滴  1

② 胡孚琛 / 張連順教授《新道學的生死觀》序  6

③ 易中亞 /「無己」與「無我」  10

④ 趙衛東 /《邱祖語錄》與丘處機關係新考——兼與森由利亞先生商榷  19

⑤ 董京泉 / 對《道德經》王弼本若干字句的校勘及詮釋(下)  28

⑥ 劉祖國 /《真誥校注》補疑   46

⑦ 鄭唯一 / 有關張伯端生平研究的關鍵問題  50

⑧ 黃新華 / 明初道士周玄真略考  52

⑨ 張振國 / 上海道教《十獻》的美學特性  58

⑩ 梁少媚 / 古代道教對瘟疫的認識和治療方法  66

⑪ 盛克琦 / 張義尚先生丹道思想研究——兼論同類陰陽龍虎丹法之優越  71

⑫ 丁常春 / 丹道性命學與藏傳佛教寧瑪派性命學之比較  85

⑬ 武清暘 / 對南北朝初期「道館」與「道觀」差異性的辨析  92

⑭ 張華、鄭勇華 / 武當山五龍宮起源雜談  97

⑮ 陳金鳳 / 道教棗文化漫說  102

⑯ 徐才金 / 學易點滴  110

⑰ 何振中 / 道教南宗研究的力作--蓋建民新著《道教金丹派南宗考論》評介  116

⑱ 孫鵬 /「鐵竹道人施道淵與江南道教學術研討會」述評   122

 

 

第59期目錄

① 胡孚琛 / 陳雲鶴道長《道醫太素脈與通中論》序  1

② 蕭登福 / 再論太歲源起與太歲神格的演變  4

③ 朱冠華 / 道家說的動靜與人生  24

④ 汪登偉 / 雜談道教發展與修身證道  33

⑤ 張軒 / 老子「無為」思想發微  38

⑥ 章偉文 /《道德經》的哲學思想   45

⑦ 尹振環 / 漢簡與帛書《老子》孰優孰真── 篇章結構佈局的比較  54

⑧ 楊文定 / 廣西南丹縣明代〈逸跡〉煉丹碑文考析考  63

⑨ 陳廣忠 /「奇才」、「奇書」與奇冤── 略說淮南王與《淮南子》  76

⑩ 王群韜 / 潘師正卒年考  81

⑪ 劉永霞 / 陶弘景對葛洪服食術的繼承  85

⑫ 張陽 /「傳習」之道與內丹之學── 兼論道教對王陽明思想的影響  92

⑬ 胡小柳 / 宋代道教的「血湖經」與女性關懷  98

⑭ 張開華、呂東 / 略談道教的「指路」科儀  106

⑮ 萬景元 / 明朝道教服飾考  113

⑯ 羅偉國 / 漫話神馬紙錢  124

⑰ 張偉 / 評孔令宏教授《道教概論》的創新與價值  127

 

 

第60期目錄

① 陸紀鴻 / 文化自覺與道教的當代社會角色──上海市道教協會會長吉宏忠道長訪談錄  1

② 陳耀庭 / 發揮社會功能,樹立正信形象──從兩種不同評價說起  8

③ 劉仲宇 / 標本皆治 清寧宮觀──治理部份宮觀亂象之我見  13

④ 王馳 / 自心明大道,覺悟方寸間──當代道教的文化自覺  19

⑤ 戴獻東 / 社會服務與道教發展:以雲南魯甸災區的救助工作為例  25

⑥ 周贇 /「無」字再探──以《老子》「有生於無」為中心  30

⑦ 石敏傑 / 認識論亦或境界論──莊子〈齊物論〉旨趣辨正  35

⑧ 蔣波 / 論道教譜系構建過程中的老子與東方朔  40

⑨ 黃新華 / 清朝道士惠遠謨事跡考  45

⑩ 江鈺林 / 唐長安西華觀考──兼論唐朝前期長安道教宗趣變化與皇室之聯繫  53

⑪ 秦國帥 / 金元嶧山全真道教考  63

⑫ 錢耕森、沈素珍 / 陳攖寧與道教靜功養生  74

⑬ 程志立、張其成 / 名老中醫胡海牙的仙學養生觀  85

⑭ 范恩君 / 施道淵與「正一叢林」制  93

⑮ 李東 / 試析溫州樂清正一道士的傳度活動  102

⑯ 高國藩 / 敦煌唐人西王母祭祀風俗與《周易》  107

⑰ 申小紅 / 明清佛山北帝官方祀典相關文物考  126

⑱ 蕭霽虹、劉金成 / 真慶觀:昆明城東的宏大觀宇  136

⑲ 孫君恒、陳麗 / 湖北東部鄉村小道觀尋覓  148

 

 

第61期目錄

① 朱越利 / 回憶陳國符先生對撰寫《道藏提要》的批評  1

② 蕭登福 / 從文獻上看道教對印度本土及佛教密宗的形成與影響  8

③ 平燕紅 / 從大學教材看莊子的現代命運  22

④ 何建明 / 首屆道文化夏令營答問錄──當代青年知識分子如何傳承和發展中國道文化優秀傳統  28

⑤ 何建朝 /《洞玄靈寶無量度人經訣音義》簡析  35

⑥ 劉祖國 / 《〈周氏冥通記〉研究(譯注篇)》文字校勘獻疑  41

⑦ 汪登偉 / 劉海蟾考  44

⑧ 張崇富 / 第三十代天師張繼先弟子考論  53

⑨ 趙衛東 / 馬鈺仙體事件始末考  64

⑩ 王家強 / 雷時中與混元派漫談  73

⑪ 四明羽客(萬景元) / 明代房中術略說  78

⑫ 蒲團子(蒲曉鋒) / 從西派教外別傳之鼻外虛空法的弊端談起   87

⑬ 曾憲光、韓煥忠 / 東晉高僧愛南華──淺談道安等人對《莊子》的理解和運用  89

⑭ 施保國 / 宗教亦哲學──方東美論道家與佛教的「深相默契」  99

⑮ 趙秀麗 / 集體記憶:青島民間的「狐仙」傳說與民俗信仰  106

⑯ 謝清果、鍾珺 / 老子養生思想對茶道的建構作用  114

⑰ 寇鳳凱 / 道教性命學研究的一部力作──評丁常春的《道教性命學概論》  119

 

 

第62期目錄

① 胡孚琛 / 憂黨憂民 教育報國──記北京大學湯一介教授的國士風骨  1

② 周贇 / 雖偽亦真──論「老子化胡說」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貢獻  8

③ 侯杰、劉宇聰 / 嚴復「會通中西」思想評析──以《〈老子〉評語》為例  22

④ 鄒濬智 /《葬書》託名郭璞之可能原因芻論  28

⑤ 李德建 / 老子的大道安全觀──對有序之和諧與無序之亂象及其極致之戰爭的思考  39徐珊珊 / 上善若水 品悟人生  46

⑥ 徐山 / 《老子》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文脈梳理  50

⑦ 周全彬、盛克琦 / 傅金銓《證道秘書•外金丹》題解  55

⑧ 廖茗苾 / 慎到小考  71

⑨ 黃新華 / 王世貞與道教關係初探  77

⑩ 陳廣忠 /《莊子》的養生論   84

⑪ 新弘 / 和師父在一起的金色時光(一)  93

⑫ 武清暘 / 道教「血湖罪魂」觀念的演變  102

⑬ 姜守誠 / 清代台灣的「打地獄」喪俗  108

⑭ 吳受琚 / 新發現的張三丰《無根樹》詞二十四首石碑  112

⑮ 王群韜 / 桂林筌塘真武石塔考辨  130

⑯ 孫亦平 / 李能和與朝鮮道教研究──《朝鮮道教史》校注者序  134

⑰ 戈國龍 /「宗教智慧」系列叢書後記   141

 

 

第63期目錄

① 韓煥忠 / 不究老莊怎通佛——方立天先生的老莊學研究  1

② 朱越利 / 道教「隱財神」舉例——兼辨財神趙公明形象的原始出處  13

③ 趙衛東 / 全真道「中道」思想發微  23

④ 易宏 / 溯源求真,繼往開來——五顯文化及五顯祖庭復建略談  30

⑤ 劉永霞 / 莊子「逍遙遊」的人生哲學  36

⑥ 新弘 / 和師父在一起的金色時光(二)  43

⑦ 王穎、楊文定 / 先秦簡牘「丹」字釋義  52

⑧ 劉祖國 /《中華道藏》勘誤一則  58

⑨ 郭碩知 / 五顯信仰源流略考  61

⑩ 宋建明 /《止殺令》與丘處機  68

⑪ 宇汝松 / 試論越南門符文化的道教意蘊  75

⑫ 張振國 /《先天紫光拔亡斗科》墜緒  81

⑬ 望仙居士 / 元以後道教南宗的道脈傳承  90

⑭ 陳耀庭 / 嶺上多白雲,不可持贈君——陶弘景〈詔問山中何所有,賦詩以答〉詩欣賞  97張思齊 / 《遊仙窟》的科舉主題與道教之關聯  104

⑮ 易中亞 / 袁中道對《莊子‧齊物論》的華嚴學解讀  116

⑯ 寇鳳凱 / 民國時期地方志中的道教與民間宗教  126

⑰ 郭武 / 願救天下蒼生苦,不越雷池道德山──雷池書院訪問記  136

⑱ 王玲霞 / 東亞道教研究的開山之作——讀孫亦平教授新著《東亞道教研究》  143

 

 

第64期目錄

① 陳耀庭 / 我看《道士下山》  1

② 金愷文 / 《抱朴子內篇》對修道者的道德品質要求  12

③ 張曉立 / 簡說六朝道教經典?生的思想背景  18

④ 白照傑 / 唐代國家律法與道教戒律互動問題初探  26

⑤ 徐才金 / 感悟《中庸》——兼論《中庸》與道家道教之關係  42

⑥ 新弘 / 和師父在一起的金色時光(三)  47

⑦ 蕭霽虹、萬上行 / 道教長春靈寶派與地方傳統科儀研究——以《靈寶諸齋遣送白虎仙科》為中心  55

⑧ 呂師 / 道教神諱秘字探析  66

⑨ 鍾國發 /「葛氏道」問題辨析  82

⑩ 張振國 / 海派文化背景下的道教神譜  98

⑪ 吳國富 / 江西武寧縣太平山的道教  107

⑫ 黃新華 /《西遊記》與《神仙傳》關係探微  117

⑬ 劉麗君 / 楊維楨〈煮茶夢記〉賞析  124

⑭ 錢耕森 / 道教「萬物一體」智慧與生態文明建設  132

⑮ 金桑 / 道家有關霧霾成因和霧霾防治的論述  139

⑯ 玄清 / 姑蘇玄妙觀遊記  148

⑰ 樊光春 / 樓觀廟會一瞥:送紙蠟  152

⑱ 郭鴻玲 / 走進現代道教研究—復旦大學「中華文化與中國宗教暑期研修班」第三期擷萃  154

 

 

第65期目錄

① 姜生 / 地斗考  1

② 王守亮 /《山海經》與讖緯中的遠國異民  7

③ 蔣波 / 略論東周秦漢隱士與道家道教的發展  13

④ 丁常春、吳振亞 / 王家祐的道教仙山「崑崙山」論  18

⑤ 李大華 / 莊子的智慧:「游刃有餘」等五則  22

⑥ 新弘 /《和師父在一起的金色時光》(四)  30

⑦ 劉陶 / 略論唐宋道教《五廚經》之變  39

⑧ 蒲團子 / 清末外丹經輯著《金火大成》  48

⑨ 萬景元 / 宋徽宗與道教  60

⑩ 王亞 / 爭執與利益:〈紫山全真長春觀記〉研究  71

⑪ 汪登偉 / 道教修真略說  80

⑫ 陳廣忠 / 杜詩與道家養生  88

⑬ 陳敬陽 / 宋徽宗御製步虛詞四首淺注(上)  95

⑭ 魏然 / 道教音樂的教育功能  109

⑮ 楊立剛 / 武當道教抗日愛國事跡(上)  118

⑯ 秦國帥 / 德國傳教士海因里希‧哈克曼與清末民初的嶗山全真教  130

⑰ 王闖、楊立志 / 地方道教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140

⑱ 李玉用 / 區域道教研究的卓越貢獻 ─《浙江道教史》評介  152

 

 

第66期目錄

① 錢耕森 /「大道和生學」簡論  1

② 徐山 / 《老子》「故去彼取此」和「以此」辨正  9

③ 宇汝松 / 《老子》人道關懷思想探析  16

④ 王西平 /《老子》的現代科學意義  26

⑤ 李大華 / 莊子的智慧:「藏山於澤」等五則  33

⑥ 新弘 / 和師父在一起的金色時光(五) 38

⑦ 黃新華 / 蘇州五路財神信仰考  43

⑧ 張劍波、蕭霽虹 / 昆明關上撒梅人的財神信仰  49

⑨ 陳雅嵐 / 修水縣道教正一派經籙文本略說  60

⑩ 梁恩誠 / 台灣道教清微派儀式音樂探析  73

⑪ 賀信萍、趙建勇 / 鍾離權故居——咸陽正陽宮的歷史與傳承  87

⑫ 趙芃、王光同 / 〈高良太清觀碑〉與全真女冠在魯西地區的活動  91

⑬ 陳耀庭 / 雖然興廢俱天數,禍自奸臣誤國來——王鎡〈古杭感事〉詩欣賞  97

⑭ 陳敬陽 / 宋徽宗御製步虛詞四首淺注(下)   105

⑮ 周贇 / 論傳統孝道倫理對中國老齡社會臨終關懷問題的啟發  116

⑯ 楊立剛 / 武當道教抗日愛國事蹟(下)  124

⑰ 高國藩 / 道學箴言篆書集  139

⑱ 李鼎才 / 道通天地 四海升平——「九龍符籙升平硯」鑒賞  162

⑲ 劉祖國 / 中古佛道文獻釋讀的津梁——《東漢佛道文獻詞彙新質研究》評介  165

 

 

第67期目錄

① 朱越利 / 明清道教雙修內丹術的時代背景  1

② 虛谷子 / 淺評唐煥章及其「世界宗教大同會」——兼從道教的角度看「邪教」  20

③ 鍾國發 / 從宗教類型學看破壞性膜拜團體  34

④ 戈國龍 / 人可以分成七種  43

⑤ 李大華 / 莊子的智慧:「美者自美」等五則  48

⑥ 新弘 / 和師父在一起的金色時光(六)  54

⑦ 張永宏 / 《黄帝陰符經》相關概念之考察  61

⑧ 金愷文 / 譚峭《化書》的「儉化」思想  65

⑨ 郭鴻玲 / 《老子中經》神仙系統研究  70

⑩ 李笑樊 / 道教「十二月將」略說  78

⑪ 鄭為一 / 張伯端籍貫考辨的正本清源  84

⑫ 王亞 / 南宋淨明道的「法」、「職」、「籙」與洞神部籙階的徹底符號化  96

⑬ 汪登偉 / 八段錦源流考  105

⑭ 三一道人 / 睡功探冥  114

⑮ 張振國 / 寒庭無悲惱,夜壑息酸辛——漫談燈儀的功能及其實質  120

⑯ 萬景元 / 《九卮燈科》初探  126

⑰ 劉祖國 / 道教文獻整理與科技史研究之完美結合——韓吉紹《黃帝九鼎神丹經訣校釋》讀後  136

 

 

第68期目錄

① 〔意〕莫尼卡(Monica Esposito)撰、田茂泉譯 / 清代龍門派及其有爭議的歷史(上)  1

② 王西平 / 對〈「大道和生學」簡論〉一文之異議  30

③ 金桑 / 關於道家聚散理論的簡述  40

④ 王馳 / 一肩擔道義,千秋繼仙風——上海道教學院成立三十周年慶典致辭  46

⑤ 李大華 / 莊子的智慧:「堯把天下讓給許由」等六則  48

⑥ 新弘 / 和師父在一起的金色時光(七  54

⑦ 黃新華 / 淺議傅山解《老》之特色  60

⑧ 〔馬〕嚴家建 / 論《莊子‧養生主》的形神觀  67

⑨ 尹志華 / 王屋山仙蹤道跡考  74

⑩ 趙芃 / 玄帝信仰在山東民間的傳播與發展——以山東東平、平陰玄帝廟碑為例  90

⑪ 白照傑 / 仙階與經教——先唐道教法位制度源流爬梳  100

⑫ 章偉文 / 內丹「水火」、「龍虎」、「鉛汞」之蘊意發微——以《鍾呂傳道集》為視角  120

⑬ 胡小柳 / 略論道教「天醫」  129  

⑭ 韓煥忠 / 直指本心通南華——雲溪俍亭《漆園指通》淺析  138

⑮ 羅耀松 / 北宋張士遜交往考  149

⑯ 蕭馳 / 全真道歷史研究的新進展——讀尹志華著《清代全真道歷史新探》  155

 

 

第69期目錄

① 〔美〕祁泰履(Terry F. Kleeman)撰、李同奇譯 / 針尖上能站多少天兵——道教理論探索  1

② 郭武 / 習近平的「文化自信」與道教文化的發展機遇  9

③ 朱越利 / 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丘處機傳說  21

④ 歐陽鎮 / 打造萬壽宮歷史文化的新視野 ─ 以西山萬壽宮為例  33

⑤ 李大華 / 莊子的智慧:「以己養養鳥」等五則   40

⑥ 新弘 / 和師父在一起的金色時光(八)  46

⑦ 汪登偉 / 康仲熊《服內元氣訣》考  52

⑧ 丁常春、吳振亞 / 《補虧正法》內丹養生思想析論  59

⑨ 姜守誠 / 宋元道書中的「引魂度橋」科儀  64

⑩ 梁恩誠 / 台灣道教清微派「破獄儀式」考察 ─ 以五股玄真道壇為對象  71

⑪ 〔意〕莫尼卡(Monica Esposito)撰、田茂泉譯 / 清代龍門派及其有爭議的歷史(下)  81

⑫ 寇鳳凱、張春梅 / 變遷視角下的近現代道教研究  106

⑬ 黃新華 / 太湖流域的金總管信仰考  115

⑭ 呂師 / 曲靖洞經會概談  125

⑮ 周錫山 / 《莊子》對中國文藝的巨大指導作用及其現代意義  132

⑯ 呂箐雯 / 《紅樓夢》中的莊子哲學  143

⑰ 李剛 / 姜守誠《出土文獻與早期道教》評介  151

⑱ 劉祖國 / 中華書局《無上秘要》點校本評介  155

 


相关阅读:

1. 《宗教人类学》(辑刊)| 第1-7辑目录

2. 《宗教社会学》(辑刊)| 第1-5辑目录

3. 老子学刊 | 第1-10辑目录

4. 道家文化研究 | 第1-30辑目录

5. 道教学刊 | 第1-2期目录

6. 学刊 | Journal of Daoist Studies 第1-11期目录

7. 道教研究学报Daoism: Religion, History and Society | 第1-9期简目

8. 全真道研究 | 第1-5辑目录

9. 正一道教研究 | 第一辑目录

10. 正一道教研究 | 第2-4辑目录

11. 正一道教研究 | 第五辑目录

12. 正一道教研究 | 第六辑目录

13.《老子学集刊》| 第一辑简目

14. 儒道研究 | 第1-4辑目录

15. 《宗教心理学》(辑刊)| 第1-4辑目录

16. 道学研究 | 第7期目录

       任何经营性媒体(报刊、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连结、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获权转载者需注明出处。否则将依法追究其责任。

        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欢迎各位分享信息及给予建议,邮箱scdxlzyjy@163.com

        欢迎访问寰球正道网 www.globaldaoism.com


欢迎关注四川大学老子研究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